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三种烟煤的超临界萃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甲苯为溶剂在半连续装置上对神府、抚顺和大同三种年轻烟煤进行了超临界萃取研究。结果表明:提高系统压力或溶剂流量均可使萃取物生成速率和萃取率提高。通过对萃取结果和热重分析的比较,可以认为煤的超临界萃取实质上是一种在超临界流体保护下的煤热解,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自由基碎片从煤到流体的扩散是速度控制步骤。对所得数据进行了动力学处理,认为这三种煤的萃取过程均可按温度区间分两段用二级反应来描述。  相似文献   

2.
溶剂提取和超临界流体萃取百合中的秋水仙碱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分别用有机溶剂和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百合中的秋水仙碱,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提取物中秋水仙碱的含量.研究了提携剂、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对萃取的影响,并对2种萃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秋水仙碱的效果较好,有机溶剂提取秋水仙碱的效果较差;百合经氨水碱化后,在40℃和18 MPa下,用乙醇作提携剂,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秋水仙碱时,秋水仙碱浓度可从植物中的0.049%升高到6.38%.  相似文献   

3.
基于资源利用和环境方面的考虑 ,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作为有机化学反应和萃取天然产物替代溶剂的研究已受到广泛关注 ,若超临界二氧化碳既作为反应溶剂又作为反应底物参反应与则其优势就更加明显 ,本文就这三个方面作了一些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流体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绿色溶剂;超临界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型、清洁、高效的绿色分离方法、绿色工艺.文章从超临界流体的基本特性、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特点、超临界流体的主要类型、超临界流体该技术在中医药、天然产物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概述了,并对超临界萃取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流体扩散和反应过程的奇异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从实验观测和理论分析角度,论述了多孔催化剂中超临界流体扩散、反应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总结了近临界区内扩散系数和本征反应速率常数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在此基础上,对多孔催化剂中反应扩散过程在超临界条件下可能出现的奇异行为和变化规律进行了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绿色反应技术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绿色化学技术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超临界水、超临界二氧化碳、离子液体及无溶剂反应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认为超临界流体和离子液体对于提高反应速度和反应选择性,提高催化剂催化效率等方面具有良好效果.无溶剂参与的反应相对于经典溶剂参与的反应有产品收率高、选择性强、操作简单易行、产物的提取和纯化简单、不需要有机溶酶或用无毒可循环使用的溶酶等优点,但是有些绿色反应技术的有关规律、机理还需进一步加以研究,实现工业规模的无毒化生产还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7.
米糠中二十八烷醇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米糠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其中的糠蜡进行提取精制,再以丙酮作为溶剂索氏提取二十八烷醇.通过正交实验,确定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糠蜡的最佳参数为:压力50MPa,温度40℃,时间50min.  相似文献   

8.
以自制的空心多孔SiO2纳米球为吸附介质,采用超临界流体技术负载阿维菌素药物,考察了不同的共溶剂及其不同用量对这种纳米载体载药量的影响,并研究了负载后的药物在不同溶出介质中的缓释行为。结果表明:对于这种纳米空心载体,用超临界流体技术负载阿维菌素药物时,加入的共溶剂极性越大,载药量越大,但载药量还受溶剂黏度的影响;对于任何一种共溶剂,加入量过多或过少都不能达到最大的载药量;溶出介质的种类和浓度对负载后药物的释放速率都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流体中的化学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临界流体中的化学反应可分为两大类,即超临界流体作为反应介质的反应和超临界流体作为反应原料的反应,分别介绍了其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第一类反应中的酶催化反应、超临界水氧化、高分子合成。  相似文献   

10.
该文论述了无毒无害溶剂在绿色化工中四个发展方向,绿色溶剂、超临界流体、水和不使用溶剂各有其特点和应用.这四个方向代表了以后化工溶剂的基本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卤素交换氟化反应,以对氯苯甲醛(PCAD)为原料,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在添加助溶剂的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合成对氟苯甲醛。研究结果表明:氟化剂、反应时间、反应压力、超临界二氧化碳及其助溶剂对反应结果有重要影响;四丁基氟化铵为氟化剂,甲醇为助溶剂,在反应时间为4h,反应压力为9MPa时,产物对氟苯甲醛的收率可以达到48.1%。  相似文献   

