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三维测量技术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课题,也是工业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为获取物体的三维信息,必须对物体进行测量。基于结构光的三维测量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主动式的测量方法,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了结构光测量技术的研究进展,从三维测量技术开始探讨,对结构光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测量系统中的两个关键技术,最后分析了结构光三维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在光纤工业专用网业务特点的基础上,对各种业务进行了划分,分析了物理层数据处理机制,确定了网上传输的时域帧结构和在物理层处理的流程,并模拟了帧处理序列.  相似文献   

3.
NGN(下一代网络)中涉及到无线网络关键技术之一的RFID,由于其标签的基本功能导致了泄漏隐私的问题.介绍了RFID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分析了RFID在应用中存在隐私泄漏的原因,对RFID现有的隐私保护方案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不足之处.在全面了解RFID面临的隐私问题和已有的隐私保护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零知识证明...  相似文献   

4.
光纤微腔传感器因本质安全、体积小、成本低、抗电磁干扰等优点,在光纤传感领域中获得了广泛关注.针对光纤微腔法布里-珀罗干涉传感器可测参量多并可实现多参量同时测量的特点,重点介绍了光纤微腔法布里-珀罗干涉传感器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对温度、压力、液体折射率、氢气质量分数、有机挥发物质量分数等参量的测量,详细介绍了传感器的制作方法、传感原理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5.
电力电网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得配网自动化成为关注的焦点。由于目前的Modem和GPRS配网自动化通信方式存在稳定性差等缺点,采用PON技术组建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文章针对传统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的缺点进行了分析,然后对PON技术在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夏伦月 《河南科技》2013,(11):19-20
近年来,随着运营商对通信接入业务进行了不断的调整和优化,多样化、个性化和宽带化的业务模式更好地满足了用户日益增多的使用需求。GPON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推动了该产业的发展,为通信接入网的信息传输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保证了网络数据安全稳定的传输与流通。本文就GPON在通信接入网建设中的应用问题对GPON系统含义、组成以及特点进行了概述,对GPON在FTTn中的应用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就GPON的组网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相干型中继节点解调映射方案,适用于采用物理层网络编码的二进制频移键控(binary frequency shift keying, 2FSK)双向中继通信系统. 方案分两支路对叠加信号进行处理,然后对两路信号差值进行抽样判决,并对判决结果进行网络编码映射. 采用最大后验概率准则得到判决门限. 分析了采用该方案中继节点的
判决错误概率、系统误码率及吞吐率性能. 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解调映射的物理层网络编码方案中继节点判决错误概率和系统误码率与传统方案和网络编码方案相近,系统吞吐率则高于两者.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类社会对于经济、信息、文化交流需求的日益增强,互联网技术已经基本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普及与应用,并且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趋势与广阔的前景。在现代全球网络领域中,固网NGN被称为下一代网络的典型代表,其具有连接便捷、业务面广、经济方便等诸多优点。NGN是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或新一代网络(New Generation Network)的缩写,其主要由业务管理应用、业务控制、核心交换、边缘接入四个不同功能的平面组成。接入网关在整个固网NGN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AG接入技术的应用使得固网NGN用户接入技术的用户接入方式显得非常的灵活,应用形式更加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9.
扩展了最近邻近似方法使之能描述物理层网络编码的误符号率,并用该方法分析了双向中继网络中物理层网络编码在高阶调制下的误符号率. 以8PSK为例,推导了高阶调制下PNC在AWGN信道中误符号率的闭式表达. 研究发现,固定一个源节点的发射功率时,系统的SER并不会随着另一端源节点功率的提高而单调递减. 蒙
特卡罗仿真结果表明,所得表达式能正确刻画8PSK调制下物理层网络编码的误符号率.  相似文献   

10.
现有的有线通讯如广电,电信,互联网等已成为社会信息交流的最重要基础.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利用光纤和微波技术组成先进的骨干网体系,但都还各自独立设置用户接入网,其应用观念陈旧,技术结构落后,造成骨干网通信资源大量闲置,已严重阻碍了有线通信事业的发展,成为急待突破的关键环节.本文提供一种新的有线通信体系,各类骨干网应放弃用户接入网投资,建立新的综合性的用户接入网技术结构体系,达到最合理有效的应用设计创意.  相似文献   

