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鲫鱼斯坦尼小体降血钙因子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向春季鲫鱼体腔注射Cacl2,导致身钙升高的方法,使其含有降血钙因子——斯氏降钙素的斯坦尼小体Ⅰ型细胞的分泌颗粒应答性地释放殆尽。然后对这种不含斯氏降钙素的斯坦尼小体组织匀浆和含有斯氏降钙素的斯坦尼小体组织匀浆的电泳带进行比较、分析,从而鉴定出鲫鱼坦尼小体中的降血钙因子是一种表观分子量为48kD的糖蛋白,其解聚物的分子量为24kD。  相似文献   

2.
斯坦尼小体提液对垂体体外跌卵和催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采用对蟾蜍进行体外跌卵和对团头鲂进行人工催产的试验方法,探讨了鲫鱼(♀)斯坦尼小体提取液对脑垂体提取液体外跌卵和人工催产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春季鲫鱼(♀)斯坦尼小体提取液对脑垂体提取液的体外跌卵和人工催产均有协同作用,主要表现为使跌卵率和产卵量明显提高.但这两方面的协同作用都必须在其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3.
用光镜和彩色图象分析系统研究了雌性鲫鱼尾部神经分泌系统Dahlgren细胞酶细胞化学的季节性变化特点 ,发现尾部倒数第 4~ 6节脊髓中Dahlgren细胞的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变化与蛋白质含量变化基本一致 (仅春夏间无明显变化 ) .但乙酰胆碱脂酶的活性变化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变化却相反 .上述Dahlgren细胞酶计量学的变化均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与卵巢同步发育的关系 ,为鱼类尾部神经分泌系统与鱼类繁殖生物学的相关性提供了新的计量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用光镜和彩色图像分析系统对鲫鱼(♀)尾部不同节段脊髓中神经分泌细胞——Dahlgren细胞形态计量学的季节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尾部最后12~10节脊椎中脊髓的Dahlgren细胞和胞核的大小在春夏间明显减小,此后逐季增大,与卵巢年周期性的发育同步;而3~1节的细胞与前者的不同在于其减小过程要延缓到夏秋之间的产卵后期。再者,前者的胞体较大,胞核较小,后者的胞体较小,胞核较大,从而提示它们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胞。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光镜和彩色图像分析系统,研究了雌性鲫鱼尾部神经分泌系统Dahlgren细胞的定量细胞学的季节性变化特点.结果发现:尾部最后7~12节脊髓中Dahlgren细胞的大小,在相邻季节间的变化为;从春至冬,逐渐减小(仅夏秋间无明显变化),冬季后又逐渐增大,差异均极显著;而最后1~3节的变化为:只在春夏之间减小,夏季后则不断增大,差异也极显著.上述Dahlgren细胞计量学的变化,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与卵巢同步发育的关系.这为尾部神经分泌系统的变化与鱼类性成熟的相关性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用光镜和彩色图像分析系统对鲫鱼尾部不同节段脊髓中神经分泌细胞-Dahlgren细胞计量学的季节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尾部最后12-10节脊柱中脊髓的Dahlgren细胞和胞核的大小在春夏间明显减小,此后逐渐增大,与卵巢年周期性的发育同步;而3-1节的细胞与前者的不 在于其减小过程要延缓到夏秋之间的产卵后期。  相似文献   

7.
Auer小体和Φ小体是急性髓性白血病诊断的形态学特征之一。本文采用瑞一姬氏染色法(W—G)、髓过氧化物酶(联苯胺)染色法(POX)和氢过氧化物酶(DAB)染色法(HPO)对93例AML病人的髓片进行研究,发现棒状小体的检出率以DAB法为最高。同时发现若在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常规骨髓读片中计数至少500个细胞,并注意对不典型者的辨认,亦可大大提高小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用常规方法在1988年初至1989年底对161只乌龟的肥满度、肝系数、脂肪系数和生殖腺系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肥满度、肝系数、脂肪系数在10月份均达到全年最高水平(16.94±0.26;0.584±0.033;8.45±0.05),而在4月份水平最低(15.05±0.25;0.397±0.032;5.08±0.16)。雄性生殖腺系数10月份最高(0.45±0.03),4月份最低(0.26±0.11);雌性生殖腺系数4月份最高(3.67±0.84);7月份最低(0.33±0.09)。各项指标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9.
受多种因素影响,滇池外海北部水域为蓝藻富集区。调查研究了蓝藻生物量季节性变动规律,对区域原水(不过滤)和净水(过滤了藻类)中N和P含量的变化也进行了监测。目的是研究蓝藻季节性消长对水体N和P含量的影响。结合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和方法,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 4—11月,为蓝藻水华爆发的时段,其中以5—9月最为严重。通过分析,水体N和P随蓝藻生物量呈现相应变动规律,水体叶绿素和TN,TP之间都呈现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55 和0.952 。利用生态化学计量学分析,蓝藻和水体中N∶P比值没有固定性,表明蓝藻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化学计量特征,而蓝藻的季节性变动也没有导致本区域水体具化学计量特性。通过分析滇池水体N∶P比值与蓝藻生物量变化之间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308,表明富营养化水体中N∶P比率对蓝藻生物量直接影响不大。因此,只有通过降低水体中N和P的浓度,才能控制蓝藻的爆发。  相似文献   

