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计时电流法对〔Cu(HIO6) 2 〕5-/〔Cu(HIO6) 2 〕6-电对的氧化还原行为进行了研究 ,估算了〔Cu(HIO6) 2 〕6-的扩散系数约为 3.3× 10 -6cm2 /S。  相似文献   

2.
双核铜配合物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苯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Cu2(oxheel)双核铜配合物;研究了它作为过氧化物酶在缓冲溶液中以及在两种不同的表面活性剂胶束中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苯酚的反应;建立了金属配合物催化苯酚氧化的动力学数学模型;讨论了过氧化氢/催化剂摩尔比、体系温度、体系pH和胶束微环境对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并对双核铜配合物催化苯酚氧化反应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Cu2(oxheel)双核铜配合物;研究了它作为过氧化物酶在缓冲溶液中以及在两种不同的表面活性剂胶束中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苯酚的反应;建立了金属配合物催化苯酚氧化的动力学数学模型;讨论了过氧化氢/催化剂摩尔比、体系温度、体系pH和胶束微环境对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并对双核铜配合物催化苯酚氧化反应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Cu2(oxheel)双核铜配合物;研究了它作为过氧化物酶在缓冲溶液中以及在两种不同的表面活性剂胶束中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苯酚的反应;建立了金属配合物催化苯酚氧化的动力学数学模型;讨论了过氧化氢/催化剂摩尔比、体系温度、体系pH和胶束微环境对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并对双核铜配合物催化苯酚氧化反应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铜与8-羟基喹啉形成配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质和配合反应机理。讨论了不同配比配合物的配位情况,得到以各种不同配比下的铜与8-羟基喹啉电化学性质的关系曲线。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pH=5.2(Na2HPO4-柠檬酸),静止时间80 s,吸附时间3 min,扫速0.05 V/s,铜与8-羟基喹啉形成的配合物具有一定的电化学活性,主要为1∶1配合。在0.154 V和0.60 V附近出现2个氧化峰,当配体量较小时,0.154 V处生成铜(Ⅰ)-8-羟基喹啉络合物,平衡常数为869,为表面控制。随着配体量的增大,在0.6V处出现铜(Ⅱ)-8-羟基喹啉络合物的氧化峰,平衡常数为2.41×107,为表面控制。  相似文献   

6.
以邻苯二胺和水杨醛制备了席夫碱配体并与醋酸铜配位合成了一种席夫碱铜(Ⅱ)配合物(Cu-SB,SB=席夫碱).采用电化学法并结合紫外光谱法研究了Cu-SB与DNA的相互作用.紫外光谱法表明DNA的加入能引起CuSB特征吸收峰的增色效应,说明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且结合常数为6.09×10~7 M~(-1).循环伏安法表明Cu-SB在裸玻碳电极上有一对不可逆的氧化还原峰,DNA的加入导致峰电流减小和电位正移,表明两者可能以嵌插方式发生作用.差分脉冲法表明Cu-SB能作为电化学探针在3.4×10~(-5)~1.7×10~(-4)M浓度范围实现对DNA的定量检测.采用电极表面电化学法研究了Cu-SB与DNA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参数,进一步证明了两者之间嵌插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7.
对比和评价了用分子力学MM 法和半经验PM3法模拟23个铜配合物分子几何结构的结果.MM 法对四配位配合物的几何模拟结构与晶体结构差别大而不适于模拟这类分子,其可以模拟五配位三元配合物,预计这种配合物Cu-N键和Cu-O键的偏差将分别高达(9.45±0.062)%和(18.2±0.110)%.PM3方法可以较好地模拟所考察的各种类型铜配合物,预计四配位配合物的Cu-N键和Cu-O键的偏差分别为(3.26±0.023)%和(2.77±0.023)%.而3 1 1型配合物的该偏差分别为(5.18±0.032)%和(4.31±0.037)%.  相似文献   

8.
9.
草酰胺合铜(Ⅱ)配合物与TEMPO的选择性醇氧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子氧为氧化剂,研究2,2,6,6-四甲基哌啶氮氧自由基(TEMPO)与助催化剂N,N’-双(2-二甲氨基乙基)草酰胺合铜(Ⅱ)配合物在碱性水溶液中选择性催化氧化苯甲醇,探讨温度、氧压力和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气相色谱(GC)检测未发现过氧化现象发生,在反应温度为80℃,氧压力为0.3 MPa,反应时间为6 h时,苯甲醇转化率达到95%,选择性达到100%。  相似文献   

