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角镜     
沙漠黑甲虫的解渴之道 纳米比亚沙漠历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炎热、最干燥的地区之一,而一种黑色的甲虫却能在那里繁衍生息。 最近,英国科学家发现,这种沙漠黑甲虫背部分布的许多肉质突起上有非常光滑的蜡状物质,它们可以让水分吸附在上面,当水分达到足够的量时便凝聚成小水滴,并滑向与突起连接的沟槽,由于这些沟槽是蜡质的,所以不会造成额外的浪费。小水滴慢慢地在沟槽的表面会聚,而当水滴足够大的时候,水滴便会沿着沟槽流向黑甲虫早已干涸的嘴巴。 黑甲虫如此精妙的机械系统是对达尔文“适者生存”理论的完美诠释。因为在纳米比亚…  相似文献   

2.
金嗣炤 《科学通报》1991,36(10):741-741
在黄土石英的ESR断代方法中,原始积存剂量的确定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过去认为黄土石英经过风尘搬运并暴露在地表时,其缺陷中心的储能电子能够被阳光晒退,使沉积前所吸收的自然辐射剂量下降为零或至一个有限值。断代的时钟,即从这里拨动。测龄时,使石英样品经过阳光的充分“晒退”后,测得剩余ESR信号强度就为样品的原始积存剂量。这样就可以精确地测定风成黄土自沉积至今的年龄。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高山迎风坡容易多云雨呢? 这还得从云谈起,云是由漂浮在空中的微小水滴组成的大集体,而小水滴又是由空气中看不见的水汽凝结成的。 可是,空气中几乎每时每刻都有水汽,为什么不是每时每刻都有云朵呢?  相似文献   

4.
在太平洋上出现日落时,会形成三种完全不同的云层,最下面的一层是海洋层,一般位于大气层最下面的几百米,当夜晚来临时,海洋层会慢 慢地向岸上移去,并在岸上形成雾气;最上面的那一层高层云很远,完全被阳光照耀着;中间那层分散的积云则处于一种过渡阶段,有少许阳光  相似文献   

5.
除太阳、月亮之外,金星是天空中肉眼能够看到的最明亮的星,最亮的时候达-4.4等,比天空中最亮的恒星天狼星还亮14倍。金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距离太阳第二近的行星,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我国古代称之为太白星,早上出现在东方时又叫启明星、晓星、明星,傍晚出现在西方时也叫长庚星、黄昏星。金星接受的阳光比地球多了1倍,笼罩金星的厚密云层又将大约75%的阳光反射到空间,使它变得光彩夺目。无论从年龄、体积、形态、密度,还是诞生时的环境上看,金星都与地球非常相似,因此被称为地球的“姐妹星”,人们猜测那里可能出现过生命。  相似文献   

6.
罕见绿闪     
最近,在智利阿塔卡马沙漠中的一座2600米高的山顶上,在落日上方出现了两道绿弧.这其实是地球大气层把阳光弯曲并分解成组分(组成部分)色彩时产生的一种光学效应。当太阳靠近地平线并穿越最密集的大气层部分时,这种效应被放大,如果条件适合,  相似文献   

7.
光线的构成     
操作:把水放在桌子或地板上,让阳光直接照射(对这个实验来说,直接的光照很重要)在水面上。拿好被水淹没的镜子,朝向太阳,把纸举到镜子上方,调整纸和镜子的位置,使光线反射到纸上。观察纸上的彩色光谱,看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8.
人造天使     
(一)达尔文科研基地坐落在太平洋的一座无名小岛上。基地由一系列白色建筑物组成,建筑物错落有致,远眺宛若一抹白雪皑皑的山脉。基地内各种植物生机盎然,山棕、凤凰木,旅人蕉、垂叶榕均高大繁密,望上去一派春意。一入夜,群星闪烁的深蓝色夜空,被一朵朵浮云环绕,基地的灯火与群星交相辉映,营造出一个辉煌灿烂  相似文献   

9.
颜其德  康建成 《科学》2005,57(6):54-56
雨雪天气时人们常用伞挡风、遮雨和避雪,炎炎夏日中伞又被用于遮挡强烈的阳光,除此之外,伞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着多种用途.实际上在人类生息的地球上空,也撑着有一把保护地球生命的巨大保护伞--大气臭氧层.  相似文献   

10.
自然界中许多图形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规律。如连绵的山峰、天空的浮云、曲折的海岸线、蜿蜒的河流、地面或玻璃等固体上的裂纹或断面、水中冉冉漂动的浮游物等等,各式各样,举不胜举。但在这些初看起来无规可寻的图形中是否具有某种整体上的统计性规律呢?计算机的飞跃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图象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1.
当海卫一从恒星面前经过时,仪器测量了恒星光线穿越海卫一大气的微弱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海卫一的大气密度,如同地球上夕阳西下大气层会使阳光变暗而显示地球的大气密度一样。  相似文献   

