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普剧作为一种新颖的科学教育方式已逐渐受到科普场馆、学校、社区和街道以及专业博物馆等单位的关注。2008年8月25日至26日在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举办的首届“全国科普场馆科普互动剧创作表演大赛”也反映出,地方各级科普场馆、中小学校及社区和街道,  相似文献   

2.
周永俐 《天津科技》2022,(11):63-66
科普剧的内容建设要素是“科普”和“戏剧”。除了科学知识外,科普剧更应传播科学方法、探究精神和科学品格。因此,科普剧的提质要基于高阶思维的4个维度做强“科学内核”。结合科普剧4个原创案例的探索与实践,对应提出4个基本要义:主题激发科学兴趣、剧情互动带入科学探究、情节设计促进科学传播、跨学科融合树立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1月16日,由市科协、科技局主办,宜宾科技馆承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巡展暨科普进校园活动,在屏山县大乘镇龙杨小学校拉开帷幕。此次活动计划用半年的时间,在全市2区8县的20余所乡村学校逐一展开。内容包括:我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成果获奖作品展览、机器人表演、科普展品互动体验、3D科普展板参观、科普剧和实验  相似文献   

4.
科普剧将科学知识通过"故事+表演"的方式进行演绎,使之更易被大家接受,是一种非常生动的科普教育形式。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3年来一直在进行科普剧项目开发,在队伍组建和参赛办赛两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思路,本文将详细阐述科技场馆在科普剧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做法、特色、成效以及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5.
浅析科普剧——中国少儿科普教育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源 《科技资讯》2010,(35):149-149
传统的灌输式科普教育理念不能适应当今的科普教育发展,科普剧为我国的少儿科学普及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从科普剧产生的条件及特点出发分析,归纳出目前科普剧发展的类型,从而指出科普剧是我国现阶段少儿科普教育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新媒体传播为科普工作提供了新的传播路径和方式。以"科普天津"微信公众号为例,探讨了新媒体在科普工作中的应用具有即时传达,受众范围广;便捷易读,科学传播化整为零;互动广泛,效果可持续;内容丰富,传播精准化的优势。从未来科普工作的发展来看,新媒体具有优化科普内容,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吸引科普人才,提高平台编创水平;促进媒体融合,建立科普传播立体模式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正>法国19世纪文学家福楼拜曾说:"艺术愈来愈科学化,科学愈来愈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会在山顶重逢。"科普剧的产生实现了科学与艺术诗意般的融合,让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受众觉得"科技有意思"。广东省科技图书馆发展的科普剧创作表演的馆校合作模式,促进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科普剧在广州市中小学校的推广实践。1科普剧概念及其国内外发展现状科普剧是通过戏剧的艺术形式,促进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以实现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左超 《科技馆》2005,(3):I0004-I0004
为了丰富“2005国际物理年”活动内容,并在“六一”儿童节向广大少年儿童奉献新颖的节日礼物,5月27日至6月1日,中国科技馆与北京龙门教育集团共同推出了“挑战惊奇”科学互动表演剧(以下简称“科普剧”)。  相似文献   

