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中前沥青烯与沥青烯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的溶剂抽出物中前沥青烯与沥青烯的质量之比随煤化程度增加而增加。原位热解红外光谱研究结果表明,它们的热稳定性与其结构参数有关,芳香度高,甲基取代结构多的前沥青烯比沥青烯的热稳定性好。前沥青烯与沥青烯在溶剂分级过程中表现出的溶解性与其结构参数无必然联系,而与其酸碱组分间的氢键强度有关。前沥青烯中酸碱组分间的氢键强度为5.15~30.9kJ/mol;沥青烯为<5.15kJ/mol。  相似文献   

2.
煤沥青热解缩聚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TGA对煤沥青的热失重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煤沥青的热解缩聚特征,并对中温沥青和改质沥青热解缩聚行为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通过TG对煤沥青和煤沥青/炭黑复合物热失重过程的研究,分析了两类煤沥青物料的热解缩聚特征,并对煤沥青和煤沥青/炭黑复合物的热解缩聚行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煤沥青/炭黑复合物中煤沥青热解挥发过程不同于煤沥青,炭黑的添加使煤沥青易发生缩聚反应,有利于煤沥青稠环芳烃分子缩聚成焦,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煤沥青的成焦率.  相似文献   

4.
以溶剂萃取脱除原生喹啉不溶物(PQI)的低温煤沥青为原料,在常压下100~200℃范围内通过空气氧化对其进行改性,制备用于炭素材料生产的低QI浸渍剂沥青。主要研究了氧化温度、氧化时间、空气流量对沥青性质和族组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氧化强度的增加,改质沥青的收率逐渐减少,而其软化点和结焦值则逐渐增加。特别注意到,在热氧化反应过程中,原料沥青中的甲苯可溶物(TS)仅转化为甲苯不溶-喹啉可溶物(TI-QS),而几乎未转化为喹啉不溶物(QI),且TI-QS含量随氧化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热聚合改质过程中煤沥青聚合程度表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20升热聚合反应釜中对中温煤沥青进行热聚合改质处理,研究了热解缩聚期间煤沥青软化点的变化规律,讨论了软化点在评价煤沥青聚合程度中的作用,并找出了热聚合改质过程中煤沥青软化点与结焦值和甲苯不溶物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6.
石油沥青与煤沥青的调和及乳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煤沥青与秦皇岛AH-90沥青进行调和及乳化,考察调和沥青及调和后乳化沥青的性质,研究煤沥青的种类及掺量对调和沥青及乳化沥青性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煤沥青中大量甲苯不溶物(煤粉)的存在使得调和沥青和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的25℃延度大幅度下降,难以达到标准要求;1#和2#煤沥青最大掺量分别为25%和20%时,乳化沥青的1 d和5 d稳定性合格;相同煤沥青掺量时,1#调和沥青及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较相应的2#调和沥青及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的针入度小、25℃延度大、软化点高;随着煤沥青掺量的增大,两种调和沥青及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的25℃延度、针入度都呈现下降趋势,软化点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7.
研究软化点在评价煤沥青聚合程度中的作用,描述热聚合改质过程中煤沥青热解缩聚行为,并分析了中温煤沥青热聚合改质过程中各种沥青组分随热聚合温度和热聚合时间的转变规律.探讨QI组分影响煤沥青热聚合改质的机理,结果表明,原料煤沥青所含原生QI炭微粒促进了热聚合改质过程中煤沥青芳烃分子的聚合。  相似文献   

8.
9.
谢争  万凯  张坚 《科技信息》2012,(33):95+127-95,127
本文较为详细的介绍了煤沥青的来源、分类、组成、性质及用途,并且介绍了通用型可纺性煤沥青的改质方法,沥青指标参数软化点和结焦值的测定方法。经过单因素实验分析得到了较为可行的以精制中温煤沥青为原料制备通用型可纺性沥青的改质方法和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0.
煤热解过程中汞析出与汞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煤热解释放出汞,并对热解气体进行汞吸附脱除的燃烧前脱汞的技术路线.在程序升温管式炉系统中,实验研究了大同煤和宝日希勒煤,在N2气氛下热解过程中汞析出和汞吸附的特性.热解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煤热解过程中汞释放的主要因素.随热解温度升高,汞释放率急剧上升,在600℃时两种煤中汞释放率达90%以上;被释放的汞蒸气中以元素汞为主.随停留时间的延长和加热速率的升高,煤中汞释放率显著增加;汞析出仍以元素汞为主.考察了四种吸附剂活性炭、飞灰、Ca(OH)2和5%KMnO4改性Ca(OH)2,对大同煤热解气体中汞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随热解温度的升高,四种吸附荆的单位汞吸附量均增大;其中活性炭具有较强的汞吸附能力,吸附率达92%以上;飞灰和另外两种钙基吸附剂的汞吸附率在73%~85%之间变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山西三种不同类型的煤沥青进行了溶剂配制,用示差精密热分析仪研完了它们的热行为;在热台显微镜下观察了它们在热反应过程中的软化熔融温度、中间相的生成和变化温区及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太钢煤沥青在生成中间相的过程中有良好的热行为,有可能成为制备碳纤维的良好原料。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非等温热重法研究了山西焦化厂高温焦油沥青及其组分(正已烷不溶、苯可溶组分和苯不溶、吡啶可溶组分)的热解反应。用Coats和Redfern法对结果进行了数学处理。以14种典型的气-固反应模型为基础,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了模型筛选,考察了不同反应气氛下不同组分的热解反应规律,研究了不同组分热解过程中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正已烷不溶、苯可溶组分与原料沥青具有相似的反应规律,热解后生成的是细镶嵌的中间体。  相似文献   

