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8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指出: ”当21世纪的曙光出现在地平线上的时候, 高等教育将成为世界的头等大事“.大学作为知识经济的发动机与充电器已是不争的事实, 不遗余力地发展高等教育已毫无例外地成为世界各国的战略决策, 以至于国际上已把毛入学率高于30 %作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国际上成功的办学经验揭示: 高等教育不靠政府不行, 全靠政府亦不行。在当今高等教育日趋国际化的背景下, 面对国外大学的竞争与挑战, 面对国内广大青年学子上大学的渴望, 在当前国家经济仍处于快速发展时机, 政府包办高等教育的格局应尽速改变、尽快打破。  相似文献   

2.
创业型大学的实现模式及我国的途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梅 《科技信息》2010,(18):I0068-I0068,I0070
高等教育在争取更大发展空间的背景下,世界各地的高校都在尝试立足大学自身的优势,弘扬积极的创业精神,创造性和建设性地发展创业型大学。而面对不同大学的创建模式,开创自己的道路已成为我国大学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在成为世界范围高等教育发展一种趋势的同时,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在21世纪必须作出的战略选择。作出以上战略选择的着眼点在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要求、网络信息化社会的要求以及重大问题必须全球一体化解决的要求。对于一所大学而言,国际化的核心问题则在于必须“培养出在思想、知识、技能以及对本国和对世界的了解诸方面,在国内和国际上都具有竞争能力的人才”[1]。依此,大学可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外语教学、加大课程中国际知识和国际理解的比重、增加教师和学生的国际交流等等,然而其中重要的极具有可操作性的一点亦需引起注意,那就是直接引进国外原版教材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工业社会里,所能赋予大学的功能,主要是一次次重复地把历代的文化遗产,包括价值观念,社会道德准则,社会、经济和政治方面的经验总结,科技文化知识,社会方式,风俗习尚等保存和继承下来,并传给一部分人。没有要求高等院校去创造知识和发展技术。因此传统的大学教育“构成一种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密封的”体系,只负有传递知识价值的职责,“主要关心它们自己的生存和成功”不足为怪。 在当前划时代的国际贸易竞争中已充分表明这一事实,即各国间经济上的竞争,实际就是技术上的竞争,而技术竞争的后面,就是教育上的竞争。尤其是,大学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各类专业和技术人才,可直接参加社会实践,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本”形式,自然大学也就成为这种“资本”生长和输出的基地。然而,当前人们期待和要求大学的不止这些,还希望它的功能进一步扩大化,成为有效地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动力。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三个中期规划(1990—1995年)》中提出:“将邀请一个国际著名专家小组,就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的未来趋势与挑战拟定一份重要报告”,旨在“促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和多样化及提高其效率的改革与革新”。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世界,同时也是整个世界的反映。当教育在...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原版教材的引进与使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在成为世界范围高等教育发展一种趋势的同时,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在21世纪必须作出的战略选择。作出以上战略选择的着眼点在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要求、网络信息化社会的要求以及重大问题必须全球一体化解决的要求。对于一所大学而言,国际化的核心问题则在于必须“培养出在思想、知识、技能以及对本国和对世界的了解诸方面,在国内和国际上都具有竞争能力的人才”。依此,大学可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外语教学、加大课程中国际知识和国际理解的比重、增加教师和学生的国际交流等等,然而其中重要的极具有可操作性的一点亦需引起注意,那就是直接引进国外原版教材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6.
对“研究型大学”和“研究性教学”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为了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党和政府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宏伟战略目标.从“211工程”开始,我国高校中的一批重点大学瞄准国际上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定位,着力提高高校科研和学术水平.“985工程”又让一部分“重中之重”高校肩负起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历史使命.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首先要从教育这个源头抓起,努力建设有利于创新型科技人才生成的教育培养体系.这是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对整个高等教育提出的历史性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局面”列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目标.全国几十所研究型大学参与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试点项目,积极推进“研究性教学”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政府和大学是既相互依赖又互为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其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大学能否持续健康发展。自大学出现开始,大学自治与政府控制就成为了一个永恒的主题。这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难题,也是中国教育学者长期关注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政府到底应该管理大学的哪些事务,而大学又究竟需要哪些办学自主权?双方的权力边界亟需厘清。  相似文献   

8.
黄巍 《科技信息》2013,(14):80-80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愈发趋进大众化,大学毕业生数量愈发庞大。就业成为大多数大学生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而面对如此庞大的求职群体,现实世界能否为其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据教育部统计:2011年,中国将有650万大学毕业生,专家估计可能有200万大学生不能如期毕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国家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上都采取了哪些政策,收效如何。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究竟要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9.
创新能力培养 ,在素质教育中处于核心的地位。重视在教育中以创新能力开发作为主线贯穿始终 ,才能真正提高教育的“产出”。1998年10月4日 ,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了题为《美国专家认为亚洲大学需要20年才能赶上世界》的文章 ,颇为发人深思。文章说 :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教务长米凯莱·马林科维奇博士认为 ,亚洲的大学若要成为世界级大学 ,所面对的限制会比欧美大学多 ;亚洲的大学恐怕仍需要花上20年的时间 ,才能跃上世界级学府的地位 ,成为国际知名的大学。她一针见血地指出 :“亚洲一些国家如中国至今仍缺乏自由与开放式的追问…  相似文献   

10.
邵华 《科技信息》2006,(9):386-387
透过现有的高等教育体系、国家财政拨款、招生与学费、高职高专扩招等政策,可以看到高职高专院校“升格热”的背后,政府政策的指引和支持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要退此“热”,仅靠政府行政命令“封堵”是不行的,关键是从“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高度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着重“导”的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