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地球上最早的复杂生命起源于何时?生物学家一直认为是在6亿年前.然而,法国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把这个时间往前大大推进了15亿年,他们居然在非洲发现了21亿年前的多细胞生物.  相似文献   

2.
根据法籍地球化学家江博明教授的测定,中国有35亿年前的古老岩石。也就是说,根据岩石的年龄来推断,地球至今起码已存在35亿年。在这期间,出现过八次巨变,才有今日的地球和人类。第一次是早在19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存在生命。这个结论是由塞尔维亚东部尼什哲学院副教授帕夫莱·普雷莫维奇博士采用核磁共振测量方法证实的。他在19亿年前形成的岩石中发现的植物含有木质素和纤维素,是导管植物。这导管植物的出现,表明地球已存在着生命。这是地球上出现的第一大变化。第二次是在4.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1厘米长的小昆虫。它是由日本古生物学家在本…  相似文献   

3.
<正>地球上最早的复杂生命起源于何时?生物学家一直认为是在6亿年前。然而,法国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把这个时间往前大大推进了15亿年,他们居然在非洲发现了21亿年前的多细胞生物。  相似文献   

4.
古生物学家已经发现了距今至少6.35亿年前的动物踪迹,这些最早的动物在生活方式上很像今天的海绵,都是生活在海底,以过滤水中的食物颗粒为生。大约5.35亿年前,新的动物类群开始出现,其中有些可以在现生动物中找到相似的种类,有些则实在太过奇特,以致古生物学家认为它们属于早已灭绝的动物支系。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探索》2014,(6):12-12
正长期以来,海绵都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原始的生物。但最新研究认为,海绵作为最早生命祖先的角色或被一种被称为"栉水母"的凝胶状海洋生物取代。海绵拥有原始神经系统,栉水母则不仅拥有复杂的原始神经系统,还拥有能构成神经和肌肉细胞的复杂原始细胞。由美国科学家约瑟夫·瑞安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每一次的呼吸,其中有一半的氧气来自海洋微藻。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固定太阳能、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是地球上动物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可以说,光合放氧过程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与陆地上的植物相似,海洋中也生活着一群光合放氧生物,它们就是海洋微藻。微藻的个体微小,一般只有几微米到几十微米,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够看清楚  相似文献   

7.
地球陆地与海洋生境中有多少物种?半个世纪以来,生物学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不同研究者用不同方法得到的物种估计数不同,估计地球物种总数在50万~1亿.直到今天,生物学家没有一个确切的地球物种数目.但是,有些生物类群的种数较为确定,如植物、淡水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为什么地球物种数目测不准?究其原因,是因为物种定义的差异、系统分类方法的不同、分类学家的标准不同、不同类群研究深度的差异,所以绝大部分种仍是未知,加之物种的生境千差万别,所以,我们无法获得地球物种总数.即使有一天人们能够对地球上所有生境中的所有生物类群进行深入分类学研究,然而,当研究不同类群、甚至研究相同类群的分类学家无法统一划分物种标准时,学术界仍将不可能就地球物种总数达成共识.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估计推测地球物种总数.  相似文献   

8.
正最近,在形成于41亿年前(即所谓"冥府地球"时期)的一粒晶体中,科学家发现了携带类似有机物标记的碳。这一时期的地球仍然呈熔融态,表面温度很高。科学家说,这粒晶体暗示地球生命的最早出现时间比之前的估计早了3亿年。地球形成于45亿年前,但生命最早于何时出现在地球上这个问题没有定论。已知且可靠的最古老化石的年代在大约34.3亿年前,岩石中的化学标记则暗示地球生命最早可能出现于38亿年前。科学家最近检测了  相似文献   

9.
目前学术界对最古老后生动物门类的分支序列及系统演化仍没有共识,但大多数学者都深信海绵动物是最早分支的后生动物.现生海绵部分属种有似辐射对称、少部分有顺轴旋系对称,因此,海绵被认为是在真后生动物发育特征,如有明确的轴性对称出现之前演化的动物.其他早期后生动物门类有两侧对称、四辐射对称(刺胞动物门)、二辐射对称(栉水母门)或是没有对称轴性(扁盘动物门).本研究报道了来自华南寒武系荷塘组具有四辐射对称结构的海绵化石,并且从已报道的柱状海绵化石中鉴别出前人所忽略的四辐射对称结构.本研究指出四辐射对称是海绵的原始特征,并且推测最早的海绵始祖应该是由基因控制、外形规整、细胞结构交织而成的个体.  相似文献   

10.
地球上最早的复杂生命起源于何时?生物学家一直以为是在6亿年前。然而.法国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把这个时间往前大大推进了15亿年,他们居然在非洲发现了21亿年前的多细胞生物。  相似文献   

