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库鲁克塔格震旦系冰碛岩样品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REEs)特征表明,Na2O,Ba和HREE比太古代后页岩富集,Sr,Cr,Co,Ni和Sc则相对亏损;其他元素与NASC和PAAS特征相似.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库鲁克塔格震旦系冰碛岩主要来源于以长英质岩石为主的物源区.K2O/Al2O3低的比值,表明源区物质中的碱性长石含量较低.库鲁克塔格震旦系冰碛岩的REE配分模式和负Eu异常特征表明它们的物源区中老地壳的组分占较大的比例,发生过壳内分异作用.高的Na2O的含量和(La/Yb)n>2的特征说明它们的成熟度低于PAAS和NASC.化学蚀变指数(CIA值)指示库鲁克塔格震旦系冰碛岩的物源区古风化程度较低.一些样品表现高K的特征,在Al2O3-(CaO* Na2O)-K2O(A-CN-K)三角图中表现为向K顶点方向上偏移,表明这些冰碛岩在沉积期后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钾交代.  相似文献   

2.
黄口凹陷中,新生代沉积环境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论述了黄口凹陷中、新生代沉积演化特征,强调指出沉积环境的演化明显受构造因素控制。其构造─沉积演化大致可分为拗陷期、断陷期和大区域拗陷期(N-Q)3个沉积环境发育阶段。早白垩世晚期一渐新世晚期,黄口断陷盆地的沉积环境演化直接受丰沛断裂带的制约。在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早期和渐新世早期,分别形成两个生油层系。据生油岩分析,这两套生油岩系均富含有机质,具有一定的生油潜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定鹤岗煤田泥质岩粘土矿物类型及其地质意义,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研究了鹤岗煤田12个泥质岩样品中的粘土矿物。结果表明:本区泥质岩共有4种类型的粘土矿物,并揭示出高岭石主要为来自剥蚀区的碎屑粘土矿物,少部分为自生矿物,伊利石一部分由剥蚀区搬运来,另外则由长石、云母等铝硅酸盐矿物风化形成,伊蒙混层矿物是在成岩过程中,由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化的过渡产物,绿泥石则是在深埋阶段由高岭石转变而成。这项研究说明该区在整个晚侏罗世演化过程中处于近中性环境,并在弱酸弱碱环境中频繁振荡。  相似文献   

4.
应用野外剖面、钻井岩心、岩石薄片、碳氧同位素和岩石物性分析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南部龙王庙组膏盐岩的分布特征、沉积环境、储层特征,探讨了膏盐岩对储层成岩作用的影响,辅助判断研究区有利储层分布范围.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膏盐岩厚度等值线大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沉积中心位于长寿—合江一带;(2)龙王庙组沉积时期膏盐岩主要形成于潮上萨布哈、潮间膏盐湖与潮下局限潟湖环境;(3)川西南储集物性较好,储层白云石化以蒸发浓缩和回流渗透作用为主;川东南储集物性较差,储层白云石化以回流渗透作用为主,两地区储层的形成都与膏盐岩沉积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4)膏盐岩对储层成岩作用的影响,主要受沉积环境和后期构造作用控制;川西南地区膏盐岩对储层起建设性作用,储层分布于南充—资阳和合川—威远之间;而在川东南地区膏盐岩对储层起破坏性作用,储层主要分布于南川至习水一线.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乌达地区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主要在海陆过渡相和陆相沉积环境的控制下沉积而成。精选出五种沉积环境下形成的煤系烃源岩样品,深入研究其分子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泛滥平原形成的烃源岩以高氧芴、高姥鲛烷、高C29规则甾烷、高C19三环萜烷和高C24四环萜烷为主要特征;河控三角洲除氧芴含量稍低,具有和泛滥平原沉积环境相似的地化特征;潮坪和泻湖相的烃源岩中伽马蜡烷、植烷含量均较高,C26+三环萜烷丰度相对较高,三环萜烷绝对浓度大,规则甾烷以C27占优势,硫芴含量相对较丰富;潮控三角洲除Pr/Ph较高外,其余生物标志物特征与潮坪、泻湖环境下的烃源岩相似。  相似文献   

