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杨俊芬 《科技信息》2010,(19):181-181
唐玄宗是个很睿智的皇帝,他在使用人才方面,可谓独具一格,既善于识人、用人,又具有很强的目的性。  相似文献   

2.
满清贵族入主中原后,因渴望得到尊重而全神贯注于汉族的历史文化中。饮食习惯也是如此,但却时常发生改变。17世纪末,当康熙皇帝微服出巡、在街上和他的人民混在一起时,碰巧遇见了豆腐,那时它仍然是只适合农夫的下等食物,被排除在皇帝的菜单之外。皇帝回到北京便立即命令御厨用豆腐给他做一些菜肴,这使得豆腐一步登天。  相似文献   

3.
龚玉和 《科技智囊》2008,(10):I0018-I0023
“大元帝国” 大元帝国,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史诗:一位草原叱咤风云的马背皇帝,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扫欧亚大陆,在世界史上写下了惊心动魄的篇章。一片惊恐与臣服声中,大宋君主、罗马教皇、法兰西皇帝等纷纷遣使修好。忽必烈用他的金戈铁马,书写了一个摄魂撼魄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4.
时下的流行语"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套过来,不怕皇帝,就怕皇帝爱写诗。皇帝不同于一般人,他要写诗,得有人给他修改润色,做这个活计,用德国大诗人歌德的话来说,就是给皇帝洗脏衬衣。  相似文献   

5.
御厨俱乐部     
正欧盟各国走得近,国家领导经常互访,留客人吃顿饭也在情理之中。御厨虽有大显身手的机会,可也得小心翼翼。大清朝的“御茶膳房”归内务府管理,专门给皇帝做饭,其他人档次不够,还没资格吃这些御膳,所以御厨手艺如何?只有皇帝知道。当御厨这种差使并不容易,大清朝皇帝都习惯早起,辰时(大约早上5点)就用早膳,那这些御厨得几点起床?皇帝晚膳多半是未时(下午1点多),用过膳,御厨便可下班,也能得些清闲。另一个好处是大清朝皇帝不请客吃饭,只有赏饭,多半是外厨房准备,不归御厨打理。  相似文献   

6.
梳理《全唐诗》中作于大明宫的挽歌,按照祭奠对象分为三类:祭奠皇帝的、祭奠太子的、祭奠皇后皇太后的,三者各有侧重。祭奠皇帝的挽歌突出皇帝的政治意象,重点是皇帝在位的功绩及葬礼情境;祭奠太子的挽歌则用“旌旗”“薤露”等凸显年轻太子去世时人们的伤悲;祭奠皇后皇太后的挽歌重点描述了女性的淑德、宗教信仰甚至生殖崇拜。虽然唐代宫廷挽歌由于祭奠对象的不同而导致侧重点不同,但是其艺术价值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7.
玺,最初是国家商贸管理活动的符信。秦建立皇帝制度之后,规定唯皇帝的印信称“玺”,唐代武则天改玺为“宝”,自此,历代相沿,“玺宝”成为皇权的象征和皇帝行使权力的凭信。一向被君主视为国之“重器”,从不轻易示人,历代均有专设机构典藏而辨其所用,并逐渐形成了神秘而严格的玺宝管理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8.
康健 《科技智囊》2006,(12):54-65
皇帝,是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帝是政教合一的领袖。皇帝拥有法律制定权,行政决策权和军事指挥权。“皇帝”这个名称,在中国,是秦始皇最先确定,也是他最先使用的。皇帝,取“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之意。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皇帝权力无限,然而真正获得爱情者却很少。分析皇帝这个特殊群体的爱情状况,探讨其类型并分析其爱情悲剧的成因,能够帮助人们从这一特殊角度去认识古代的皇帝。  相似文献   

10.
休闲岛     
《少儿科技》2013,(6):46-46
活得最久的皇帝 校庆典礼上,主持人在台上提问,随机抽取同学回答,还赠送小礼品。 主持人提的问题是:历史上活得最久的皇帝是谁?平时上历史课总看漫画书的小明“光荣”地被喊到名字。只见他站起来,茫然地看看四周,最后对着话筒回答:“玉皇大帝!”  相似文献   

