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倘若美国以空间为基地的侦察卫星是“Rolls-Ro-yces”的话,其苏联对手就是“Chevroletr”。它们均能胜任工作:二者的不同仅与各自的数量及质量有关。检查美国侦察卫星的设计和操作是属于高度机密的。设在五角大楼的中央情报局国家侦察处,它建议宁可采用手工制造的,相对说来比较少,但极其复杂的空间飞船,这种飞船反映了美国在光学及高速数字计算机方面的领导地位,这种光学及高速数字计算机对于从轨道上收集情报说来是必不可少的。苏联试图在装配线上修改他们的基本飞船——一种可靠的载重飞船,例如Vostok和Soyuz,携带宇航  相似文献   

2.
人们往往以为军事机密总是锁在重要部门的保险柜里,有重兵把守,有先进、严密的防范措施。可谁曾想到,垃圾堆里竟也隐藏着特级机密。故事发生在1970年。当时,苏联发明了一种新型的远距离轰炸机,在军事战争中的威慑作用很大,这让美国军方坐立不安。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工作人员四处活动,挖空心思想刺探这种苏联轰炸机的情报。经过艰难搜寻,他们已经掌握了有关轰炸机的不少情况,但对其重要的航程和炸弹的载重量却毫无所获。他们知道,要测出航程和炸弹的载重量,首先应弄清用于制造飞机的合金。可这种特殊的合金属于苏联的特级机密,中央情报局不惜耗…  相似文献   

3.
周义 《科学之友》2002,(2):21-2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隐身飞行器(隐身飞机、隐身导弹等)广泛应用于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1989年12月19日凌晨,美国入侵巴拿马,6架F-117型隐身战斗轰炸机组成双机编队首次亮相,达成了战争的突然性,标志着隐身飞机进入实战阶段。海湾战争中,美军又出动了44架F-117A隐身飞机,首波首批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重要目标进行突袭,使隐身飞机名声大噪,同时也极大地刺激了世界各国积极探索新的隐身机理和隐身技术。未来作战飞机将综合采用反雷达侦察的雷达隐身技术、反红外侦察的红外隐身技术以及反目视侦察的可见光隐身技术,成为“空中幽灵”。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发现就意味着摧毁”的现代战争中,侦察监视对抗在作战行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显突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的发展,军事侦察监视装备有了长足的发展,侦察监视装备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家族。游荡太空的“幽灵”太空“幽灵”是指安装在航天器上用以获取侦察情况的光电遥感器和无线电接收机等侦察设备。1957年10月4日,当苏联率先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时,人类便跨入了航天时代,从此,太空便成为各国竞相开发的新领域。40多年来,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太空已与世界各国的经济、科技、文化和军事产生了越来越密切的关…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倒萨”的紧锣密鼓声中,美国空军的B-1B型战略轰炸机飞入了印度洋上的珊瑚岛迪戈加西亚。这一事件使人们想起,曾经在二战中风光无限的战略轰炸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巨变,已经迈入了它的黄昏。 在二战期间,美国生产了数量惊人的战略轰炸机。其中波音B-17“空中堡垒”、12731架;北美B-25“米切尔”11000架;康维尔B-24“解放者”18181架;波音B-29“超级空中堡垒”2174架。  相似文献   

6.
1914年10月5日,法国航空队的两名战士将一挺机枪带上了飞机,并击落了一架德国飞机。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的第一次空战。这一诞生于20世纪新的作战样式,以其强大的突击火力、快速机动能力和外线打击能力,对战争进程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诺门坎空战1939年夏,日本军国主义者开始尝试挑衅苏联,诺门坎事件就是他们精心策划的试验,结果被朱可夫将军打得一败涂地。这年的6月12日,日军派出强大的机群对苏军进行突击。苏军出动了60架N-15歼击机截击,打乱了日空军编队,击落了数架日军轰炸机。很快,日军约50架歼击机加入战斗,苏编队指挥员命令迎击来敌。…  相似文献   

