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上海市某黑臭河道为研究对象,模拟水生植物在天然水体中的生态位,采用香菇草、睡莲和轮叶狐尾藻3种水生植物,并采用逐级下沉的运行方式,构建立体生态系统--梯级生态浮床.试验结果表明:梯级生态浮床系统对氨氮的去除率平均可达71.9%,挺水(香菇草)、浮叶(睡莲)和沉水植物(轮叶狐尾藻)各单元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36.1%,...  相似文献   

2.
抽取武汉市几个典型的城市湿地,对其主要水生植物的种类、分布、应用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水生植物种类主要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包括浮叶和漂浮)、沉水植物,就其植物种类而言,沉水植物最多,共有44种,挺水植物其次,共有41种,而浮水植物最少,只有25种。调查发现在武汉市水生植物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生植物应用种类及范围不够、配置单调、管理缺乏、生态问题研究不够、设计人员认识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铬污染地区植物吸附重金属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重金属铬污染地区的植物吸收与富集重金属的研究表明:(1)铬污染地区植物各部位的Cr含量均超标;(2)铬污染地区植物各部位在不同采样单元中Cr含量基本上是取样点至铬渣堆的距离成反比;(3)铬污染地区各种植物各部位中Cr含量与土壤中Cr含量参考值的比值均在28.76%以上,具有较强的Cr吸收与富集作用,尤其是叶部最高达301.27%,其受铬渣飘尘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沉水植物较为丰富的洪湖凹沟子作为采样区域,利用水下调制荧光仪研究洪湖常见的2种高耐污、高吸污水鳖科沉水植物黑藻( Hydrilla verticillata( L. f.)Royle)与苦草( vallisneria natans( Lour.)Hara)分别在100 cm及50 cm水深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在100 cm水深条件下,当PAr值稳定为342μmol·m-2·s-1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的ETr值趋近25.10μmol·m-2·s-1,而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的ETr值趋近10.10μmol·m-2·s-1;当PAR渐强时,黑藻在PAr值为219μmol·m-2· s-1时其ETr达到峰值21.76μmol·m-2·s-1,苦草在PAr值为515μmol·m-2·s-1时其ETR达到峰值12.65μmol·m-2·s-1;在50 cm水深条件下,当PAr值稳定为342μmol·m-2·s-1时,黑藻的ETr值趋近26.20μmol·m-2·s-1,而苦草的ETr值趋近11.90μmol·m-2·s-1;当PAr渐强时,黑藻在PAr值为219μmol·m-2·s-1时其ETr达到峰值25.27μmol·m-2·s-1,苦草在PAr值为1042μmol· m-2·s-1时其ETr达到峰值4.80μmol·m-2·s-1.综上所述,在100 cm或50 cm水深条件下,黑藻的光合作用强度皆强于苦草.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铅铬单一及复合污染胁迫对小麦叶绿素的影响,用不同质量浓度的铅铬溶液处理小麦苗,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铅铬处理后1、3、5、7 d小麦苗叶绿素含量在小麦苗中的变化.结果表明,铅铬单一及复合污染胁迫均能降低小麦苗叶绿素在小麦苗中的含量.处理后1 d,除200 mg/L Pb+100 mg/L Cr处理组外,其余各处理组小麦苗叶绿素含量较对照显著降低;处理后3 d,除100 mg/L Pb+50 mg/L Cr处理组小麦苗叶绿素含量较对照降低53.1%外,其余各处理组小麦苗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随着处理后时间的继续延长,小麦苗叶绿素含量又恢复至不受影响的正常状态.本研究为铅铬污染胁迫的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植物通常能指示出周围环境的污染状况,该文对生长在广西刁江流域中的几种主要沉水植物:黑藻、苦草、黄丝草对重金属富集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沉水植物对不同元素的富集能力是不一样的,说明不同的沉水植物对周围环境指示能力也是不一样的.在研究的几种元素中,黑藻、苦草、黄丝草对Cu,Zn,As,Pb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顺序依次为:黑藻>苦草>黄丝草;而黄丝草对Fe元素富集能力大于苦草,苦草对Mn和Fe元素富集能力均大于黑藻.在利用沉水植物来指示和修复周围环境时,必须依据不同的元素来选择合适的环境指示植物.  相似文献   

