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应用Hopfield神经网络优化最大熵的图像恢复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图像最大熵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Hopfield神经网络优化的图像恢复算法.将图像恢复问题转化为Hopfield神经网络优化问题,取恢复图像熵函数最大以及原始图像与恢复图像之间的误差平方和最小作为图像恢复的目标,构造能量函数连续型Hopfield神经网络模型,由Hopfield神经网络能量函数极小化可得到问题的优化解,其算法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业务流程的建模是业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业务流程进行建模优化分析尤为重要.Petri网可达性是进行Petri网业务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主要分析系统可能达到的状态和状态间的关系.针对常用的网约车软件,给出业务流程Petri网模型,并结合实际情况以及流程模型之间的交互关系,用Petri的可达性对系统进行建模分析.同时,为了商家和乘客利益的最大化,通过增加相关的控制结构对模型进行优化.实例分析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给出了一种二维物体识别混沌神经网络的方法 ,该方法采用图匹配方式的二维物体识别可以转化为一个组合优化问题求解 ,根据二维物体识别的能量函数定义式推导出一种新的暂态混沌神经网络模型 (TCNN) ,它采用混沌模拟退火方式求解优化问题 .随着分叉尺度参数的逐步降低 ,TCNN由混沌解逐步稳定在全局最优的解上 ,从而得出该方法优于Hopfield神经网络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优化遗传算法的灰色-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灰色系统、RBF神经网络的模型及遗传算法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系统与改进的遗传算法RBF神经网络的系统预测模型,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全局优化,最后用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对比分析了单独使用GM(1,1)和RBF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结果证明,优化后的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高于另外两种模型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5.
混沌优化算法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混沌神经网络优化算法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具有衰减混沌噪声的混沌模拟退火神经网络模型,并将混沌优化算法与该模型结合用于解决电力系统经济负荷分配问题,取得了与实际系统总负荷需求非常接近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用Hopfield神经网络模型解决通道布线问题的一种新算法。算法描述了Hopfield模型与通道布线问题的映射方法和网络能量函数的构造方法,在能量函数中既考虑了合法解约束项,又考虑了优化解约束项,从而提高了布线质量。本文的意义还在于它证明了用Hopfield网络求解通道布线问题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标准BP算法存在收敛速度慢,容易陷入局部最小值和前向网络拓扑结构中,隐节点选取困难的问题,采用一种由Levenberg-Marquardt算法与改进自构形算法相结合而成的快速自构形算法训练BP神经网络,建立了训练收敛快,泛化能力强,网络规模小,便于实时控制的开关磁阻电机非线性BP神经网络模型.经与样机实测数据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该模型有助于进一步优化能量转换,减小转矩脉动.  相似文献   

8.
考虑了一类半无限多目标规划问题.根据极大熵方法,先将其转化为半无限单目标可微凸优化问题.再由原问题和对偶问题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求解它的能量函数和神经网络模型,并证明该神经网络模型的解是一致渐近稳定的.该模型结构简单,规模小.  相似文献   

9.
针对采煤机滚动轴承常见的突发问题诊断准确性不高和速度慢,以小波包和RBF神经网络为基础,提出了由小波包分解提取各个节点特征能量谱与自适应步长萤火虫算法优化的RBF神经网络进行分类辨识的采煤机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对振动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进行小波包分解,运用基于代价函数的局域判别基(LDB)算法对小波包分解进行裁剪,获取最优的特征能量谱,经处理后作为特征向量训练ASGSO-RBF神经网络,建立诊断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的故障辨识正确率达到95.8%以上,相较于其他算法模型具有更低的误报率和漏报率,诊断精度及诊断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四元细胞神经网络(CNN)混沌系统的T-S模糊模型建立问题,用李雅谱诺夫法构建CNN混沌系统的同步控制器,并用遗传算法对控制参数进行优化,达到比较理想的同步效果.  相似文献   

