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VIIRS时序夜光遥感影像,运用夜间灯光统计分析、位序-规模法则分析以及夜间灯光发展指数分析等方法,在地市级和区县级尺度上对2012—2019年海西经济区城市规模时空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2—2019年海西经济区夜间灯光总量呈现沿海高内陆低的不均衡分布,而内陆地区的夜间灯光增长率相比沿海地区更显著。位序-规模分析发现,海西经济区地市级和区县级首位城市规模均逐渐增强,地市级捷夫指数维持在0.95左右,区县级捷夫指数呈逐渐减小趋势,城市间规模发展逐渐均衡。夜间灯光发展指数分析发现,海西经济区各城市夜间灯光分布水平与人口分布水平逐渐趋同,沿海地区城市(特别是汕头、揭阳等)相比内陆地区城市趋同趋势更加明显,各城市内部呈现均衡向好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海西经济区在今后的发展规划中应因地制宜地发挥区位与生态优势,促进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协调发展;密切城际交通,进一步促进区域发展一体化;挖掘粤东地区的发展潜力,加强同粤港澳地区的城际交流,为海西经济区发展注入新的外部力量。  相似文献   

2.
融合DMSP-OLS和Landsat影像的城区边界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融合DMSP-OLS夜间遥感数据和Landsat 7地表覆盖遥感影像以改善城区边界提取可靠性的方法.首先利用DMSP-OLS数据和Landsat 7数据分别提取城市建成区边界,然后通过加权融合法对两种数据获取的边界进行融合,以获取可靠性更高的城区边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城市群中小尺度资源环境研究领域对空间型社会经济数据的需求,对天山北坡城市群10个主要县市的第二、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进行空间化模拟.采用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方法,定量分析2002年和2012年DMSP/OLS(defense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program/operational line scan system)夜间灯光数据与天山北坡城市群统计型数据的关系,建立天山北坡城市群1 km的GDP密度图,GDP空间分布模拟结果在分产业水平上拥有较高精度.结果表明:1)两期夜间灯光指数与第二、三产业值具有明显相关性,第二产业相关系数为0.75、0.83;第三产业相关系数为0.86、0.87;2)从GDP空间分布来看,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奎屯-克拉玛依一线;各县市GDP密度由城市核心区向周围区域辐射递减,城郊和农村地区的GDP密度显著低于建成区的GDP密度;3)基于夜间灯光数据模拟的GDP空间分布结果十分可信,尤其是第二产业2002年和2012年的GDP模拟结果与统计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58%、0.01%.通过对比两期的GDP空间化模拟结果发现: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山北坡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动态变化,对后期更加准确地预测此区域经济走势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采用2001年、2004年、2007年的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提取中国31个省市的夜间灯光强度图,引入相对亮度和相对面积,通过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灯光指数和统计指数.以2001年、2004年的灯光指数与统计指数为样本,以2007年数据为检验值,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可决系数为0.872.最后,以灯光指数对中国省际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引入相对亮度和相对面积构建的灯光指数能较准确地反映中国省际经济发展综合水平的时空格局变化.  相似文献   

5.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利用德州市1997—2017年4期TM(OLI)遥感影像,提取德城区近20年的城市建成区.引入扩展强度指数和紧凑度指数等数学方法,分析了德城区近20年城市用地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社会经济指标数据,对研究区建成区的扩展变化及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德城区建成区的面积增加了1.77倍,平均年增长3.30km2.城市向东扩展显著,城市重心东移,造成德城区建设用地的时空扩张特征的驱动力主要有人口、经济、交通和政策因素,其中政策因素对城市时空形态的演变具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苏州市市辖区为研究区,运用2000年和2015年两期两景Landsat遥感影像,结合建筑用地指数(IBI)和非监督分类的ISODATA分类方法,对苏州市市辖区建成区进行信息提取,并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IBI指数提取精度优于ISODATA分类,能够很好地用于建成区提取;15a间苏州市市辖区建成区呈向外围扩张趋势,但扩张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以Landsat8 OLI影像为数据源,以哈尔滨市辖区为研究范围,采用阈值法、NDWI指数法、MNDWI指数法以及EWI指数法,对研究区内水体信息进行提取.以人机交互结果作为研究区内水体信息真实值,通过查全率、查准率以及虚警率三个指标对提取结果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四种提取方法都能够将大面积水体信息完整提取出来,但是在虚警率以及信息的细节处理上,EWI指数法以及MNDWI指数法在查全率达到0.9以上的同时,能够将虚警率保持在0.1以下.EWI指数法,在对细小河流的提取方面,以及降低居民地等地物的噪声影响方面在几种算法中表现最为优异,是最适合该研究内的水体提取算法.  相似文献   

