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现代化,也就是用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武装农业,对农业实行全面的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大农业。这是我国农业生产力的一场伟大革命。当前,在华主席、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正满怀信心地为胜利实现这一崇高的历史使命而斗争。但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大农业?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有什么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2.
我国工厂化农业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对工厂化农业的理解 工厂化农业不同于一般农业,它是现代生物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环境控制技术和现代新材料不断创新和在农业上广泛应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军火业逐渐走向萧条,一些从事军火生产的企业,将军火生产的技术优势转向化肥、农药、农用塑料生产行业。化肥、农药及农用塑料的使用,奠定了现代石油农业的基础。“石油农业”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使农业生产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在人们盛赞现代“石油农业”的辉煌时,人们也看到了“石油农业”带来的环境激素污染及对人类产生的巨大危害。  相似文献   

4.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有赖于农业迅速稳定的增长.传统农业不具备这种能力,出路在于把粗放低效、封闭自给型的传统农业改造为需要大量技术、资金、物质投入的现代农业,依靠现代工业作为支撑".  相似文献   

5.
从自然农法看循环农业技术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农业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循环农业的技术体系是生态化的技术体系,自然农法是生态化农业技术体系的理论基础。自然农法的思想体系以生态整体观、人与自然和谐观和物质循环观为基础,对建构循环农业技术体系,具有深远的现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难点在县域。如何通过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业态创新,发现并激活县域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能、新机制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县域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在于科技等现代生产要素改造传统农业,构建县域现代产业经济体系。影响县域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要素是技术、人才和文化以及实现三者耦合共生、协同创新的社会网络。农业嘉年华是助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系统性试验,是聚合县域技术、人才和文化要素、创建县域创新社会网络的有效载体,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选项。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农业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激发了农业及农村领域对信息服务的需求和渴望,也对信息服务工作提出具体和新的要求.加快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和新时期农业发展的现代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全面提高信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是增强我国农业竞争力必要的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8.
谈谈农业人工自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本身即是人工自然,提出农业人工自然这一概念既不是文字游戏,也不是同义语重复。恰恰相反,正是时代之产物,是新的科技革命在农业方面的表现,是现代农业生产中重要的基础理论问题。如果从整个社会演化来看,农业人工自然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物之一。如果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化之中,探讨这个问题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八月二十日至二十九日,中国农学会在哈尔滨召开了“东北地区农业现代化学术讨论会”。这是探讨我国农业现代化问题的一次空前盛会。这次会议开得生气勃勃,十分活跃,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取得了一些富有实际意义的成果。会上,来自东北三省和全国各地的许多农业科学技术工作者、农业教育工作者,还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解放思想,畅所欲言,就如何搞好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促进农业现代  相似文献   

10.
我国旱作农业区耕地面积广、贫困人口多、生态脆弱,在国家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举足轻重。干旱加剧和农业用水负增长态势下,依靠科技大力发展现代旱作农业,是缓解水资源短缺、保障粮食安全、消除贫困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国家需求。项目围绕持续提高旱作农业区降水保蓄率、利用率、水分利用效率和效益等重大关键技术难点,在主要类型旱作农业区开展了为期15年的联合攻关和集成应用,取得了重大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承担的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高油大豆新品种转化与示范(2002~2004)",以自育的3个高油专用大豆新品种为核心,熟化和配套优质高产生产技术,明确适种区域,完善现代种子技术工程,采取科技产业化经营形式,建立50万亩优质品种为核心技术的标准化农业示范区.  相似文献   