13.
以各向同性煤沥青为原料,采用熔融纺丝工艺制备了直径为55μm的沥青纤维,经预氧化、炭化和石墨化处理后得到炭纤维和石墨纤维,并采用偏光显微镜、XRD和SEM等对其形貌、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炭/石墨纤维具有与沥青原料相似的各向同性光学结构;随热处理温度升高,炭/石墨纤维截面逐渐变粗糙,且内部石墨微晶逐步发育并长大,3 000℃下石墨化纤维微晶增大较明显,其堆积高度和平面尺寸分别约为5nm和11nm;1 600℃炭化纤维的力学性能较好,其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分别达到0.57GPa和32.19GPa,进一步提高热处理温度,纤维拉伸强度逐步降低,但是其杨氏模量逐渐增加,3 000℃石墨化纤维的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分别为0.26GPa和40.57GPa;炭/石墨纤维室温轴向电阻率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降低,1 000℃炭化纤维室温轴向电阻率为47.78μΩ.m,3 000℃石墨化纤维室温轴向电阻率降至21.98μΩ.m。  相似文献   

14.
基于煤与木屑以及高分子的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结构的不均匀性及煤与木屑中包含大量的顺序和平行反应的事实,提出一个模拟煤与木屑共液化的反应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认为煤与木屑共液化经历了以下过程;煤与木屑裂解生成沥青烯、前沥青烯和小分子的气态产物;沥青烯与前沥青烯进一步转化生成油,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59.8KJ/mol、43.7KJ/mol和84.0KJ/mol。其中,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煤与木屑以及沥青烯与前沥青烯均分为两部分;即可反应部分和不可反应部分,由此得到的理论值与实验值能够较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介绍了煤沥青粉填充环氧防腐涂料的制备方法。以环氧树脂、煤沥青粉、脱晶蒽油为主要原料,配以滑石粉、铁红作为颜色填料,以低分子聚酰胺作固化剂,分别探索了环氧树脂总用量、不同种类环氧树脂的比例、煤沥青粉与脱晶蒽油的比例、不同粒度煤沥青粉等因素对于环氧防腐涂料的固化时间、附着力、耐冲击强度、硬度、耐酸碱性的性能影响。通过试验设计获得制备该防腐涂料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6.
以软化点为85 ℃、0.30~0.45 mm的中温煤沥青颗粒为原料,采用悬浮法制备沥青球,采用混合氧化法(HNO3液相氧化和O2气相氧化)对沥青球进行不熔化处理. 不熔化沥青球经过炭化、CO2活化法制备沥青基球形活性炭. 采用SEM、TG/DTG、FT-IR对沥青球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采用悬浮法制备的沥青球表面光滑、平均球形度0.981、粒径分布集中,0.30~0.45 mm的沥青球质量占比超93%. 活化温度940 ℃,保温6 h制得的沥青基球形活性炭的BET比表面积为1 545 m2/g、微孔率为75.30%.  相似文献   

17.
常温下(25℃)使用自行设计的萃取装置对煤焦油进行分步萃取,所得轻质组分经过柱层析多级分离,使用气相色谱(GC)和气质联用(GC/MS)归类分析煤焦油中的主要化合物,分离出萘、菲、蒽、荧蒽、芘和醋芳烯等化合物纯品.所得重质组分经反萃取去除小分子后,通过R-134蒸发器装置制备优质煤沥青,并使用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其结构特性.  相似文献   

18.
沥青拌和设备燃油改煤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能源问题的出现,石油产品的供应日趋紧张,煤在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中的应用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国际上已出现用煤作燃料的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本文从燃油改煤的技术途径出发,分析了燃油改煤技术的可行性,最后探讨了燃油改煤技术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邱俊 《科技信息》2010,(12):I0321-I0321
随着能源问题的出现,石油产品的供应日趋紧张,煤在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中的应用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国际上已出现用煤作燃料的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本文从燃油改煤的技术途径出发,分析了燃油改煤技术的可行性,最后探讨了燃油改煤技术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云囡  尚亚瑞 《科技信息》2012,(35):394-394
煤沥青是由煤干馏的产品——煤焦油再加工而获得的.路用煤沥青主要是由炼焦或制造煤气得到的高温焦油加工而得。而高温焦油为原料可获得数量较多且较佳的煤沥青。而低温焦油则相反,获得的沥青数量较少,且质量亦不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