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已成为当今全球性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并被公认为是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威胁。保护自然环境与生物多样性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生态保护的最重要途径。 1956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随着自然保护区数量的迅速增长,我国其它保护地类型的增加与功能性质的定位交叉,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所面临的问题也日趋严重,已开始制约自然保护区的进一步发展。探索适应新时期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与政策,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健康发展,已是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自然保护区是现有条件下人类保护自然资源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最有效手段,已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的重要基地.安徽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已有三十年历史,建设了一批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为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文中在重点分析安徽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对策,为安徽省自然保护区的良性发展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已成为当今全球性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并被公认为是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威胁。保护自然环境与生物多样性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生态保护的最重要途径。 1956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随着自然保护区数量的迅速增长,我国其它保护地类型的增加与功能性质的定位交叉,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所面临的问题也日趋严重,已开始制约自然保护区的进一步发展。探索适应新时期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与政策,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健康发展,已是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中…  相似文献   

4.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而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方式,建立合理的生物多样性测度体系是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重要方面.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方面:容量、通量和质量,它们从不同的侧面测度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容量指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系统类型、物种数的绝对多度和相对多度.物种丰富度是衡量生物多样性容量的较好的指标.通量是指不同自然保护区之间在生态系统类型或物种组成上的相似性与连通性,可以采用β多样性来衡量,如Cody指数和Li指数.当保护区之间的通量值较低时,需要进行整体插值,建立新的保护区.质量指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的价值、特色与脆弱性,可以采用Li质量指数来测度.最后,讨论了基于生物多样性容量、通量和质量的保护区群网规划,认为通过保护区群网的建设,可以有效地保护更多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自然保护区是国家把森林、草原、水域、湿地、荒漠等各种生态系统类型及自然历史遗迹等划出一定的面积,设置管理机构,进行自然资源保护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基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就是为了保护典型的生态系统,拯救某些濒于灭绝的生物物种,保存重要的自然历史遗迹。自然保护区能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是各类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物种的天然贮存库,是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要而有效的措施之一。自然保护区不仅对于保护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国民经济建设和未来社会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因此加强和发展自然保护区事业是当  相似文献   

6.
朱明  黄金玲 《广东科技》2012,21(15):237-238
生态文明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赋予了自然保护区新的内涵。自然保护区不仅具有保障国土生态安全、保全生物多样性、基因库,保护自然资源、自然遗迹、自然生态系统等功能,自然保护区更是自然界仅存的自然本底和自然遗产,是科学与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是人类社会最后的自然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7.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和发展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珍稀野生动物、野生植物以及自然历史遗产的重要基地,是稳定和改善自然环境的重要措施;它对拯救和保存濒于灭绝的生物种、监测人为活动对自然的影响、探索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条件、研究生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合理利用生物资源以及防止和减少自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1980年9月,全国自然保护区区划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确定区划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条件是:  相似文献   

8.
珲春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多样性,自然特征代表性,稀有性,自然性,生态脆弱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威胁等7个方面对珲春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生态评价,最终得出评价分值:74.7.珲春自然保护区表现出了在野生生物和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方面的优先地位,它与现有国家级同类保护区相近,符合《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中国国家标准中有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规定,应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予以重点保护.  相似文献   

9.
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具有多样性的湿地植物、较丰富的生物资源,是一处集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一体的超大型湿地自然保护区,在新疆北部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重大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自然性、面积适宜性、稳定性、人类干扰性等七项指标对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评价,并就目前保护区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铁岭凡河自然保护区是内陆湿地与森林生态型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论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管理现状的基础上,从依法保护和科学管理、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加强生态旅游管理、开展科学研究几个方面,提出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如何加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保护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分通过分析东大河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具体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逐渐重视,我国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逐渐完整,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有效地对我国的生物多样性起到了充分的保护作用,人们的保护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自然保护区成了野生动植物的天然乐园。随着各部门针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力度加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正发挥着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3.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有效的措施.甘肃省的自然保护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建设速度较快,在管理、科研和开发方面不配套,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必须在宏观上对保护区进行科学规划,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引入新的管理机制,才能使自然保护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更为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加强保护区的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的最好方法。但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在建立和保护过程中存在许多实际问题,因此要使保护区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做到有效管理.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简单的论述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概况和主要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对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希望通过这几个方面建议的实施可充分发挥保护区的作用,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态旅游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生态旅游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然保护区在开展生态旅游的同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  相似文献   

16.
自然保护区对生物多样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保护至关重要.以"三江并流"区为研究区,获取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物质量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空间分布数据,首先判识生态系统服务关键区,然后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系统评估现有自然保护区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维持作用.结果表明:(1)自然保护区对生物多样性对象的保护覆盖较为充分,3种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覆盖率均大于17%.(2)调节服务受保护状况不佳,其中,固碳服务和土壤保持服务关键区覆盖率小于研究区平均保护区覆盖率12.65%.供给服务和文化服务关键区的保护区覆盖率大于17%.(3)总体上,现有自然保护区对于维持研究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具有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保护空缺.研究能够为区域尺度保护地系统的合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陕西三河湿地动植物资源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 ,被称为“地球之肾” .它是地球上除森林之外的具有多功能的独特生态系统 ,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重要的生态环境之一 .陕西三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是陕西黄河中游河段目前最大的干流湿地自然保护区 ,总面积 6.8万hm2 ,内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主要植物群落有芦苇、香蒲、马蔺、碱蓬、小香蒲—水葱、稗子、柽柳、草甸、人工林等 9大群落 .脊椎动物有 2 7目 66科 2 47种 ,其中珍禽类动物 64种 .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 ,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维护生态平衡 ,开展科学研究 ,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评估、预警与监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科技部批复立项,拟获拨中央财政经费2064万,项目执行期为2019年12月至2022年11月。该项目由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牵头承担。项目将重点研究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濒危物种和关键生态系统的分布格局,揭示生态环境演变规律,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性、脆弱性、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资源供给功能、生态  相似文献   

19.
刘信中 《江西科学》1994,12(4):248-254
江西省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森林覆盖率达43.5%,野生动植物种类占全国16%,其生物多样性在我国占有重要位置。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世界公认的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目前江西的自然保护区面积仅占全省总面积的1%,大大低于全国5.7%的平均水平。本文根据江西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发展目标的需要,提出全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的建议,规划建设6个系列的自然保护区,到2000年,保护区面积达170万hm2,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0%。  相似文献   

20.
在秦岭山脉的中部,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自然保护区,它就是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被确定为40个最优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之一。该保护区位于宁陕、柞水、长安三县交界处,总面积16418公顷,是以保护羚牛及其栖息地为主的森林野生动物类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