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英《新科学家》1999年10月2日报道:英国汉诺威达特茅斯专科大学的XiahongFeng最近研究发现, 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增加会导致干旱地区树木更快地生长。这一发现使在干旱地区种植树木减缓全球变暖的理由更加充分起来。Feng发现, 在过去200年中, 特别是在20世纪, 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 大多数乔木的生长加快。在大气中, 因人类的活动而增加的二氧化碳约有一半会迅速消失。通常认为, 这些二氧化碳有一部分是被海洋吸收了, 其余部分则多是被温度较低的北美和欧洲地区的森林吸收的。但Feng的研究结果表明, 干旱地区的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可能比其它任何因素都重要。  相似文献   

2.
《科技潮》2001,(8)
美国的杂志《科学》最近刊载的一篇文章在美国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文章介绍了北京大学教授方精云领导的研究小组.运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方法,计算出中国森林近50年含碳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前30年中国森林含碳量增加,后20年含碳量减少。这就是说,中国森林原来是像工厂的烟囱一样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的,而现在正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回来,变成树木,并且能够就吸收了多少碳拿出数据。  相似文献   

3.
正气候变暖影响到植物的生长,每年春季植物的生长都会提前。人们一直认为,这种现象可以延缓气候变化,因为这个过程会导致大气中更多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用于光合作用,并使生物量增加。然而,奥地利维也纳理工大学的科学家对过去30年的卫星数据进行的评估表明,情  相似文献   

4.
菌根,通常自然生长在疏松、肥沃的土壤里,它们在树木根部繁殖生息。菌根从树木中得到它生长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而树木却通过菌根产生件入土中的细根吸收水份和各种养份,特别是磷酸盐。菌根还能产生树木生长所需的生长素,因而能促进树木的生长。研究发现,有菌根的树木可比普通树提  相似文献   

5.
投铁补苍天     
近些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加,使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日渐扩大。这将是影响人类能否在地球上永久生存的大问题。如何消除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修补好苍天大窟窿,成了当今世界科学界关注的热点。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科学家们设想的把大热带森林面积来控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据研究,1  相似文献   

6.
刘俊婉 《科学观察》2010,5(1):45-50
碳循环是自然界生态系统重要的物质循环过程,指碳元素在地球生物圈、地圈、水圈和大气中交换,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陆地和海洋植物吸收,然后通过生物或地质过程以及人类活动,重新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大气的过程。由于碳是构成生物有机体最重要的元素,  相似文献   

7.
<正>依据"京都议定书"、"巴厘路线图"等国际协议,通过林业碳汇措施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已成为国际公认的缓解气候变暖的有效途径。通过碳汇来实现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吸收与固定,不仅可以达到间接减排的效果,而且操作成本低、效益好、易施行,是目前应对气候变暖最经济、最现实、最有效的手段。森林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将叶子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根部输送上来的水分转化为糖和氧气,二氧化碳就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储在森林的树干、树叶、树枝、树根和森林土壤里,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减缓温室效应,这一过程成为森林碳汇。  相似文献   

8.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的基本生命活动,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植物又释放二氧化碳,这是绿色植物正常的二氧化碳交换现象。除此以外,在某些情况下还有一种不正常的二氧化碳交换现象。Emerson与Lewis(1941)首先确实地证明小球藻中的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就是小球藻照光后的数分钟内骤然释放相当量的二氧化碳,当转入黑暗后不但不释放二氧化碳反而吸收二氧化碳。这种吸收现象持续时间较长,而且,它的强度低于呼吸作用的强度,因而不易被发现。小球藻在光下骤然释放二氧化碳的量与它在黑暗中逐渐吸收的量大致相等,这现象称为二氧化碳骤发现象(Carbon Dioxide Burst),亦称为第一Emerson效应(First Emerson Effect)。  相似文献   

9.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造成的温室效应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矿物碳酸化是一种很有潜力的二氧化碳隔离储存技术.文中系统进行了不同条件下硅灰石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储存实验,并利用X射线衍射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详细研究了硅灰石碳酸化产物的物理化学特征,采用高温热分解方法对矿物碳酸化转化率进行了计算分析,初步探讨了压力、温度、粒径等因素对硅灰石碳酸化吸收二氧化碳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进行的各种工况中,以150℃,4.0MPa条件下,粒径小于30μm的硅灰石颗粒的碳酸化转化率最高,可达89.5%,与蛇纹石最优工况下58%的碳酸化转化率相比,硅灰石更适合二氧化碳的矿物隔离储存.  相似文献   

10.
正全球暖化问题逐渐受到各国重视,许多房屋设计师也致力发展绿建筑,希望用低碳的建材来取代以往的水泥。最新研究发现,水泥也可看成略带绿色的建材,因为它也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暖化造成的极端气候近几年愈来愈明显,因此各国对于减低碳排有了共识,但光减碳已不足,还须想办法从大气中捕捉二氧化碳才可。许多科学家致意研究如何  相似文献   

11.
《科技潮》2006,(7):49-49
全球变暖又给人们带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美国研究人员表示,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的增加可以使一种有毒的蔓生植物毒藤长得更快,同时体形也更大。而这会给当地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据美联社报道,美国杜克大学的科学家进行的多项试验显示,这种因二氧化碳量增高而疯狂生长的蔓生植物同时也能产生出更多的导致皮疹的化学物质:漆酚。  相似文献   

