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讯     
海外Bulgaria/保加利亚保加利亚政府在2011年12月21号举行的内阁例会上通过了《2020国家交通安全发展战略》。根据这份战略,到2020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应降至2010年的一半,即不超过388人;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重伤者人数比2010年要减少20%,即不超过6363人。  相似文献   

2.
据统计,2012年世界各地的道路交通事故已夺走大约120万人的生命。目前每年还有5000多万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受伤,其中许多人落下终生残疾和心理创伤。约90%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伤人数集中在中低收入国家,大部分受害者是行人或骑自行车和骑摩托车的人。世界卫生组织警告说,如果不采取紧急行动,道路交通伤害到2030年将成为人类第五大死亡原因。联合国大会2010年3月2日通过决议,宣布2011年~2020年为"道路安全行动10年",目标是通过全球共同行动,减少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3.
近10年来,我国每年死伤于道路交通事故人数约60余万人,其中死10万人左右,伤50万人左右,平均每天死亡273人以上,居世界第一,今年一季度,全国共发生一次性死亡10人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26起,死359人,伤464人,据资料统计,引发  相似文献   

4.
道路交通事故的三次指数平滑预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预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和有效解决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以中国2001~2012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统计数据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三次指数平滑法,建立三次指数交通事故预测模型,对道路交通事故数据进行拟合与预测分析,绘制了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的未来发展趋势图;然后,通过与一次指数平滑法、二次指数平滑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三次指数平滑法预测精度较高,预测值与实际值相符合的结论;最后,预测出2013年和2014年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研究结果表明:三次指数平滑法预测模型适用于短期预测,对有效预测道路交通事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探究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影响因素,对于推动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借鉴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以人口因素、经济发展、车辆与道路、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为外因潜在变量,以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内因潜在变量的理论模型,并运用PLS-SEM模型量化分析了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人口因素、车辆与道路、经济发展均对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有显著的正向直接影响,其中人口因素的直接影响效应最大,影响系数为0.561;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对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产生显著的负向直接影响,影响系数为-0.546;经济发展还通过人口因素、车辆与道路、医疗卫生服务对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有显著的间接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交通事故预测的灰色GM(1,1)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道路交通事故分析、预测方法的研究,指出了其缺陷.在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灰色性和中国道路交通安全数据库薄弱性的基础上,给出了灰色GM(1,1)模型,并对道路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交通事故数进行了预测,其结果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我国现阶段道路交通事故等级划分标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采用模糊数学理论进行交通事故等级划分的可行性和科学性;采用死亡人数、重伤人数、轻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及间接经济损失(新增)作为评价指标,构建了道路交通事故等级划分的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为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等级的划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组织召开“加强道路安全工作视频会议”。会议指出,今年以来,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严峻,全国已经发生一次死亡10A以上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共11起,死亡166人,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矿难,位列安全事故首位。其中,旅游包车事故抬头。对此,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安监总局等多个部门将联手整治。  相似文献   

9.
交通事故是一种世界性的公害,道路交通事故给家庭、集体和国家都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成为世界性的严重社会问题。预计至2020年,交通事故将成为继心血管病和精神压力症之后造成人类非正常死亡的第三大直接原因。本文针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此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卢艳艳 《科技信息》2012,(21):379-379,402
据统计,2011年全国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0812起.共造成62387人死亡。虽说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4%和4.4%,但依然是触目惊心。交通事故从根本上说是由人、车、路、环境要素组成的交通系统失去平衡所造成的。除了交通参与者的主观因素之外,车辆技术状况、公路状况及环境因素等客观因素也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论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力量分散,应急装备数量不足并且落后,救援能力差,部分应急救援人员救死扶伤意识淡漠,应急救援责任失位,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高不下,交通事故致亡率较高。因此,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的死亡率,建立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调查与信息采集是事故处理的基础,是事故成因分析、责任认定的重要依据。由于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涉及人数较多,社会影响大,在处理善后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我国目前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调查与信息采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从事故成因分析的需求出发,在人、车、路、环境等方面有可能引发事故发生的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分...  相似文献   

13.
秦勇飞  李扬  赵伟庆 《科技信息》2009,(10):318-318
道路交通事故是导致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事故类型,它的发生与驾驶员、车辆、道路和行驶环境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少交通事故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道路交通事故是导致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事故类型,它的发生与驾驶员、车辆、道路和行驶环境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少交通事故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美洲开发银行近日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电子雷达的安装至少使巴西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减少了1 500人。美洲开发银行对巴西、阿根廷、巴拉圭、智利、乌拉圭5个南美洲国家的交通控制系统进行了调查。实践表明,只要电子设施安装适当(一般安装在事故多发路段),就可使交通事故减少30%,使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减少60%。调查报告指出,巴西24个城市安装电子雷达,其中南美洲最大的城市圣保罗因1997年安装了40个固定电子雷达和31个其他电子设施,超速行驶者所占比例从50.12%减少到1.1%。由于这些电子设施的安装,1998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比头一年减少了687人,受伤人数减少了11 301人,从而使医疗费用减少了1.5亿美元。  相似文献   

16.
中国道路交通事故变化趋势预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道路交通事故在中国已成为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对过去10年间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11个预测模型,用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对各种预测模型进行寻优,并用筛选出的最优预测模型对2004~2007年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进行预测。研究结果可为相关问题的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怀化创新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模式。过去,怀化市道路交通事故多发,多年来事故死亡人数占全市事故死亡总人数的60%以上。特别是农村道路等级低、路况差,是全市道路交通事故的频发区域。为了抓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2009年怀化市政府出台并实施《怀化市发展农村客运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8.
道路交通事故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2007年交通事故死亡8.2万人计算,每天约有225人死亡,这相当于每天掉下一架飞机.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交通安全的形势严峻,交通安全研究任重道远.文章通过对道路交通事故高发原因的分析,从人、车辆、道路、医疗急救、安全管理、政策环境和科学研究方面,提出了道路交通事故的预防对策.对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数、降低事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道路交通事故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其检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基本原理,以道路交通事故数据为研究基础,依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实施条例等相关规定,选择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比例较多的主要因素:超速行驶、无驾驶证与无牌照和酒后驾驶机动车等三个因素,建立道路交通事故次数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数学模型;重点结合显著性检验原理,对所建立的回归分析模型是否有意义以及如何检测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各个因素对回归模型的显著作用给出了检验方法,为合理、科学和有效地进行道路交通事故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纪事     
《世界博览》2012,(10):9-9
正2010年5月1日,上海世界博览会、即第41届世博会开幕。当天票检入园人数达到20.69万人。此次世博会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为主题,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记录。同时超过7000万的总参观人数也创下了历届世博之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