11.
T.Kaczorek等研究了定义在两条射线组成的区域内通常边界条件下一般奇异模型(GSM)的局部能达性和能控性.本文讨论了有限网格上二维GSM,它是图象处理和工程应用中的另一类边界问题.利用Z变换,我们得到一个定义在矩形区域上的模型的状态响应公式,与有线网格上系统的非因果关系一致,进而定义和研究了线段的能达性和能控性,推广了[1,2]关于局部的直线段能达性和能控性的结果.本研究扩大了二维系统模型边界条件类型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Buck变换器混杂动态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达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尝试在Buck变换器的能控性和能达性研究中引入混杂动态系统和切换线性系统的概念.首先建立Buck变换器的切换线性系统模型;然后根据该模型的特点,给出系统矩阵定常、输入矩阵切换的切换线性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达性定义和定理,并严格证明了Buck变换器的能控性和能达性;最后讨论了能控性和能达性与输出能控性的关系,指出能控性、能达性和输出能控性是一致的,同时对Buck变换器的能控性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负载阶跃变化的情况下,变换器的输出完全可以控制并且稳定在设计值,这和Buck变换器作为切换线性系统模型的能控性分析结果是一致的.本文的研究方法也可用于其他功率变换器的能控性和能达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网络化快速原型制造过程的基础上,给出了该过程的Petri网系统描述,并提出了其Petri网过程模型.该模型描述了网络化快速原型制造中多因素相互间的动态行为,解决了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的并发性、异步性、分布性等问题.最后,运用可达树分析方法分析了网模型的活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交通与城市的关系成为未来区域发展的方向。陕甘宁地区位置特殊,由29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多指标体系,以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赋予指标权重,通过耦合协调模型对各城市交通可达性与城市活力协同发展进行综合评价,运用ArcGIS软件绘制各个城市交通可达性、城市活力以及两者耦合协调程度的分布图。结果表明:陕甘宁地区交通可达性公路系统比铁路系统更具优势。陕甘宁地区城市活力呈现以西安为中心,兰州为副中心的分布格局,区域整体活力较弱,特别是以酒泉、嘉峪关为主的河西地区,受制于地形限制距离中心城市均较远。在公路和铁路视角下,陕甘宁地区交通可达性与城市综合活力耦合协调处于濒临失调阶段,区域整体协调结果极端化分布。最后,根据以上分析结果试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Petri网的可达图与可达树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etri网的可达图和可达树都是用于分析Petri网的工具,章将展示如何用可产完成Petri风的各项分析,并将可达图与可达树相比较,证明可达图是较可达树更为有一种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6.
在矩阵半张量积理论框架下,研究布尔控制网络关于任意输入的能达性、能观性和能检性问题。首先研究在任意输入下布尔控制网络的能达性,提出任意输入下的能达性和集能达性定义,并构造检验系统在任意输入下能达(集能达)的能达性矩阵(集能达性矩阵)。其次,应用任意输入下集能达性的研究结果,研究布尔控制网络在任意输入下的能观性和能检性问题,获得这两个问题可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最后,给出两个例子验证所得理论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Petri网的敏捷制造业务过程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敏捷制造业务过程的基础上,给出了该业务过程的Petri网系统描述,并提出了Petri网过程模型.该模型描述了敏捷制造中多因素相互间的动态行为,解决了其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的并发性、异步性、分布性等问题.最后,运用可达树分析方法分析了网模型的活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LSC(live sequence chart)描述基于场景的需求规格说明,根据设计模型必须满足需求规格说明的一致性原理,针对安全性、可达性、活性等性质,设计3种用于自动生成和抽取性质的覆盖准则,并根据准则从LSC需求规格说明中抽取与设计模型相关的性质.抽取的结果可用于自动化验证,为验证需求模型与设计模型的一致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电子支付安全协议的Petri网模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电子支付安全协议的研究,利用Petri网描述了电子支付安全协议处理流程;根据可达树分析了电子支付协议Petri网模型的正确性、安全性、公平性、可达性和活性. 基于Petri网理论研究电子支付安全协议的工作,对于指导电子支付相关安全项目的研究以及解决实际安全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Reachability analysis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for acquiring Petri net (PN) properties. The reachability tree and the solution of the state equation are two commonly used methods for reachability analysis, but they can result in state explosion and spurious solutions in some cases. As a significant complementary method, the PN reduction technique simplifies the reachability analysis by reducing the net size while preserving the reachability. This paper introduces several useful reduction rules and defines a reduction process for the analysis of reachability which is easy to understand and implement. Some examples are given to explain the method to solve the reachability problem.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reduction method preserves the visualization feature of PN and can be easily u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