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青岛地区某暗挖车站的工程实例为依托,通过对施工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该地区典型的土岩组合地层条件,得出拱盖法施工过程中左右导洞开挖所造成的地表沉降规律:纵向上,随着掌子面的不断推进,地表沉降可分为微弱变形阶段、急剧变形阶段、缓慢变形阶段和变形稳定阶段;横向上,左导洞的先行开挖会在隧道中线左侧上方形成单侧地表沉降槽,待左右导洞完全开挖后则会在隧道中线两边形成双侧地表沉降槽,其影响范围为隧道中线两侧10m左右。进一步对引发地表沉降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旨在控制地表沉降的相应技术方案,这对后续类似工程地质条件下的地铁施工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祝月猛 《河南科技》2020,(29):127-129
浅埋暗挖地铁隧道施工技术常用于城市地铁隧道开挖施工中,有效地加快了城市地铁建设。本文首先论述了浅埋暗挖地铁隧道施工技术的特点,然后分析了多种浅埋暗挖地铁隧道施工技术方法,最后围绕浅埋暗挖地铁隧道施工技术在实际施工中面临的种种风险,提出了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伟 《河南科技》2013,(10):22+30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越来重要,城市各种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地下工程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浅埋暗挖隧道是其中的一种。本文介绍了浅埋暗挖法施工原则及施工工艺,并归纳了浅埋暗挖CRD法施工工序,总结出浅埋暗挖法的适用条件及优缺点,从而为类似工程施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4.
卫君毅 《河南科技》2020,(8):113-115
超浅埋暗挖大断面隧道施工具有复杂性,必须对各个施工环节加以严格的控制。基于此,本文以某工程为例,分析了超浅埋暗挖大断面隧道施工技术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以保障工程的总体质量。  相似文献   

5.
针对地铁变断面暗挖隧道施工风险高的特点,本文以洛阳地铁2号线单渡线区间隧道为例,结合工程地质情况及设计参数,采用双侧壁导坑及交叉中隔墙法工法,同时辅以超前管棚及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措施,有效控制了该工程风险,为类似变断面隧道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目前,我国对水工隧洞的开挖支护研究较少,本研究以信阳市四水同治水工隧洞为研究对象,对该工程支护方案进行优化设计,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经验。【方法】通过FLAC3D软件建立模型,在支护方案的锚杆数量和喷混厚度两方面进行优化模拟计算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两种优化方案云图都与施工方案相似,数值上两种优化方案虽使围岩位移有所增大,但仍在安全范围内。(2)模拟锚杆优化方案虽使锚杆应力有所增大,但未超过锚杆应力极限承受范围。(3)模拟喷混优化方案与施工方案相比仅在数值上有差异,且变形位移在安全范围内。【结论】通过以上分析表明两种支护方案优化设计在安全性和经济实用性两方面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澎涛 《河南科技》2013,(11):141-142,206
通过计算分析了不同因素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分析得出:台阶长度的大小对地表沉降具有重要影响,在能够保证施工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较短的台阶长度;开挖进尺的大小对地表沉降具有重要影响,开挖进尺较小时,可以很好的控制地表沉降;隧道的上台阶开挖在正台阶法施工中起到了主要作用,上台阶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量占正台阶法施工沉降总量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8.
隧道进出洞口浅埋段由于埋置较浅且多为破碎岩体,施工对岩层的扰动较大易发生坍塌、冒顶事件,而及时地掌握隧道拱顶的最终沉降,确定最佳的支护时间能够有效的避免工程事故.Asaoka法能够利用较短期的观测资料得到较为可靠的最终沉降量推算值,被广泛用于路基沉降预测中,而隧道拱顶沉降预测中却很少涉及.为此,该文依托贵州某隧道进出口断面的拱顶沉降值,运用Asaoka法进行沉降预测分析.研究结果如下:在采用Asaoka法进行拱顶沉降预测时宜选用隧道开挖后10 d内的沉降数据进行预测分析,且拱顶沉降的间隔时间最好为1 d;对于波动较大的拱顶沉降不易采用Asaoka法进行预测,但可作为其他预测方法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郑州地铁1号线新郑州大学站1、2号出入口通道暗挖段为工程实例,着重介绍CRD法浅埋暗挖小导管超前注浆施工工艺,并给出CRD法施工要点和技术措施,目前1、2号出入口通道已经施工结束,未出现任何工程质量问题。因此,在郑州西区地层的CRD法浅埋暗挖施工中,小导管代替管棚能够满足工程要求。该研究成果可为郑州市地铁后续工程和全国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岩体力学参数对浅埋破碎岩层隧道围岩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基于此,建立FLAC-3D隧道数值模型,对弹性模量、泊松比、粘聚力、内摩擦角4个基本力学参数灵敏度进行研究,表明破碎岩体结构面特性是影响围岩稳定性的主控因素。在隧道开挖前施以小导管注浆预支护,可有效改善加固范围内岩体力学性能,从而提高围岩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洞口段施工是隧道施工的关键环节。本文结合国省干线横九线何家陂隧道进洞方案的成功工程实例,采用反压护拱、大管棚超前支护、砂浆锚杆、超前小导管及锚喷联合支护加固洞口岩体,利用监控量测技术指导施工,保证洞口浅埋段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2.
