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带"沿燕山山脉的横向和太行山脉的纵向,构筑河北省北部和西部绿色屏障带."两线"建设沿河北省的主要铁路、公路和高速公路全程绿化的绿色"走廊"和南水北调经过河北省沿线及沿途河流、水库、湖泊、湿地绿化构成的绿色"水道"."一圈"营造环京津生态旅游圈."三群"发展绿色产业群,建设绿色城市群,打造文明生态村落群.  相似文献   

2.
探讨广州市从化区流溪河水库建库以来50多年沉积环境和沉积物来源的空间差异及其演变过程。以流溪河水库不同区域的4个沉积柱为研究对象,利用端元模型分析粒度组分,结果显示:(1)河流搬运是流溪河水库的主要沉积物来源,从入库河流至水库大坝,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说明水动力逐渐减弱。(2)入库口主要受河流搬运营力的影响;库湾区远离入库口,水动力较弱,以悬浮沉积为主;过渡区受水动力和建库初期原地沉积再搬运、再沉积的共同作用,经历了受多个物源的共同影响到单一河流占主导的演变过程。(3)建库以来,流溪河水库沉积速率呈现"高-低-高-低"的演变进程,与流域内降水量和土地利用的变化相关。水库沉积物组成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区,且随水库环境演变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东张水库水质遭受一定程度的影响。福清市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保护东张水库的水质。该文通过"十二五"期间,东张水库水质自动站的监测结果,列举了总氮、溶解氧、总磷、p H的超标个数,通过对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高锰酸盐指数(CODMn)进行分析,对东张水库营养状态进行评价,并对东张水库入库河流进行调查评价,探讨东张水库污染来源,提出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4.
水环境质量是水体质量学研究领域内的一个重要问题,区域水环境质量研究能够为区域的水环境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本文利用汾河水库库体、水库出库口、汾河干流入库口监测数据,涧河、岚河、汾河干流三条主要入库河流水质检测数据.引黄水达标情况统计数据和汾河的水生态系统水生生物监测数据对汾河水库的水环境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目前的河流水质状况下,汾河水库总氮为主要超标污染物,超标率90%;(2)涧河、岚河和汾河干流三条主要入库河流水质均较差,达不到地表水环境Ⅲ类标准;(3)汾河水库库区水质环境富营养状态为中营养.导致汾河水库水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支流污染、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农业面源污染导致水质不达标.因此,加强汾河水库水三大支流的治理工作是解决当前汾河水库水环境质量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基于RVA的水库工程对河流水文条件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变化范围法(RVA)评估水库运行对河流水文条件的影响.通过对水库出库站水文序列进行水文改变指标(IHA)评价,量化河流流量受影响的程度,进而分析水库建坝前后河流水文条件的改变情况,说明水库运行对下游河道的水文影响.以龙羊峡水库为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龙羊峡水库调节后,其出库站-贵德站的水文年极值出现时间变化不大,而对月流量、年极值、频率、延时和变化率指标产生了显著影响,改变了黄河干流贵德站原来的水文条件,加剧了黄河下游河道的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6.
淮南矿区"三下一上"开采从1960年开始,先后经历了含水(流)砂层下、淮河河床下、铁路下、建筑物下、灰岩水上(包括李嘴孜、谢家集、新庄孜3区各矿)、复合水体下急倾斜厚煤层A1、A3两层煤同采及潘谢新区巨厚松散层缩小防水煤柱开采等"试采"、"扩大试采"及"大规模正常开采"3个历史阶段,至2005年,总采出煤量达22667万t,约占矿区年总产量的70%左右,实现了"安全、稳产、高产"的目标,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水文情势是塑造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特征的关键性因子.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为保证汉江中下游的水量,先后实施了汉江中下游梯级渠化工程,将自然河流形态变为河道型水库,对中下游水文情势产生重大影响.这里结合水文指标法(IHA)和变化范围法(RVA),识别了丹江口、王甫洲和崔家营多级水库联合运行蓄水前后对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及其水文改变度的耦合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中下游梯级水库数量的增多,各站流量的整体改变度增加,但与距水库距离远近关系不大;其中沙洋站从41.6%增加到72.1%;水库蓄水后,汉江中下游流量要素中,流量变化率与频率改变度绝对值最大(平均水文改变度为61.2%),其次是高、低脉冲频率与历时、极端流量大小及历时和月平均流量值(平均水文改变度分别为59.9%、54.7%和43.0%),随着上游梯级水库数量的增多,各站水位的整体改变度大大增加,且在皇庄站以上,距离水库越远,改变度越大;水库蓄水后,汉江中下游水位要素中,月平均水位值的改变度绝对值最大(平均水文改变度为68.1%).说明梯级水库对汉江中下游流域的耦合作用与水库数量密切相关,且对水文情势尤其是水位的改变很大.  相似文献   