10.
测试了碲酸合铜(Ⅱ)和高碘酸合铜(Ⅱ)配合物的电子光谱、电子顺磁共振谱、Cu2pXPS,并给出了配合物溶液中“Cu(Ⅲ)/Cu(Ⅱ)”对的循环伏安图.由电子光谱求得其八面体场强参数Dq值分别为1350cm-1和1450cm-1,结合电子顺磁共振谱、Cu2pXPS,探讨了配合物中铜与氧之间的化学键性质,确证了Cu-OI键的共价性强于Cu-OTe键,高碘酸根对铜(Ⅱ)具有更强的配位能力.基于“Cu(Ⅲ)/Cu(Ⅱ)”对的循环伏安图,在碱性溶液中,用电化学法成功地将二价铜氧化成三价铜.  相似文献   

11.
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醇类化合物氧化成相应的羰基化合物是制备醛酮类化合物的一种重要方法.钌配合物因其具有多重价态,催化活性高且热稳定性好而备受关注.近年来,基于钌配合物催化的醇类化合物氧化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研究结果.综述了近年来均相钌配合物在环境友好型氧化剂(氧气、过氧化氢等)作用下催化醇类化合物的氧化反应和脱氢反应,介绍了典型的反应机理,进一步展望了其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2.
配合物氧化还原反应两种机理的过渡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配合物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外界机理和内界机理的过滤态结构。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胆固醇在均相及两相体系中的电化学氧化反应。在无隔膜电解池中、Pt电极上,进行恒电流电解(电流密度:3.3mA/cm~2)。借助于IR、MS、TLC和HPLC等对电解产物做鉴定。其电氧化产物为3β,5α,6β—羟基胆固醇,7α—羟基胆固醇,7β—羟基胆固醇,5,6—环氧胆固醇和7—酮胆固醇等。  相似文献   

14.
超分子配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弱相互作用(静电作用力、氢键、范德华力、短程排斥力等的协同)而进行的分子识别和分子组装是自然界中的普遍现象。近年来对超分子化合物的研究成为化学、物理、生物、材料、信息等领域的学科交叉的研究热点,在材料、催化、药物、生物工程等领域显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拟对目前国内冠醚类、吡啶类、羧酸类及氰根桥联超分子配合物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王树勇  张竹锋 《太原科技》1999,(6):34-35,36
对苯酚在平行板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过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电极材料、添加剂、槽电压、pH值对苯酚转化率的影响,对电极的活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羊毛配体与铁离子之间的配位反应,并分别采用Lagergren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及颗粒内扩散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考察了铁离子初始浓度以及pH值等因素对羊毛铁配合物催化性能的影响。使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液相色谱分别探讨了活性红195的光催化氧化降解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羊毛与铁离子之间的反应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以化学反应为主,在较高铁离子浓度下制备得到的羊毛铁配合物在pH≤6的水溶液中对活性红195具有较高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7.
在铁(Ⅱ,Ⅲ)-2,2′-联吡啶和铁(Ⅱ,Ⅲ)邻菲啰啉配合物的催化作用下,常压、70℃时用氧气或空气氧化环己烯,得到环己烯-2-醇-1和环己烯-2-酮-1,反应3.5h。转化率可达36.46%,酮、醇在产物中的总选择性大于91.40%.探讨了环己烯与催化剂摩尔比、温度及添加剂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用Cu(2,2′—bpy)_2(ClO_4)_2和Ru(2,2′—bpy)_2Cl_2,以及4,4′—联吡啶进行合成。通过熔点测定、元素分析、扫描电子微区分析、红外光谱分析以及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根据实验条件的不同,分别得到墨绿色的结晶[Cu(2,2′—bpy)_2Cl Cl(2,2′bpy)_2Cu](ClO_4)_2·2H_2O(Ⅰ)以及一种兰色的结晶Cu(2,2′—bpy)_2(ClO_4)_2(Ⅱ)。在反应过程中,Ru(2,2′—bpy)_2Cl_2虽然起着促进作用,但並未参与配位。  相似文献   

19.
微波辐照下酞菁铜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磺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微波辐照条件下,进行了酞菁铜配合物的微波合成研究和浓硫酸作为磺化剂酞菁铜配合物的微波磺化反应研究,获得了常规加热条件下不能制备的水溶性磺化酞菁铜配合物,并由电子光谱和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该微波磺化反应展示了微波辐照优良的非热效应,可作为水溶性金属酞菁衍生物的一种简便快速制备方法,避免采用发烟硫酸作为磺化试剂的常规加热制备方法所带来的空气污染,本文考察了微波辐照强度、微波作用时间与反应试剂组成用量的影响规律,探讨了微波场对合成反应的化学动力学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