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由我校化学化工学院夏道宏教授为首的课题组与中国石油哈尔滨石化分公司共同完成的“重油催化裂化汽油MCSP脱臭技术” ,近日通过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的专家验收。参加验收的专家一致认为 ,该技术采用第二代高活性的脱臭活性剂 ,使重油催化裂化汽油脱硫醇效果好 ,精制汽油产品质量稳定 ,精制油品博士试验合格率达 10 0 % ,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科研人员通过 4年的研究与工业应用 ,开发出了重油催化裂化汽油MCSP脱臭技术 ,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已发展成为一项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重要独立应用价值的科…  相似文献   

2.
张彤  石文庆 《甘肃科技》2006,22(7):21-23
兰州石化公司炼油厂重催车间采用石油大学的无碱脱臭II型工艺对原先的液-液法工艺进行改造,用于处理催化汽油。该工艺采用下流式固定反应床,使用预制型AFS-12催化剂和ZH-22助剂。两年多的工业运行情况良好,催化剂、助剂活性高,稳定性好,能够满足催化裂化改造后的汽油精制的要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采用无碱脱臭Ⅱ型工艺 ,在较低的操作空速下对安庆催化裂解 (DCC)汽油进行了脱臭试验。对安庆预碱洗DCC汽油的分析表明 ,其硫醇以C4 及C5硫醇为主 ,另外还有C6~C8硫醇及大于C8的大分子硫醇。对脱臭汽油先进行萃取浓缩 ,再用气相色谱对其进行检测 ,无硫醇硫存在。由此可知 ,安庆DCC汽油中存在干扰硫醇硫测定的物质 ,使分析值偏大 ,这是安庆DCC汽油硫醇硫含量不合格及硫醇硫看似难以脱除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剂抽提及色谱质谱法,对催化裂化(FCC)汽油及脱臭后FCC汽油中硫醇性硫及碱性氮化物的分布与含量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不同催化裂化原料的FCC汽油中硫醇的种类和分布大致相同,都存在大量丁硫醇。脱臭后FCC汽油中异构的小分子硫醇和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硫醇含量较多。苯硫酚的存在对硫醇的脱除和汽油的腐蚀都不利。不同催化原料的FCC汽油中碱性氮化物种类和分布也大致相同,主要由苯胺、吡啶两种物质组成,其中苯胺占90%以上。脱臭前后FCC汽油中碱性氮化物种类和分布基本没有变化。在现有脱臭条件下,碱性氮化物对脱臭催化剂活性和寿命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有无套脱臭Ⅱ型工艺,在较低的操作空速下对安庆催化裂解(DCC)汽油进行了脱臭试验。对安庆预碱洗DCC汽油的分析表明,其硫醇以C4及C5硫醇为主,另外还有C6-C8硫醇及大于C8的大分子硫醇,对脱臭汽油先进萃取浓度,再用气相色谱对其进行检测,无硫酸硫存在,由此可知,安庆DCC汽油中存在干扰硫醇硫测定的物质,使分析值偏大,这是安庆DCC汽油硫醇硫含量不合格及硫醇硫看似难以脱除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新的汽油脱硫醇工艺,与传统的汽油固定床无碱脱臭相比,这种工艺具有投资低、碱液消耗量小、碱液夹带少的特点,从而克服了传统工艺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针对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化公司2号催化裂化装置汽油脱臭工艺存在的问题,经过分析油品的质量,本项目采用北京石油大学汽油无碱脱硫醇工艺技术,保证汽油脱硫醇后质量得到改善和提高,消除预碱洗产生的废碱液所带来的环保问题。  相似文献   

8.
考察了无碱液脱臭过程中烯烃和非烃对正丁硫醇氧化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油品中的酚、硫化物和氮化物对无碱液脱臭过程中催化剂活性无影响,而烯烃及胶质是无碱液脱臭过程中催化剂失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炼制系脱臭科研组同胜利炼油厂合作研制的无碱脱臭新工艺40万吨/年装置,今年第一季度建成投产,一次试车成功。 催化裂化生产的汽油,因含有硫醇而有恶臭味。普遍采用美国UOP公司的Menox法,进行脱臭。这种方法虽然效果较好,但是有大量的废碱液生成而污染环境,成为一  相似文献   

10.
该项目采用溶剂萃取、较低温度吸附剂脱色脱臭方法精制鱼油,避免了DHA和EPA的氧化和异构化,使精制鱼油保持天然甘油酯结构.  相似文献   

11.
史俊梅 《科技信息》2012,(13):219-219,187
以董志炼油厂汽油脱硫醇工艺为例,分析了有效降低汽油对环境污染的对策:研发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汽油脱硫醇新工艺,降低汽油中的硫含量,减少脱硫醇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生产车用乙醇汽油,减少机动车硫化物的排放;打击非法小炼油厂和汽车加油站。  相似文献   

12.
广西田东石油化工总厂20kt/a直馏汽油芳构化装置应用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开发的专利技术,生产出高辛烷值汽油和液化气。所产汽油辛烷值(RON)达90,是90#无铅汽油的优良调合组分,产品收率(液化汽+汽油)达93.29%,LAC型芳构化催化剂具有很高的活性和稳定性,近4年的运行结果表明,该装置安全可靠。对操作方案和部分管线改造后:有效解决了反应器阀门泄漏问题;氮气消耗量从95040m3/a降为500m3/a仅为原来的0.5%;催化剂再生时间从144h降为72h;催化剂再生用电1.75×105kw.h/a,仅为原来的50%;节约操作费用1.02×106元/a。  相似文献   

