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南岛乡村聚落景观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下发展而来的一种文化景观,保存较为完整.通过图解方式对海南乡村聚落选址、形态、内外空间关系、内部空间关系等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班前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图示化分析、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等方法,解读班前村自建村以来聚落建筑演变特征及其景观格局.研究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上看,班前村的聚落空间以团状发展,其聚集程度不断降低,具有扩散趋势,两个寺院组团作为原始组团,引导着居住组团沿着玛可河由南至北逐步向上游扩张;从空间形态上看,班前村建筑斑块形状简单,寺院组团相对于民居组团而言具有更大规模,且内部布局紧凑;就景观格局上而言,耕地作为村域内的优势斑块,与林地、草场、水域等景观类型组成了班前村“山-水-田-居”的景观风貌.最后,通过对班前村现状格局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统筹发展、遵循图式、适度更新,以及建筑分类保护等针对性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历史发展的影响下形成的传统聚落对现代新农村景观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会泽县娜姑镇白雾村传统聚落空间经历了千百年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形成了其独特的聚落景观和文化风貌,为新农村景观规划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人文历史、自然环境,从整体布局、公共空间、居民空间和生产空间等方面设计规划村落的空间布局,使其于地域形态中生长,与自然很好地融合,挖掘和发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创造出充满人性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从留客村的选址与聚落空间形态两方面研究了驿道文化对留客村的影响,并运用量化方法计算了留客村聚落边界的形状指数和聚落公共空间的分维数,然后从聚落边界、街巷空间、公共建筑、重要节点四个方面研究了驿道文化对留客村形态特征的影响,从而得出了驿道文化对留客村空间形态的影响,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即聚落边界的形态、街巷尺度、重要节点的位置及排列方式、异姓家族的组团聚居.  相似文献   

5.
传统聚落的公共空间承载了所在领域及人们生活的各种情境,是人们精神生活在聚落形态上的展现。本文以公共空间成型的主要因素:街道、广场为切入点,分析实体建筑、空间纹理等对公共空间感知的影响,体会公共空间在聚落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乡村聚落是乡村地区生产生活的核心区,是实现乡村振兴重要的振兴极,剖析乡村聚落的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为因地制宜地实施村庄规划、产业规划,解决目前乡村地区面临的"镇弱村空"、城乡差距等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利用Google Earth提供的2018年铜梁区巴川街道遥感影像,运用空间分析等方法定量分析乡村聚落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巴川街道多数村社空间分布模式为集聚-随机分布,乡村聚落核密度整体呈现"叶面高""叶柄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在接龙村、玉皇村出现密度核,密度值最高;(2)聚落密度的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八一路社区、接龙村、玉皇村出现高密度值聚集,在白龙社区、仙鱼社区、大雁村出现低密度值聚集,在千年村、体育街社区聚落密度不具备显著的空间相关性;(3)巴川街道乡村聚落呈现低坡度、适中高程、南坡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显著的道路指向性和"亲水性"空间分布特征,聚落的分布同时还受传统文化、政策制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陆秋华 《科技资讯》2010,(19):79-79
从桂林山水与城市格局及山、水所承担的城市功能入手,分析山、水空间形态在聚落组织中的层次性作用和城市景观形成的诸多要素。  相似文献   

