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制了一种配电网电能质量监控装置,用于监控配电网0.4kV电压等级供电系统一次设备电气参数和运行状态。针对配电网电能质量监控装置分布广、实时性要求强,大量数据集中上传会造成数据拥堵和可靠性变差的情况。提出了G-MAS(Grover-Multi Agent System)电能质量监控策略,以MSP430F149单片机为测控核心,实现对配电网电能质量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对监测点的电能质量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给出评价等级。最后将数据上传给上位机系统。并给出了系统具体软硬件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
张杰 《广东科技》2010,19(10):137-139
随着深圳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用电负荷的持续增长,原有的10kV配电网暴露出其供电距离较短、损耗高、通道拥挤,电能质量较低等弱点。提高配电网电压等级是提升城市电网供电能力的有效途径,深圳市光明新区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决定采用20kV电压等级,并逐步取消110kV电压等级。为实现10kV向20kV的顺利过渡,文中分析了光明新区20kV推广的现实条件,在国内外技术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造原则和用户侧供电方案,可以为20kV电压等级的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陈涛 《广东科技》2014,(6):42-43
谐波、无功功率等电能质量问题会影响配电网的正常运行,因此在供电工程中,需要采取相关技术和管理措施有效提高配电网的电能质量。介绍了稳态电能质量和暂态电能质量的区别,提出了几种提高配电网电能质量的具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针对小水电供电的季节性特点,对陕西省城固县北部配电网中的小水电站运行工况进行了分析,分别研究小水电在夏季丰水期和冬季枯水期的运行情况,利用相关历史数据对配电网在不同运行工况进行理论计算,提出不同季节特性下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措施和方法。最后对该模型的配电网提出电压质量治理的建议,对确保含有小水电群的配电网电压质量治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照垄  何莉  吴霜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1):8916-8922
针对分布式电源大规模接入配电网情况下配电网的动态重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s Ⅱ,NSGA-Ⅱ)的配电网动态重构策略.首先,以系统运行成本和电压偏移最小为目标建立配电网动态重构模型.其次,结合参数自适应策略和基于可行解优越性的约束处理技术提出NSGA-Ⅱ改进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再次,用超体积(hypervolume)指标选择最佳的帕累托解集,并通过模糊决策技术从帕累托解集中选择最佳方案.最后,以IEEE 33节点系统为例进行仿真.结果 表明:该模型可以在降低系统运行成本的同时提高系统电能质量.  相似文献   

6.
韦义锋 《广东科技》2008,(16):68-69
本文根据在10kV配电网采用柱上无功补偿方式,负荷变化自动调整补偿容量,如何有效地提高配电网功率因数,减少线路电能损耗,改善电压质量,提高供电能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配电网是电能传输的主要途径,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使配电网的结构和运行特性发生了改变,其对电网电压质量、电能质量、系统安全等方面的影响值得关注。分布式电源(DG)并网运行会对配电网的运行特性和电压分布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导致配电网损耗的增加。本文基于分布式电源并网理论,以某地区配电网为例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分布式电源接入后不同功率因数、不同接入位置、负荷类型、DG容量对配电网网络损耗的影响,为DG的合理规划与接入提供了技术依据,对提高电能质量和节能减排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科技成果纵横》2008,(2):10-10
针对10kV及以下配电网中无功电压控制存在的问题,许杏桃等通过调度自动化SCADA系统采集全网各节点运行电压、无功功率、有功功率等实时数据,以10kV及以下配电网运行参数为依据,以10kV配电网电能损耗最小为目标,以电力客户端电压合格为约束条件,进行无功电压优化计算。从调度自动化系统采集实时数据,分别送入电压计算分析模块和无功计算分析模块,再送入综合优化模块处理后,形成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开关调节指令、无功补偿设备投切指令,最后通过调度控制中心执行,循环往复。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在10kV配电网采用柱上无功补偿方式,负荷变化自动调整补偿容量,如何有效地提高配电网功率因数,减少线路电能损耗,改善电压质量,提高供电能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熊文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0):5944-5949
针对电网中不同监测点电能质量的综合评估问题,在传统的UTADIS(utility additives discriminates)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UTADIS-like方法。该方法将等级界限看作是各指标效用的分段节点,利用决策人或专家已有的经验信息,建立了一个线性规划模型,计算出不同节点的效用值;进而对待评监测点进行分类评级。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到含有9个重要指标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估问题中,对几个监测点的电能质量进行综合评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评估电能质量的等级,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在10kV及380/220V电压等级的配电网中,传输设备消耗的电能称为线损,线损的存在不仅降低了电网的供电能力,还对电网产生很大的危害,本文将对线损损耗产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进行论述,并从多个角度提出电网的节能降耗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我国电压等级的演变过程,比较了国内外常用的电压等级序列,重点分析了10 kV配网电压等级规范的历史原因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提升配电网电压等级至20 kV的技术经济优势,以及在电压等级提升过程中应注意解决存量设备问题和过渡方案的研究.理论分析表明,提高配电网电压等级可以节省资源,提高电网供电能力,宜尽早规划,尽快实施.  相似文献   