7.
2002年12月30日凌晨,我国的“神舟”四号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美联社等国外通讯社都在第一时间争先恐后地报道了这一重要消息。据英国媒体称,“神舟”四号在发射的一刹那,美国五角大楼就收到了来自军方监测系统的报告。据悉,美国军方是从预警卫星提供的情报获得这一发射消息的。 预警卫星是侦察卫星的一种,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现代隐身技术的崛起,出现了所谓的隐形兵器。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隐形兵器已成为兵器大家庭里的一颗新星,越来越兴旺。隐形飞机隐形飞机如“黑色魔影”一样创造出一个虚假碧空,超高空隐形侦察机飞行在最高层,隐形战斗机和隐形战略轰炸机占居中高层,隐形战斗轰炸机和隐形直升机分布在低空和超低空,这些战场高手如入无人之境,令人防不胜防。隐形飞机综合应用了多项现代高新科技成果,其外形设计独特,并大量采用吸波和透波材料做“外衣”,使雷达、红外、光电和目视等侦察手段失效,因而技压群雄,在现代空战中独领风骚。当今世界正…  相似文献   

9.
1968年3月12日,苏联太平洋舰队司令部里的气氛异常紧张,因为一艘编号为K-129号的弹道导弹潜艇没有按照计划向指挥部进行汇报。10天过去了,进入战斗执勤区域的潜艇仍然没有一点消息,再也坐不住的苏联人开始派出大批舰艇进行搜索,但是这艘潜艇最终却被美国人找到了。  相似文献   

10.
二次柏林危机得到解决。古巴导弹危机 1962年7月,前苏联为了取得与美国的战略优势,决定以保卫古巴为名,在古巴悄悄地修建导弹发射基地,并把40余枚中程导弹瞄准了美国的大城市,一旦需要,导弹在3分钟之内就可打到美国。10月14日,美军侦察飞机拍摄到苏联正把装有核弹头的导弹运往古巴。10月24日上  相似文献   

11.
自1969年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的第一次太空飞行之后的第十二年,也就是宇宙探测时代的开始,美国“水手—9”号抵达火星,发回了珍贵的火星表面地貌照片,继而掀起了一个太空探测热潮——美国“海盗—1”号在火星上着陆;苏联“维尼亚”号在金星上进行探测;美国“航行者—1”号和“航行者—2”号又把我们带向更遥远的行星——木星和土星向我们展  相似文献   

12.
1962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冒险将42颗导弹安置在古巴,美国总统肯尼迪发觉后对苏联发出了严厉警告,限期苏联在规定期限内将导弹撤出古巴领土,同时作好了一切战争准备。如战斗机24小时不停地飞行,核潜艇随时可对苏联城市发动攻击,迫使苏联在限期内从古巴领土上撤出全部导弹。这就是在冷战时期有名的“古巴导弹危机”。  相似文献   

13.
郭磊 《科学24小时》2001,(10):36-37
自1957年10月4日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后,沉寂了几亿年的浩瀚太空,就再也无法平静了. 起初的航天器比较简单,发射上天一般不能收回,更谈不上军事应用.1960年8月10日,美国的"发现者13号"照相侦察卫星被成功收回,开创了军事利用空间的先河.1962年,美国"电星l号"利用中继通讯技术,开创了卫星通信的新纪元.从70年代~90年代末,各种军用航天器如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测地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全球定位系统等,迅猛发展,竞相问世.目前世界各国发射的4000多颗航天器、卫星等,星罗棋布于蔚蓝色星球上空,使军事侦察、通讯、测绘、导航、预警、定位、监视和气象预报能力空前提高,一个崭新的太空时代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14.
信天翁 保家园 信天翁是大型海鸟,身高1m左右翼展约3m。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为夺取太平洋控制权,要在一个荒岛上建立雷达站。一天晚上,美军派出一个特工侦察小组悄悄登岛选择位置。当他们的小艇靠上海岛滩头时,惊动了岛上的信天翁。信天翁开始成群结队地向侦察小组攻击。败退回来的士兵,不是失了一只眼,就是少了一只耳朵,或者满脸是血。  相似文献   

