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一种双层结构的基于衬底打孔的PBG结构带阻滤波器,采用了周期结构与微带电路分离的设计,解决了传统的打孔结构的导带加工问题,并且有利于电路的加工和修改.最后给出了利用HFSS理论仿真和实际测量的结果,论证了这种结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一种双层结构的基于村底打孔的PBG结构带阻滤波器,采用了周期结构与微带电路分离的设计。解决了传统的打孔结构的导带加工问题,并且有利于电路的加工和修改。最后给出了利用HFSS理论仿真和实际测量的结果,论证了这种结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导出了一种具有镜像对称形式特性的带通、带阻滤波器对,与具有同样指标的普通带通、带阻滤波器组相比较,可节省乘法器一半以上,并且结构简单,时延小.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单独带通或带阻滤波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双波段带阻滤波器结构,其中2个平行连接的λ/4开路线采用阶梯阻抗谐振器结构,来实现双波段带阻特性,耦合横截面采用城墙式的形状,使得整体结构变得紧凑、尺寸变小;仿真设计了阻带中心频率分别为0.9 GHz和2.4 GHz的双波段带阻滤波器,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双波段带阻滤波器具有通带内插入损耗小、阻带特...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独特的滤波器形式,跨阻滤波器在集成电路中起着重要作用.基于LC原型电路,提出了一种跨阻型集成带阻滤波器的设计方法.首先用状态变量表示LC元件变量关系,然后将关系式表示成信号流图形式,用全差分放大器替换其中的积分部分,最后集成得到全差分有源跨阻带阻滤波器.为验证设计的可行性,给出了六阶Chebyshev跨阻集成带阻滤波器的设计过程及其Hspice计算机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滤波器满足设计参数要求,滤波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基于三模环形谐振器的微带带通滤波器。三模谐振器是由加载开路枝节的环形谐振器组成,在通带内产生三个谐振模式。环形谐振器的多径效应使得信号相抵消,在通带的上下截止频率处产生两个传输零点,因此滤波器会有较好的通带选择性。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滤波器的中心频率为5.05 GHz,通带频率为4.4~5.7 GHz,带内插损小于1.7 d B。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带阻滤波器大多是采用全无源元件实现,存在阻带带宽不易调节、电感元件占芯片面积大等问题。本文采用TSMC 180nm CMOS工艺,提出一种基于N通道陷波滤波器的带宽可调带阻滤波器,该电路由2个二阶N通道陷波滤波器和跨导单元构成,通过跨导单元使两通道的频率相对总输出频率向上和向下偏移,实现了滤波器的阻带带宽可调谐。在1.8V的供电电压下,采用Cadence Spectre RF仿真,结果表明:滤波器的增益大于-2dB,陷波频率可调范围为0.3~1.2GHz,阻带带宽可调范围为20~48 MHz,阻带抑制为12dB,频偏为150 MHz时,IIP3为9.8dBm,F_N为3.5~6.5dB。该带阻滤波器不仅实现了带宽可调谐的功能,而且电路结构简单,易于全集成,电路整体性能得到提高,为多标准、多频率的无线电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对称开口谐振环缺陷地结构(defected ground structure,DGS)带通滤波器,该滤波器具有低插损、宽带、小型化、易加工等特点。该文对开口谐振环DGS单元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制作了含3个对称开口谐振环DGS宽带带通滤波器。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该带通滤波器的插入损耗为0.9dB,回波损耗为-12.5dB,相对带宽为7%。  相似文献   

9.
运用传输线基本理论推导出双开路线加载的耦合带状线传输矩阵解析公式,在已有的开路线和阶梯跳变不连续性等效电路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带状线阶梯阻抗谐振器(SIR)带通滤波器等效电路分析方法.结合实例进行验证和分析,该等效电路分析法所得结果与仿真软件HFSS仿真结果吻合良好,S参量的平均误差小于2%,而传统的传输线理论法由于未考虑开路线、阶梯跳变等不连续性部件产生的传输损耗在中心频率处发生了偏移.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利用双模环形谐振器实现的带阻滤波器.该滤波器由一个对称的双模环形谐振器以及一段四分之一波长的平行耦合线组成.借助于在普通环形谐振器的两个相对边上添加一对小贴片,环形谐振器的两个简并谐振模式可以被可控的分离,从而可以构成带阻滤波器的工作频带.平行耦合线的作用是为了对双模谐振器进行馈电,同时也被用做两端口间的阻抗变换器.在理论分析之后,利用平面PCB工艺设计制作了滤波器样品,并对其进行了测量,进一步证明这种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直线法对悬置微带交指带违滤波器(SMIBPF)做准静态分析,得出了电路和几何尺寸与静态多数之间的关泰然后结合Powell优化,编制出设计SMIBPF的通用程序,并制作了一个S波段窄带带通法波器,获得了满意的测试结果。可作为小型化通信设备中的收、发双工滤波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数字、模拟混合式自适应带阻滤波器进行分析与设计,并对所设计电路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滤波器具有良好的自适应带阻特性。阻带中心频率可变,宽度可控,零点深度无限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多普勒雷达及报警等系统。  相似文献   