8.
搜取衡阳盆地人类活动遗址、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传统村落等名录进行时间考定与排序,运用Kriging插值分析了研究区人类活动-聚落遗留源变规律,结合数理统计中等距抽样法选定14 个乡村聚落提取出景观形态指标特征,并利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法构建乡村聚落景观相似性量化矩阵,进一步运用景观相似性模型分析研究区乡村聚落景观的联系与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聚落演变规律为蒸水、耒水、洣水流域向盆地中央晕散推进,随着人地矛盾进一步增加,后发展至资源禀赋次优的东、南部山区。2)研究区存在比较相似与高相似关系的乡村聚落景观占比最大,二者合计占比65.93%,表明研究区乡村聚落景观整体上存在相似性关系,且其相似性特征主要承载于乡村聚落物质景观之上;因而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所提出的“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目标需通过乡村聚落人文复兴来推动乡村聚落的环境面貌更新。研究成果可为衡阳盆地乡村聚落形态认知、乡村聚落景观规划提供参考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周炳喜  梁屹 《江西科学》2021,39(6):1030-1034
以宋元、明清时期的赣南历史军事聚落为研究对象,基于权重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了历史时期的赣南地区军事聚落的空间影响格局演化特征,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分析了军事聚落的空间影响格局对现代城乡聚落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赣南历史军事聚落及其空间影响格局演化呈现以下特征:军事聚落层级宋元代为三级、明代为四级和清代为五级;在历史时期经历了三种空间影响格局:"多核心"与带状空间影响模式;向外扩散的"双核心"与带状空间影响模式;向外扩散的"轴"状、带状与"核心"状空间影响模式.历史军事聚落的空间格局对现代城乡聚落发展的影响表现在空间影响"轴"可以成为赣州城市发展主轴,空间影响环绕带上的城乡发展差异大,应加强城乡统筹和重点镇发展,空间影响副中心可以作为现代赣南次中心城市发展,历史军事聚落应作为历史城镇、历史乡村聚落进行重点保护.研究表明采用权重核密度估计法可以较好地表现历史军事聚落的空间影响,方便历史军事聚落演化不同阶段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以欠发达平原县——兰考县为研究区域,在域内自然因素近乎无差别分布的基础上,分析兰考县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运用景观格局分析、核密度分析及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2000-2020年兰考县农村聚落的空间演变特征;运用回归分析法研究欠发达平原区社会经济发展与农村居民点的相关性及耦合关系,以期揭示欠发达区域农村聚落演化的特殊规律.研究发现:(1)2000-2020年兰考县农村居民点数量减少了9.24%,而用地规模增加了12.54%,居民点数量减少和规模扩张在2000-2010年阶段更为显著;(2)兰考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集聚性加强,但斑块间形状差异增大;(3)受城区影响,居民点空间分布规律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具体表现为“近城规模大数量少且集中、远城规模小数量多且分散”的空间分布格局;(3)兰考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受交通、城镇辐射、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等社会经济因素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重庆市开县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形坡度作为影响山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小尺度人居环境自然评价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重庆市开县为研究对象,2009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和2009年重庆市开县1∶50 000数字高程图(DEM)为数据源,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相关性分析法(Pearson),研究不同坡度下乡村聚落空间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开县整体的乡村聚落空间分布表现为集中在西南区域,距离县城越近分布聚落越多的特征;相关性结果证明,坡度对该区域乡村聚落空间分布有显著影响,在0°~20°坡度带内坡度与乡村聚落个数呈正相关关系,而大于20°~82°坡度带内呈现负相关关系,乡村聚落集中分布在10°~20°的坡度范围内;同时,水文因素、社会经济以及政策条件等共同影响着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北川县的乡村聚落进行研究,基于DEM数据和2007年、2017年谷歌影像数据,应用GIS空间分析、景观格局分析、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比分析了2007年和2017年北川县乡村聚落在震前震后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演变。研究表明:北川县聚落密度整体较为稀疏,但存在"中心聚集"和"线型条带"分布特征;北川县乡村聚落各镇分异明显,东南密西北疏。海拔、坡度、水系、交通、经济、政策等因素对乡村聚落的分布和演变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1)北川县乡村聚落规模随着坡度和海拔的增加而减小;(2)乡村聚落随着距河流和道路距离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3)与2007年相比,2017年聚落规模在空间上不仅有数量的增加也有面积的外延,并且聚落空间聚集度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8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变更数据和2022年吉林一号高分遥感影像,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平均最近邻分析、核密度分析和全局/局部空间自相关等研究方法,对福州十邑地区的195个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福州十邑传统村落聚落规模空间分异较大,具有明显的冷热点差异,研究区北部乡村聚落规模最大,南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聚落规模最小;(2)传统村落聚落在形态上可以划分为团块型、条带型、散点型和团簇型4种类型,其中团块型村落的数量最多,条带型数量最少,不同类型乡村聚落景观格局指数差异较大,且分布数量和规模与不同的地貌之间关系紧密;(3)传统村落聚落在空间上主要沿着十邑西部边缘地区大致呈C字型分布,表明古田、屏南、永泰和闽清4县的传统村落是历史上以福州城为中心的乡村地域的重要组成部分;(4)福州十邑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受到高程、河流、道路、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率和行政中心的影响较为明显,海拔越高、距河流越近的传统村落数量和规模越大,距离道路和行政中心越远、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率越低的传统村落数量和规模越大。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的发展导致了海口市乡村聚落景观的显著变化.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海口市美社村近10年聚落景观的变化,揭示了海口市乡村聚落景观在旅游发展下的变化动因及变化机制,认为其主要在于满足乡村旅游的可达性、娱乐性和服务性;同时,总结了聚落景观变化的特征,即功能旅游化、尺度扩大化、空间开阔化,其具体表现就在道路、建筑、庭院、绿化等景观方面;此外,分析了景观变化对乡村聚落发展的利弊,提出只有在正确规划引导下发展乡村旅游,才能使乡村聚落景观越变越好.  相似文献   

