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冰一 《佳木斯大学学报》2010,28(3):376-379,383
介绍了发动机制动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并简要说明了发动机制动试验方法.论述了发动机制动时,对无级变速器的速比进行控制的必要性.提出了发动机制动时设定车速的概念,通过设定车速估算发动机目标转速,再通过发动机目标转速确定无级变速器的目标速比,然后运用PID算法跟踪目标速比.解决了发动机制动时没有节气门开度信号输入,难以确定发动机目标转速的问题.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在交通事故处理的过程中,经常要推定肇事汽车的肇事车速,以确定肇事车是否超速行驶,是否违章,从而为分析事故成因,鉴定事故责任做好基础工作。推定肇事车速的方法有许多种,最重要且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根据肇事车的制动印迹来推算。在当前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实践中,根据制动印迹来推算肇事车速时所采用的公式是:v0=(其中,V;.即肇事车速,为路面附着系数,g为重力加速度,s表示制动有效距离)笔者认为上述公式欠科学,因为它忽视了制动时驾驶员及制动系的反应时间,而且把制动过程中的压印及拖印混为一谈,从而也就不能准确地推算…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制动性能分析并未涉及路面因素,提出将路面激励非对称度作为制动性能影响因子,利用Carsim联合Simulink对非对称路面下车辆制动效能进行仿真分析。以典型路面激励作为参考基准,在Simulink中构建路面激励可控的车辆制动模型。为保证前后车轮能够以相同概率遍历同一路面,依据车速和轴距确定时间延迟;根据模型计算出的当量方向盘转角界定非稳态制动跑偏,对不同路面激励下的制动减速度、制动距离进行仿真分析;并对路面激励的相关系数与跑偏车速以及制动衰减时间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车速一定情况下,路面的非对称度与制动减速度波动性正相关,与制动距离负相关,且左右路面存在非对称度时,车辆更容易达到非稳态跑偏的临界车速,制动衰减时间与跑偏车速对相关系数在0~0.2内的路面激励特别敏感。  相似文献   

4.
汽车防抱制动系统制动时的车速计算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汽车ABS系统中,滑移率是主要控制参数,制动时车速是确定车轮滑移率的基础。通过轮胎制动模型,对于有稳定压力源ABS的系统,在结构和调压方式确定时,能建立制动轮缸的等效压力函数,通过车轮地面制动力和整车动力学方程求解整车的平均减速度和车速。  相似文献   

5.
制动摩擦片是汽车制动系统中用以产生阻碍车辆运动或运动趋势的力的部件,其产生的制动力和本身的磨损量取决于许多外界因素,因此,对磨擦片在制动作用瞬时中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探讨了制动管路压力、温度、车速和制动次数对制动减速度和摩擦片磨损量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大型货运车辆在下长坡路段行驶时,长时间制动会造成主制动器的热衰退,容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问题,合理利用车辆辅助制动,从而缓解主制动器的热衰退现象,通过车辆辅助制动滑行理论分析和实车试验,探究大型货运车辆的辅助制动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车速条件下,变速器挡位越低,发动机制动力和排气制动力均越大;在相同挡位条件下,随着车速的增大,发动机制动力和排气制动力逐渐增大,并且挡位越低,制动力随车速变化越快;在相同车速、挡位条件下,排气制动效能更高,制动力大于发动机制动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爆胎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开发了一种爆胎应急自动制动系统,在发生爆胎后采用自动制动方式让车速在车辆失控前减到安全车速范围或直至车辆停下来,可以弥补驾驶员制动反应时间延迟的问题,辅助爆胎车辆实现安全停车.建立了基于爆胎车辆产生的附加横摆力矩模糊控制模型,应急自动制动系统根据爆胎状况,先通过基于EHB的车辆制动系统对车辆实施与爆胎附加横摆力矩方向相反的平衡力矩,再根据车辆运动状况进行车辆运动轨迹的纠偏控制.设计了模拟试验系统装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这种爆胎应急自动制动控制策略有利于在车辆爆胎后更短时间内让车辆稳定下来,按原来的轨迹行驶,并让车速减至安全车速.  相似文献   

8.
该发明涉及一种降速报警制动灯控制系统、车辆控制系统及该车辆,其可根据车速下降的幅值和发动机转速下降的幅值来判断汽车的行驶车速状态,进而控制制动灯工作,以达到提前报警的目的,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该系统包含车速信号采集模块、发动机转速采集模块,模块采集发动机和车速信号后通过整形电路处理后,给单片机系统处理,单片机发出控制信号给驱动电路来控制继电器并进一步的控制制动灯的点亮,使其可实现制动灯快速点亮或闪烁点亮,提高主动安全反应时间,该系统可独立设计应用,也可与整车原有电路并用,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9.
停车视距制动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运动学原理出发,对停车视距的制动模型进行了改进, 用制动减速度综合考察汽车制动这一复杂过程,规避了制动摩擦系数这一难以动态测量的变化参数.新的制动模型将汽车制动过程分为3个阶段:制动反应时间阶段、制动力上升时间阶段和全制动时间阶段,推导了在制动力上升时间阶段和全制动时间阶段的制动距离,得出新的停车视距计算公式.并与现有标准和规范的取值进行了比较,研究了差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车速的增大,修正后取值与规范计算值的差异趋于增大;当车速小于60km/h时,修正取值与规范计算值的差值较小;当车速大于80km/h时,差值明显增大.在设计条件允许时可适当减小视距取值以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0.
分析影响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馈的主要因素;以制动能量最大化为目标,建立电液复合制动力分配模型,设计以电液复合制动特性参数蓄电池荷电状态(SOC)、制动强度、车速为输入,回馈制动比例为输出的制动力模糊分配规则。同时,以能量回收率为评价指标对SOC、制动强度及车速进行灵敏度分析。研究结果明:SOC对能量回收率的影响最大,制动强度对能量回收率的影响次之;根据各特性参数对评价指标的影响权重,可改进电液复合制动力分配模糊规则;在相同制动工况下,考虑参数灵敏度的电动汽车电液复合回馈制动模糊控制方法可有效提高制动能量回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