12.
基于土体的固结排水和超临界二氧化碳脱水的性能,结合两者的特性,研究超临界二氧化碳在土体中脱水的规律。试验采用不同压力、温度条件下通过二氧化碳的处理,对比试验前后土体中自由水和结合水含量变化,研究超临界二氧化碳在土体中的脱水规律。试验结果显示:二氧化碳在超临界状态处理后的高岭土含水率由30.9%下降到14.17%,其中结合水由20.06%下降到8.46%。得出结论:二氧化碳在超临界状态下比非超临界下的脱水效果更好,特别是结合水的去除效果更好,也就是加速了土体的固结排水。由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对于结合水的良好脱水效果,也可用于膨润土这样的高结合水含量的土体。  相似文献   

13.
通过超临界CO2与甲醇共热催化栀子苷水解,并将水解产物栀子苷元与精氨酸钠合成栀子蓝色素.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色素的色价从而对超临界CO2的酸催化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20 MPa、140℃、反应4h得到的栀子苷水解产物可以与精氨酸钠缩合制得色价为248,纯度为98.2%的栀子蓝色素.该方法不仅为栀子苷水解制备栀子蓝色素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且拓展了超临界CO2作为酸催化剂应用于糖苷的水解.  相似文献   

14.
以负载型氧化物为催化剂 ,研究了二氧化碳在超临界条件下 ,与甲醇和环氧丙烷一步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反应性能 .发现反应中的DMC是由PO和二氧化碳环加成合成的PC与甲醇进行酯交换所生成的 ,甲醇对PO和二氧化碳合成PC具有促进作用 ,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分别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对广东海风藤挥发油进行提取,用GC-MS法进行成分分析.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物鉴定出25个成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物鉴定出31个成分,两者共有成分达21个.共有成分含量占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物总量的81.48%,占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物总量的90.35%.  相似文献   

16.
超临界二氧化碳射流破岩试验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射流进行破岩钻井是一种极具潜力的非常规油气藏钻采方法。依据石油钻完井的特点和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的特性,研制超临界二氧化碳钻完井试验系统,并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射流破岩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二氧化碳射流比高压水射流破岩具有显著优势;喷嘴直径、喷距、射流压力和岩石性能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射流与高压水射流破岩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井底环境温度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射流破岩效果影响显著,在向超临界态转变的过程中,射流破岩效果随着温度的升高急剧增强,当温度超过临界值后,温度升高对射流破岩效果的改善趋缓。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个超临界CO2压缩因子实验数据的新的双自变量拟合方程,运用遗传算法优化方程系数,总平均相对误差为1.23%,该方程可直接应用于缔合模型,计算固体在超临界CO2中溶解度。以地西泮在超临界CO2中溶解度为例计算,取得很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流体萃取塔传质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描述连续逆流超临界流体萃取塔传质性能的数学模型。在直径为25mm连续逆流操作的超临界填料塔、筛板塔、喷淋塔中,应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异丙醇-水、超临界二氧化碳-乙醇-水两种实验体系对传质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计算结果与本文实验数据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以脱壳火麻仁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梯度萃取火麻仁油,采用标准方法分别分析火麻仁油的脂肪酸组成及生育酚组成.结果表明:采用三段式超临界CO2梯度萃取,不同萃取阶段得到的火麻仁油脂肪酸组成存在一定差异,随着萃取压力及温度的升高,超临界CO2萃取出部分微量脂肪酸,包括:C20:3n6、C22:0及C24:0.火麻仁油中生育酚以(β+γ)-生育酚为主,采用三段式超临界CO2梯度萃取火麻仁油,生育酚主要在前两个阶段被萃取出来.  相似文献   

20.
Chitosan(CS)was successfully modified in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CO2)by grafting method to enhance its water solubility.In this work,a three-arm star-like fluorinated polymer was synthesized by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method and applied as a surfactant in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CO2).Then 2-acrylamido-2-methyl propane sulfonic acid(AMPS)was grafted onto CS(CS-g-PAMPS)in H2O/scCO2inverse emulsion.The effects of mass ratio of water and surfactants(R w/s)and pressure of scCO2on the grafting reaction were investigated.The grafting rate,particle size,and dispersity in water of CS-g-PAMPS varied greatly as R w/s and pressure of scCO2changed.It could be found that the value of R w/s at 12 and the pressure of scCO2at 30 MPa were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the grafting reaction.CS-g-PAMPS prepared in this reaction system has higher grafting rate,smaller particle sizes,and better dispersity in water than those prepared via conventional metho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