8.
考虑天然水流模式的多目标水库优化调度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考虑水流条件对河流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将水流模式作为河流生态要求的重要目标进行量化。根据水流模式与常规水库兴利要求对水流的不同利用方式,从天然水流模式和水库的配水方式2个方面设立目标函数,建立兼顾水库兴利要求和河流生态环境要求的多目标水库调度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丹江口水库中,采用非劣解分类遗传算法(NSGA-II)进行优化求解。结果表明:对河流水流模式进行仿天然性优化后,可以有效改善水文模式中变化较大的指标,使其值尽量贴近天然流量的变化范围,进而降低河流生态环境所受水库调蓄作用的负面影响。优化结果对水库兴利功能的影响程度不大,偏好于生态环境目标的调度方式更有利于南水北调实施调水。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已建水库河流的沉积物磷形态与未建水库河流进行对比,揭示建有水库河流与自然河流沉积物磷形态的差异,并分析其差异的原因.结果发现:怒江、澜沧江自然河段TP含量分别在510.68~624.61 mg·kg~(-1)、528.79~629.40 mg·kg~(-1)之间变化,澜沧江水库段383.50~1 044.13 mg·kg~(-1)之间变化.沉积物6种磷形态中,自然河道段Ex-P、Fe-P、Al-P、OP、Ca-P、Res-P含量分别在0.87~5.02 mg·kg~(-1)、19.13~44.4 mg·kg~(-1)、8.81~33.97 mg·kg~(-1)、73.74~142.75 mg·kg~(-1)、325.22~493.51 mg·kg~(-1)、34.67~76.84 mg·kg~(-1)之间变化;而澜沧江水库段Ex-P、Fe-P、Al-P、OP、Ca-P、Rest-P含量分别在0.72~4.41 mg·kg~(-1)、28.68~81.01 mg·kg~(-1)、11.52~377.03 mg·kg~(-1)、40.61~160.78 mg·kg~(-1)、46.91~349.83 mg·kg~(-1)、23.49~92.84 mg·kg~(-1)之间变化.与自然河道相比,水库段沉积物Fe-P、Al-P含量上升,Ca-P(除坝下沉积物含较高外)在库区的含量下降.水库段沉积物Fe-P、Al-P含量上升,其可能的原因是沉积物中的Ca-P释放产生的磷酸盐,较深部位沉积物层的铁磷矿物还原溶解释放溶解磷酸盐以及较小粒径的沉积物吸附水体中的磷酸盐与沉积物中铁铝的(氢)氧化物结合而沉积下来.  相似文献   

10.
采用细菌平板菌落计数法及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对大伙房水库上游三条河流的微生物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三条河流的不同点位,污染程度均有所不同,为集中治理河流微生物污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浅议“三下”采煤技术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提高煤炭资源的回收率,减少矿井储量积压,挖掘生产能力,延长矿井寿命,积极完善、推广“三下”采煤技术体系巳成为矿井挖潜增产的重要技术途径。通过对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采煤技术体系的介绍,阐述了“三下”开采的重要性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当前河流筑坝导致水库释放温室气体N_2O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梯级开发河流N_2O释放过程和机理的研究有助于准确评估河流N_2O释放水平.本研究选取了乌江中上游梯级开发河段,采集了河水、库区表层水和水库下泄水样进行了相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乌江干流的梯级开发对水化学条件、氮化物以及N_2O的释放产生了显著影响,氮化物受到显著的拦截效应,N_2O在库区附近的释放明显强于河流.N_2O饱和度平均为347%,均表现为大气N_2O的释放源,并受各水库自身库龄、营养状态和有机质等条件的影响.春夏季受水库内部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影响,具有较高的N_2O释放水平.温度、酸碱度(pH)和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是影响N_2O释放的关键因子,对于库龄较老的乌江渡和东风湖来说,有机碳埋藏和水库营养条件显著促进着N_2O的释放,而氮负荷水平并未表现出显著促进N_2O的释放.硝化作用是河流N_2O产生的主要过程,但是下泄水较高的N_2O含量说明库区底部反硝化作用具有重要的贡献.全年河流水-气界面释放通量平均为0.33μmol·m~(-2)·h~(-1),下泄水的释放通量为0.64μmol·m~(-2)·h~(-1),水库表层水释放通量为0.43μmol·m~(-2)·h~(-1).与世界其他河流相比,乌江中上游干流N_2O的释放水平属中等水平,主要控制因素可能是氮负荷水平和水体水化学条件.然而,下泄水体具有高于河流和库区表层水的释放通量,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曾湘英 《科技信息》2009,(18):329-329
黑泉水库是青海省省会西宁市及大通县重要的水源涵养及居民生活用水供给源地。随着宝库河流域水电站工程、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工程、察汗河旅游项目的开发和水库水面养殖等人类活动的加剧,黑泉水库上游宝库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迫在眉睫。加强宝库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全面、科学防治,对促进水库上游水源涵养的良性运行和发展,科学综合开发宝库河流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水利建设中,水库生态调度要结合河流生态需求的水库调度方式和水库常规调度,同时统筹考虑生态环境、防洪和兴利等因素,从而保持河流生态需水均衡.  相似文献   

