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3-氨基苯砜基)乙醇硫酸氢酯在不同的条件下水解分别得到2-(3-氨基苯砜基)乙醇、3-乙烯砜基苯胺和2,2'-二(3-氨基苯砜基)乙醚等三个产物。反应产物的结构经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谱、质谱和元素分析得到证实。对反应机理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11种三苄易锡芳硫(亚砜、砜)乙酸酯。通过元素分析、IR、^1H NMR、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苯砜基羧酸酯类化合物急性毒性的QSA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B3LYP/6-31G(d)水平下,计算了35种苯砜基羧酸酯化合物的量子化学参数.采用统计学软件Statistic 6.0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得到描述此类化合物对发光菌急性毒性的预测模型-lgEC50=-0.01×P+1.92×q1-5.63×q10-0.087×μ+2.34,模型的相关性分析如下R=0.92,r2adj=0.82,F=40.96,q2=0.837.得到以下结论苯砜基羧酸酯类化合物急性毒性随着亲水性的增强而减弱;分子越大,毒性越小;取代基的电负性越大,毒性越小.该研究为探讨化合物急性毒性的机理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11种三苄基锡芳硫(亚砜、砜)乙酸酯。通过元素分析、IR、1H NMR、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几种酮基膦酸酯类化合物合成的新方法.以膦酰基乙酸酯为起始原料,先后经过酰化、脱羧和纯化得到酮基膦酸酯类化合物.通过优化实验条件筛选出最佳反应条件.对所合成化合物进行了31PNMR,1HNMR,13CNMR表征.该合成方法原料易得、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具有较高的工业价值.  相似文献   

6.
芳基磺酰肼在NaI/TBHP催化氧化体系下形成砜基自由基,与取代苯乙炔反应,制备炔基砜。对反应条件进行筛选,获得最优条件,即以0.7 mmol对甲基苯磺酰肼、0.5 mmol苯乙炔、1.0 mmol碘化钠(NaI)为催化剂,2.0 mmol的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为氧化剂,4.0 mL无水乙醇为溶剂,在80℃时搅拌反应8 h。研究结果表明:在此条件下,该反应底物适用性好,对芳基磺酰肼和取代苯乙炔有良好的耐受性;该反应经过磺酰基自由基与芳基乙炔进行自由基加成得到烯基自由基,然后夺取碘自由基生成(E)-β-碘代烯基砜,脱掉碘化氢得到炔基砜。  相似文献   

7.
运用Matlab程序计算了28种苯砜基环烷酸酯类化合物的8种价分子连接性指数,并对这些化合物进行定量结构色谱保留相关性(QSRR)分析。通过多元统计的逐步回归建立了QSRR模型,其计算误差应接近实验误差。该模型经逐一剔除法检验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靠性及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8.
应用支持向量机方法研究了28种苯砜基环烷酸酯类化合物的色谱保留和分子结构的定量关系,结果发现,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可以实现使用较少样本数据建模,并达到较好预测结果的目的.支持向量机方法的预测结果远优于线性溶解能关系法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误差反传前向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建立了56种苯砜基羧酸酯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其对发光菌的急性毒性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ANN模型).以56种苯砜基羧酸酯类化合物的量子化学参数作为输入,急性毒性作为输出,所构建网络模型的交叉检验相关系数为0.9863、标准偏差为0.0753、残差绝对值≤O.20,应用于外部预测集,预测集相关系数为O.9880;而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法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472、标准偏差为0.1413、残差绝对值≤0.34.结果表明:ANN模型获得了比MLR模型更好的拟合效果.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13个苯砜类化合物和聚苯醚砜的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分子中给电子取代基及醇类、芳胺等试剂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随取代基给电子能力-Cl<-OH<-O(?)-o(?)SO_2(?)的顺序,吸收峰红移变大;对于醇和芳胺,随着给电子能力的增加,它们在长波长处的吸收亦增加。还计算了二苯砜与芳胺间基态电荷转移络合物的平衡常数。  相似文献   

11.
以单硬脂酸甘油酯为载体,应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醋酸地塞米松纳米粒,测定其粒径、药物包封率等性质。经过正交优化试验确定其优选方案为:载体材料单硬脂酸甘油酯的用量为0.3g,表面活性剂为硬脂酸聚烃氧酯(S-40)/泊洛沙姆(F68)(质量比为7/3)的混合物,有机相氯仿与水相的体积比为5:75,蒸发有机相氯仿时的真空度为0.05MPa。制备所得的醋酸地塞米松纳米粒球体均匀度好,平均粒径在100nm左右,载药纳米粒的包封率在89.03%左右。  相似文献   