7.
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A)和NaCl+NaHCO3(B)盐溶液对当地选育出的草新品系(Phalarisarundina-cea)进行3周盐胁迫处理,通过测定茎叶生物量、根系生物量、茎叶相对含水率、叶片电导率以及丙二醛、叶绿素、脯氨酸含量等,探讨2种盐胁迫对草苗期生理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草茎叶生物量、根系生物量、茎叶相对含水率、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茎叶生物量下降幅度大于根系生物量;叶片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随盐浓度升高而上升.当盐浓度为100mmol/L时,A、B组处理叶片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含量分别比对照高34.5%、25.16%和56.85%、45.34%,差异显著(P〈0.05),而茎叶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低13.2%、19.01%和24.43%、23.9%,差异极显著(P〈0.01).NaCl+NaHCO3混合盐处理对草苗期生长的影响大于NaCl处理,表明草对碱性盐胁迫较敏感.  相似文献   

8.
张桂和  郭建春  叶妙水 《贵州科学》2007,25(2):47-50,77
以转海蓬子Na /H 逆向运输蛋白基因(Nhap)的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阳性植株和对照植株为材料,测定叶片相对含水量、质膜透性、K /Na 比值和叶绿素含量4项耐盐指标.结果表明:在盐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植株的相对含水量、 K /Na 比值和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植株,而叶片质膜透性明显低于对照植株,说明Nhap基因已经在番茄转化植株体内表达,提高了转基因植株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培实验研究了Cu2+对种子萌发和胚根胚芽伸长的抑制效应;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土壤中不同含量Cu对植物地上、地下部分长度和质量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浓度≥400mg.L-1的Cu2+水溶液对三种植物种子的萌发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质量浓度越高阻抑越明显,对紫花苜蓿的抑制效应小于红三叶和沙打旺;对胚根伸长的抑制作用大于芽.过量Cu2+可显著降低植物叶绿素的含量,并对地上部分的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紫花苜蓿及红三叶根系长度和质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沙打旺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总体来看,紫花苜蓿对Cu污染的耐受程度大于红三叶和沙打旺.  相似文献   

10.
增施铁对镉胁迫下柳树生长及光合生理性能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Cd胁迫及增施Fe对不同柳树生长及光合生理的影响,探讨增施Fe对降低柳树Cd毒害和提高Cd耐性以及对柳树Cd修复的Fe调控作用。【方法】以旱柳‘Levante’和蒿柳无性系79026及790260为材料,利用1/2 Hoagland营养液(含25 μmol/L EDTA-Na2Fe)培养法,以不同Cd浓度(0、10、50、100 μmol/L)(不增施Fe)和上述Cd浓度下增施Fe(25 μmol/L)两组处理,培养42 d后测定不同柳树生长量(苗高和地径)、干物质量(根、茎、叶)、光合作用指标(叶绿素a、b含量、叶绿素a/b、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和Cd、Fe含量(根、茎、叶)。【结果】①随着Cd浓度增大,3个无性系/品种生长量、干物质量、叶绿素a、b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Fe含量(茎、叶)减少,叶绿素a/b、胞间CO2浓度、Cd含量(根、茎、叶)增大,但根Fe含量在低中浓度Cd(10、50 μmol/L)时逐渐增大,在高浓度Cd(100 μmol/L)时减少。在相同Cd浓度胁迫下,3个无性系/品种Cd和Fe含量大小为根﹥叶﹥茎,旱柳根Cd含量大于蒿柳,但叶Cd含量小于蒿柳。②与低浓度Cd时增施Fe相比,在中高浓度Cd时增施Fe后,3个无性系/品种叶绿素a、b含量、旱柳‘Levante’和蒿柳79026生长量和干物质量(旱柳‘Levante’茎除外)、旱柳‘Levante’叶绿素a/b和叶片净光合速率均显著减小,而3个无性系/品种Cd含量增大,Fe含量减少。在高浓度Cd时增施Fe后旱柳‘Levante’和蒿柳790260叶Cd含量均小于中浓度Cd时增施Fe的,且旱柳Cd含量(根、茎、叶)和Fe含量(叶)均小于蒿柳。③增施Fe提高了Cd胁迫下柳树生长和干物质量、叶绿素a、b含量、气孔导度及胞间CO2浓度,特别是在高浓度Cd时增施Fe后降低了3个无性系/品种根和叶Cd含量,增加了茎Cd含量,旱柳Cd含量(根、茎和叶)均小于蒿柳。【结论】Cd胁迫抑制了柳树生长和干物质积累以及叶绿素合成、光合作用,在中、高浓度Cd胁迫时,对旱柳生长和干物质量积累的抑制作用大于蒿柳; 柳树根的Cd和Fe积累能力大于茎和叶,蒿柳Cd积累能力大于旱柳。增施Fe提高了Cd胁迫下柳树生长量和干物质量以及叶绿素含量,不同程度地增加了Cd含量和Fe含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Cd胁迫对柳树光合作用的影响,且对旱柳的影响作用大于蒿柳,这证实了Cd胁迫下增施Fe改善Cd胁迫下柳树对生长和生理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