13.
浅析10kV配电网如何安全运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华杰 《广东科技》2010,19(24):120-121
10kV城市配电网是整个电网中规模最大、涉及面积最广的部分,10kV配电网已成为电力系统供电能力、电能质量及供电可靠性等重要指标的最终体现。随着配电网建设的逐步升级和加强,其结构日趋成熟,但也愈加庞大复杂。电网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故障的影响而导致停电,影响社会生活生产,甚至可导致危害国家安全的重大事故。本文对影响10kV配电网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李勇 《科技资讯》2010,(23):151-152
论述了20kV电压等级在技术和经济方面的优越性。文中分析了目前保定城市中压配电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保定城市中压配电网采用20kV电压等级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10kV配电网采用柱上无功补偿方式,根据负荷变化自动调整补偿容量.有效地提高配电网功率因数,减少线路电能损耗,改善电压质量,提高供电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引入状态空间表示连续型电能质量,构造代表设备对电能质量耐受能力的容许边界面,提出电磁兼容度、不兼容度指标来评估电能质量对电网中用电设备的影响。探讨电能质量状态空间表示在电能质量综合评估、电能质量运行状态相关性分析与电能质量预测和预警中的应用,给出分析过程。  相似文献   

17.
10kV配电网的无功损耗占整个电力系统无功损耗的比重很大.在10kV配电网采用柱上无功补偿方式,根据负荷变化自动调整补偿容量,有效地提高配电网功率因数,减少线路电能损耗,改善电压质量,提高供电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配电系统中,电网电压发生电压暂降/暂升会造成用电负荷意外停机,通常采用动态电压恢复器(DVR)对电网电压进行补偿。DVR检测单元应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以便检测电压幅度和相位的变化,以触发DVR快速补偿配电网电压波动。针对如何提高电力系统中的电能质量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环矢量解耦控制的DVR控制策略,用来提高DVR在补偿过程中的动态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控制策略可以更快地校正电压暂降,使DVR达到更好的动态性能,最终使电网电能质量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了配电网电压损失与功率损耗的内在关系,应用矩阵算法及计算机程序,可以一次算出有复杂分支的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配电线路各段电压损失、功率损耗值、各分支线末端电压损失值及全线功率损耗值。该方法和程序可用于: 1.监测配电网运功状况,发现薄弱环节及时改善; 2.计算配电网理论线损率; 3.进行配电网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0.
京津地区一次强对流天气的初生预警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日本MTSAT卫星数据, 在Mecikalski等提出的8个指标计分统计方法的基础上, 对京津地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初生(CI)进行预警试验, 并根据试验结果修改了部分指标的阈值。试验表明, 经过阈值的适当修改, 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对京津地区的强对流初生提前30分钟进行预警。另外, 使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 验证了8个指标中的每一个指标对于预警CI都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