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冷机组是空调行业和石油化工行业的重要设备构成,而螺杆式制冷机组和离心式制冷机组是当前两种典型的制冷机组。探讨制冷机组运行故障及诊断技术,对提高制冷机组运行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对某型螺杆式制冷机组和离心式机组基本工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以压缩机出现磨损故障和离心式机组的磨损故障为对象,结合实际的运行情况,分析了造成故障的原因。最后,针对故障问题提出了对应的处理方案,对提高制冷机组的工作稳定性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能耗问题,选取了一些典型机型同电动式制冷机组进行比较,对两种冷水机组的二次能耗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能耗是电动式制冷机组能耗的2—3倍,从而得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是一种节电不节能的产品,在当前情况下,应适度控制发展。  相似文献   

3.
建筑自动化系统空调节能优化控制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热源设备及水系统的节能控制是衡量建筑自动化系统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就建筑自动化系统优化控制的原则、技术措施及节能改造中的全面分析展开了讨论,针对空调系统提出了制冷机组的台数控制、冷冻水温的再设控制、冷冻水流量的限值等控制策略。同常规的控制方案相比,它们不仅能够不同程度地达到节能的目的。而且还能够改善系统局部控制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有限低温热源三热源制冷机的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一类低温热源有限的不可逆三热源制冷机模型,探讨有限热源,传热及工质内部不可逆性对制冷机性能的影响,导出制冷率与制冷系数以及火用损率与制冷系数和制冷率间的优化关系.由此讨论了制冷机的各种优化性能,所得结论可为三热源制冷设备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建立一类接近实际的不可逆斯特林制冷机模型,研究了在一般传热规律下,斯特林制冷机的优化性能,导出了制冷机制冷率与制冷系数间的优化关系,并讨论了热阻、热漏和回热损失对制冷机性能的影响,从而为斯特林制冷机的优化设计提供新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在运行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果不重视运行管理工作,制冷量衰减得很厉害,有的机组只使用了几年就因制冷量衰减而报废了。我集团综合业务楼1998年安装使用了四台美国特灵公司生产的溴化锂制冷机组,溴化锂制冷机组一年只使用3-4个月,它的运行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每年都制定维护保养计划,按计划认真地维护保养机组。制冷机的气密性、溶液、冷剂、冷水、冷却水水质对制冷机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运行管理中的解决办法及日常管理维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针对吸收式制冷机组非线性、难以控制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逆神经网络模型的设定点优化方案。首先,以11.5kW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为对象,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机组模型,通过对溴冷机制冷原理的分析,建立了系统结构为5-6-2的网络模型,该神经网络模型的相关系数大于0.99且方均根误差小于0.2%,与实验数据取得了良好的拟合效果;然后,利用该模型对溴冷机的各个输入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并据此选择热水供水温度与冷却水流量作为优化方法的控制输入参数;最后,以冷冻水输出温度作为系统控制输出,对其进行优化计算,并采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与逆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制冷机组的最优控制输入参数。通过实验与仿真分析,可知该算法的计算时间在30s以内,低于吸收式制冷机组的稳定时间;溴冷机的目标输出与仿真计算结果间的误差小于0.02%,表明该方案可以应用于吸收式制冷机组的在线控制。  相似文献   

8.
溴化锂制冷机组COP改善和维护保养经验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溴化锂制冷机2年以后,COP明显下降,制冷机组运行故障逐渐增多,为了确保制冷机组发挥出良好的效果,每年都对制冷机组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隐患进行了排查处理,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提COP的整改措施。笔者对几年来在调节和维护保养所做工作做了一个总结。  相似文献   

9.
吸收式制冷机传热面积的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热阴影响下吸收式制冷机传热面积的优化问题,导出制冷机的最佳制冷系数与制冷率和传热面积间的关系,以及里佳传热面积比,并应用这些结果对吸收式制冷机的一些优化性能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针对吸收式制冷机组非线性、难以控制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逆神经网络模型的设定点优化方案。首先,以11.5kW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为对象,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机组模型,通过对溴冷机制冷原理的分析,建立了系统结构为5-6-2的网络模型,该神经网络模型的相关系数大于0.99且方均根误差小于0.2%,与实验数据取得了良好的拟合效果;然后,利用该模型对溴冷机的各个输入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并据此选择热水供水温度与冷却水流量作为优化方法的控制输入参数;最后,以冷冻水输出温度作为系统控制输出,对其进行优化计算,并采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与逆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制冷机组的最优控制输入参数。通过实验与仿真分析,可知该算法的计算时间在30 s以内,低于吸收式制冷机组的稳定时间;溴冷机的目标输出与仿真计算结果间的误差小于0.02%,表明该方案可以应用于吸收式制冷机组的在线控制。  相似文献   

11.
针对吸收式制冷机组非线性、难以控制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逆神经网络模型的设定点优化方案。首先,以11.5kW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为对象,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机组模型,通过对溴冷机制冷原理的分析,建立了系统结构为5-6-2的网络模型,该神经网络模型的相关系数大于0.99且方均根误差小于0.2%,与实验数据取得了良好的拟合效果;然后,利用该模型对溴冷机的各个输入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并据此选择热水供水温度与冷却水流量作为优化方法的控制输入参数;最后,以冷冻水输出温度作为系统控制输出,对其进行优化计算,并采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与逆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制冷机组的最优控制输入参数。通过实验与仿真分析,可知该算法的计算时间在30 s以内,低于吸收式制冷机组的稳定时间;溴冷机的目标输出与仿真计算结果间的误差小于0.02%,表明该方案可以应用于吸收式制冷机组的在线控制。  相似文献   

