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H2O2催化TB—Cr(Ⅵ)褪色反应,建立了测定Cr(Ⅵ)的方法.该方法简单快速,线性范围在0~0.624mg.L-1,标准偏差为S=0.014(n=11),用于模拟试样回收率测定,回收率在97.6%~98.6%.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TBP-Cr(Ⅵ)3-TBP]·Cl_2离子对的形成和萃取的条件,建立了一种新的高灵敏度测定微量Cr(Ⅲ)和Cr(Ⅵ)的分析方法,并利用反萃取和离子特性反应进一步验证了[TBP-Cr(Ⅵ)_2-TBP]·Cl_2离子对的存在。方法应用于地表水中微量Cr(Ⅵ)和Cr(Ⅲ)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酸性铬蓝K-高碘酸钾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酸性介质中,微量铬(Ⅵ)能显著催化高碘酸钾氧化酸性铬蓝K褪色.研究了该指示反应的动力学行为,建立了测定痕量铬的新催化动力学分析方法,方法的线性测定范围为1.0~10.0μg/25ml,检出限为(4.14×10-8)g/ml.本法可用于电镀废水中Cr(Ⅵ)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基于在HAc—NaAc缓冲介质中,Cr(Ⅵ)能显著催化高碘酸钾氧化罗丹明B进行褪色,同时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为增敏剂,灵敏度大大提高,建立了测定工业废水中Cr(Ⅵ)的新方法.研究了影响催化褪色反应速度的条件,在最优化条件下,Cr(Ⅵ)浓度在0.004~0.28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3×10^-5μg/mL,对浓度为0.012μg/mL Cr(Ⅵ)标准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该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特点,已用于工业废水中Cr(Ⅵ)的测定,回收率为90%~102%,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表面活性剂增敏偶氮胂类试剂测定痕量铬(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偶氮胂K、二澳对硝基偶氮胂与Cr(Ⅵ)褪色反应,发现在硝酸介质中,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具有高灵敏的褪色反应,其摩尔吸光系数分别达2.2×105L·mol-1·cm-1和 1.2×105 L·mol·cm-1,是目前光度法测定Cr(Ⅵ)非常灵敏的方法之一,可用于合金钢及雨水中铬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系统研究了间磺酸基偶氮氯膦与Cr_2O_7~(2-)离子褪色反应的最佳条件,并应用于钢铁样品和水样中铬的测定,本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高,结果表明: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_(580nm)=2.8×10~4dm~3·mol~(-1)·cm~(-1),Cr(Ⅵ)量在0~0.8μg·cm~(-3)范围之内服从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7.
以菠萝皮制成的生物炭为载体负载纳米零价铁(n ZVI)合成功能性生物炭(n ZVI/BC),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材料进行表征,考察了p H和初始Cr(Ⅵ)浓度对Cr(Ⅵ)的去除率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 ZVI/BC对Cr(Ⅵ)的去除效率在p H=3时达到峰值90. 3%,而在p H=9时去除效率最低。吸附动力学实验数据符合准二级动力学(PSO)模型;当Cr(Ⅵ)的初始浓度由10 mg/L增加到30 mg/L时,速率常数由0. 466 0 min-1减小到0. 237 1 min-1,说明反应速率随着溶液Cr(Ⅵ)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减小。SEM图像显示n ZVI与生物炭的表面结合良好。反应前后的XRD和XPS分析表明,在反应过程中,n ZVI和Cr(Ⅵ)发生吸附,还原和共沉淀。因此,菠萝皮生物炭负载n ZVI可作为水中Cr(Ⅵ)去除的有效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了在硫酸介质中,DSPCF 与 Cr(Ⅵ)反应,Cr(Ⅵ)将其氧化而使红色逐渐减褪。利用此褪色反应,探讨了测定 Cr(Ⅵ)的条件,提出了环境保护中测定微量 Cr(Ⅵ)的新的光度分析法,其摩尔吸光系数ε(470)=5.5×10~1l·mol~(-1)·cm~(-1),铬含量在0.2~10.0μg 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在水样测定时,变异系数为0.74~1.31%。方法简便快速,选择性好。  相似文献   

9.
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铬(Ⅵ)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以荧光素为指示剂,荧光法间接测定痕量Cr(Ⅵ)的新方法.在pH6.7~7.5中性缓冲介质中,I-与荧光素反应,使荧光素的荧光猝灭,当加入Cr(Ⅵ)时,Cr(Ⅵ)与I-反应使体系荧光增强.体系的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490nm和515nm,测定Cr(Ⅵ)的线性范围为6.0~80μg·L-1,回归方程ΔF=0.26+1.02C(μg·L-1),相关系数r=0.9987,检出限为2.6μg·L-1.方法简便、灵敏度高,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Cr(Ⅵ)的测定,并进行了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在96%~103%之间.  相似文献   

10.
在单阀流动注射系统中 ,分别以串联在阀体流路中的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微型柱分离富集 ,两种洗脱剂逆向洗脱 ,实现了Cr(Ⅲ )和Cr(Ⅵ )的在线分离富集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同时测定 .当富集 2min时 ,分析速度为 1 8样 /h ,测定Cr(Ⅲ )和Cr(Ⅵ )的特征浓度分别为 1 0 .1 2 μg/L和 1 4.43μg/L ( 1 %吸收 ) ,线性范围分别为0~ 1 0 μg/mL和 0~ 1 5 μg/mL ,对浓度分别为 1 μg/mL的Cr(Ⅲ )和Cr(Ⅵ )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1 .6 2 %和 3.94% .该法应用于实际水样分析 ,加标回收率在90 .9%~ 1 0 4 5 %之间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