浅埋隧道施工中围岩应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某隧道为背景,对浅埋偏压公路隧道在CRD法开挖条件下进行施工力学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监控.分析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的变化情况,并将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浅埋偏压隧道开挖后,围岩应力场并不对称,深埋侧的变化程度大于浅埋侧;在每一个开挖步骤前后,围岩应力变化较大;钢弦式传感器能够记录围岩应力释放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persistent scatterer InSAR, PSInSAR)通过对同一地区的多景影像数据的分析,探测出一定数量的、均匀分布的永久散射体目标(persistent scatterers, PS),以PS点作为分析目标进行建模求解,从而反演出目标区域的地表形变情况.以江西上饶重要金属矿产地铅山县作为研究区域,采用PSInSAR技术对2016-08~2017-03期间采集的18景sentinel-1A影像进行时序分析,获取了该地区的沉降变化情况.分析结果显示,铅山县内永平铜矿及其周边存在较大形变,沉降中心区最大沉降速率达到-90 mm/y,沉降区域与矿区所在的实际空间分布位置较为一致;弋阳县、横峰县和铅山县的交界处也存在一定沉降形变,区域沉降速率达-20 mm/y.实验表明在金属矿区应用PSInSAR技术进行沉降监测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沈光磊 《河南科技》2020,(29):103-105
地铁隧道一般位于城市比较发达的区域,新的地铁隧道不可避免会侧穿(直穿)大型建筑物、构筑物基础。因此,在进行盾构隧道施工时,地表沉降控制是施工质量的一种体现。同时,地表沉降也关系到上部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本文将摩天轮基础一定范围内土层假定为均质弹塑性体、管片假定为理想弹性体,基于Mohr-Coulomb屈服准则理论构建了盾构隧道下穿摩天轮基础的二维模型,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研究了盾构隧道下穿摩天轮地表沉降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为保证列车高速运行,线路要求顺直平坦,在城区及城市周边出现了越来越多城市隧道,它们大多是浅埋偏压隧道。本文结合工程实例着重阐述浅埋偏压富水隧道掘进支护工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遵毕高速公路上某隧道为工程背景,对其洞口施工技术方案进行了初步探索,为同类浅埋偏压隧道的洞口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D-In SAR技术对试验区范围内收集的3期哨兵-1A数据进行处理,获取地表沉降区域。试验结果与采矿区分布位置相吻合,表明哨兵-1A数据在大范围地表沉降监测中是切实可行的,能使工作人员全面、及时、快速掌握大范围地表形变状况,有效降低监测成本。  相似文献   

18.
结合某实际工程,通过三维动力分析,研究隧道施工中拱顶与地表面的竖向位移和力学特性、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安全可靠性,为交通荷载作用下浅埋隧道施工中的力学性状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隧道洞口浅埋偏压段的变形特征,采取现场隧道变形监测和围岩室内三轴率敏性试验相结合,建立隧道围岩的弹黏塑性本构模型.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的UMAT子程序开展了隧道变形三维弹黏塑性数值分析,探讨了隧道在三种开挖工法下的拱顶沉降、水平收敛位移、围岩最小主应力及围岩塑性区分布规律,以此确立合理有效的施工工法.研究结果表明:预留核心土法、三台阶法以及上下台阶法这三种施工工法引起的地表沉降,其深埋侧分别是浅埋侧的2.01,1.48,1.83倍,边墙两侧最小主应力则分别相差0.11,0.29,0.05 MPa,表明偏压隧道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在开挖支护过程中呈现出不对称分布的特点;选出适宜的施工工法为上下台阶法,采用此工法可以使拱顶沉降及地表沉降减少11.7%~22.1%,而且在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受力最为合理,有利于偏压隧道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东北部山区分布着大量的花岗岩地层,部分洞身处于浅埋偏压的不利状态下,全风化花岗岩富水隧道的稳定性差,开挖过程中掌子面难以自稳,注浆加固是保证隧道开挖安全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梅汕铁路大岭隧道溜塌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该段全风化花岗岩的成分及崩解特性,得到溜塌的原因,采用前进式(或后退式)注浆+多管注浆及后期地表注浆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