6.
该文对峨眉山龙门洞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底部“绿豆岩”运用多种分析手段,了解绿豆岩的物质成分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并结合野外观察,对其形成环境及成因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基于岩心观察、薄片观察、电镜观察、XRF元素扫描以及全岩X-衍射、ICP-MS元素分析、总有机碳含量测试等手段,对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岩相类型及其沉积环境演化进行分析,并探讨沉积环境高频演化对岩相的控制作用。将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划分为富有机质层状生物硅质页岩、富有机质纹层状(长英质-钙质)粉砂页岩、富有机质(钙质)粉砂页岩、富有机质纹层状钙质页岩、中有机质纹层状(长英质-钙质)粉砂页岩、中有机质块状黏土质页岩6种岩相类型。在岩相识别基础上借助特征元素比值Sr/Ba、U/Th、V/Cr、V/Ni、Ni/Co、Sr/Cu及Mo、Cu、Sr含量变化进行古沉积环境恢复,划分出7个演化阶段。结果表明:五峰组沉积早期气候温暖潮湿、水体较为氧化、盐度较低;五峰组沉积中期水体还原性增强、古生产力提高;五峰组晚期气候干冷,水体较为氧化,经历了赫南特冰期;龙马溪组自下而上古气候经历了暖湿—相对干热—暖湿—相对干热的演化,同时古水体也经历了还原—相对氧化—还原—相对氧化的演化。沉积环境高频演化对页岩岩相发育以及有机质富集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不同岩相有机质含量与海洋古生产力和水体还原性均呈现...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中重排藿烷类化合物异常丰富,经GC/MS分析,检测出17α(H)-重排藿烷系列相对丰度最高,这类化合物以C30重排藿烷为主峰,C29重排化合物次之,分布模式与正常藿烷类似。从烃源岩的生源构成、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性和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3个方面来探讨高丰度的17α(H)-重排藿烷的成因。研究表明,烃源岩中高丰度17α(H)-重排藿烷的母质来源可能是低等水生菌藻类弱氧化-弱还原、微咸水的扇缘泥炭沼泽相有利于高丰度17α(H)-重排藿烷形成;其形成不完全取决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江北砾岩的砾组分析及其测年表明,重庆北碚西师附中剖面的江北砾岩在24.3 kaB.P.至10 kaB.P.期间,总体经历了细→粗→细两个沉积旋回。具体又可以细分为了7个小的粗→细的沉积旋回,在此基础上还叠加了更多更小尺度的粗、细变化,推测这些砾度的变化主要与气候干湿的频繁波动有关。研究发现重庆及其上游地区在24.3 kaB.P.至10kaB.P.期间爆发了7次古洪水,其中22.5 kaB.P.前后沉积了长轴为31 cm的砾石,由此推算此时的古洪水量达到约119 690.783 m3.s-1,为特大洪水量级,表明当时的水动力相当强;重庆及其上游地区在该时期降水强度达到最大,但是该层的厚度较小,推测此次强降水过程时间较短。研究认为,由于砾度有7次粗→细的过程,因此在24.3 kaB.P.至10 kaB.P.期间,重庆及其上游地区应该经历了7次降水多→少的过程,显示了24.3 kaB.P.至10 kaB.P.期间重庆及其上游地区降水强度变化较大。在相对湿润期降水充沛,河流水动力较强,更大砾径的砾石被洪水带至河漫滩或边滩沉积;反之在相对干旱期降水较少,河流水动力较弱,能被带至该地沉积的砾石砾径相对较小,许多细粒砂被带至此地沉积从而在砾岩中形成了许多砂岩或砂砾互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在湖南新化至涟源早石炭世大塘阶,这一重要舍煤地层中所发现的葛万藻属Girvanella的两个种。它们是杜切葛万藻G.ducii和中华葛万藻G.sinensis。这些化石的发现说明该区域葛万藻化石产出的层位,其沉积环境可能是海水较浅、清静、水动力小的低能环境;其沉积位置可能是在相当于陆棚上部的地方。本文还就葛万藻属的分类标准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云南东川金沙江变质杂岩的地质背景,较详细地分析了变质杂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特征,鉴定出钠长黑云片岩、浅变质火山岩的原岩为细碧质凝灰岩,可与下元古界河口群变钠质火山岩系对比,是昆阳群地层的基底变质岩系,它的出露可能是地壳多层次伸展滑脱的结果,为进一步探讨该区的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了事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大比例尺地质填图、锆石U-Pb年代学和Ar-Ar云母热年代学分析,对西藏南部东特提斯喜马拉雅加查—曲松地区的晚三叠世复理石建造中混杂岩的物质组成和构造变形特征进行精细解剖,探讨这套混杂岩的属性。结果显示加查-曲松混杂岩带主要由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变质基性岩块和晚三叠世复理石基质组成,早期顺层剪切作用和晚期纵弯叠加改造作用对应的变形时间分别为~59.5 Ma B.P.和56~55 Ma B.P.。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确定加查-曲松混杂岩为碰撞型混杂岩,认为其代表中古新世—早始新世期间印度被动大陆北缘向欧亚大陆之下俯冲过程中伴随的早期陆-陆碰撞作用的产物。始新世初期,印度被动陆缘的持续俯冲引发了印度-欧亚大陆板块发生了同碰撞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云南丽江地区产药物岩天麻根中的精油用Finnigan—4510型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方法进行了化学成份的分析,共分离检出63个成分,鉴定了23个,占总精油量的(75.13%),主要成分是月桂烯(48.82%)。荠苧烯(16.14%),柠檬烯(3.64%),β-蒎烯(2.69%)  相似文献   