10.
王东东  万安国 《江西科学》2021,39(4):683-689
为探究南京市热岛效应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以Landsat8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大气校正模型对南京市2017年份4个不同时间的地表温度进行反演,然后根据反演结果采用均值-标准差法将南京市划分为5个热岛等级.结果表明春冬两季各等级热岛空间分布一致,夏秋两季各热岛空间分布基本相同.春冬两季以冷岛区为主,夏秋两季主要以正常区为主,春冬热岛效应相同,夏秋热岛效应相近.热岛强度指数变化以春夏秋冬为时间顺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且春冬季热岛强度相同,夏秋两季热岛强度相近,夏季热岛强度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1.
浊漳河流域地表水主要污染物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浊漳河流域1996-2000年21个监测断面的枯水期(5月)、丰水期(8月)和平水期(10月)地表水采样分析,研究了主要污染物CODcr、BOD5、NO3-N、NO2-N和挥发酚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污染物浓度随季节变化特征较为复杂,但总体表现了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的总体特征,这种变化主要与各断面接纳不同来源的污染物有关。  相似文献   

12.
在广州地区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自然种群每年有2个密度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1月到5月,最高密度在3月到5月中,第二个高峰出现在11月到12月。本文分析了温度、相对湿度、降雨量、大气压等物理环境因素对各虫态数量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各因素对种群动态起综合性影响,但不同因素作用的强度不同,即使是同一因素在不同时期影响的强度也有差异。在1月到4月,各虫态的密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5月以后,随着温度增加而下降,以1月到6月收集的种群动态的资料与温度进行相关分析,有的年份呈正关,有的年份呈负相关,在7月到12月,种群的密度随温度下降而增加,呈显著负相关。不同季节收集的卵的孵化率无明显差异。降雨量对幼虫、蛹的密度有很明显影响,呈负相关。降雨对成虫数量呈负相关影响,但未达显著水平。降雨对卵块数量影响不明显。成虫的数量与大气压成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定量评估城市绿地吸收CO2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效果,2006年4月—2007年3月在北京海淀公园绿地使用涡度相关系统连续观测CO2通量、总辐射、大气温度,并使用冠层分析仪测量叶面积指数,研究CO2通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绿地CO2通量受植被生物活动的影响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晴天天气状况下CO2通量日均值FCO2在4—10月为负值,绿地是CO2汇,在6—9月是CO2强吸收汇,FCO2约-0.100—-0.120mg/m2.s,而在11—3月FCO2为正值,绿地为CO2源,12—2月是CO2强排放源,FCO2约0.100mg/m2.s.绿地CO2通量受总辐射、LAI、大气温度的显著影响,净辐射的影响明显大于大气温度,净辐射越大、LAI越大、大气温度越高,绿地光合作用吸收CO2的能力越强.观测期间一年海淀公园绿地CO2的净吸收量约为615gCO2/m2.  相似文献   

14.
浙江天童栲树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季节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3年9月-2004年7月,对浙江天童栲树林中的土壤动物群落按凋落物层和0-15 cm土层,进行了四季调查.凋落物层包括新鲜凋落物层、腐叶层和腐殖土层.共获得大型、中型和湿生土壤动物32657只,分属于10纲27个类群.大型土壤动物以鞘翅目、膜翅目和蜚蠊目为优势,中型土壤动物则以蜱螨目和弹尾目为主,湿生土壤动物以线虫为主.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表明: (1)凋落物层中的类群数和密度均高于0-15 cm土层;(2)土壤动物在凋落物层中的垂直分布不同于0-15 cm土层,类群数表现为向下增加的趋势,底部腐殖土层最多,为18类;大量的土壤动物个体集中分布在中间腐叶层和底部腐殖土层,腐叶层较多,两层共占总数的77.04 %;(3)密度-类群DG指数反映出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季节变化为:秋季>春季>冬季>夏季;(4)优势类群的垂直分布随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从而影响整个群落垂直分布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5.
近50年蒙古高原东部克鲁伦河流域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克鲁伦河流域典型区域1958—2005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分析了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和四季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间,研究区气温呈显著的升高趋势,降水量波动性较大,总体上呈缓慢的增加趋势,变幅不明显,属于气候自然波动的范围;短时间尺度上,1998—2005年降水量呈下降特征。气温和降水量二者5年滑动平均值和20年滑动平均值的变化均呈增加趋势,但5年滑动平均值增加幅度较大,20年滑动平均值的变化则是一个平缓上升的过程,说明在短的时间尺度内气候变化更加明显。包括温度与降水在内的主要气候特征值的趋势性变化,加剧了蒙古高原东部地区干旱化的程度,因此有效防治土地荒漠化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