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关于校风形成与建设的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风是指学校师生员工在工作、学习、生活和行为方面比较一致的富有特色的稳定的行为倾向。校风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对学校师生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心理影响。所以,校风是治校育人的重要因素,是学校教育和管理中不可忽视、不可代替的教育力量。本文分析影响校风形成的各种心理因素,为良好校风的建设和培养提供心理依据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校风在学校管理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校风主要表现为群体规范、舆论和内聚力等,因而它无疑是一个无形的管理者。校风在学校管理中主要发挥约束、激励和制造良好氛围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校风在学校管理中还会发挥新的作用,如为学生的自由发展创造空间,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促使学生养成科学的态度等等。  相似文献   

3.
校风在学校管理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校风主要表现为群体规范,舆论和内聚力等,因而它无疑是一个无形的管理者,校风在学校管理中主要发挥约束、激励和制造良好的氛围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校风在学校管理中还会发挥新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校风在学校管理中还会发挥新的作用,如为学生的自发刷发展创造空间,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促使学生养成科学的态度等等。  相似文献   

4.
加强党风建设 促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风建设是高校建设与发展的核心工作,它决定着办学方向,是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的根本保证;校风建设是党风建设的直接体现;教风建设是校风建设的核心;学风建设是党风、校风、教风建设的最终目的。本文通过对党风建设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关系的分析,认为高校必须加强党风建设,从而促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5.
校风是一所学校所特有的占主导地位的行为习惯和群体风尚,体现为一种独特的心理环境,它稳定而具有导向性,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优良的校风能使学校美名远扬,能使学校不断得到发展和壮大。  相似文献   

6.
高校优良校风应具有凝聚功能、教育功能、激励功能、规范功能、评价功能和辐射功能,优良校风的培育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优良校风的培育应注重五个强化,即强化领导的示范引领、部门的合作配合、师生的主体参与、学校的特色效应和管理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
略论职技高师校风特色及建设朱爱胜崔景贵《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严格执行校规、校纪,教育学生遵守行为规范,建设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学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这是《纲要》对校风建设提出的明确要求。新形...  相似文献   

8.
罗剑光 《科技信息》2012,(32):357-357
学校好不好就看操场。操场上每天要做的就是课间操,好的课间操不仅仅是学校的校风的体现更是班风的展示;没有好的广播操就没有好的班风和校风,所以要对学生的课间操质量高标准,严要求,长抓不懈。本文分析现行广播操的特点,归纳总结目前我国中学课间广播操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努力建设和形成良好的校风,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愿望和责任。如何建设和形成良好的校风,为国家培养出大批建设现代化的有用人才,促使我们对校风的建设问题进行思考。一校风属于一种社会群体作用。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每个正规的社会群体和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的一种稳定的作用,学校作为一个社会群体也不例外。校风就是在学校这个社会群体中,广大的师生员工在思想、工作、学习及生活等方面,普遍地表现出来的某种稳定的态度和行为倾向。  相似文献   

10.
一所好的学校,须得有一个好的校风,好的校风养成有赖于好的党风。在高校中建设好的党风,主要应从四个方面入手:1、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严肃党的组织纪律;2、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3、开好校级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4、加强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华北科技学院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以及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对校风、教风、学风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提炼,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奠定扎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2.
胡冬生 《新余高专学报》2007,12(3):112-113,119
支撑一所“名校”的根本是学校的文化。学校文化反映学校的精神内涵,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文化立校”也就是用文化来管理学校。学校发展由“制度治校”上升为“文化立校”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和传承培养,至少要产生两次飞跃,一次是学校的主干规章制度升华为学校文化,第二次是学校制度文化升华为学校精神,从而达到“无为而治”、“大道无形”之境。  相似文献   

13.
陈伟 《菏泽学院学报》2006,28(1):90-93,111
梁漱溟先生认为传统是新秩序的立基之本,建设中国社会新秩序必须立足于自己的民族传统。借鉴是新秩序的活力之源,即必须借鉴西方的团体生活样式来组织中国民众,激发中国人生命中固有的人生向上的真精神,这样才能使中国社会结束散乱局面,形成合力。而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本土资源派与法律移植派之间关于中国法治化道路选择的论争实是梁漱溟先生已有思考的继续。  相似文献   

14.
声乐跨界演唱现象作为传统唱法的现代创新演绎,以自身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广大的音乐市场生存空间,契合了当代和谐中国文化多元发展的时代主题。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兼容并蓄,注入“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将推动我国声乐艺术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学风建设是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从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良好的教风。从求真务实的企业精神以及"五个发挥"等方面积极促进基于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学风建设。良好的学风是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6.
高中生师生关系、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10名高中生为被试,研究了高中生师生关系、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关系.研究表明:①高中生在消极情感师生关系方面存在性别差异;在消极情感、支持帮助师生关系方面存在学校类别差异;在积极情感、消极情感、支持帮助、参与师生关系方面存在年级差异;在消极情感、参与、约束控制师生关系方面存在年级与学校类别的交互作用.②高中生在求助、发泄应对上存在性别差异;在问题解决、求助、退避、幻想、忍耐应对上存在学校类别差异.③积极情感、支持帮助、参与与问题解决、求助应对存在显著正相关;消极情感、约束控制与退避、发泄、幻想、忍耐等消极应对存在一定的显著正相关,与问题解决应对存在负相关;师生关系部分因子对应对方式的部分因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显著回归效应.  相似文献   

17.
贵州农村初中生自我概念发展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530名贵州农村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1.初中生自我概念发展呈U型发展模式,初二年级处于最低点,同时,初中生自我概念的发展反映了性别方面的差异。2.父母养育方式中,父母因子"情感温暖与理解"与个体自我概念与发展呈正相关,父母因子中"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与个体自我概念发展呈负相关,"母亲偏爱"与其自我概念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对282名初中生进行了测试。结果(1)男女生在母亲教养方式分量表各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男生在父亲教养方式分量表的父亲惩罚、严厉(FF2),父亲拒绝、否认(FF5),父亲过度保护(FF6)三因子上的得分极其显著的高于女生得分;(2)状态和特质焦虑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FFl),母亲情感温暖、理解(MF1)均存在极其显著负相关,与除父亲过分干涉(FF3)以外的其余六个因子(FF2、FF5、FF6、MF2、MF3、MF4)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子女焦虑有着密切关系;母亲情感温暖、理解(MF1),母亲过干涉、过度保护(MF2)、父亲情感温暖、理解(FFl)三因子对初中生焦虑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291名藏族中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中学生心理韧性量表与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进行问卷施测,探究藏族中学生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的特点,以及其心理韧性对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藏族中学生的心理韧性处于中上水平;藏族中学生倾向选择的应对方式依次为:忍耐、问题解决、退避、发泄、幻想和求助,男女生之间不存在差异;多元回归显示,藏族中学生积极的心理韧性因子对积极应对方式的选择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对282名初中生进行了测试。结果(1)男女生在母亲教养方式分量表各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男生在父亲教养方式分量表的父亲惩罚、严厉(FF2),父亲拒绝、否认(FF5),父亲过度保护(FF6)--因子上的得分极其显著的高于女生得分;(2)状态和特质焦虑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FF1),母亲情感温暖、理解(MF1)均存在极其显著负相关,与除父亲过分干涉(FF3)以外的其余六个因子(FF2、FF5、FF6、MF2、MF3、MF4)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子女焦虑有着密切关系;母亲情感温暖、理解(MF1),母亲过干涉、过度保护(MF2)、父亲情感温暖、理解(FF1)三因子对初中生焦虑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