8.
在研究城市化进程时,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获得的城市空间信息基本可以反映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以河南省为例,提取出2000-2012年的河南城市化空间信息,对河南省18个市级行政区的城市化空间扩张进行监测,分析城市空间扩张的格局变化及速率,得出影响城市空间扩张的因素并预测城市空间扩张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影像融合技术在土地分类中的适用性,找出适用于不同地物提取的融合方法,以LANDSAT 8 OLI 15m全色/30m多光谱影像为数据源,采用PC变换、Brovey变换、GS变换三种融合法对全色和多光谱影像进行融合,并对融合结果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基于地物光谱特征、决策树分类法提取研究区地类信息,比较多光谱影像和融合影像的信息提取精度.结果表明,三种融合方法均在空间细节表现能力得到提升,GS融合影像对建筑物识别能力较强,适用于城市建筑提取,而PC融合影像信息量最为丰富,突出显示水和植被信息,总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均为最高,是最适于农业信息提取的融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选取海口市滨海旅游区作为研究对象,以1991,2001,2008年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面向对象信息提取技术,提取了海口市滨海旅游区1991-2001-2008年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信息,并结合GIS技术手段、景观格局指数及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结合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LUCC景观格局特征以及景观空间格局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海口市滨海旅游区多样性指数有所增加,景观破碎化程度有所降低,部分景观类型斑块在空间分布上总体趋向于聚集,部分景观要素类型斑块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又趋向于分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更加系统地分析河南省沿黄城市洪涝灾害脆弱性时空分布特征,以期为流域减灾防灾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河南省沿黄8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区域灾害系统理论,构建河南沿黄城市洪涝灾害脆弱性评价体系,并利用Matlab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评估模型。【结果】将研究数据导入评估模型,得到脆弱性评估指数,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研究区洪灾脆弱性进行特征分析。【结论】(1)时间上,2010—2020年8市洪涝灾害脆弱性呈现“整体下降、局部波动”趋势;(2)空间上,8市空间分异显著,呈现出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分布形式,脆弱性从西到东呈现“高-低-高-低”分布特征;(3)省会城市郑州10年间洪灾脆弱性指数居高,并在空间上处于脆弱性等级较高区域。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的利用光谱指数特征对城市V-I-S地表覆被格局特征进行研究,在深入分析研究区基本组分地表覆被类型特征后,通过创建改进型归一化差值不透水表面指数(MNDISI),并结合改进型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以及不同地表覆被类型在近红外和短波红外波段的平均反射率值等六组参数作为主要特征,基于Landsat TM影像,在面向对象的最邻近分类器中进行城市V-I-S基本组分地表覆被类型信息的提取与分类,精度评价得出生产者精度、用户精度、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达到92.5%、88.4%、87.5%和0.85以上.结果证明该方法实现了大范围区域城市V-I-S基本组分地表覆被类型信息和格局特征的自动准确提取.  相似文献   

