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录井、生产测试等资料,对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构造带布达特群碎屑岩潜山油藏类型进行了划分,提出了以圈闭成因与油贮形态为主要依据的潜山油藏分类方案。结果表明,苏德尔特构造带布达特群潜山油藏共划分为块状单斜断块型潜山油藏、不规则裂缝网络状剥蚀单斜断块潜山油藏、不规则裂缝网络状剥蚀褶皱断块潜山油藏、不规则裂缝网络状褶皱剥蚀断块潜山油藏、不规则裂缝网络状内幕单斜断块潜山油藏和不规则裂缝网络状内幕褶皱断块潜山油藏6种类型。研究区多存在不规则裂缝网络状潜山油藏类型,其特征是以多期裂缝构成网络状储层及受不整合面和断层影响而形成的有效裂缝网络体系。油藏内部具有强非均质性,不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其宏观外部形态不完全受地层界线控制;当裂缝高度发育时,则地层连成块状,并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可形成块状油气藏。 相似文献
2.
摘要:布达特潜山储层是海拉尔盆地苏德尓特油田的主力油层。本文针对布达特储层岩性复杂,物性较差,储层类型复杂等特点。根据岩心描述资料,岩石薄片资料和裂缝测井资料对布达特潜山储层岩性、物性、电性特征进行了的研究。确定储层主要类型有孔隙型,裂缝、孔洞及溶孔型,属于双孔隙介质储层。并结合地震属性方位角各向异性预测将布达特储层纵向分为风化破碎带,裂缝、溶孔、溶洞发育带和致密带。平面上受构造位置和断裂位置共同控制,断裂带附近和高部位更容易形成好的裂缝储层。 相似文献
3.
海拉尔盆地贝尔断陷中的变质岩潜山油藏规模大,产量高。断裂系统复杂,断层展布方向大致为北东东向,断面宽度大、断距横向变化快。变质岩储层在纵向上可分为:风化破碎带,裂缝、溶孔、溶洞发育带和致密带。油藏成藏规律受烃源岩供烃能力及与储层接触关系、储层自身的储油能力、断层及不整合面垂向、侧向运移油气能力控制。形成了以油气沿断裂和不整合面组合侧向运移的布达特群顶面风化壳聚集成藏模式和油气沿断裂垂向运移的布达特群内部裂缝破碎带聚集成藏的内幕油气藏模式。 相似文献
4.
碎屑岩潜山沉积相及其与裂缝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于布达特群沉积后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改造以及强烈的成岩作用甚至轻微的变质作用,对其沉积时期原型盆地的地质背景研究难度较大。在区域地质背景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岩心裂缝观察、成像裂缝统计以及试油显示,对苏德尔特地区布达特群潜山沉积微相及其与裂缝发育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苏德尔特地区布达特群地层沉积相是以滨浅湖一半深湖相沉积环境背景下的扇三角洲相为主,主要发育滨浅湖的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半深湖区的前三角洲亚相,其中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又可进一步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扇末端、席状砂、水下分流间湾微相等。裂缝发育除受构造、断裂控制外,还受岩性、岩层厚度等因素的影响,因而沉积微相与裂缝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即扇三角洲前缘扇末端和席状砂微相中的裂缝最为发育,试油效果最好;分流间湾、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微相裂缝发育依次变差,试油效果次之;前扇三角洲亚相裂缝发育最差,未见油气显示。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海拉尔盆地贝西斜坡主要勘探目的层系进行层序、体系域划分及扇体的刻画。方法以层序地层学等理论为指导,以工作站LANDMARK,GEOPROBE地震岩性圈闭识别和储层预测等技术为手段。结果根据形态特征将贝西地区的坡折带类型划分为反向断阶型、断折型、坡折型和简单弯折型4种;反向断阶型有利于构造油气藏的形成,断折型和坡折型有利于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形成,简单弯折型有利于岩性油气藏的形成。结论贝西斜坡的中坡折带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6.
依据岩心观察和薄片分析并应用潜山测井解释模型,揭示埕岛地区埕北20潜山带的裂缝类型及测井响应特征;通过应用碳氧同位素特征判定方法对其裂缝的发育期次进行划分,并依据区域岩性、构造应力场及断层活动分析,对潜山裂缝的发育控制因素进行剖析。结果表明:埕北20潜山带主要发育风化破裂缝和构造破裂缝两种类型;风化破裂缝为网状缝,以高角度为主,分布于不整合面下脆性地层中,构造破裂缝多为斜交缝,形成于拉张和挤压双重构造环境中;两种裂缝在测井响应上均表现出扩径、声波时差增大、低电阻率的特征;裂缝发育主要经历了3个期次,以印支期发育为主,形成了加里东—海西期风化缝、印支期构造缝和燕山期—喜山期拉张缝;裂缝形成受上覆岩性、构造应力场、断层活动等多种因素控制,一般发育在灰岩、白云岩等脆性岩石中,且在无上覆石炭-二叠系砂泥地层覆盖区,或构造应力高值区、断裂带集中发育区。 相似文献
7.