15.
以粤北连南瑶族自治县八排瑶油岭村为例,以排瑶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通过质性研究、历史文献分析、地理信息分析等方法,研究排瑶传统聚落空间格局特点与景观特征。结果表明:1排瑶的大型聚落主要分布在涡水河流域及其支流,人口主要从东部的油岭、南岗、横坑三个大型聚落迁徙到西部其他聚落定居,传统时代喀斯特峰林地貌环境限制了聚落向东扩展;2排瑶聚落选址基于林地与周边有适宜梯田耕作的坡地及水源的考虑,排瑶的聚落景观要素主要由森林、梯田及防卫系统等组成。林地刀耕火种与梯田稻作是排瑶的生计基础,传统时代排瑶的梯田位于山腰低坡和山下的小盆地,梯田耕作与管理技术比较粗放;3排瑶传统聚落以森林、石寨门等来确定与周边村庄与社区的界限,利用喀斯特地貌中的陡崖地形有效防范外敌侵犯,村落间聚族而居,具有很强的内聚力。排瑶聚落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排瑶聚落环境、传统建筑与景观生态等方面的保护与研究。  相似文献   

16.
基于城镇历史景观的“层积”理念,以1572-1949年呼和浩特市主城区空间形态为研究对象,在相关文献及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典型案例实地调查,运用城市形态学等方法从山水格局、城市形态、路网结构、园林景观及典型案例等方面对呼和浩特市近400年的城市空间形态景观层积及景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山水格局符合中国传统山水城市特点,城市空间形态演进经历了明清和民国2个时期6个发展阶段,城市形态、路网结构和园林景观具有时空分异特点,景观结构趋于复杂;典型案例景观具有中国传统院落与汉传佛寺布局、空间序列及汉藏结合式景观特征。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城市历史景观空间形态演变与特征的分析,以期为城市历史景观保护、传承、活化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运用RS和GIS技术以及景观分析方法,以辽东山区桓仁县各乡镇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选取斑块数、斑块面积、斑块密度、平均斑块面积、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5个景观指数,从居民点用地、规模、形态、分离度4个方面进行景观空间格局分析;并从居民点空间分布与地形地貌、土壤侵蚀、经济发展3个方面进行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桓仁县农村居民点呈现出用地比重偏少,聚落斑块数量多、平均斑块面积小,大部分规模较小,分布稀疏零散,分维数小、斑块稳定,分离度较大的景观格局;桓仁县居民点分布与海拔、坡度均呈"倒数"关系,与土壤侵蚀呈较明显的线性关系,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新型城乡空间形态的建立必须先理清区域的土地利用空间特征.以成都市双流县为例,从新型城乡空间形态的聚集性、多样性、网络性特征出发,选取空间特征因子,根据不同利用类型土地分布特点,对双流县土地利用数据中具有代表性的农用地、居民点、建制镇、交通用地,在GIS支持下,计算各类型土地景观斑块的数目、面积和周长,根据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方法,分析区域土地利用的聚集性、多样性、网络性.结果表明,双流县目前的空间形态特征呈现:空间格局混乱,道路体系不完善,造成空间格局破碎化现象严重.农村建设用地规划多相对滞后,用地规模、布局、功能定位不尽合理,导致粗放、低效利用土地.农田、果园、池塘等具有自然、半自然特征的景观在大量退化与消失,具有生态价值与文化价值的传统景观变得高度破碎化,并且失去自身的特质.研究成果可为双流县新型城乡空间形态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对传统乡村聚落空间演化影响明显。赣南客家乡村聚落是典型的传统乡村聚落,聚落的空间格局特征主要有依山傍水,集中分布在缓坡低地,聚族而居,建筑单体风格独特,分布密度县域差异明显。城镇化过程中空间演化呈现出以下趋势:山地聚落向下和水平迁移,传统民居在空间上被合围,路网密度加大,空间实现重组并向城市聚落景观演替,这势必为区域带来各种正、负效应,如人地矛盾变化、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碰撞、空间的聚集与均衡、部分聚落的空间萎缩与空间隔离等。  相似文献   

20.
该文通过浦氏方法提取鄱阳湖水陆交错带的聚落边界,运用分形几何学方法对聚落空间形态进行归类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指状型聚落规模一般比较大、数量较多,团状型聚落规模小,带状型聚落数量最少,并且通过实地调研发现聚落的用地结构有4种模式.聚落的形态、大小和用地结构与湖岛的地形地势和可达性有着密切的联系; 然后对聚落空间形态进行系统分类,并分析其用地结构特征,发现聚落空间存在的问题; 最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聚落空间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