11.
<正>●地球生物学家罗杰·萨默斯(Roger Summons)通过分析在地球深处岩石内发现的有机材料,寻觅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证据……他认为这种证据不仅存在于我们居住的星球上,也可能存在于火星上。调整目标1979年,萨默斯在位于堪培拉市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专门从事光合作用和植物激素结构的研究。他对这一学科的关注是受到来自加利福尼亚的两位访问学者的启发:一位是圣迭戈加州大学的生物学家安德鲁·本森(Andrew Benson),他是发  相似文献   

12.
对一块已有45亿年历史的澳大利亚陨石的新研究表明,地球生命的一些原材料很可能起源于太空。科学家在这块陨石中发现了有机分子鸟嘌呤和黄嘌呤,同时证实了它们不可能是在地球上形成的。这两种分子都属于碱基,而碱基是DNA的前身,DNA则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因指令。鸟嘌呤和黄嘌呤还可能是RNA的基石,RNA则为生物体制造蛋白质。  相似文献   

13.
地球人与"宇宙人" 地球以外有没有人,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在<宇宙之谜>一文中谈到,"这是自古以来一个受人欢迎的题目". 意大利天文学家布鲁诺认为,地球决不是唯一有人类居住的星球.荷兰天文学家惠更斯在<宇宙论>一书中指出,别的星球也有生物居住.18世纪朝鲜著名学者朴燕岩也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统一的物质组成的,在一定地方,只要具备一定条件,就会产生人类.  相似文献   

14.
张忠英 《科学通报》1980,25(18):850-850
真核细胞的出现,在地球早期生命演化上是一次翻天覆地的重大事件.因此,寻找地球上早期真核生物的化石记录,已成为当前前寒武纪生命研究中最活跃的课题之一.地球上最早的真核细胞出现在什么时候?最早的真核生物是什么?它具有什么样的形态特征?目前古生物学家和生物学家正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探索》2009,(11):9-9
科学家最近表示,在阿曼地下发现的化石类固醇显示,海绵是超过6.35亿年前的早期地球上的“霸主”。这些跟今天的自然类固醇(例如雌性激素和雄性激素)相似的远古化合物,是有关动物生命的已知最古老的化石证据。根据沉积岩中的化合物成分,科学家认为成群生长的海绵当时几乎覆盖了地球的海底。  相似文献   

16.
它们的模样就像来自科幻电影中最怪异的外星生物:蜻蜓像鹰一般大,蜈蚣足有数米长。然而事实上,它们都曾是在地球上生活过的生物,5.4亿年前—3亿年前,也就是恐龙称霸地球之前,它们就曾是这颗行星的主宰。英国BBC电视台和600名科学家合作,利用2年时间拍摄出了最新科学纪录片《和怪物同行》,首次向人们揭开了恐龙之前的地球生物的真实面貌。巨型蜈蚣3m长蜻蜓尺寸超老鹰据悉《,与怪物同行》中的明星级怪物名叫Arthro-pleura,这是一种能够长到3m长的巨大蜈蚣,它是史前地球的“恐怖杀手”,能够用自己的下颚和肢体捕获并吞吃比它更小的动物。和“…  相似文献   

17.
目前,生物学家一般估计地球上物种总数约在150万至500万之间.然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米教授撰文提出异议,认为这种估计过于偏低,至少也在千万种以上. 科学已确认的生物物种仅约100万,其中大半属昆虫,且几乎都分布在温带地区.陆地上的大型  相似文献   

18.
前卫的观点 风云变幻,神秘莫测,多少年来,许多科学家都致力于探究地球大气变化的原因。现在一些思想“前卫” 的科学家认为,产生二氧化碳的动物就是地球的加热器,吸收二氧化碳的植物就是地球的冷却器。在动植物的全球大冲突中,如果哪一方面占据了优势地位,那么地球就会被加热或被冷却。令人奇怪的是,这一观点虽然简单,但以前竟没人想到过。 过去科学界流行的观点认为,大气成分比例失衡的罪魁祸首是火山喷发和岩石的侵蚀、风化。而动植物之间,一向被认为犹如牧歌式的田园生活那么宁静、和谐,它们相互摄取对方排出的废物。但不久…  相似文献   

19.
大多数植物物种是雌雄同株,它们在同一朵花上,既有雄性生殖器官,又有雌性生殖器官。雌雄同株植物可能由于增加或减少它们专用于生产花粉(雄配子)或种子(雌配子)的能量的数量而改变它们的性别。在植物界中占少数的植物物种的大多数植物,它们的性别象大多数动物一样,分成不同的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性别分离的植物物种称为雌雄异株物种。生物学家通常认为,雌雄异株植物的个体的性别是由它的基因型决定的:具有一种基因型的个体成为雄性,具有另一种基因型的个体成为雌性。但  相似文献   

20.
科学之窗     
西伯利亚可能是动物最早的家园三叶虫,这种被认为是在化石记录里出现最早的原始甲壳类生物,有可能起源于现在生命几乎绝迹的西伯利亚。这是佛罗里达大学和堪萨斯大学的地质学家经过两年研究得出的结论。三叶虫是蟹和虾的祖先,灭绝于2.5亿年前,在地球上留下了数百万的化石。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