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体育自主教学模式对高校大学生体质变化和心理调节的影响,为寻求适宜的体育教学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河南省某高校的600名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验组采用自主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验前后分别进行体质测试,并运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HT)和简式心境状态量表(POMS)进行心理测评.结果 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体质测试结果、MHT得分和POM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两组学生的体质测试和心理测评结果均有所改善,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体育自主教学比传统教学更有利于改善大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了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运用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随机抽取的385名大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分析融入生命化教学理念的大学体育教学方法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融入生命教育理念的大学体育教学方法比传统教学方法的效果更好,能改善大学生BMI指数,提高大学生的肺活量、速度和耐力水平,尤其是肺活量水平提高显著,有效增强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构建适应学生体质弱势群体所需求的科学健身指导和体质健康促进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在参阅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归因分析和分层调查等综合方法,对学生体质健康弱势群体与健康促进中的薄弱环节、体质健康弱势群体的定义及其界定标准,以及学生体质健康弱势群体科学健身指导策略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健康促进"和"阳光体育"的推动下,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提高,但有关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与健康促进的认识与理解相对滞后,有关学生科学健身和体质健康促进模式的建构与实践相对脱节.通过体能素质"课课练"与体质健康促进等多种锻炼内容和干预手段,促进学生体质弱势群体身体素质水平的提高,以主动适应体育教学诊断与改革之需求.  相似文献   

4.
靳桐 《科技信息》2009,(21):252-252
本文针对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中学体育教学对于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提出中学体育教学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为目标,并且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5.
体育成绩应按比例计入高考总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永红 《科技信息》2008,(29):281-281
教育部门对学生体质检测的结果表明,中学生身体素质下降非常严重,本文分析了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降的原因,认为把体育纳入高考科目,成绩按比例计入高考总分,是促使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最有效的途径。号召全社会重视体育,重视学生体质,增强青少年的健康观念。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测试法,调查皖西地区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皖西地区中学生男生和女生的体重、身高、肺活量以及男生立定跳远在13岁到15岁年龄段均显著低于全国同龄学生水平;男生握力在12岁到15岁各年龄段显著低于全国同龄学生水平,上肢肌肉力量的发展水平较差;女生坐位体前屈在14岁和15岁年龄段明显低于全国同龄学生水平,身体柔韧素质较差;初一、初二、初三年级男生和女生的台阶试验平均成绩均达到良好水平,男女生心血管系统机能状况良好;近半数学生体质健康总分集中在及格等级,优秀等级比率极低.  相似文献   

7.
通过教学实验来检验健身娱乐体操课程是否有助于大学男生健康体适能素质的提高.将上海师范大学体育体教专业的68名大学男生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3人)进行传统体操课教学,实验组(35人)进行中大强度健身娱乐体操课教学,两组体操课均为每周1次,每次90 min,共8周.体操课全程监控心率,教学实验前后测试健康体适能指标.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测得的平均心率高于对照组的,实验组健康体适能的所有指标都显著提高(P 0. 05),而对照组仅3项健康体适能指标显著提高(P 0. 05).实验组有2项健康体适能指标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结果显示练习健身娱乐体操与普通体操均能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但前者效果略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8.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分层与合作教学法遵循区别对待原则和团队协作精神,注重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促进学生整体健康水平提高为目标。实验表明: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运用分层与合作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崔秀云 《甘肃科技》2009,25(15):177-179
为了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较差的现状,本研究对影响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有:有关领导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学生自身锻炼意识太差;体育课教学仍以专项技术授课内容为主,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有关部门要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对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管理,加大体育教学的改革力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58名大学生进行17周的实验控制,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对大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和数理分析,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得分进行实验前后的综合评价.结果:实验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在3个实验组、性别层面无显著性差异存在.实验控制后,实验组和安慰组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同样效果地得到改善,说明体质健康水平的变化是因为增强的心理作用提高了对练习密度的重视而改变的,而且男女大学生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大学生的练习密度的加强,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可以得到改善.建议女大学生要更加注重对自我的鞭策,以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的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用哲学的价值观点讨论了在体育过程中怎样才能把身体运动的健身价值表现出来,为人类服务。  相似文献   

12.
体育工作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体育教学要与学生身体健康相结合,要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要有一定的运动负荷,体育教学要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以及终身锻炼的意识。  相似文献   

13.
Gewin V 《Nature》2006,442(7099):218-219
  相似文献   

14.
Smaglik P 《Nature》2003,424(6949):705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大学生身体素质进行检测,得到同一届学生的三个学年度体质的总体评价结果,以此对大学生体质现状、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学校体育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关于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干预措施,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促进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校园体育文化与终身体育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身体育是体育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校园体育文化,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们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对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意识、行为习惯,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如何在学校体育中体现终身体育的思想,进而对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改革体育教学内容及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8.
论学校体育教育对终身体育养成的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终身体育的内涵和外延出发,初探学校体育教育对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积极作用,以期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下滑问题逐步成为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南通地区初一、初三和高二年级148名青春期女生,使用CLASS-C改良版儿童休闲活动调查问卷,体质健康指标测量(身高、体重、握力、垂直纵跳、坐位体前屈、双手后勾、20米节奏往返跑)及其血液代谢性指标测试(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血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结果研究分析,从而为指导青少年科学锻炼提供参考依据。结论:(1)青春期女生静态活动以上课和写作业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加时间也变长,以16-17岁年龄段时间最长;(2)青春期女生中到大强度体力活动以广播操、跑步和步行为主,游戏活动较球类活动多。高中阶段好于初中阶段,但整体中到大强度活动时间仍较少;(3)周中和周末相比,静态活动时间和中到大强度活动时间均更长;(4)中到大强度体力活动时间对女生力量的增强影响不大,但对心肺功能、柔韧和高密度脂蛋白是有影响的,同时会使女生的血红蛋白量有一定的降低。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体育能力、习惯、兴趣、意识等诸方面的培养的阐述,达到变课堂体育为终身体育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