11.
经典物理层高速密钥分发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信息加密传输是网络空间安全的核心问题,根据香农“一次一密”理论,安全加密要求随机密钥安全分发.随着光通信速率的不断提高,信息加密传输亟需高速密钥分发技术.近年来,研究者不断探索基于经典物理方法的密钥分发技术,以期实现与现有通信网络相兼容的高速密钥分发.目前,主要方法包括光纤激光器参数随机选择、物理不可克隆函数、光纤信道噪声和混沌激光同步等.该文介绍了上述4种方案的基本原理及主要研究进展,指出了混沌激光同步密钥分发方法最具高速率潜力,并分析了这个方案尚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新型分布式微结构光纤及微结构光纤分布式声波传感技术.通过在普通通信光纤的纤芯采用精密光刻技术连续制备纵向微结构散射单元,形成一种新型分布式微结构光纤(distributed microstructure optical fber,DMOF).基于这种DMOF研制的微结构光纤分布式声波传感系统(microstructure fber 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or,MF-DAS),采用微结构光散射增强,MF-DAS传感信号的信噪比得到大幅提升;通过微结构光纤链路均衡,大幅度降低MF-DAS近远端传感信号差值;提出微结构光时域反射(microstructure opticaltime domain reflection,M-OTDR)时隙分插复用扩频,显著增大了分布式声波探测频响带宽.这种新型的MF-DAS系统具备高灵敏、大尺度、宽频响等优越性能,在地下及水下声波信息获取、重大基础设施内部损伤探测与外部侵害安全监测等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盈  王昌 《应用科学学报》2021,39(5):843-857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是光纤传感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感光纤集传感与传输于一体,可实现远距离、大范围的传感与组网;可连续感知光纤传输路径上每一点的温度、应变、振动等物理参量的空间分布和变化信息,单根光纤上能获得多达数万点的传感信息。本文介绍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国内外进展,重点阐述了基于瑞利后向散射和干涉式的分布式传感各自的技术优缺点。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光纤微加工技术的发展,侧边抛磨光纤(side polished fiber,SPF)在光纤传感器领域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在普通通信光纤的基础上,通过完全或者部分去除一段长度的光纤包层形成传输光场的“泄漏窗口”,利用光场与物质相互作用来激发、控制、探测光纤纤芯中的传输光场,从而制备了各种基于倏逝场的传感器。优化光纤的抛磨参数和导模特性是实现高性能光纤传感器的关键。侧边抛磨光纤具有可靠的机械性能和极小的插入损耗、偏振相关损耗,使其成为研究“光纤上实验室”的优质平台。本文综述了基于侧边抛磨光纤传感器的原理、分类、研究进展和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5.
光纤法珀传感器是目前发展历史最长、应用最普遍、技术最成熟的一种光纤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各类极端复杂的环境中,对其传感信息进行准确解调是实现高精度测量的关键。首先对光纤法珀传感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和评述,接着介绍了光纤法珀传感器的类型和基本传感原理,对光纤法珀传感器解调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从强度解调和相位解调两方面分别介绍了强度解调法、光谱解调法和低相干干涉解调法。最后总结了各类解调方法的应用特点,为光纤法珀传感器高精度快速解调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光纤通信系统正朝着超高速、大容量、动态化方向快速发展,新的维度和复用方式以及更加复杂的体系架构对光纤传送网安全可靠运行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多维光纤通信系统中的性能监测技术能对系统所受损伤进行监测与预警,为自适应补偿、传输质量评估和网络资源优化等提供信息来源和管理依据,对提升光纤传送网运行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意义.该文首先重点介绍色散参量监测、非线性参量监测、调制格式参量监测等多个参量监测的研究现状,随后讨论并分析了多维光纤通信系统性能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未来性能监测技术将朝着精细化、一体化、智能化、多参量同步监测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健  陈诗 《应用科学学报》2020,38(4):559-578
大数据时代的飞速发展给光通信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高速大容量光通信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光波传统物理维度资源的开发利用趋于极限,基于横向空间维度的涡旋模式复用技术在提升传输容量方面备受瞩目.除了各种特殊设计的环形结构光纤外,广泛铺设的传统光纤也能够支撑涡旋模式复用通信.该文回顾了传统光纤中涡旋光复用通信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光纤中不同模式基的特征和用于传统光纤模分复用传输的性能,其次重点介绍了传统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中支持涡旋模式的特性,随后详述了基于传统多模光纤的涡旋光复用通信以及利用其他模式基复用通信的研究进展,最后进行了展望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布里渊光时域分析动态应变传感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布里渊光时域分析(Brillouin optical time domain analysis,BOTDA)可以实现长距离、分布式、高空间分辨率、高精度的应变传感,在大型基础设施健康监测、飞行器状态监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传统的BOTDA需要扫频,传感速度较慢,难以实现动态应变的测量.针对这一问题,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分别综述了斜坡辅助BOTDA(slope-assistedBOTDA,SA-BOTDA)、快速BOTDA(fast BOTDA,F-BOTDA)、免扫频BOTDA(sweepfree BOTDA,SF-BOTDA)和基于啁啾泵浦/探测光的动态BOTDA近年来的进展情况,对比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并对布里渊光时域动态应变传感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阐明了:虽然下一代网络层协议 IPv6具有许多优势,但是由于 IPv4的广泛部署, IPv6取代 IPv4必将经历一个两种协议共存与互通的时期.讨论了现阶段部署 IPv所用到的组网技术,并给出一个在校园网上搭建 IPv6实验床的实例.  相似文献   

20.
物联网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分布式网络环境下的身份验证、数据隐私、网络安全等问题变得更加重要,而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来得到有效解决.该文简述了区块链的基本概念,介绍了区块链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场景,并对当前一些相关工作的成果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针对物联网场景下区块链底层技术的研究以及区块链物联网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希望能对未来区块链物联网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