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徐坤以90年代知识分子和城市女性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引起了评论界的关注,评论的热点集中于她对知识分子精英形象的批判解构的后现代性质,并对此类题材作品呈现的反讽、调侃、幽默的语言风格予以肯定;对她90年代中期以后的女性题材创作,多肯定其对城市女性的生存和精神困境体现出的人文关怀。而对此类题材呈现出的诗意温婉的语言风格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2.
曲静 《科技信息》2013,(16):20-20
《印度之行》是英国小说家爱德华.摩根.福斯特的代表作。小说中所体现出来的对人与人关系的探索是福斯特最关注的主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印度之行》中人际关系异化的分析,揭示了福斯特对当时社会的深入观察以及对当时人类所处困境的忧虑和思索。  相似文献   

3.
除了乡土世界,鲁迅小说中还存在一个由"S城"、"京城"及无名城市所构成的空间谱系,涵盖了市镇、城市、都市等不同类型和多元的书写方式,鲁迅惯于描绘远离现代文明的本土城市,不挟带地域文化色彩,拒绝根据现实原型进行城市写真.其文化内涵在于,祛除城市魅影,聚焦底层社会,揭示出欲望压抑、道德困境、看客心理等等城市精神状况,在20世纪中国文学形形色色的城市书写模式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4.
魏加尧 《科技信息》2012,(32):211-212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往往超越了对女性形象的平面描写,她善于通过对爱情、婚姻、家庭、社会环境的剖析,揭示女性如何质变成自私、冷酷、变态乃至异化的悲剧性格,展现女性的生存现状和困境。本文首先对张爱玲最具代表性的部分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独特性作归类研究,以此和传统女性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此外,从作者所处的时代大背景、独特的个人经历、成长过程中接受中西方文化的影响等多侧面揭示其创作成因。  相似文献   

5.
乡土小说的家园想象是乡土创作在乡土中国受到现代性侵染并进而反思现代性后,以人为中心,极力张扬人的价值,展现浓厚的人性道德情愫和自由精神的叙事格局。对这一叙事格局的探讨,不能离开现代性语境。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乡土小说为对象,以对现代性语境的反思为背景,从社会文化及心理学角度对乡土小说创作与现代性问题进行联系性考察,挖掘出现代性进程中乡土作家们内在的精神矛盾和复杂的文化心理,揭示出乡土小说家园想象乃至乡土创作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钱钟书小说创作的同期性决定了其作品在思想意蕴诸方面相沿承袭、相互影响、异曲同工、异调同旨,共同承载着基本思想内涵:对人性深处劣根性的道德探索与批判,抗战时期知识分子的精神“围城”状态、人生的虚假及主人公的精神幻灭,“围城”困境中的人们徒劳于找寻解脱或精神归依,以及生之寂寞和爱与美的扭曲及异化。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与中国文化的走向成为当今学术界的重要问题。从当代中国文化变迁中研究下列问题:现代性问题与文化危机,消费社会形态转型和媒介传播的结构,消费主义与日常生活,商品拜物教中的精神生态危机,大众传媒与世俗化问题。这些前沿学术问题的研究,对当代世界性的消费社会文化困境的揭示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创作视角为切入点,揭示台湾著名乡土作家洪醒夫小说创作的精神特质和批判力量.洪醒夫正是从表现台湾社会转型期中的乡土眷恋和城市批判里,找到自己创作切入社会的支点,拥抱他所关爱的土地和人民.  相似文献   

9.
《套中人》的创作突破了传统现实主义的藩篱,具有较为鲜明的现代意识。"套中人"别里科夫这一典型形象,集中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精神危机和人生的困境,表现了社会对个体的人的异化以及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  相似文献   

10.
吕雅清 《凉山大学学报》2002,4(1):142-143,148
本文以创作视角为切入点,揭示台湾著名乡土作家洪醒夫小说创作的精神特质和批判力量。洪醒夫正是从表现台湾社会转型期中的乡土眷恋和城市批判里,找到自己创作切入社会的支点,拥抱他所关爱的土地和人民。  相似文献   

11.
最能体现凌叔华小说创作意义的是她的小说集《花之诗》和《女人》,因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有别于同时代作家笔下的“时代新女性”,而被称为“新闺秀”小说的代表,不管当初这个称谓是褒是贬,但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认为,凌叔华小说中的闺秀形象有深远的文化意蕴:这些女性形象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文明化育的结果,同时又是人类女性身份中生与俱来的特质与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末中国小说作家,以城市现代文明为参照系,自觉运用现代理性的眼光,对乡土文化和城市文化作了全面的审视和探讨,在批判乡土文化落后性的同时,更多地表现对乡村的眷念和对城市文明的拒斥,在诗意乡土的精神回望、变异现实的理性批判、生存困境的人生感悟等方面,流露出浓重的乡土意识。  相似文献   

13.
承办世博会,撬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杠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博览会被誉为世界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界的"奥林匹克"盛会,是全世界各行各业聚首的盛会,对推动全世界的文明发展,特别是对促进举办地的经济、文化和社会进步所起的积极作用是难以用数字估量的.从历届世博会着手,分析了承办世博会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及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会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上海这个城市的"文化"或者说"气质"入手来描述上海的历史,是王安忆最近两个长篇<长恨歌>与<富萍>的写作主旨所在,也是其在上海谱系的作品中的特色所在.从作品的内在逻辑来看,<富萍>的产生可以看作是王安忆对<长恨歌>第二部文字的充实.  相似文献   

15.
刘道兴 《河南科学》2014,(6):925-929
长期以来,把城市作为经济载体的思路主导城市发展,形成了"经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模式,导致城市出现种种弊端和"城市病".实际上,城镇化应当以人为核心,城市首先是人居中心,应当把城市规划建设成为"人文城市".而实现城市发展从"经济城市"向"人文城市"的转型升级,才是"新型城镇化"的点睛之笔.面对城镇化加快和城市规模急剧扩大的新形势,河南省应当深刻把握人文城市建设的内涵、途径和举措,努力把河南城市打造成为历史文化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魅力空间,全面提高城市文化艺术品位,为建设美丽河南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城市品位是一个城市的历史、地理、经济、建筑、人文传统、生态以及市民的文明程度、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社会心理的总和,是人们综合各要素给予城市的总体评价。从国际化的角度看,郑州的城市品位存在着城市规划和建设基础薄弱、起点低、市政公共设施陈旧且覆盖面不足、文化品质不够等问题,本文旨在探索提升郑州城市品位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刘易斯·芒福德是一位伟大的城市思想家,在其毕生的学术研究中,城市是其最为关切的主题。他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探究城市文化、城市历史以及城市的未来。针对现代大都市的种种问题,芒福德倡导城市建设应该以城市文明为目标,以区域维度构建“区域城市”,促进城市的合理分布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区域城市”是缓解现代大都市种种弊端的最终手段。中国现有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的选择与芒福德的“区域城市”思想相接近,城乡一体化是摆脱大都市困境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演变分析--以宝鸡市为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等层面上重新认识和界定了城乡一体化的理论概念和内涵,分析了城乡一体化动力机制,然后以宝鸡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城乡一体化既是一个发展过程,又是城乡关系演变的最终目标;(2)中心城市的扩散效应,乡镇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小城镇建设是城乡一体化的主要推动力,在不同历史阶段其作用机制和形式不同;(3)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互动是宝鸡市未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