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加林的人生悲剧是震撼人心的。从社会历史批评的角度看,它来自于社会和个人两个方面,是社会的要求与高加林的自身要求不相符合产生的严重后果。但如果从心理批评的角度看,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高加林的人生悲剧,我们则发现在高加林整个的人生奋斗过程中,始终充满了由自我、本我和超我三种人生层次构成的激烈的矛盾冲突。这应该是高加林人生悲剧产生的更深层次的精神原因。  相似文献   

2.
一、谈加林 路遥的著名小说《人生》中的主人公高加林,是个有才干、有很强进取心的当代青年,但最后的结局却是个悲剧。对造成高加林悲剧的原因有种种不同的看法。其实,高加林的悲剧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主观的,又有客观的,这应该从他所走过的人生道路加以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我们站在新世纪文艺思潮的台阶上,对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形象高加林进行重新审视。对高加林在人生岔路口的抉择进行再分析,认为高加林身上蕴涵了“恶”,有着其产生的内驱力,在客观上它是一种历史的杠杆,他的抉择是种充满悲壮情调的英明之举。高加林现象本质上对社会起到了暴露、破坏和推动改革的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4.
激情的文本叙事与深刻的理性思考--读《人生》看路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生>是路遥"情"与"理"的合壁:一方面各类人物形象的塑造、自然环境的创设、作家的直接评论,都洋溢着他浓烈的情感;另一方面是严肃的思考与清醒的理智--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从以高加林为代表的"农村边缘人"的命运引向对社会的反思和批判.两者都源于路遥的生命意识,并与他深切的人生体验和对土地的深厚感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路遥同志在中篇小说《人生》(载《收获》一九八二年第三期)中,站在新时期城乡交叉地带的高处,以其对人生深刻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描写了一个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为了追求新的生活理想而不懈奋斗以至失败的悲剧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今农村生活中的种种复杂的矛盾。如何看待高加林的人生悲剧,探究其悲剧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悲剧之美——论海明威文学作品创作中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萍萍 《科技信息》2011,(11):I0159-I0160
海明威是一个极具悲剧意识的作家,从他的成长环境及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分析其悲剧意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海明威的悲剧意识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有明显的体现;但海明威的作品之所以震撼人心,其根本原因在于作者在精神诉求方面将浓烈的悲剧色彩与无畏的行动精神相结合,从而产生美学意义上的崇高之美。  相似文献   

7.
路遥同志的中篇小说《人生》发表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对小说的主人公高加林,就持有截然不同的意见,有的说他是“一个孤独的奋斗者形象”;有的说他是“一个崭新的青年农民形象”;还有的说他是“农村中鲜有的另一种类型的形象”,“小说是力图把高加林这类人作为未来的新人去呼唤的”,等等。高加林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形象,便成了人们关注、探讨的议题。我认为,无论把高加林看作“农村新人”,还是看作“孤独的奋斗者”,都在一定程度上离开了作品的客观实际。小说一开篇,引用了柳青关于人生道路上的“要紧处”和“岔道口”  相似文献   

8.
亚里士多德在世界美学史上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深刻的影响力,他开辟了一个与柏拉图美学思想对立的体系,提出了自己的悲剧理论和一系列美学观点,对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局限性,该文试围绕他的悲剧理论来阐述他的美学思想的局限性,以此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人到中年》这部小说是中国当代女作家谌容所作,它以独具的胆识和独特的创造,集中描写了中年女医生陆文婷如何在肩负工作、家庭两副重担下,"超负荷运转",濒临死亡的悲剧,成功地塑造了把青春和精力全部奉献给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代知识分子所具有地勤奋敬业的工作和清贫枯燥的生活,工作上重视和待遇上忽视的不和谐的双重艺术形象。陆文婷这一双重形象最成功之处就在于他生动而深切地表现出了这种反差应该引起社会重视这一深刻的社会内容,成功地塑造了一代知识分子的崇高品格,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一般地说,悲剧是由“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冲突所构成的。它要唤起人们的“悲悯与畏惧之情”和对高尚精神的崇敬。它所表现的总是代表真、善、美的社会力量的不幸,“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古希腊悲剧则往往是命运悲剧。第一个崛起在古希腊戏剧史上的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约前525——前456),与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同为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他出身于奴隶主贵族,传说一生创作过90部悲剧和笑剧,其中传世的有7部,在戏剧比赛中获奖13次。他的代表作《被  相似文献   