12.
在温和的条件下用便宜、无毒的三氯化铁作为催化剂,直接用芳烃作为芳源与芳醛、醋酸酐等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功能基化的醋酸二芳基甲酯,所有产物均通过NMR鉴定,获得了较高的收率.  相似文献   

13.
氯乙酸样品酸化预处理对其气相色谱分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气相色谱法分析氯乙酸样品时酸化过程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作酯化反应催化剂,无水硫酸镁作脱水剂,氯乙酸样品和过量甲在368K下能快速酯化,酯化后的样品仅需简单过滤便可进行色谱分析,该方法操作简便,数据可靠,能快速测定氯乙酸样品,可用于氯乙酸生产的中控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一水硫酸氢钠催化合成苯甲酸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在一水硫酸氢钠催化剂存在下,由苯甲酸和各种醇合成系列苯甲酸酯.获得了苯甲酸、不同醇和硫酸氢钠的摩尔比为1:3(或4):0.2,反应时间2h生成苯甲酸酯的收率.测定了合成苯甲酸酯的沸点、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  相似文献   

15.
目的合成一系列2-[1-(2-吡啶)乙氧基]乙酸2-[4-取代哌嗪]乙酯类化合物,对其促小鼠学习记忆作用进行研究。方法将2-乙基吡啶进行NBS溴代反应,得到α-溴代2-乙基吡啶(2),化合物2与α-羟基乙酸乙酯反应得到芳氧乙酸乙酯(3),化合物3与1-取代-4-羟乙基哌嗪(5a-5g)进行酯交换得到目标化合物2-[1-(2-吡啶)乙氧基]乙酸2-[4-取代哌嗪]乙酯(6a-6g)。挑选两个化合物6a和6d,对其进行小鼠水迷宫实验,评价其促小鼠学习记忆活性。结果合成了一系列含哌嗪基团的芳氧乙酸酯类化合物,通过1H-NMR和红外光谱确证了其结构。结论小鼠水迷宫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6a和6d对乙醇所致小鼠学习记忆再现困难具有明显改善作用(P0.05)。  相似文献   

16.
N,N-二甲基氨基乙酸酯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改进方法合成了4个N,N-二甲基氨基乙酸酯,其结构经IR谱、HNMR谱和元素分析确证。在改良的Franz扩散池上,用离体裸鼠皮作生物膜,扑热息痛或消炎痛作药物模型进行经皮促渗活性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含w=2.5%的N,N-二甲基氨基乙酸癸酯促进扑热息痛、消炎痛经皮渗透的效果比Azone(化学名:1-正十二烷基氮杂环庚酮-2)的强,且时滞缩短;N,N-二甲基氨基乙酸辛酯的经皮促渗活性接近Azone;而N,N-二甲基氨基乙酸己酯和N,N-二甲基氨基乙酸月桂酯的经皮促渗活性不及Azone。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2-[1-(2-吡啶)乙氧基]乙酸2-取代胺基乙酯衍生物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使用2-乙基吡啶为起始原料,经Whol-ziegler反应得到2-(1-溴乙基)吡啶(2),再与羟基乙酸乙酯的醇钠盐缩合得到2-[1-(2-吡啶)乙氧基]乙酸乙酯(3),化合物3与2-取代胺基乙醇在二丁基氧化锡催化下反应,得到目标产物2-[1-(2-吡啶)乙氧基]乙酸-2-取代胺基乙酯(4~12)。采用通道式水迷宫法测定了化合物(5,6,10)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化合物6和10对400 mL/L乙醇所致小鼠学习记忆再现困难具有明显改善作用(P0.05)。  相似文献   

18.
介绍一种简单、快速的单糖分离方法,整个反应过程只需一个试管中进行,不需转移或蒸发,通过对单糖进行NaBH4还原,乙酰基化生成糖醇乙酯,利用其易挥发的特点,用OV-1701石英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分离了谷物中常见的8种单糖,该法已应用到分析谷物去淀粉后,水解产物的单糖。  相似文献   

19.
反相气相色谱法测定溶剂在PBMA中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反相气相色谱方法测定了16种溶剂在聚甲基丙烯酸丁酯(PBMA)中343 ̄433K范围内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并用周浩等的高分子溶液分子热力学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关联,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Apoptosis as a mechanism of deleting cells from tissu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hysiological and varieties of pathological situations, especially cancer conditions. In order to search for tumor cells apoptosis inducers, the inhibition effects on K562 cells of N-phosphoryl dipeptide methyl esters were studied by MTT assays, and (DIPP-L-Leu)2-L-Lys-OCH3 was the compound which had the best activity. From the studies of the typical apoptotic morphologic changes, DNA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flow cytometry analysis, 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DIPP-L-Leu)2-L-Lys-OCH3 could induce apoptosis of K562 cell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and the IC50 was 22.66 μmol/L according to MTT assay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