13.
1Introduction Civilizationhasprogressedrapidlyduetothedevelopmentofpetroleumrefining ,whichhasprovidedthetechnologytoconvertheavyoilintovaluabletransportationfuelsandpetro chemicalfeeds.However,thenegativeeffectisdeterioratingairqualityinmajormetropolisworldwideduetomassusageofthesefuelsinvariouskindsofengines.Nowadays ,boththepetroleumrefiningindustryandtheautomobileindustryhaveundertakenconsiderableeffortinsolvingenvironmentalprob lemscausedbytransportation .Commontechniquestoreducetranspor…  相似文献   

14.
利用前置烧焦罐式高效再生器催化裂化装置动态机理数学模型及其仿真软件平台,考察了原料预热温度对反应再生系统动态和定态特性的影响。在控制汽提段和二密相床藏量的条件下,当同时控制或不控制沉降器压力和反应温度时,反应再生系统是稳定的;否则是不稳定的。在控制再生器压力、沉降器压力和提升管反应器出口温度的条件下,提高原料预热温度,反应深度(以反应热表征)降低,气体、汽油和焦炭产率均下降,但柴油产率下降很少,再生剂含碳量降低。因此,应适当提高反应温度设定值,以改善产品分布。在再生器压力、沉降器压力和提升管出口温度均不被控制时,提高原料预热温度,气体、汽油和焦炭产率及反应深度变化很小。由于再生温度提高较大,再生效果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冷杉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1):8438-8442
针对导弹滑翔段弹道优化问题,考虑人工鱼群算法局部搜索不精确、微粒群优化算法易发生过早收敛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人工鱼群与粒子群混合优化算法。算法的主要策略是在人工鱼群算法的基础上,将人工鱼群优化算法中的觅食行为变为粒子群在感知范围内进行小范围寻优,在人工鱼群算法的最后,再利用粒子群进行精确寻优。以导弹飞行中的吸热量为优化目标,运用此算法设计得出了导弹滑翔段的优化弹道。  相似文献   

16.
白锐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7):1550-1553
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2.8 Mt/a MIP-CGP催化裂化装置自首次开工以来,一直使用与之工艺相配套的,由中国石油化工科学院研究院开发的CGP-1HN催化剂,其工业应用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可提高液化气中的丙烯的收率,降低汽油中的烯烃。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柴油加氢脱硫技术设备投资和操作费用高,柴油H2O2氧化脱硫技术又存在氧化剂价格高、柴油收率低和有含硫污水排放等技术经济问题,开发了一种新型直馏柴油催化氧化脱硫方法,在此为其中试试验研究。直馏柴油催化氧化脱硫中试装置由催化氧化反应、催化剂再生回收、萃取脱硫与萃取剂回收等四个单元组成;反应器为静态混合反应器;在建立的中试装置上对直馏柴油催化氧化脱硫操作条件进行了优选实验:在表观停留时间3~5min、反应温度60℃、反应物料循环量1000L/h、氧化催化剂/柴油体积比为0.24和柴油/萃取剂体积比为2.5的最佳实验操作条件下,成品柴油的硫含量从2273μg/g降到106μg/g,柴油硫含量符合欧洲Ⅱ类柴油标准(≤300μg/g),脱硫率达到95.34%,柴油收率为97.23%。  相似文献   

18.
直馏汽油中一般含有较多的正庚烷 ,而其辛烷值为零 ,如能将其异构成带多个侧链的异庚烷 ,则可拓宽高辛烷值汽油理想组分的来源。正庚烷异构化的难点在于高选择性地生成多侧链异庚烷和抑制异庚烷的裂化反应。对正庚烷异构化的热力学、动力学、催化剂及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结合反应器技术来研究正庚烷异构化的方法。从理论上来说 ,采用浆态床反应器优于传统的固定床  相似文献   

19.
对澳大利亚韦帕矿的溶出性能及以韦帕矿为后加矿的增溶溶出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增溶温度,增溶时间,后加矿加入量对溶出效果的影响,同时对后加矿增溶溶出的矿浆性能进行了对比性研究.结果表明:韦帕矿为三水铝石矿,在200℃以上溶出时,浸出率较高,适宜作为增溶溶出过程的后加矿.以韦帕矿为后加矿,其适宜的增溶溶出条件为:增溶温度195~200℃,增溶时间15~20 min,后加矿的质量分数为15%~20%.后加矿增溶溶出矿浆具有优良的沉降压缩性能.  相似文献   

20.
柴油低硫化及其含硫标准的日趋严格,是世界各国柴油产品质量与标准的发展趋势。加氢脱硫技术生产低硫柴油,存在投资大、操作费用高和操作条件苛刻,导致柴油成本大幅攀升,柴油非加氢脱硫技术已成为研究热点。综述了国内外柴油非加氢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作者开发的直馏柴油催化氧化脱硫技术(非H2O2法)的研究成果,认为柴油氧化脱硫、生物脱硫和加氢脱硫三种脱硫技术将成为生产超低硫柴油的主要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