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薇  西英俊  李欣  刘霞 《科技信息》2009,(8):349-349,352
目的:探讨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检测婴儿尿液中CMV-DNA含量在诊断和动态监测婴儿CMV感染中的意义。方法:应用PE5700全自动PCR扩增分析仪检测80例婴肝患儿和40例对照组患儿尿标本中HCMV-DNA的拷贝数及HCMV-IgM,并对其中48例CMV肝炎患儿在出院半年和一年后进行尿标本HCMV-DNA含量和肝功的动态监测。结果80例患儿尿标本HCMV-DNA阳性率为63.8%(51/80),40例正常对照婴儿尿标本中HCMV-DNA阳性率为10%(4/40),统计学分析表明:婴肝患儿组HCM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31.032,P<0.01);80例患儿血HCMV-IgM阳性率为46.25%(37/80),40例正常对照儿童HCMV-IgM阳性率为2.5%(1/40),统计学分析表明婴肝患儿组血HCMV-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23.588,P<0.01);通过对出院后的48例CMV感染的婴肝患儿进行一年的随访,发现部分患儿肝功恢复正常后,HCMV不能完全转阴,并有复发的可能性,所以对CMV感染婴肝患儿...  相似文献   

2.
通过将抗原片段用点膜仪固相在硝酸纤维素膜上,依次加入标本、生物素标记的IgG、链霉亲和素-碱性磷酸酶,最后加底物显色,建立一种快速、敏感、实用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整个检测过程仅需15~25 min,操作简便,已通过"第3代ELISA抗-HCV诊断试剂国家参考品".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易判断,既有ELISA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又有金标记法的检测速度;既适合输血筛查实验,又适合临床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3.
人丙型肝炎病毒Ⅰ型核心抗原编码区cDNA,全长573bp,编码191个氨基酸,被克隆到一种新的表达质粒pESETHisB中,转化大肠菌BL21菌株,在1mmol.L^-1IPTG诱导37℃培养5h,核心抗原表达水平达到高峰,表达出分子量26×10^3的融全蛋白,并在钠形成微小晶体。  相似文献   

4.
5.
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已成为世界范围的公共健康问题,由于缺少合适的丙型肝炎病毒研究模型,所以对丙肝病毒感染机制、生活周期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较为缓慢。树鼩属于低等的灵长类动物,许多生物学特性近似于人类。近年来引起医学生物界和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和关注,国内外的学者在树鼩是否可作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方面作过十分有益的尝试。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树鼩应用于丙型肝炎病毒模型研究的进展情况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E2与CD81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慢性肝炎的主要病因之一,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包膜蛋白殴在HCV入侵宿主细胞中起重要作用,CD81可能是HCV的受体或共同受体,进一步研究CDSl和HCV的相互作用,有助于HCV的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7.
用核心区蛋白(C区)合成肽CP9、CP10抗原和非结构区蛋白NS3,区重组表达C33c抗原组合,用鼠抗人IgGMcAb作为酶标抗体,配以TMB底物显色系统,采用可拆条板,定量滴瓶包装,研制成丙型肝炎病毒体酶免疫试剂盒。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门诊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假阳性的发生率和发生原因,以便正确处理抗体检测报告和医患沟通困扰。方法: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279名门诊血液透析患者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丙型肝炎病毒RNA检测结果进行整群抽样、横断面调查和回顾性研究。结果:调查发现共有81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假阳性,占29.03%;其中S/CO值介于1.0~5.0的占98.77%,介于5.0~10.0的占比为1.23%。全部病例经HCV-RNA复核3次,均为阴性。检验科与输血医学科采取不同的检测方法与报告程序,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S/CO值处于灰区范围时多为假阳性,且与抗体检测策略和报告程序有关。  相似文献   

9.
对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免疫酶快速检测试剂(IEA)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的性能、结果等技术参数进行评价,为实验室的选用提供参考.采用IEA法、ELISA法和胶体金法对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第三代ELISAHCV-Ab诊断试剂国家参考品”和3297份血清或血浆标本同时测定,对IEA的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和检测时间等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IEA可通过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第三代ELISAHCV-Ab诊断试剂国家参考品”检验;与ELISA法比较,IEA的检出率为99.06%,灵敏度与ELISA相当,胶体金的检出率为86.01%,灵敏度比ELISA低;IEA检测所需时间15~25min.IEA既有ELISA的敏感性、特异性,又有胶体金简便、快速的特点.适用于献血员及高危人群中HCV抗体的筛查和临床诊断HCV感染,以及门诊、急诊和基层医疗单位的现场检测.  相似文献   

