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三维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城市市政管理部门对城市地下管线的管理水平,进行城市地下综合管线的三维研究是一项很有现实意义的工作,而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理论并结合三维图像理论进行城市地下综合管线新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是一项很有实用性的技术.对城市地下管线的数据类型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适系统架构,在实际项目中进行了应用,系统地实现了城市地下管线的高效管理,促进了GIS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系统研究现状为切入点,提出了实现管网数据的三维可视化的迫切需要。重点对管线数据模型的多种制作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和评价,然后对这几种制方式进行了整合,最后提出了最佳的制作流程。  相似文献   

3.
时空数据模型在城市地下管线数据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了常见时空模型基础上,提出增加动态基态的改进基态修正模型,并探讨了其在城市地下管线数据库中的应用,设计了城市地下管线时空数据库的基础框架,及其建库和更新过程。这些方法的研究为城市地下管线时空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广泛调查长春市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钻孔数据的系统分析,结合地层实际分布情况,对个别差异数值进行调整后建立了长春市工程地质钻孔数据,并利用GMS(GroundwaterModeling System)软件的Solids模块建立了长春市地下空间三维工程地质地层模型。通过对可视化三维地层的横剖面与纵剖面的分析比较,定性评价了长春市地下空间岩土体的工程地质分布特征;另外,与其他应用软件相比,GMS软件具有制图便捷,可视化效果良好的特点,所建三维工程地质地层模型能够较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
三维城市模型的统一表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解决多维、多类型空间数据信息的透明集成管理与各种应用问题,在三维城市模型不同应用的分类和综合分析基础上,从概念层次提出了一种统一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连续表面和离散实体的二维表达与三维表达的三维城市模型。该模型具备对任意复杂目标的多种细节层次表达和描述能力,为建立自动理解与解析分析的数学描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诸多的优越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三维数据模型,分析探讨了一些三维数据模型的实现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地下矿可视化生产管控系统参数化数据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融合面向实体的数据模型和网络数据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参数对象,设计一种网络化、层次化、参数化的实体与网络复合模型(PENDM),解决该系统中RPS的空间数据建模问题,形成以井巷为空间参照的井巷与生产系统整体模型.运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建立PENDM的主要数据结构.PENDM采用面向实体的元素描述井巷工程和生产系统的实体特征,采用网络元素描述系统内部网络的空间拓扑结构,采用参数描述实体轮廓、定位信息、设备信息和其他附属信息.结合具体应用分析PENDM在地下矿山生产管控系统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实现复杂生产系统信息管理、空间分析和三维体模型的自动建立,解决了矿山井巷工程与生产系统的表达、自动建模与快速更新以及漫游路径和救避灾路线的求解问题,对于其他(如通风量计算)的需要网络的专业分析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8.
在国内外城市地质空间的开发模式、技术标准及流程规范的基础上,依托三维可视化、GIS数据库等技术,对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城市地质及城市地下三维地质结构等条件和状况进行调查摸底,构建城市地质信息库和三维可视化地下地质结构模型,并对信息平台的功能模块进行设计研究,为实验区工程建设项目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在地学领域的应用优势,总结了国内外地学领域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发展现状,从技术理论、软件开发和实际应用等方面对国内外地学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了比较.在分析了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地学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三维模型能够真实、生动地表达三维空间信息,成为数字城市的研究重点。建筑物的三维建模作为主要的建模内容有着重要的地位,快速、逼真地建立建筑物的三维模型成为建模的研究重点。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数字城市的相关工作经验,以三维数字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数字城市中三维建模的主要内容和相关建模方式,并以实例的方式实现了三维建筑物建模,结果表明该思路能满足实际应用。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为了建设城市地下空间三维GIS,解决城市地下隧道的三维建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三维城市GIS的交互式三维隧道建模方法,详细讨论了交互式三维隧道建模的各个步骤以及交互控制、空间计算和三角剖分等算法,并以一个正在开展的三维城市GIS项目为基础,介绍了交互式三维隧道建模方法的应用。实践证明,交互式三维隧道建模方法相比传统方法操作更为方便,能够提高城市地下空间三维GIS的工作效率。交互式三维隧道建模方法将为基于三维城市GIS技术的城市空间信息化工作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以信息化测绘发展需求为背景,探讨通过集成多源、多尺度、多类型的海量测绘成果数据,基于ArcGIS平台构建虚拟地理环境三维可视化系统的关键技术.通过针对各类测绘成果的数据组织、空间坐标动态转换精度、多尺度场景的平滑过渡阀值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并使用ArcEngine和.net工具开发了JxGlobe系统,实现了全球背景下从全省宏观尺度虚拟地形环境到城市微观尺度三维景观的无缝实时漫游,以此验证了这些技术方法在测绘成果三维可视化中的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13.