15.
河道型水库富营养化演变过程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河道型水库的特点,以三峡水库为例,对水库2002-2005年间的总磷浓度、总氮浓度、藻类细胞密度的监测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结合库区内营养盐排放,对比了蓄水前后氮磷比变化情况.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河道型水库蓄水前后产生了由"河流型硅藻类到湖泊型蓝、绿藻类"的演变趋势,并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河道型水库蓄水使水库总磷...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水污染控制虽然取得积极进展,但水环境问题依然突出,突出表现为主要河流污染未能得到有效遏制,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严重,河流水环境质量退化,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等。水环境污染呈流域(区域)性、布局性、结构性等特点。长期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影响着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生态系统完整性,影响着人民身体健康,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为此,2009年4月10~12日,在杭州召开了"流域水环境污染控制技术与管理策略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固相萃取和LC-MS/MS方法分析了23种抗生素在碧流河水库及其入库河流水体和沉积物中的污染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碧流河水库及其入库河流均存在抗生素污染.碧流河水库及其入库河流水体中共检出10种抗生素,检出率1%~22%,平均浓度0.046~6.1 ng·L~(-1).依诺沙星、氯霉素、氟苯尼考是水体中的优势污染物.沉积物中共检出9种抗生素,检出率1.5%~32%,平均浓度0.014~7.1 ng·g~(-1).磺胺嘧啶、磺胺甲■唑和林可霉素是沉积物中的优势污染物.与国内外其他饮用水源相比,碧流河水库及其入库河流的抗生素浓度检出水平较低.碧流河、卧龙泉河是碧流河水库抗生素污染的主要来源.抗生素的浓度分布特征与流域人口分布、季节变化呈现相关性.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依诺沙星处于高风险,是该区域水环境中抗生素生态风险首要来源.  相似文献   

18.
在输电线路施工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线路重大跨越施工问题。随着河源电网建设任务的日益繁重,新建输电线路重大跨越(跨越铁路、高速公路、通航河流、国道、高压线路等)施工不断增多。由于施工单位对重大跨越施工方案编写要点和跨越施工所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预想不足,造成对铁路、高速公路、通航河流、国道、高压线路等跨越时间的延长,影响了铁路、高速公路、通航河流、国道等的正常运营,从而直接影响到整个电网建设的施工安全管理。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就如何编写输电线路的重大跨越施工方案作了简要论述,与同行们交流。  相似文献   

19.
汉江蜀河水电站属II等大(2)型水电站,水库的运行对库岸的稳定性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诱发库岸失稳灾害,这势必会影响岸坡上铁路的正常运营,所以水库运行对岸坡和铁路路基的稳定性影响必须进行分析评价。文章将影响铁路路基稳定性的因素进行总结分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在确定各评价指标选择依据和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库岸铁路路基稳定性的二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析流域梯级水库的建设运行对径流调节能力大小变化的影响,本文以我国水资源量丰沛且集中的长江、黄河、澜沧江、雅砻江、大渡河、乌江、怒江、珠江——"6江2河"上的梯级水库为研究对象,以库容调节系数β为基础,结合径流量提出梯级水库调节系数γ和梯级水库群径流调节系数λ来衡量梯级水库径流调节能力。基于上述系数,分析了现状已开发情形下和未来规划情形下"6江2河"的径流调节能力大小。结果表明:(1)随着梯级水库的建设,分析河段的梯级水库群径流调节能力由上而下逐渐增强。(2)现状情形下,除去无水利工程的怒江外,已开发的梯级水库中,黄河梯级水库群对径流的调节能力最大,澜沧江次之,乌江第三,长江最低。(3)对于未来规划情形而言,梯级水库调节能力将发生部分变化,怒江规划梯级水库群径流调节能力将高于乌江,其余顺序不变。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流域梯级水库的规划、开发、调控提供基础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