9.
《科技馆》2009,(3):32-32
2009年5月7日上午,2009年安徽省科技馆“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启动仪式在新城学校隆重举行。活动仪式正式启动后,安徽省科技馆“科普剧团”为同学们展示了精彩的“挑战惊奇”科普剧,“惊奇爷爷”和“蜻蜓人”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个又一个惊奇,并邀请大家参与互动,现场气氛热烈。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多媒体互动技术的发展,科技馆的展览形式也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利用多种多样的展示方式向观众传达科学知识.在互动科普展示中,无论是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还是多方式的感知系统,展示内容都能够以具体的传播形式,让参观者亲身体验促进交流的真实性,使观众对信息有更深刻、更生动的认识.本文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将感知觉的观点进行梳理整合,并总结人们在感知觉过程中的心理表现.根据人们的行为表现来探索观众对互动式科普展览的兴趣点,深入研究感知行为在互动式科普展览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正>一说到科普,同学们可能会想到自己坐在教室或实验室里听老师谆谆教导的情景。今天,小记者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更丰富的"科普大餐",它不但"色香味"俱全,而且"营养充足"。"大餐"叫科普剧大赛11月22日至23日,第二届广东省科普剧大赛在东莞市科技馆举行。大赛分为科普剧表演赛和科普剧剧本创作赛两个环节,主旨是倡导"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科学理念。据了解,参加科普剧表演赛的共有36支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传播生态已逐步建成,公众对科普传播方式也提出了便利化、体验化的新需求,微博、微信、微视频等自媒体以及虚拟现实等人机互动方式为公众喜闻乐见。以暴雨、泥石流气象灾害为例,介绍了VR虚拟现实技术在气象科普宣传中的应用,并通过实践总结出虚拟现实技术在气象科普宣传中的推广价值,为今后开发更多感知类、体验类、互动性强的气象科普产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冷冰冰的科研,通过图片、视频、动手实验、游戏等多种互动方式展现在公众面前,科研过程和成果原来也可以如此有趣。相信许多参加"北京市奥运村科普教育园区"启动仪式的观众,都会和记者有着同样的感受。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气象与国计民生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人们的社会气象意识、气象观念提升,对气象工作也有了新的要求。在气象科普工作中引入"互联网+"气象宣传,有助于气象科普工作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依托天津市滨海新区气象科普基地设施,利用虚拟全景技术,结合多种格式的音频、图形文件嵌入方法,建成具有互动功能的虚拟现实气象观测站特色展区,在滨海新区气象科普基地布设终端显示,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完成气象站内百叶箱、闪电定位、能见度、地温表等测量仪器的原理图例动画,实时显示站点获得的气象资料数据,绘制不同曲线,旨在提升科普基地体验、互动、宣传、教育等能力。  相似文献   

15.
科普类网站具备科普信息更新及时、交流互动生动有趣、媒体演示多样综合、科普成员来源广泛的特点.在中小学科普教育中,教师应针对“信息迷航”及传统科普介绍“一言堂”的问题,应用“迷航”陷阱+辅助工具模式、自主探究+信息整理模式、虚拟化体验以及让学生撰写科普微博分享科普设想等模式,引导学生快速查找并整理相关信息,激发他们对科普的兴趣,最后达到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在"科教兴国科普在我"的新时代背景下,我校充分利用特有的"水土保持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平台,策划并实施了一次大型特色科普示范活动。从天文地理展示、气象服务演示、物理化学生物学科趣味科普实验、径流小区实地展示讲解、3D打印现场演示和解读、果蔬的科学种植和食用等8个板块,进行了丰富多彩的竞猜竞答和互动体验活动。青少年学生和来宾都经历了一场生动的科普体验,该活动也为区域其它机构做了一次良好的科普示范。  相似文献   

17.
目前VR(虚拟现实)技术发展势头迅猛,且在部分领域已有较为成熟的应用,将VR技术与科技馆科学普及展示相结合,可以提高科技馆的科普趣味性、公众体验感,其展示形式多样化。本文以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基于云的虚拟互动科技馆及应用示范》中"红外侦查"展项为例具体阐述如何将VR技术与科技馆科普展项相结合。VR技术作为重要手段实施"互联网+科普"建设工程,以超现实沉浸、自然人机交互和跨时空创想为理念,建设实体VR科技馆、流动VR科技馆以及在线VR科技馆等。使公众能够身临其境般地参与互动体验,突破科普的时空局限,充分激发公众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相似文献   

18.
在区域性或地方性科普工作中,各科普主体应在大科普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工作对象特点和实际工作需求,总结概括中观层面的科普策略(文中称"小科普"策略)。该文分析了"小科普"策略的理论内涵、实践意义以及此策略下的工作绩效,并期望据此激发各科普要素的互动反馈,整体促进区域科普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科学技术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决定于2015年5月16—24日举办主题为"创新创业科技惠民"的201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201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将采用科技下乡、科技展览、科技咨询、科普讲座、科普电影、科普视频、科普讲解、科普摄影、科普乐园、科普游戏、科普节目、公众科学日、科技游园会、科普图书展览、科普产品博览、网络互动科普等多种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科普  相似文献   

20.
罗敏  张丹平 《江西科学》2014,(2):228-233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全新高效的传播载体在科普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其中数字图书、数字科技馆及依托互联网的网络科普已成为科普工作中不可忽视的新兴载体。现阶段各类高新技术不断改变着科普工作的环境,受众的需求也出现了互动、参与等方面的变化。这些环境变化促使科普工作要以受众的需求为本,勇于创新科普载体,充分发挥各类科普载体的优势,协同工作,有力地保障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全天候的科普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