10.
11.
为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体内出现的自身抗体的病理意义及其引起的自身免疫的发生机制。方法:对161例HCV感染者进行了八种自身抗体(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RNP抗体、抗Sm抗体、抗精子抗体)的检测。结果:有52例检出69项次自身抗体,自身抗体检出率为32.3%,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0.005)(未计抗精子抗体)。结论:HCV感染可能是诱发自身免疫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IgM类HBsAg免疫复合物与乙肝肝损害关系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思光  彭宣宪 《江西科学》1997,15(3):154-157
对六类不同临床病型236例乙3肝患者的IgM类HBsAg循环免疫复合物(HBsAg/IgM-CIC)阳性率与ALT和肝损害严重性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其阳性率与肝损害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ALT的关系则取决于临床类型。提示免疫复合物的肝损作用具有临床类型相关性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3.
Bcl-2家族蛋白和乙肝病毒x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34例肝癌组织及其相对应的癌旁组织,探讨了Bcl-2家族中七种基因(包括促凋亡基因Bak、Bad、Bid、Bax和Bcl-xs及抑凋亡基因Bcl-2、Bcl-w)和乙肝病毒三种抗原(包括HBsAg、HBcAg和HBxAg)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结果显示:在肝癌组织中HBsAg、HBcAg和HBxA的阳性率分别为58.8%、26.5%和76.5%、Bcl-2七种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58.8%(Bak)、55.9%(Bad)、44.1%(Bid)、41.2%(Bax)、29.4%(Bcl-xs)、35.3%(Bcl-w)和41.2%(Bcl-2)。这七种Bcl-2蛋白的表达均位于肝癌细胞的胞浆,多呈弥漫性分布,少数阳性颗粒呈散在性分布,研究发现,Bcl-2家族中抑凋亡基因Bcl-w和Bcl-2在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相似文献   

14.
15.
16.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gM类HBsAg免疫复合物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宣宪  王之英 《江西科学》1991,9(2):107-112
以羊IgG抗人IgM为包被抗体,以HRP-抗HBs为指示抗体,建立了一种较简便的检测IgM类HBsAg免疫复合物的捕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实验证明,该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用本法对乙型肝炎的6种临床类型检测表明,IgM类HBsAg免疫复合物的检出率与临床类型有关.其阳性率在无症状携带者、急性乙型肝炎、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重症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分别为3.2%、36.7%、28.6%、54.4%、55.6%和61.2%.同时还发现,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IgM类HBsAg循环免疫复合物有较强的激活补体作用,提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补体下降与IgM类HBsAg循环免疫复合物激活和消耗补体有关.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国产单克隆抗体酶标试剂盒(McAb—ELISA)对广东某地区无乙肝症状的298人作了血清前S_2蛋白及抗前S_2检测,同时检测各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HBVM)及肝功能。全部检测对象肝功能正常。前S_2阳性率7.72%。抗前S_2阳性率5.70%。前者与HBsAg及其它乙肝病毒复制标志(HBcAg、PHSA-R、HBcAg、抗-HBcIgM及HBVDNA)有平行关系,后者则与抗HBs有平行关系。结果提示前S_2可作为一项敏感的HBV复制及传染性的指标,抗前S_2是一项乙肝感染的恢复标志,二者有重要的流行病学与临床意义,检测证实人群中存在相当数量的HBV携带者和隐性感染者。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一类具有时滞的反应扩散病毒模型。利用抽象泛函微分方程讨论了该模型非负解的存在性和有界性,借助线性化方法获得了无病平衡点的局部渐近稳定性,构造相应的Lyapunov函数分别证明了无病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和地方病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完善了已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前列舒通胶囊联合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160例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人,治疗组采用前列舒通胶囊2.5 g po tid,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0.2 mg po qn,左氧氟沙星胶囊0.2 g po bid。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胶囊0.2 g po bid,4周为1个疗程,治疗时间为8周。记录治疗过程中的前列腺液常规和NIH-CPSI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组中80例治愈33例,治愈率41.3%,19例显效及有效,总有效率为65.0%;对照组中80例有17例治愈,治愈率21.25%,21例显效及有效,总有效率为47.0%。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前列舒通胶囊联合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和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将10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有效止血率、用药依从性、患者的满意度及随访一年内的再次出血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有效止血率、用药依从性、患者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随访一年内的再次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应用与实施,有助于提高住院患者的有效止血率、用药依从性、患者的满意度,同时也大大地降低了患者的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