14.
郝青峰 《科技资讯》2008,(11):22-23
为探讨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石炭系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及沉积环境,在柴达木东部石炭系露头选取了几块岩样,利用Rock-Eval生油岩评价仪、色谱-质谱、稳定同位素质谱仪等分析测试手段,进行了有机质含量、热解参数、饱和烃的生物标志物特征及饱和烃单体烃碳同位素分布特征分析,分析结果认为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生油岩进入高成熟阶段,Ro分布范围为0.8%~1.3%;其母质来源既有以低等生物为主的菌藻类海相沉积,也有以藻类为主、同时伴有陆源输入的海陆过渡相沉积,是盐水相及微咸水相旋回式复合沉积的过程;与其他相似盆地的石炭系比较后认为,柴东地区石炭系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假设单桩受轴向荷载作用后,桩与岩(土)面可能发生相对滑移,滑动面(剪切面)在桩侧附近的岩(土)层中,与桩侧面平行,桩侧摩阻力的大小与相应处的岩(土)抗剪强度有关,并与桩身横载面的轴向位移成践性关系。据此列出桩在轴向受力状态下的微分方程,利用有限差分原理,并将桩端阻力和轴向位移视为已知边界条件,从桩下端的单元开始,递推求出各单元中点处的轴向位移、轴向力增量和桩侧摩阻力,进而求得考虑桩侧摩阻力存在的单桩总承载力。  相似文献   

17.
以内蒙古阿拉善粘土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探讨接触时间、U(Ⅵ)初始浓度、固液比、pH值、离子类型以及离子浓度等因素对U(Ⅵ)吸附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粘土岩对U(Ⅵ)的吸附速率较快,24h即可达到吸附平衡,最佳吸附固液比为1∶200,最佳吸附初始浓度为160μg·mL-1;随着pH值的增大,粘土岩对U(Ⅵ)的吸附能力不断增强,pH为8时,吸附能力达到最大;溶液中Ca~(2+)、CO_3~(2-)和HCO_3~-对U(Ⅵ)吸附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不利于U(Ⅵ)的吸附,K~+、Na~+、Cl~-、NO_3~-、SO_4~(2-)对U(Ⅵ)的吸附影响较弱,U(Ⅵ)在粘土岩表面吸附主要以内层络合作用为主.因此,开展粘土岩对U(Ⅵ)的吸附研究,对我国高放废物的处置工作开展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方法,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科1997年8月至2007年2月经显微切除22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主要采用岩骨乙状窦前入路、颞下经小脑幕入路、乙状窦后入路、幕上下联合入路4种入路.结果:肿瘤全切除15例(68.1%);5例次全切;2例大部分切除;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充分准备、选择合适手术入路和娴熟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提高岩斜区脑膜瘤的切除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19.
对穿过埕岛地区中生代和新生代主要断层的地震测线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分析,以了解该地区断层的发育演化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埕岛地区中生代以埕北断层、埕北20断层、埕北30北断层及其派生断层活动为主,主断层的发育演化普遍经历了由逆到正的构造负反转过程;新生代主断层中埕北20断层停止活动,其余两条断层均继承性活动,并开始发育以走滑性质为主的埕北30南断层以及其他次级北东向正断层.断层活动是埕岛地区中、新生代地层沉积的主要控制因素.埕岛地区中、新生代断层发育演化特征与济阳坳陷其他构造单元相似,但其平面组合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与距离郯庐断裂带较近,受到更强烈的走滑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灰眉岩鹀(Emberiza godlewskii)的鸣唱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春季在北京小龙门林场对灰眉岩鹀(Emberiza godlewskii)繁殖季的鸣唱进行了研究.共有24只个体录得清晰可供分析的录音,平均每个个体分析录音39句(最少14句,最多108句).结果表明:1)灰眉岩鹀鸣唱句子的最高频率为(9.73±0.41)kHz,最低频率(2.50±0.24)kHz,起始音素与下一音素的时间间隔为(0.26±0.06)s,句子持续时间为(2.32±0.42)s,由(14.33±1.93)个音素组成;2)灰眉岩鹀通过音素的重复、增减、替换来增加鸣唱的复杂性;3)不同个体间鸣声变量的差异性显著(P<0.05);4)有2只个体存在效鸣现象,对象分别为金翅雀(Carduelis sinica)和大山雀(Parus maj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