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于给定的格兰-傅科棱镜,详细分析了其单块直角棱镜以及整个棱镜在不同波长光源入射情况下的透射比,并用一全新的实验方法对其进行了严格的实验验证以及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在不涉及到空气隙引起的多光束干涉带来的影响情况下,即测量单块棱镜透射比时,误差很小,最大不超过0.9%,而在测量整只棱镜时,由于空气隙的厚度带来的多光束干涉问题,测量值与理论值会出现较大偏差,而这一偏差甚至超过10%. 相似文献
2.
wollaston是一种重要的偏光分束器件,充分考虑了wollaston棱镜的,胶合层上下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不同对光强透射比的影响,精确的分析了两束光的光强透射比随入射角,结构角和波长的变化关系曲线,结果表明:当胶合层是空气层时,平行于主截面的分量和垂直于主截面的分量都随参量的变化作周期性的变化,一般垂直分量的光强透射比比平行分量的光强透射比要大,而且垂直分量的光强透射比比平行分量的变化幅度要小得多。对特定的棱镜,可以通过调节入射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两束光的光强透射比。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温度对两种钒酸钇棱镜透射比的影响,采用理论计算与分析的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进行数据对比。结果表明:理论值与实验值符合,钒酸钇棱镜的温度稳定性好,温度对格兰.付科型钒酸钇棱镜的透射比比格兰.汤姆逊型钒酸钇棱镜透射比影响更小,这为钒酸钇棱镜在工程实验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0.8-1.6μm波长范围内激光正入射两种格兰型钒酸钇棱镜的透射比进行了分析,理论分析表明:格兰·付科型钒酸钇棱镜的透射比高于格兰·泰勒型.搭建了一个偏光测试系统对棱镜的偏光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格兰型钒酸钇棱镜的透射光强随旋转角出现周期性的扰动,扰动的出现影响了透射偏振光的质量.这为更好的研究钒酸钇棱镜的特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空气隙偏光镜对不同束腰半径的单模高斯光束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根据光在格兰-泰勒棱镜和格兰-傅科棱镜空气隙胶合层中的干涉效应,分析了空气隙偏光镜对不同束腰半径的单模高斯光束光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某-波长的入射光,束腰半径越小,光强分布受偏光镜的影响越明显;另外,随着束腰半径的减小,高斯光束的形状也会发生变化.比较而言,格兰-泰勒棱镜产生的影响要小于格兰-傅科棱镜,这说明前者的综合性能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6.
根据光在格兰-汤姆逊棱镜胶合层中的干涉效应,分析了棱镜对单模高斯光束光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正入射的单模高斯光束,若棱镜结构角、光学胶折射率和胶合层的厚度三者固定其二,透射光束光强分布将随另一参量的变化作周期性振荡,同时,透射光束的形状也会发生改变;但当固定胶合层厚度及棱镜结构角时,透射光束光强分布随光学胶折射率变化的振荡曲线存在一个平坦区,即当胶合层折射率在1.4655—1.5153时,棱镜对单模高斯光束光强的影响小于1%. 相似文献
7.
根据光在萨那芒特棱镜胶合介质层中的干涉效应,分析了萨那忙特棱镜对不同束腰半径单模高斯光束光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某一波长的入射光,束腰半径越小,光强分布受棱镜的影响越明显,并且随着束腰半径的减小,高斯光束的形状也会发生变化.比较而言棱镜对透射o光的影响要大于e光,但从总体上看,当单模高斯光束束腰半径在(0.01 mm-1 mm)范围内取值时,棱镜无论对o光还是对e光光强的影响均小于1%,所以在要求不特别严格的应用中,可以忽略萨那忙特棱镜对单模高斯光束光强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旋转振动对格兰·泰勒棱镜透射光强扰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格兰·泰勒棱镜的透射光强随旋转角出现周期性扰动 .转动过程中棱镜振动引起入射角的微小振动 ,从而导致透射光强的扰动 .这种随机微扰的出现对出射光的质量影响很大 .分析了转动所致棱镜的振动对透射光强扰动大小的影响 .讨论了减小扰动的方法 .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空气隙型格兰泰勒棱镜的透射率,改善其使用性能,针对空气隙型格兰泰勒棱镜出射偏振光的特点,利用合适的光学薄膜材料,借助于薄膜设计软件,设计了棱镜斜面增透膜,633nm处单面的剩余反射率由3.365662%降低到0.000009%,并且在579-686nm范围内剩余反射率均小于0.009%.采用Al2O3做过渡层,既增加了薄膜和晶体的附着性能又使目标波长处的光谱更加平坦.讨论了入射角度和薄膜的光学厚度对剩余反射率的影响;薄膜的厚度误差控制在±8%以内,剩余反射率小于0.05% 相似文献
10.
棱镜光谱仪的缝光源宽度对色分辨本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经佑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27-29
分析了狭缝光源宽度对棱镜光谱仪谱线的半角宽度和色分辨本领的影响,修正了棱镜的色分辨本领公式,提出了实验情况下选择缝光源宽度的参考依据,并以实例讨论了分辨本领随缝光源宽度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12.
利用光束斜入射到界面的变换矩阵,推导光束通过棱镜时在子午面和弧矢面的变换矩阵,并得出光束通过棱镜时所产生的像散与光束入射的位置、入射角及棱镜顶角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15.
整体X光透镜对点源、面源、线源的传输效率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阐述了如何由有限大小面源测得的透镜传输效率计算点源的传输效率,并进而由点源的传输效率计算各种规格面源和线源的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16.
17.
给出了Wollaston棱镜的透射比及位相延迟与入射角的关系,就Wo11aston棱镜用于成像系统中的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evaporating temperature and film thickness on the spectral transmission of MgF2/SiO antireflective coating were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大麦 C_(2618)×Fergus 杂交组合进行穗部两对相对性状(二棱与六棱、曲芒与直芒)的遗传研究.结果表明这两对性状均属单基因控制,二棱是显性,六棱是隐性;曲芒是显性,直芒是隐性.F_1表现二棱曲芒,F_2四种表型的分离比符合9∶3∶3∶1,属自由组合规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