15.
“夜鹰”陨落巴尔干 1999年3月27日傍晚,北约正在疯狂空袭南联盟。日落之际,残辉未尽,贝尔格莱德上空战火犹酣。突然,一个外形呈楔状的“铁鸟”钻出烟云。这就是美国空军的“夜鹰”F-117A隐形战斗轰炸机(以下简称F-117)。它呼啸着飞过一个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用“如虎添翼”来形容强者更强。那么,坦克这个“陆地猛虎”如果插上了钢铁的翅膀,那岂不就是天下无敌了么?几十年来,不论是出于战争需求的推动还是设计师们的灵感进发,美国及苏联都秘密或公开地对飞行坦克付诸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7.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四十年间,美国在科学技术领域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然而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遭到日本、西欧和苏联的挑战,尤其是日本,大有后来者居上的气势。美国“对日戒备”的舆论日益高涨,它们之间的摩擦与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这种摩擦与竞争,已逐步从贸易摩擦、商品竞争演变为与国家地位和军事战略密切相关的高技术战。 1986年,美国商业部的一份报告中分析:“高技术的优势地位,保证了美国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失去这种优势地位,就有可能给美国的经济、政治和国家安全造成无法估量的影响。”美国的高技术优势是美国作为世界“宪兵”,能够控制和统治西方世界的关键,是对苏联战略的重要武器。在这种情况下,日、西欧和苏联把发展高技术看成为自身生存所采取的重要战略方针。日本视美国为追赶目标,美国把日本看成最主要的对手。因此,美国总统里根于1986年8月14日签署了一项法令对付日本在高技术领域内的挑战。里根说:“最近几年来,其他国家,尤其是日本已对美国在诸如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光导纤维和机器人等高技术工业的领导地位提出了挑战。”在分析日本成功的原因时,其中有一条即日本全国协同努力、搜集、翻译和运用外国的科学技术情报。日本为了得到别国的科技情报,明买暗偷,甚至不惜一切代价从他国挖走高技术研究人员。发生在1982年6月的工业间谍事件,就是日本的日立制作所、三菱电机公司猎取美国IBM公司的软件技术,结果被美国发现,受到民事诉讼。日本所以冒这样大的风险,是因为在电子计算机产业,日本的硬件技术领先于美国,而美国的软件技术则胜过日本。可是,美国控制着计算机市场约80%,贸易盈余额从1970年起的十年内由11.6亿美元增加到68.4亿美元。1981年日本却只占世界计算机市场的13.1%,产值为67.0亿美元,而美国为57.7%,产值是295.3亿美元。对此,日本是不甘心的。因此猎取美国的软件技术事件就出现了。  相似文献   

18.
(续2005.1期)四“阿尔索斯”一成立,就把绑架和俘获德国著名物理科学家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当战争打到德国本土以后,搜捕工作就成为头等重要的任务。无论如何不能让这些科学家中的任何人落入苏联手中,就是“阿尔索斯”工作的最高准则。1943年12月,“阿尔索斯”将卡耳佛特少校派到伦敦,名义上是美国大使馆的武官,实际上专门从事科学间谍的工作。他首先仔细查阅了德国现期和过期的全部物理杂志,并且询问了逃到美国的所有欧洲的物理学家,像爱因斯坦、费米和玻尔等人,然后开列出一张共有50名德国科学家的名单,他们都是可能与德国原子能计划有关…  相似文献   

19.
1951年2月,时值抗美援朝初期,美军派出一个轰炸机编队浩浩荡荡地向中国人民志愿军阵地前进。当即将飞临轰炸目标上空时,整个美机编队突然如同遭到无形力量的阻挡,在高空停滞不前了。有的飞机还出现了一台发动机熄火.仅靠另一台发动机在勉强运转着。接着所有飞机渐渐都被这股力量逼退.就好像逆水行舟而被江水冲了下来一样。飞行员们惊恐万状,以为遇到了最新式的秘密武器。  相似文献   

20.
为何全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起不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8年,正当洲际弹道导弹攻击的威胁迫使美国研制全国导弹防御系统之际,物理学家Richard L.Garwin和Hans A.Bethe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据该文说,尚在研制过程中的美国的“灵巧”导弹防御系统对于中国或苏联来说.是很容易突破的[参见《科学美国人》1968年3月号“反弹道导弹系统”一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