12.
喜欢观天的人都知道,每当在暗夜观察弯月时,不仅能看见被太阳光照亮的月面部分,同时还能看到其余的月盘附近有“鬼影”闪烁。这个“鬼影”就是地照,即地球所反射的太阳光的光影。一些科学家最近提出,地照或许有助于检测地球全球变暖的程度,也有助于在其他行星上寻找生命迹象。科学家解释说,地照能反映地球的反射性,哪怕地球反射进太空的阳光数量只发生微小的改变,也能反映地球气候的大改变。如果地面上空的云层越来越厚,云层覆盖的地区越来越多,就意味着将有更多的阳光被反射进太空,即到达地面的阳光数量越来越少。科学家在对地照进行了长期跟踪研究后发现,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00年,地球反射进太空的阳光数量持续下降。从那以后,这种趋势却转向了:到达地面的阳光数量开始下降,反射进太空的阳光数量则开始上升。科学家认为,这很可能是地球的自然循环的一部分,而不是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副作用”。不过,这一自然循环产生的原因尚不明朗。一些天文学家则对运用地照来探察遥远行星上的生命痕迹很感兴趣,这是因为地照不仅是一种光线,而且其中包含着地球生命的迹象。比如,从地照的光线波长中能够明显看出叶绿素(让植物将阳光转化成能量的绿色素)、氧、臭氧及水蒸气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正>传统绘画中,我们往往会用到纸、笔、颜料或平板、数位板等电子产品,而来自美国戈尔登的年轻艺术家Michael Papadakis却舍弃了常规美术用品,用镜片创造出一幅幅令人拍案叫绝的灼蚀木版画。当被问到为什么会用这种方式创作时,Michael回答:"当我还在中国时,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桌子上的放大镜,阳光透过镜面,投射出耀眼的光斑一下子就提醒了我,为什么不拿镜片作画呢?"  相似文献   

14.
颜其德  康建成 《科学》2005,57(6):54-56
雨雪天气时人们常用伞挡风、遮雨和避雪,炎炎夏日中伞又被用于遮挡强烈的阳光,除此之外,伞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着多种用途。实际上在人类生息的地球上空,也撑着有一把保护地球生命的巨大保护伞——大气臭氧层。  相似文献   

15.
炎热的夏季,中午的阳光烧灼着人群拥护的海滩。成百上千的日光浴者们,摊开四肢,躺卧在沙滩上,尽情享受着阳光的照射,全身被晒得通红通红。 这一情景,每年夏天都在世界各地无数次地重复着,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并不知道这样作对他们并没有好处,还继续让日光侵害着他们的皮肤。令人忧虑的是,这种状况正在令人震惊地日趋恶化。 日光紫外线的过度照射会引起恶性皮肤疾病,有的还会发展成死亡率极高的恶性黑素瘤。其他大多数皮肤癌为基细胞癌和扁平细胞癌。这两种皮肤癌虽不如黑素瘤的死亡率高,但如不及时治疗也很危  相似文献   

16.
《世界科学》2011,(7):F0004-F0004
在西班牙一个已建的太阳能高塔电厂中。通过集热区、蓄热罐和涡轮发电机组等设施,其主体由数百个如同烟囱般的高塔组成。白天,每一集热区内的数千面太阳能反射镜,把阳光反射到高塔顶端的大水箱中,里面的水被加热成蒸汽后可驱动涡轮机发电——又称反射太阳能集热发电。而蓄热罐内的硝酸盐(硝酸钾和硝酸钠)白天受热熔化,  相似文献   

17.
余楚 《科学》2008,60(1):18-18
6500万年前的自垩纪.地球上包括恐龙在内的大多数物种都灭绝了。关于这次大灾难发生的原因总是众说纷纭。但科学界一致认同的假说是小行星撞击地球说:有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猛烈撞击地球。撞击时扬起的尘埃飘浮在大气中,遮蔽了阳光.使地球一片黑暗,并持续了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的印象中,大海是蓝色的。其实,即便是在晴空万里的日子里,海洋也不是纯粹的蓝色。海洋里随处都景浮游生物,当一大群有机物聚集在清澈的海水中时,会改变海水表层的颜色。这种现象称为“潮”,如“黑潮”、“绿潮”等。浮游生物中对海洋颜色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浮游植物。浮游植物处于海洋生物食物链的最底层,是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和能量基础。浮游植物中富含叶绿素,能利用光合作用来生成养料。叶绿素吸收阳光,而浮游植物的自身反射阳光。在这两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从观察者来看,海洋的颜色就不一样。在富合浮游植物的海域…  相似文献   

19.
对于能动的人类事务而言,单靠真理的知识是不够的,相反,如果要不失掉这种知识,人们必须以不断的努力来使它经常更新。它像一座矗立在沙漠上的大理石像,随时都有被流沙掩埋的危险。为了使它永远在阳光照耀之下,必须不断地勤加拂拭和维护。我愿意为这项工作而努力。  相似文献   

20.
美国圣路易斯大学医学院的科研人员发现,长期白天驾车的人患皮肤癌的风险较大,因为他们的脸和手经常暴露在阳光下。目前多数汽车玻璃可以阻挡一般性紫外线,但是无法阻挡超强紫外线和其他太阳光照射,因此,那些长期在阳光下驾车的人,特别是经常开窗驾车的人,很容易暴露在紫外线的照射之下。科研人员在对898名美国皮肤癌患者进行分析后发现,53%的人是身体左侧患皮肤癌,因为这部分身体在驾车时经常被阳光照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