11.
于连&#183;索黑尔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笔下的艺术形象,也是世界文学之林中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总的说来,于连既不是一个大资产阶级野心家,也不是投机钻营的小人,更不是一个悲剧英雄。作为小资产阶级分子的于连,性格复杂,既有仇恨和反抗上层社会的一面,又有投靠和向贵族阶级妥协的一面。可以说,在他身上同时集中体现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反抗性、妥协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的美学特色,依托中西美学理论就该小说中的悲剧美进行了分析。爱米丽的受难透出深深的悲怨之美;她的抗争给她的人生平添了一层悲壮之美;悲剧的原动力与社会根源给读者以悲悯之美;悲剧的精神超越却显露出悲喜之美。爱米丽的爱情悲剧美是一种韵味悠长的美。  相似文献   

13.
明真法师是中国当代佛教史上的著名高僧大德,一生爱国爱教,钻研佛教学术思想,从事佛教教育事业。在他的思想中,饱含着朴素的历史进步观。一是他的人间佛陀思想:认为佛法是东西文化之结晶,佛学是属于世界的、人民的,佛陀是个历史人物,佛陀是真理的实践者,佛陀的简朴生活是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佛陀在当时已经有了环境保护意识;二是他的历史进步思想:对历史人物有着正确的评价,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充满着美好的希望,对南岳僧众抗日业绩的大力颂扬,对二战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本质能进行深刻的反思,具备了初步的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和阶级分析方法以及朴素的历史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14.
袁海波  于晓广  侯斯阳 《科技信息》2012,(7):373-373,281
《呼兰河传》是作家萧红在熟练地掌握艺术媒介物质的自然属性及其规律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体现一定生活内容的艺术形象。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文本从自然之美、社会生活之美、九陛之美的角度评述小说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的美学特色,依托中西美学理论就该小说中的悲剧美进行了分析.爱米丽的受难透出深深的悲怨之美;她的抗争给她的人生平添了一层悲壮之美;悲剧的原动力与社会根源给读者以悲悯之美;悲剧的精神超越却显露出悲喜之美.爱米丽的爱情悲剧美是一种韵味悠长的美.  相似文献   

16.
关汉卿是中国最杰出的戏剧家,他一生创作了六十多个剧本,现今流传于世的向十八个,从十八个剧本中可以看出关汉卿具有以下的美学思想.这就是:悲与喜的结合、应与实的结合、美与善的结合、中和之类、阳刚之美。下面分别加以论述。一、悲与喜的结合关汉卿的悲剧,不同于西方以剧中主人公的死亡终场的悲剧;地的喜剧,也不同于西方以滑稽、讽刺为主的喜剧,而是悲中有喜,喜中有悲或以悲为主!和插以喜剧成分,或以喜为主间插以悲剧色彩。』急之是把喜怒良乐各种感情熔于一炉,形成了悲喜结合的艺术特色。先来看看他的悲剧创作《鲁斋郎》中…  相似文献   

17.
《红与黑》通过对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悲剧的描写,成功塑造了一个极具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矛盾和无助中的于连。他具有超人的智慧,并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渴望出人头地、飞黄腾达,但他卑微的出身决定了他的追求只能是一种奢望。本文将重点剖析作品中于连内心的矛盾和无助。  相似文献   

18.
尤三姐是《红楼梦》中一个独特的艺术形象,本文从崇高、悲剧、眩感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人物的审美特征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9.
批评者历来多从外在的现实主义角度出发,对《人生》中的高加林寄予深切同情。然而,从精神分析的角度重新审视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高加林始终放纵自身欲望,其外在表现和内在思想极具功利色彩,以依赖、利用和获取为人生导向,从而蜕变为一个实用主义者;同时,特定的家庭出身、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使高加林对权力和城市产生极端的依恋与渴求,从而酿就了其人格中对城市和权力双重情结的病态固着,进而沦为在此二情结异化下的单向度的人。  相似文献   

20.
杜十娘形象的演变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宋懋澄的《负情侬传》到冯梦龙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已经由一个“借以言志”的艺术形象变成了一个“以死明志”的艺术形象,而不是通常意义上所谓的“殉情”者形象。结合晚明的社会背景和士人的生存状态和心态,探讨了造成杜十娘和一代士人悲剧的根源,在于明代后期的政治专制主义和经济专制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