13.
为了避免如WiMAX,C波段和WLAN窄带通信系统对超宽带通信系统的影响,设计了1款新颖的具有3带阻特性的超宽带单极子天线.天线采用矩形贴片作为辐射单元,通过在贴片上分别制作倒I形、倒U形和十字形开槽结构来实现3带阻特性.天线结构紧凑,尺寸仅为20×25×1.6 mm~3.建立天线模型,并对其进行仿真和优化.研究表明,天线带宽为3.1-10.81 GHz,且在WiMAX、C波段和WLAN等3个频段产生良好的带阻特性,且在工作频段内有良好的辐射方向特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当前一种先进微带滤波器进行等效电路分析,并进行多方位的仿真和拟合计算,最终设计出6阶高选择性微带滤波器,理论分析和全波仿真结果近似一致;该滤波器不仅尺寸小,而且通带性能好,带外抑制度高;可广泛应用于平面电路中,在MMIC、超导技术等先进电路中也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杨跃东  姜弢 《应用科技》2013,(4):35-37,41
提出了一个由加载开路存根的S型阶跃谐振腔结构组成的三通带微带滤波器设计方案.该结构以阶跃谐振腔为主体,并在其基础上附加阶跃开路存根.普通阶跃谐振腔结构是一个典型的双模谐振腔,文中正是利用这个性质来生成双通带.同时附加阶跃开路存根被用来构成了第3个通带.仿真结果显示,滤波器分别在2.4、3.85和5.2GHz,同时阻带特征低于-30dB.结果表明,该滤波器可以很好覆盖WLAN和Wimax通信,具有很好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新型的具有2个传输零点的微带带通滤波器(bandpass filter, BPF).该滤波器采用2个新型慢波谐振器,具有较宽的上阻带带宽.该滤波器设计简单,由于利用"N+2”耦合矩阵的方法而呈现出较高的频率选择性.测量结果表明,该滤波器具有良好的响应特性,在中心频率2.4 GHz处的插入损耗为1.66 dB,上阻带频率达到7.0 GHz.实测和仿真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新型的、中心频率可独立调谐的双频带通滤波器(bandpass filter, BPF). 该滤波器由加载双端短路枝节的阶梯阻抗谐振器(stepped-impedance resonator, SIR)和双模开口环谐振器构成. 二者共用输入输出耦合线, 产生额外的传输零点, 提高了滤波器的选择性. 通过奇偶模的分析方法, 在谐振器末端加载变容二极管, 以调节奇偶模谐振频率来达到电调的效果. 结果显示, 第一通带的可调范围为1.93~2.20 GHz, 第二通带的可调范围为2.78~3.10 GHz. 比较仿真与测试结果, 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缺陷接地结构(DGS)设计了一种高性能的超宽带滤波器,该滤波器包括位于多模谐振器下面的六个半圆形的DGS.首先通过使用多模谐振原理得到一个超宽带带通滤波器,然后利用DGS结构设计了一个截止频率超过12.6GHz的低通滤波器,这样做的目的是抑制超宽带滤波器的寄生通带的影响.最后结合两者,得到一高性能种超宽带带通滤波器,使用ANSOFT HFSS软件建模仿真和优化,结果表明:该滤波器的中心频率在6.85 GHz,通带为3.0 GHz-10.6 GHz,通带内插入损耗小于0.3 dB,回波损耗优于20 dB.频带内具有良好的通带特性,同时又能有效的抑制高次谐波,上阻带在30 dB以下达到19 GHz.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一款新型三频带通滤波器.该谐振器由一个均匀的二分之一波长的传输线加载一个开路的不同阻抗的枝节和一个短路的不同阻抗的枝节组成.该滤波器通过电耦合方式和输入输出0度馈电方式,实现了中心频率分别为2.51,4.90和7.50 GHz,同时产生了4个传输零点,实现了滤波器的高选择性.通过制作滤波器和测量,验证了其与模拟仿真效果一致.本文所设计的滤波器符合实际通信系统的需求,可以用于多频段通信系统的射频前端.  相似文献   

20.
为了精确地设计移相器,基于带状线的物理结构和传输线模型,分别设计了单片耦合悬置带状线T接头和双片耦合U型悬置带状线T接头的等效电路,然后根据这些电路计算出T接头S参数的幅度和相位,并与Ansoft HFSS软件的仿真结果和实测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文中所提出等效电路的有效性,为电调天线移相器的设计提供了准确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