12.
要闻摘编     
《甘肃科技》2003,19(2)
1.我科学家发现南大洋缺铁影响气候生态系统最近 ,我国第十九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科学家研究发现 ,南大洋的缺铁特征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南极生物的生态系统具有直接影响。海洋的二氧化碳含量是大气的 5 0倍 ,它的碳循环在调节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和全球气温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而占全球面积 2 0 %的南大洋自然是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南大洋紧挨着南极大陆 ,而南极大陆是一片冰雪的世界 ,大量含铁的土壤被几百米甚至上千米的冰雪所覆盖 ,使南极圈一带土壤中铁元素对海洋生物生长的贡献很小。由于缺少铁元素 ,南大洋里的藻类细胞生…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亚硒酸钠对玉米进行浸种处理,研究硒对玉米幼苗生长及Cu、Zn、Fe、Mn吸收积累的影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所试验的质量浓度条件下,硒对玉米幼苗的生长表现抑制作用,使茎叶和根系干物质产量下降,根系对Cu、Zn、Fe、Mn的吸收能力降低,同时使幼苗茎叶中Cu、Fe元素含量下降,Zn、Mn元素含量增加。研究提出,硒抑制玉米幼苗生长是其影响根系对养分吸收及离子代谢平衡所致。  相似文献   

14.
美英等多国科学家近日研究发现,与盛行40余年的传统观点不同,成熟森林(old growth forest)能够几百年持续不断地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减轻气候变化。相关论文发表在9月11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相似文献   

15.
文化播报     
《世界知识》2023,(8):76-77
<正>研究发现火灾是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罪魁祸首”之一近期,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科研团队通过大气传输模型模拟,结合地基观测和卫星数据验证,实现量化全球火灾碳排放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影响。其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全球火灾碳排放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年平均影响可达2.4ppm(百万分率),表明火灾是引起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关键因素之一。相关研究成果论文近日在国际专业学术期刊《总体环境科学》在线发表。  相似文献   

16.
绿色的真相     
小树无法清洁空气树木只有在生长20年后才能开始吸收二氧化碳。在此之前释放的二氧化碳比吸收的要多得多。生态奶牛造成的污染大联合国环境计划署指出,在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中,地球自身产生的占95%,其余5%中就包括我们温顺的反刍动物朋友们在打嗝时释放的气体。  相似文献   

17.
1 选择合理的集流整地方式,提高整地质量 精细整地,保水抗旱是干旱地区造林的主要特点。整地的作用主要是蓄水保墒、疏松土壤、加强根系发育、提高抗旱能力。在抗旱整地技术方面,多年实践中总结出的反坡梯田、撩壕、水平台、水平阶、鱼鳞坑等整地方式,在年降雨量400mm以上的地区造林,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树木生长可起到良好的作用。土壤含水量可基本维持或满足树木正常生长发育。但是,在年降雨量400mm以下的干旱地区,整地虽然能起到提高土壤含水量的显著效果,但提高后的土壤水份还不能满足树木成活乃至正常生长所需的水份。因此…  相似文献   

18.
《甘肃科技纵横》2014,43(11):1-1
正"绿色革命"密集的农作方式正在越来越快地改变着地球大气。美国马里兰大学研究人员在最近一项研究中发现,过去5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CO2)的季节波动升高了约15%,平均季节性波动正以每年0.3%的速率增加。"我们看到的是‘绿色革命’对地球新陈代谢造成的影响。"马里兰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教授、VEGAS主要开发人员曾宁(音译)说,"我们的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逐渐改  相似文献   

19.
关于大气臭氧问题的主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气臭氧是非常重要的温室气体,其在全球的分布具有不均匀性,受到人类活动的显著影响,近几十年来由于对流层臭氧增加造成正的辐射强迫会增加大气温室效应,而平流臭氧减少会使其吸收的紫外线辐射减少,为负的辐射强迫,使得平流层大气降温。因此关于大气臭氧浓度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一直是科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自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就发现臭氧浓度有减少的趋势。1985年英国南极考察队在南纬60°地区观测发现存在大气臭氧层空洞;自此开始,大气臭氧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并给予很多研究。目前,平流层和对流层臭氧浓度的观测仍然是研究的重点。鉴于对流层臭氧浓度持续升高和平流层臭氧浓度的不断下降,以及他们在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温度中所起的不同作用,本文将主要针对近五年来大气臭氧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的综述,包括对流层和平流层臭氧浓度及其观测研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述。最后给出目前研究工作的不足和未来工作展望。  相似文献   

20.
《广西科学》2012,(2):154-154
在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氮素使用量和排放量的增加,并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这一人为活动驱动的过程可能在全球生态系统尺度上导致严重的后果。事实上,由于长时间的累积效应,人为活动导致的氮沉降增加已经对陆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不良影响。对于森林生态系统而言,过量的氮输入可能影响树木的生长以及森林群落的结构、功能和动态等。作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分,附生苔藓植物无根系,没有表皮细胞分化,具有较高的叶面积指数,从大气中直接吸收其生命活动所需的全部水分和养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