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梁瑞娜 《科技信息》2007,(15):99-100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贯穿索绪尔语言符号思想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他符号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创建结构主义的理论支柱,是全面理解索绪尔思想理论体系的关键。因此,多少年来对任意性学说的研究经久不衰,研究者们各自发表对语言符号任意性的理解。本文简要评介了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任意性原则是索绪尔整个语言符号理论的基础,是根本性原则。在索绪尔的语言理论中具有本体论的地位。这一原则一经提出就在整个语言学界引起剧烈反响,有赞同的声音,也有批判的声音,还有中间派。直到今天,任意性原则仍然是一个争论不休的热门话题。围绕语言学界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展开分析或举例论证,浅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语言符号的对应性与任意性并无矛盾。对应性体现的是语言符号内部形式与其意义约定俗成后的一种关系。传统观点夸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忽视语言符号对应性,这有失偏颇。从对应性看“名物化”论会发现其问题所在,“名物化”与“名词化”理应存在对应关系,这是语言“形-义”符号本质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排除了语言的非有机组成部分———声音和文字后,从语言的本质上做出的论述。语言符号中的"能指"符号,即音响形象,是一种既非声音,也非文字的非物质的心理印迹,任意性原理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概念和音响形象的关系的描述,它是存在于语言符号内部的。而"象似性"是对语言符号内部和外部之间关系的描述,它普遍存在于语法层。因此,从此意义上讲,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值得肯定的。同时,象似性既不是对任意性的挑战,也不是对任意性的有力补充,二者各自存在,互为独立。  相似文献   

5.
胡秀丽 《科技信息》2013,(9):233-234
"服务第一,读者至上"的理念是现代图书馆始终要强调的。而要取得良好的服务效果,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读者的有效交流则是整个服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而交流主要通过一定的符号来表声、表形、表意的。因此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规范使用将会更好地完善图书馆服务工作,提高图书馆的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6.
索绪尔语言符号的价值理论在言语信息差中的投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是在不同的语境中进行的,只通过言语形式本身传递信息是不够的,因为意义不限于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还包括语境中的意义。索绪尔以对立、关系和系统为核心给语言下的定义是一种语境化关系的体现,即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构成的系统。语言的价值理论根是据语言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差别来阐述的,而交际中信息的传递和接收的不等值即信息差是由双方共有知识的缺失造成的,要消除这种现象就要在对立和差别中找到真值。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抽象的符号体系。语文学习就要善于把握语言的语音符号和文字符号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准确、熟练地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崇宁 《科技信息》2012,(17):117-119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一直是古今中外语言学界有争议的问题。本文经过对双方各自不同的观点进行剖析,认为:语言在本质上是接缘性的、物质的社会现象。由此决定了语言符号无论是在起源上还是在本质上主要都是非任意性的,也就是说语言要永远受到人类历史、自然和精神活动的决定和制约。本文又从语言的本质入手,找出了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理论的症结,即,局限的以"共时性"为基础的语言学研究违背了语言的本质规律。最终得出语言学研究要尊重语言的本质规律,建立科学的时间观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9·11事件发生已近五周年,但恐怖主义的阴霾仍弥漫在世界人们的心中。国际政坛、理论界在遏制恐怖主义、祛除恐怖主义根源方面都提出了众多方案,但收效甚微。本文通过对“结构暴力”与国际和平之间关系的论述,力图找寻恐怖主义的新根源,探得通往国际和平的新途径。最后指出祛除恐怖主义、实现世界和平的途径所在。  相似文献   

10.
手的符号本身具有丰富的形态与意义。手可以通过不同的姿势传递不同的信息,此外手还具有人性之美和丰富的表情特征,因此,也就极大丰富了手符号的精神内涵与视觉表现力。随着人类艺术与设计的发展,手作为一种视觉语言符号越来越多地被艺术家们所运用,出现在各种视觉传达设计中,尤其在平面设计大师的广告招贴设计中更是备受青睐。  相似文献   

11.
马荣 《科技信息》2011,(31):158-158,177
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是能指和所指的结合体。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不可论证的。语言符号的象似性是对索绪尔的任意性原则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指出任意性是语言符号不可动摇的原则,象似性只能是置于任意性这一根本原则之下的补充,而不可能代替任意性。  相似文献   

12.
自从索绪尔 ( 1916)提出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以来 ,国内外一些语言学家先后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语言符号具有非任意性 (象似性 ) ,即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理据的。笔者认为语言符号的非任意性比任意性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3.
自从索绪尔(1916)提出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以来,国内外一些语言学家先后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语言符号具有非任意性(象似性),即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理据的.笔者认为语言符号的非任意性比任意性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4.
刘婷  苏丹 《科技信息》2013,(14):188-189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媒体作为最主要的传播载体,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客观、真实的媒体语言会强化其社会传播的效果,措辞不当的媒体语言则会阻碍社会的和谐发展。当下体育新闻报道的"语言暴力"现象突出,已成为媒体语言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软性伤害。  相似文献   

15.
根据文化研究理论表征的概念,通过透视在美国华裔作家李健孙的第一部小说《支那崽》中的各种表征与表现,分析了权力在小说中的运作及经济对权力的影响,指出在权力关系之下,暴力可以作为少数族裔反抗主流文化对其压迫的一种武器,但要真正打破种族化了的表征体系,颠覆少数族裔在主流文化中的刻板印象,让其在美国社会恢复主体性、实现政治权利的愿望,归根到底还是要在经济上获得独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的法西斯“光头党”是一个由青年人组织的、极端仇恨外国人的暴力组织,它给在俄罗斯的外国人的身心造成极大伤害和惊恐,也给俄罗斯社会造成混乱。如何铲除法西斯“光头党”,如何唤醒已被他们毒害的年轻人的博爱平等及爱国主义的理性,是俄罗斯政府急需解决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新时期以来的当代小说为切入点,将文学作品中的暴力现象置于当代审美文化的大视野中进行探究,从审美文化史的角度审视,新时期以来不同阶段的文学作品中的暴力展示,可以看到,寻根思潮之下的暴力描述,更多地是一种民族活力与原始生命力的展示;先锋文学中的暴力描述,虽不可避免其“文本实验”的缺点,但更多地具有一种批判性的指归;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有雅俗流变的趋势,其中的暴力现象不免有商业目的;世纪末以来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形势下,暴力在文学作品中恭未有特别展示,而莫言的《檀香刑》用语言的狂欢与审美化的笔调赏玩暴力,也契合了当时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8.
论语言符号的三重性——任意性、理据性与象似性的统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的符号性是语言本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语言的符号性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本文拟就语言的符号性问题进行一些探索。我们认为语言符号具有三重性-任意性、理据性和象似性。语言符号是任意性、理据性与象似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是语言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否存在,以及它与象似性的矛盾关系如何界定,本文从语言事实和语言理论两个方面论证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了语言符号既有任意性,又有象似性,二者都是可以论证的,同时存在,互相补充,而并非非此即彼的。  相似文献   

20.
曹劼 《世界博览》2011,(16):16-21
击毙一名黑人男子后,英国警方始终没有向外界给出更多解释,这样的暧昧态度直接引发了托特纳姆地区自1985年以来声势最大的一次骚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