基于空间数据仓库的城市交通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足于解决企业在决策支持中数据泛滥而导致的信息匮乏 ,并引入空间数据仓库技术。针对交通数据的特性 ,分析了交通规划中传统技术方法的局限。由此 ,尝试在空间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和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方面应用空间数据仓库技术 ,从而使城市交通规划更趋于合理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激光LiDAR数据在三维城市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城市模型作为数字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可以拓宽城市规划、设计人员的视角,为城市建筑结构调查、绿地位置设计、道路规划、光照分析、噪声传播和污染研究等提供有效信息,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生产实际,介绍了激光LiDAR数据在三维城市模型方面的应用,探讨了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当前井筒可视化实现过程复杂、展示内容单一、实用性不强的问题,本文基于Three.js框架提出一种适用于实际井眼轨迹与三维可视化井眼轨迹坐标信息的数据处理与映射方法,研究了一种新的基于Web端的三维井筒几何模型及井筒信息可视化方法。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井眼轨迹变化规律,展现反映井径变化的三维井筒。同时,自然伽马值、环空压力等测井录井信息以及地层岩性信息也可以较为方便地沿井筒通过颜色或者井径变化所展现。此外,本文通过敏感性分析,揭示了可视化效果与井径缩放因子、井眼轨迹缩放因子、井筒信息缩放因子的规律,有效提高模型仿真可视化效果,还提供一种用于展示井筒内部数据变化规律的井筒漫游方法。本研究为油气钻探过程及钻遇地层的直观呈现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网格作为面向互联网的分布式计算方式,促生了可视化领域的一个新研究点——面向网格的可视化。文章首先回顾了网格计算的基本概念,指出WEB GIS存在的不足,进而论述了GRID GIS网格服务系统协议结构和网格服务系统框架,提出了基于SOAP消息、以图层为单位的三维空间数据表达方法,通过解析SOAP消息便可得到符合GML规范的二维矢量数据、属性数据、纹理及模型数据,方便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互操作。最后结合实例实现了网格环境下三维空间数据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17.
金属矿采空区精密探测与三维建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金属矿采空区探测方法只能开展对空区的二维探测,难以准确获取采空区三维空间形态、实际边界和体积大小,运用CMS空区精密探测系统及Surpac等数字化软件工具,在对柿竹园多金属矿的采空区进行现场探测的基础上,用探测数据建立采空区的可视化三维模型,获得采空区的三维空间形态、空间位置、实际边界,精确计算出采空区的体积和顶板面积,实现对采空区的三维精密探测,为矿山实施对空区的安全管理和控制、进行空区周边矿柱资源的有效回收提供参考.图6,表3,参10.  相似文献   

18.
地下空间需求量是制定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战略目标和规划布局的重要基础。分析了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量预测的作用与意义,总结了现有的3种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量预测的方法,即分指标预测法、分系统预测法和分区位预测法,并分析了3种预测方法各自的优点与不足;提出了将分指标、分系统与分区位相结合并考虑需求时效性的综合预测法,阐述了综合预测法的总体思路,并分析了其优点。在综合预测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城市地下空间需求分布体系,建立了该体系的三维结构模型,讨论了该体系的建立方法。结果表明,将综合预测法所得到的预测结果导入地下空间需求分布模型,能使该模型具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