11.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诚求批评的皇帝。他从理论到实践充实和改进了历代皇帝蚋谏的传统设置,自觉地把臣民时他的批评作为制约自己和正确决策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崇祯十七年上演的既是明王朝的悲剧,也是明朝君臣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和民族的悲剧。明王朝的灭亡,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各方面的检讨据说已达到极为细致的程度。例如皇帝应该用什么人,不该用什么人:某场战役该如何打,以及执行哪些政策就能转危为安等等。按照这些"事后诸葛亮"们的假设,明王朝灭亡的悲剧似乎本是可以避免的。而之所以没有避免,完全是由于皇帝和大臣们的失误。  相似文献   

13.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诚求批评的皇帝。他从理论到实践充实和改进了历代皇帝纳谏的传统设置,自觉地把臣民对他的批评作为制约自己和正确决策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3D技术“害死”可怜裁缝 重新梳理一下那个古老故事的脉络。 皇帝要一件全世界最好看的衣服→全世界最好的裁缝亲自剪裁→众人都说好看,只有一个孩子惊呼“皇帝没有穿衣服”→皇帝恼怒→裁缝被杀。  相似文献   

15.
宴飨是一种行于朝廷的宫廷礼仪活动。宋代宴飨分为大宴、曲宴以及节日赐宴等。宋代大宴是皇帝参加、规制最高的宴饮活动,一般在春秋二季之仲月、皇帝或皇太后生日、郊祀或籍田礼结束、皇帝巡幸回京以及国家大庆时举行。宋代大宴在殿庭陈设及座次安排上均有等级规定,南宋大宴较之北宋,陈设从简。宋代大宴不仅在程序、用乐方面设定了一定仪制,而且针对大宴违礼现象制订了相应的纠察弹劾制度。  相似文献   

16.
柏琴与色彩     
现在我们每天都能看到行人穿着花花绿绿、五彩缤纷的衣服,难道古代的人也有这么多颜色的衣服可穿吗?其实,古代的人们只能用少数几种植物给布匹染色,不仅色彩单一、不够绚丽,而且很容易见水褪色。所以在那时候,好的染料是非常稀有和昂贵的,往往被王公贵族们所垄断,像明黄色只能供中国皇帝专用,在古罗马帝国也只有皇帝才能用紫色染料。  相似文献   

17.
明武宗评述     
在中国历史上,即便在明朝,武宗也算不上显赫的皇帝。但这个以前受冷落的人物近年来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的论者认为他是荒淫残暴的君主,有的论者认为他是追求个性解放的帝王,有些文学作品把他刻画成淫荡的兽性的大魔头。观点纷呈。笔者总觉得不应只局限于人物定性,而应更多地分析武宗为什么没有扮演他父亲孝宗的角色,光大弘治时期的事业?他的独立特行是样造成的?弘治四年(1491)9月24日,孝宗皇帝的正宫张皇后生下一男。前此三朝皇帝皆非皇后嫡出,而此子既是嫡子,又是长子,孝宗非常高兴,按“厚”字辈行取名“厚照”。希望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经历了一个长期、曲折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它以维护皇权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是皇帝治吏的工具,皇帝的开明程度直接关系到监察制度作用的发挥。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与封建王朝的兴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维护封建制度和加强皇权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陶短房 《世界博览》2012,(22):24-26
打击华人黑社会的“皇帝行动”并非空穴来风,但西班牙的确存在利用此“把柄”把事做大、将旅西华人当作目标的情绪宣泄。 10月16日,西班牙警方、检方、内政部等强力部门经过周密部署,联合展开代号“皇帝行动”的扫黑行动。该项行动由内政部牵头,主要行动区域为马德里、巴塞罗那及其周边地区,针对的则是“以华人为首的黑社会网络”。  相似文献   

20.
1875年1月12日,同治皇帝死了。关于这个年仅19岁的皇帝的驾崩,坊间有许多传说,很令皇家难堪,但是,对于大清国的当家老太婆来说,最难堪也最麻烦的事情,是继任皇帝选谁,因为这个过于年轻的皇帝,没留下子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