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8 毫秒
1.
从交联——缠结网的弹性分子理论出发,求得了五种形变方式的应力——应变关系式.建议了一种从实验上来测定结构参数的“逐步逼近直线作图法”.在较宽形变范围内研究了NR 和IR 网的上述五种应力——应变关系,它们的理论应力——应变曲线均能同实验线很好的符合.分析了PDMS 网的结构参数同弹性性能间的关系,得到(?)结链数同损耗正切成正比,(?)结时弹性模量的供献有赖于形变量和平衡态.证明了所提出的弹性分子理论能较好地表征聚合物网的大形变弹性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2.
以2个Maxwell并联的四元件模型为基础,利用波尔兹曼叠加原理建立纱线应力松弛变化过程的理论方程,并分别对竹浆紧密纺、赛络纺和喷气涡流纺(MVS)纱线进行应力松弛实验.基于应力松弛理论模型,利用非线性回归拟合法求得纱线应力松弛的回归方程,分析了3种不同结构竹浆纱线的应力松弛机制.实验结果表明,理论值与实测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所用模型可以预测不同结构竹浆纱线的松弛性能.在消耗各纱线断裂伸长30%形变的情况下,竹浆紧密纱应力松弛现象最严重,赛络纱次之,喷气涡流纱最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交联-缠结网和炭黑填充硫化胶的大形变弹性分子理论出发,推导出溶胀条件下聚合物网的四种应力-应变关系式(单向拉伸,等轴和不等轴双向拉伸和纯剪切).成功地将溶胀交联网弹性状态方程同高聚物的体积分数V_2用三个分子参数C_1~′,C_2~′,和C_3~′联系起来,并对单向拉伸的应力-应变关系式进行了实验验证,较好地解释了V_2同C_1~′,C_2~′同C_3~′的依赖关系,表明缠结对模量的贡献只能达到一个非零的极限值.结果证明,溶胀后聚合物网大形变弹性分子理论能很好地预测溶胀聚合物网大形变的弹性力学行为,并为用溶胀法定量测定交联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INSTRON1185型试验机上进行单向拉伸试验,得到了多重网络高聚物弹性体(可结晶炭黑填充硫化橡胶,简称CCVR)的应力应变实验数据,以所得的实验数据对大变形粘弹性分子理论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理论与实验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热分析,动态力学分析,应力—应变等手段对共聚醚聚氨酯的相结构及其相应的热性能,力学性能等进行了研究。发现两相结构与硬段含量有着重要关系。两相之间的介面层厚度受链段相容性的影响并对材料的各种物理性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时间标度变换方法,提出了粘弹性应力松弛过程的一个经验公式.对聚合物材料应力松弛过程进行了拟合处理.该方法数学处理简单,且对应力松弛过程给出了很好的描述.  相似文献   

7.
以粘弹性Maxwell模型材料的积分松弛型本构关系为基础,进行了本构关系递推,并建立了Maxwell模型粘弹性体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再利用节点对接触模型理论编制了Maxwell模型二维接触问题接触应力计算有限元程度,并验证了其正确性。最后应用该程序,研究了简单Maxwell模型轴对称粘弹性体接触时接触面上轴向应力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得到了描述分散相液晶高分子液滴形变和回缩过程(松驰过程)的理论模型.该模型主要以椭球形变模型为基础,引入了代表有序微区结构的介观尺寸变量和随结构变化的界面张力两个变量.结果表明:修正的理论模型预测值与松弛过程实验结果相吻合,与剪切形变过程实验结果有一定偏差,但比原始的椭球形变模型预测的结果更接近实验值.  相似文献   

9.
以I型裂纹的3点弯曲试件为例,介绍和分析了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计算应力强度因子的方法.通过对求得的应力强度因子值与解析解的比较,表明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应力强度因子具有相当高的精度,并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0.
采用TEM,XRD技术研究了多晶纯钛滚压形变强化疲劳前后的显微组织特征和残余应力.实验结果发现:多晶纯钛疲劳抗力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形变显微组织和残余压应力的产生及表面粗糙度的降低.滚压组织中形成高密度位错和单个?分散的变形孪晶,历经106以上的循环周次后,孪晶-晶界的交互作用是其主要特征.疲劳后次表面残余压应力松弛较表面严重.  相似文献   

11.
通过溶液缩聚分别合成端胺基的聚酰胺和端异氰酸根的聚醚,再将两者按不同配比制备含砜聚醚酰胺热塑性弹性体。藉FT-IR、DSC1、H-NMR等测试手段进行结构表征并分析两相间的相容程度,证明由于酰胺基团和脲基团的引入提高了聚合物的耐热性能,而聚醚基团则赋予聚合物良好的延展性,同时随着软段和硬段含量的提高,软硬段间相分离程度提高,相应地提高了聚合物的耐溶剂性能。  相似文献   

12.
采用旋转流变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加工助剂对EPDM/PP/SiO2共混物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石蜡油用量的增加,EPDM/PP体系中填料的分散效果逐渐显著;在相同用量下,KH-570比Si-69对填料具有更好的分散效果;超支化聚酰胺酯具有类似硅烷偶联剂的"桥接"作用,对EPDM/PP体系中的填料粒子具有明显的分散效果.  相似文献   

13.
热塑性推进剂用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环氧乙烷/四氢呋喃无规共聚醚,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以及1,4-丁二醇为原料,采用熔融二步法合成了一种能为硝酸酯增塑并满足推进剂使用要求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  相似文献   

14.
新型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及其浇铸弹性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鹿桂芳  崔纲 《应用科技》2001,28(5):40-41
介绍了一种新型脂肪族二异氰酸酯的性质、结构及其浇铸弹性体和弹性体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索合成出一种新型的共聚醚聚氨酯热塑弹性体材料。实验证实在适当的软硬段比例,此弹性体具有一般聚氨酯弹性体的优良性能,但不存在软段结晶,且成本相对较低。用元素分析、红外、核磁、扫描电镜等手段对此种热塑弹性体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含量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酪对基于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环氧乙烷-四氢呋喃共聚醚、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氨酸酯、1,4-丁二醇/乙二胺的各类热塑性聚氨酯和聚氨酯脲弹性体的力学性能和软段相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影响.各类弹性体具有令人满意的拉伸强度和延伸性.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与各类弹性的混溶能力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研究纤维品种,用量,温度等因素对HDPE/SBR热塑性弹性体流动性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rω下尼龙纤维增强热塑性弹性体ηα最大,比弹性体ηα提高近一个数量级。聚酯与玻璃纤维增强缠性体ηα则属中,随聚酯增强弹性体用量增加,ηα增大,随温度升高ηα下降,斜率增大,非牛顿性增强,表现出聚酯纤维对温度的敏感性玻璃纤维增强弹性体表现出对rω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环氧乙烷-四氢呋喃共聚醚、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氨酸酯和扩链剂1,4-丁二醇/乙二胺等合成了一系列热塑性聚氨酯和聚氨酯脲弹性体,采用差示扫描量热、X-ray衍射和13C核磁共振等对其结构和性质等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各类弹性体的相分离与软段相Tg的关系,确定并指出了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形成的热塑性聚氨酯和聚氨酯脲为完全无定性结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美国孟山都公司的热塑性弹性体新品种 Santoprene 系列中三个代表性型号为对象,通过示差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循环拉伸试验和红外光谱,研究了它们的组分与结构和性能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共混物橡塑比的增大,EPDM/PP 中 PP相结晶度下降、周期性应力作用下的滞后现象也减小.实验结果还表明,EPDM/PP 在常温下具有很好的耐酸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