12.
针对吸收式制冷机组非线性、难以控制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逆神经网络模型的设定点优化方案。首先,以11.5kW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为对象,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机组模型,通过对溴冷机制冷原理的分析,建立了系统结构为5-6-2的网络模型,该神经网络模型的相关系数大于0.99且方均根误差小于0.2%,与实验数据取得了良好的拟合效果;然后,利用该模型对溴冷机的各个输入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并据此选择热水供水温度与冷却水流量作为优化方法的控制输入参数;最后,以冷冻水输出温度作为系统控制输出,对其进行优化计算,并采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与逆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制冷机组的最优控制输入参数。通过实验与仿真分析,可知该算法的计算时间在30 s以内,低于吸收式制冷机组的稳定时间;溴冷机的目标输出与仿真计算结果间的误差小于0.02%,表明该方案可以应用于吸收式制冷机组的在线控制。  相似文献   

13.
以太阳能单效吸收式空调系统为研究对象,选用太阳能槽式聚光集热器与溴化锂单效吸收式制冷机对100m2会议室进行夏季制冷、冬季制热、春秋季提供必要的生活热水性能分析.结合昆明当地气候条件和该会议室结构、朝向等因素对所选会议室进行全年能耗分析,结果为夏季冷负荷75W/m2、冬季热负荷50W/m2.根据理论分析结果以及经济实用性确定选用60m2抛物槽式聚光集热反射镜、23kW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15kW风机盘管作为系统参数,为槽式聚光集热与吸收式制冷机组相结合的系统性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复杂传热规律下广义不可逆热声制冷机的循环模型,运用有限时间热力学方法导出了存在热阻、热漏和其他内不可逆性时,传热指数为复数的热声制冷机制冷率与制冷系数的解析式,分析了传热指数中实部和虚部对热声制冷机最优性能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对不同损失和不同传热规律情况下的热声制冷机最佳制冷系数和制冷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离心式水泵高效工作区的性能曲线进行二次拟和,分析离心式水泵机组并联调速运行特性.以机组最小功耗为目标函数,以系统流量为约束条件,建立泵站并联调速优化运行控制的数学模型.将不同转速泵并联调速的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求解多元函数条件极值问题,采用拉格朗日乘数法和非线性方程的Newton解法求解该模型,得到并联调速机组优化运行时工况点的计算方法.仿真结果证实该模型有效、可行,给出的优化控制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泵站的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6.
在改建的逆布雷顿空气制冷机多功能综合试验台上,分别对一台空气制冷机关键部件(膨胀机和紧凑式换热器)在设计工况下的效率、降温、流阻、热负荷和制冷效果等热力性能进行了全面的试验分析,并进行了各种超工况下的综合性能考核.试验结果表明:该空气制冷机的制冷范围为-73℃(制冷量为250 W)~-120℃(制冷量为50 W),膨胀机效率最大达60.5%,回热器效率最高达97.5%,系统降温最大达150℃,制冷机最低温度达-123℃,并能满足-120℃下50 W热负荷需求.通过试验分析得出了小型高速透平膨胀机和紧凑式换热器中各参数间的影响关系,以及制冷机中各参数的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17.
王德静  王连庆  韩国彬 《科技信息》2013,(7):142-143,149
基于以2台50MW抽凝式供热机组配有4台"32Sh-19"型离心式水泵组成的母管制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电站为例,确定了水泵在工频和变频调转速时单泵或多泵并联运行合成的特性曲线拟合方法;导出适应水源水位变化所确定的各运行参数的计算公式;通过例题合理选择运行台数,纠正了运行台数越少越好的习惯认识,同时对于多泵供水系统的优化运行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大型公共建筑的空调系统用能不合理现状进行改造,降低其供冷热方面的能耗,提高其经济性.方法对青岛市某公共建筑空调系统的实际能耗进行分析;对空调系统制冷机组及输配设备性能进行现场测试,并进行能效分析.结果测得制冷机组的能效比(COP)比较低,水泵效率远低于额定值.对使用年限较长的制冷机组更换性能较高的设备,水泵等输配系统加装变频装置,并按照负荷大小合理匹配开启台数.结论从建筑实际能耗及测试数据出发,使用合适的节能改造技术,合理匹配负荷率,使建筑的空调系统设备匹配更为合理,从而有效降低建筑能耗.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存在热阻和热漏损失的定态流不可逆卡诺制冷机模型,导出了热阻损失服从牛顿定律和热漏损失服从一般传热规律时制冷系数与制冷率间的优化关系,研究了不同传热规律下的热漏损失对制冷机优化性能影响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G-M 低温制冷机是利用放气制冷原理来实现制冷过程的.对于理想气体可以采用V(p_h-p_l)来计算理论制冷量.然而,当制冷机处在15K 以下深低温工作时,由于氦气性质已远离理想气体,上述公式不再适用.本文从变质量热力学理论和实际气体性质出发,导出了G-M 制冷机制冷量的一般计算式,它可适用于各种工质以及放气过程的各种物理模型.进而利用氦气的p-v-T 关系,计算了在不同制冷温度下获取最大制冷量和最大制冷系数的最佳工作压力区域,并与理想气体模型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目前在G-M 机上常用的工作压力对深低温G-M机不再合宜,而应采用较低的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