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朱自清先生作“序”和叶圣陶先生作“跋”的马君的《北望集》,是一本抗日战争时期出版的新诗集。和当时许多慷慨激昂、充满战斗力量的抗战诗歌相比,它是属于另类的沉郁风格的诗。在新时代重新发掘、审视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学(尤其是诗歌)的今天,这本风格独特的诗集,是对以往抗战诗歌的一个补充,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作为形象化的语言艺术,诗歌通过诗人对“物”的“处理”、通过“写实”实现表情达意的目的。正是因为诗人“待物”的方式不同,使“写实”有了不同的功能,从而形成了诗歌的不同形态。本文的主要内容即在具体、详细地分析、探讨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两种诗歌形态中各自的“待物”方式和“写实”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对曾几诗歌理论的系统研究在古代文论研究中是个盲点。其诗歌理论核心是“活法”说-“参”、“悟”、“圆”。曾几的诗歌理论是对吕本中的“活计”说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整风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好形式,是克服和纠正党内各种错误思想和错误倾向的有效形式。20世纪40年代的延安整风运动和20世纪末的“三讲”教育都是我们党历史上规模较大的党性党风教育运动,开展延安整风运动和“三讲”教育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通过整党促进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亦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在新世纪,应进一步巩固“三进”教育成果,坚持将“三讲”教育活动经常化、制度化,使之成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八一三战争结束至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上海两租界沦为“孤岛”。在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下,上海“孤岛”与大后方的贸易得以延续,并对当时的抗战经济及整个抗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皎然的诗歌作了进一步的探讨,从美学的角度分析了皎然诗歌里“高”的诗学观,并对其释道圆融的诗学美学观作初步阐释。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诗人加里·斯奈德的“寒山诗歌”译本在美国广泛传播和接受,其根本原因在于译者斯奈德成功地运用创造性叛逆解决了翻译中的中西文化差异,促进了跨文化交流。本文从译介学的角度出发,分析研究斯奈德“寒山诗歌”译本中创造性叛逆运用的背景,以此探索创造性叛逆促进跨文化交流的原因和条件。  相似文献   

8.
“大西南文化与新时期诗歌研究”是从地域文化角度探讨20世纪中国文学,探讨新时期诗歌运动的发生发展的需要,大西南文化及其新时期诗歌发展的独特性构成了这神研究的条件。该课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是新时期诗歌的消长与大西南文化的关系,二是中国新时期诗歌精神与西部精神,三是大西南文化对新时期西南特人的个性塑造,四是新时期大西南诗歌流派的地域文化阐释。  相似文献   

9.
李商隐诗歌的比兴特征,除继承并发展传统的“物比”外,又创为“史比”、“仙比”。其“物比”,亦物亦人;“史比”亦古亦今;“仙比”则亦仙亦俗,多有创格,为我国古典诗歌立意造境开拓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其诗艺则多用复辞重言、近离远合、点情染景、翻转反向、时空穿透、以景结情六种技法,从而使诗歌脉络走向更加婉曲,辞句更加隐秀, 为我国近体诗结构艺术之极致。  相似文献   

10.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贵州的农业合作运动与“新县制”相互配合,有较大的发展,贵州的农业合作运动组织机构比较完备,合作教育开展较好,其业务主要是信用合作。贵州农业合作运动虽然对战时贵州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并未起到根本上“开发地方经济、增进生产、厚殖民力”的功用。  相似文献   

11.
杜诗“逃禅”一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逃禅"一词出自杜甫《饮中八仙歌》,宋以后,文人多用之,但其意义却多有不同,历代注家对此词的理解也多有歧义。杜诗"逃禅",其义实为"逃出禅戒",后引申发展为"遁世而参禅事佛",即逃入禅,同时,在此基础上延伸出第三义:禅坐,有类似禅定之状态。  相似文献   

12.
白族长诗《鸿雁传书》是大理白族民间“思妇”诗。用功能主义的观点解读,长诗因是那个时代白族人民艰难处境的现实写照而流传至今;长诗中的“思妇”因承载了白族人民的孝道思想、美好心灵而为白族人民世代传唱,并被赋予夫妻团圆的幸福结局;长诗因是白族人民古往今来的情感需求、情感宣泄而历久弥新。长诗说的是民风、民俗,唱的是民心、民魂。  相似文献   

13.
孟子的“以意逆志”说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方法,一直被历朝历代尤其是现代学者的普遍关注和广泛研究.其内涵也被诠释者不断地改写、填充,并对其进行了现代转换。本文拟回归到孟子提出“以意逆志”的历史文化语境,从孟子的阅读视野中寻求其内涵及其接受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刘禹锡《竹枝词》 (一首 )的六种英文译诗 ,从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两方面进行评价 ,探讨其优劣得失 ,并评出一首最佳诗译 ,以说明译事之难。  相似文献   

15.
印度诗人泰戈尔受古印度哲学“梵我一如”思想的影响,在其诗歌中表现出浓重的宗教哲理意蕴,其中既有对生命、自然的礼赞,也有对和谐的追求,还有跨越时空,从有限到无限的超越,正因为其诗歌思想的丰赡深刻以及独有的东方情调和神韵,他的诗歌在世界文学中具有了永恒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诗史"思维源自中国早期社会"诗史合流"的传统,在漫长的理论架构和文本阐释过程中,杜诗"诗史"说形成"少陵生前流传""贞元、元和之际产生""宋代形成共识"等几种主流观点.用文献考证和文本关照的方法对上述诸观点甄别析辨,可知"唐代尚未出现以诗为史的普遍思潮,杜诗'诗史'之名在学者中形成共识应该是宋代的事"的论断较为审慎,更多文献的考证是对"诗史"之名缘起进一步界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传统观点认为,杜诗《夏日杨长宁宅送崔侍御常正字入京)写于大历三年荆州。这是错误的。从读诗所宫及的“西江”、“扬雄宅”、“长宁”、“夏日”并结合历史典籍来考证,该诗应写于永泰元年泸州。诗中的杨长宁与杜甫有一定的交往,与戴叔佗等颇熟。该诗是一首应酬诗,其写作技巧较为圆熟,是杜甫应酬诗中质量较高的一首。  相似文献   

18.
<终风>篇的诗旨历来歧说众多,文章一方面对此作了分析汇总,同时通过对文本的重新解读,提出了不同前人的新说,认为此诗是一怀春女子在阴雨天由于思念心上人而作.  相似文献   

19.
<生命的礼赞>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诗人亨利·华兹渥斯·朗费罗的一首名诗,也是最早译成中文的一首诗.在众多译本之中,黄新渠的译本比较接近原文的精神实质和文体特点.因此,本文从韵律、节奏、文化因素及句子层面等分析一下黄新渠的译诗特色.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回顾背诵形成的理论基础,提出了背诵是提高英语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以及它对英语学习产生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