探索川西拗陷新场构造带须二段气藏类型,为致密砂岩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源储配置关系研究、流体特征分析、天然气运聚特征研究、单井生产动态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断层沟通输导网状供烃和源储直接接触面状供烃是研究区须二段气藏主要的供烃方式。由此将研究区须二段气藏划分为断层输导型和源储相邻型2大类5亚类。晚期断层输导区和优质源储直接接触区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组合关系,是须二段有利的油气分布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红柳泉单斜构造砂岩透镜体油藏成藏模式,为地质勘探提供依据。方法对研究区28口井的岩心进行观察,并对样品物性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红柳泉砂岩透镜体油藏中的裂缝类型主要包括平行层面裂缝、低角度斜向缝及垂直层面裂缝。垂直层面裂缝一般不穿平行层面裂缝,二者整体构成"工"型裂缝组合;发育裂缝样品的渗透率比无裂缝样品高,发育裂缝样品的渗透率介于(87.3~46 550)×10-3μm2,不发育裂缝的样品渗透率介于(0.004 1~2.19)×10-3μm2。结论挤压盆地中单斜构造带岩性油藏油气的运移受油气运移的动力和砂泥岩输导性的控制,平行层面方向是主要的运移方向,侧向供烃范围决定着油气的富集程度;盆地收缩对油气运移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二连盆地阿尔善构造带油气分布与聚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研究了阿尔善构造带油气运移与圈闭的匹配关系、生储盖组合特征等 ,认为该区多套烃源岩为复式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多期充足的油源 ,多种油气运移通道为油气长距离运移创造了条件 ,多种储集岩体、多套生储盖组合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的储集场所 ,油气多次运移与多期形成的圈闭的良好配置关系 ,导致区内发育多种油气藏类型 ,在平面上不同层系油层叠加连片 ,形成良好的复式油气聚集区带 .油气分布规律研究同时显示 ,油气分布具有纵向上相对集中 ,平面上受油气优势运移通道的影响 ,呈带状分布的特征 .据此按照含油气系统理论与油气优势运移通道理论 ,指导油气勘探开发取得良好效果 ,并为该区进一步深化滚动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黄骅坳陷北大港构造带沙河街组碎屑岩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岩石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和镜质体反射率等实验室分析技术,对黄骅坳陷北大港构造带沙河街组开展碎屑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和成岩作用研究,总结次生孔隙的发育分布规律,最终探讨研究区储层储集性能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次生孔隙,纵向上主要发育3个次生孔隙带,有机酸、CO_2和黏土矿物转化是研究区次生孔隙形成的主要原因;沉积相类型、成岩作用、黏土矿物转化以及烃类的早期充注对研究区碎屑岩储集性能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古潜山裂缝性油藏储层参数横向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古潜山裂缝性复杂岩性油藏,任何单一的方法均不能对裂缝作出总体特征描述。将测井资料与地震资料相结合,充分发挥测井资料纵向分辨率高、地震资料横向分辨率高的优点,提出了一套古潜山裂缝识别和储层参数预测的方法。在单井测井资料精细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上,通过测井与井旁地震资料精细标定、地震属性提取、归一化处理和优选,建立了地震属性与储层参数之间的关系,实现在井约束条件下的地震属性参数向储层参数的空间分布预测。该研究成果已在胜利油田数十口井中进行了推广应用,其有效孔隙度、次生孔隙度、泥质含量预测结果与测井解释结果吻合较好,两者误差相当小,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古潜山裂缝性油藏储层参数横向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古潜山裂缝性复杂岩性油藏,任何单一的方法均不能对裂缝作出总体特征描述。将测井资料与地震资料相结合,充分发挥测井资料纵向分辨率高、地震资料横向分辨率高的优点,提出了一套古潜山裂缝识别和储层参数预测的方法。在单井测井资料精细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上,通过测井与井旁地震资料精细标定、地震属性提取、归一化处理和优选,建立了地震属性与储层参数之间的关系,实现在井约束条件下的地震属性参数向储层参数的空间分布预测。该研究成果已在胜利油田数十口井中进行了推广应用,其有效孔隙度、次生孔隙度、泥质含量预测结果与测井解释结果吻合较好,两者误差相当小,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南堡滩海潜山油藏储集空间类型厘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钻井、测井、录井、岩心描述和化验分析资料,认识到潜山储层主要发育在深水碳酸盐岩开阔台地、局限台地环境,岩性单一,以泥晶灰岩为主.由于缺乏抗压的颗粒组分,压实甚至压溶导致原始粒间孔隙损失殆尽.后期破裂作用和古岩溶作用对储层孔隙发育起决定性作用,形成以裂缝+溶蚀孔洞为主的储集空间.荧光薄片含油显示特征、泥浆漏失、钻井放空、岩心与成像缝洞显示进一步表明有效储集空间主要为裂缝与溶蚀孔洞.相比之下,白云石化作用程度有限,其形成的晶间孔隙仅占次要地位.潜山油井普遍高产、稳产,是裂缝与溶蚀孔洞型储集空间的间接表现. 相似文献
15.
济阳坳陷古潜山碳酸盐岩储集层声力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国盛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1(6):663-667
济阳坳陷古潜山主要发育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集层,利用地层条件下岩石的物性测试获得的声力学参数,分析表明古潜山中奥陶统八陡组许多样品存在原始裂隙和溶蚀缝洞,抗压强度低,极易破碎变形是形成裂缝-溶蚀型风化壳岩溶带储集层最理想的材料.下奥陶统白云岩的一种样品抗压强度极低;另一种样品虽抗压强度大,但性脆变形大,均是构成下奥陶统冶里-亮甲山组区域性良好储集层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