12.
“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这已经成为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信念。然而,在农业生产已经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一信念要注入新的内容,要使农业振兴,必须科学系统地思考农业与食物问题。现代与过去不同的是,在农业和食物之间,农产品的加工越来越重要,而农产品加工本身也需要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也要与农业生产相适应,也就是需要不断创新。除了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3.
"塿土"是关中平原现代地表广泛覆盖的农业土壤,也是历史上对土壤资源持续利用与改良的产物。我国古代先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积累了大量识土、用土、改土、养土的经验,并被广泛记录于古代农书及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中。文章通过对先秦至两汉时期古农书及相关文献中土壤信息的提取和整理,结合现代土壤学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秦汉时期关中平原农耕土壤环境及其土壤资源的利用与改良。研究表明,秦汉时期关中平原地表土壤尽管为全国优良的土壤类型,但土壤质地不良,水分、养分供给不足,盐碱化等因素也导致了土壤的适耕性减弱。秦汉时期精耕细作的治土和治田过程使关中平原农耕土壤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在土壤质地、结构、水分、养分等方面均有所表现,促使了关中平原自然土壤向农业土壤的迅速转变。  相似文献   

14.
本项目以国内1000多项现代各类农业科技成果为基础,研究了农业科技成果(活动)的分类体系,研制了“农业科技成果(活动)体系分类表”(见图1),确立了农业科技成果的5大类7小类的分类体系;分析了各类农业科技活动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见图2)。进行了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提出了四类农业科技成果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了网络环境下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和管理体制(评价管理体系),建立了网络环境下农业科技成果的评价工作流程和管理系统(见图3),对评价各方的权利和约束、网络评审的技术手段、管理办法等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了今后农业科技评估机构的组织、建设、管理等方案。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农业科技成果分类评价网络信息系统(NCFP)”软件。  相似文献   

15.
在拉美农业大国阿根廷,农业数字平台正加快普及,农民数字能力得到提升;在欧洲"菜篮子"西班牙,物联网的应用让蔬果种植更加高产高效;在耕地稀少的以色列,农业领域的数字创新已形成一套科研与推广体系……如何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发展、推动传统农业转型,正成为世界多国共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生物科技应用极为重要而广泛的产业,以现代生物技术为核心的农业科技革命,成为维护食物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命脉所在。鉴于世界性的人口激增、耕地锐减、环境恶化、粮食短缺和危机感,许多国家开始重点支持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并将发展生物经济作为“强国”战略,纷纷制定发展规划,调整法律和政策,加大政府预算,鼓励社会投资,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  相似文献   

17.
美国农业是世界公认的成功的典范。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仅占总劳动力的5%,全国人口的4.4%。([1],p.1)当今世界,没有哪个人口众多的、大的粮食生产国能把农业劳动力减少到美国这样的水平。“用极少的劳动力,向整个社会提供衣食,而腾出大批劳动力为国家提  相似文献   

18.
从情绪研究看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认知心理学是当前西方心理学界颇为盛行的一个新流派。它的核心观念是把人看成信息加工系统。这个系统的基本特征在于它能够用符号的形式表示外部环境中的事物,也能够用符号的形式表示它自己的一系列操作过程。它能对外部环境事件进行信息加工,也能对它自己的操作过程进行信息加工。基于这个核心观念,现代认知心理学力图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术语说明人的心理活动。研究者们把人看成电子计算机式的信息加工器。他们用计算机接受、加工、存贮、输入、使用信息的过程解释人的心理过程。这些,既是现代认知心理学  相似文献   

19.
以东亚的季风气候和农业文明为生态背景产生的中国古代哲学中有着丰富的生态意蕴,它们对人、自然、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往往立足于各自特有的宇宙观,表现于经典的字里行间和各种伦理戒律,在生态危机不断蔓延的今天,对中国古代哲学生态思想的挖掘有着重要意义,它们因为有着迥异于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论关注点和方法论基础,因而在应对现代生态危机时,在伦理道德建设和实践建设上都是重要借鉴意义的思想资源,对构建现代生态哲学亦不乏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哲学的生态思想及其对构建现代生态哲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亚的季风气候和农业文明为生态背景产生的中国古代哲学中有着丰富的生态意蕴,它们对人、自然、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往往立足于各自特有的宇宙观,表现于经典的字里行间和各种伦理戒律,在生态危机不断蔓延的今天,对中国古代哲学生态思想的挖掘有着重要意义,它们因为有着迥异于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论关注点和方法论基础,因而在应对现代生态危机时,在伦理道德建设和实践建设上都是重要借鉴意义的思想资源,对构建现代生态哲学亦不乏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