13.
以松嫩平原为研究区,利用modis影像提取温度指数和植被指数建立Ts-NDVI空间特征,根据其空间特性提取TVDI值,结合研究区野外实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TVDI能够很好的用来反应松嫩平原土壤湿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深入研究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1)Ts数据和NDVI数据能够很好的拟合出空间三角形关系且其相关性表现良好;(2)将遥感提取得到的TVDI值与实地测量的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随着实测数据的土壤湿度值的增加,TVDI值呈现出减小的趋势,即TVDI值能够很好的反应土壤湿度的空间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异规律.(3)松嫩平原土壤湿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大体呈现出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变湿的走向.研究为获取大范围连续的土壤湿度提供了一种方法,为政府调控农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可持续发展为准则,分析黄河流域的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为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99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计算景观生态风险指数。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在空间上探索景观生态风险指数与驱动因素的空间相关性。并设定自然发展、耕地保护、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四个情景,采用Markov-Flus模型对未来景观生态风险指数进行预测。【结果】研究区内,榆林市、渭南市以及咸阳市北部的景观风险较高,近年来高风险区、较高风险区逐渐收缩;整体的分布呈现“南冷北热”的特点。【结论】不同区域的景观生态风险收缩或扩张情况不同,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准则,在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夜间灯光数据在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效率研究中的应用本文构建了城市灯光强度-土地城市化水平异速生长模型,基于异速生长系数判断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效率变化。研究区2012—2016年幂函数形式的异速生长系数分别为0.818 8、0.796 7、0.846 9、0.812 2和0.916 2,建设用地扩张效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鼓楼区、玄武区、栖霞区和六合区线性函数形式的异速生长系数存在明显梯度差异,分别是2.719 5、1.698 4、0.812 5和0.404 0,沿中心城区到远郊区逐渐下降。结果表明,夜间灯光作为新型数据源可应用于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效率的测度与评价。  相似文献   

16.
从自然、社会两个维度构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特尔斐法、木桶原理法则和多因素空间叠加法评价贵阳市开发建设适宜性,并探讨建设用地适宜性的山坝分异特征及其优化策略.结果表明:贵阳市建成区和未来扩展区建设用地适宜性的山坝空间分异显著.在贵阳市山区、坝区的建成区中,不适宜建设的面积分别为3 119.31和382.11...  相似文献   

17.
人口空间化研究是地理研究的关键问题,随着3S技术的发展及数据可视化需求的不断提高,如何获取高精度的人口空间分布数据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以人口基数大及人口增长迅速的河南省为研究对象,以201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DMSP/OLS稳定夜间灯光数据、人口普查数据等为数据源,基于统计人口密度数据,将研究区划分为3部分。结合逐步回归分析理论,建立人口空间化模型,并在县级、乡镇级下对人口空间化结果进行精度评价,生成1 km×1 km人口密度格网图。结果表明:(1)对河南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分区空间化,由精度验证结果可知模型效果较好;(2)在平均人口密度较高的县市,误差相对较小,说明该模型在人口稠密区空间化精度较高;(3)河南省人口空间化分布总体上呈从四周到城市中心递增的特点,人口分布圈层结构明显,主要向城市中心聚集,呈现由"圈"到"点"的聚集特征。  相似文献   

18.
绿色空间格局和热环境是与城市居民活动息息相关的重要元素,绿色空间格局通过植被覆盖的程度和形态影响城市宜居环境,而热环境则以地表温度的形式表现出来。本文利用Landsat 8 OLI_TIRS卫星遥感影像资料,通过反演法得到长沙市核心城区植被覆盖情况和地表温度数据,初步分析了长沙市植被覆盖度和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特征:长沙河东地区主要为密集的建筑用地,植被覆盖度显著低于多山多水的河西地区;地表温度河西显著低于河东,临水区域温度是低温中心区,而地表温度最高值却位于研究区域最东——芙蓉区东部。同时植被覆盖度与地表温度之间的显著性系数为0.00、相关性R值0.167,呈极显著负相关,可见城市的宜居温度与植被覆盖度之间关系密切,为建设更加优化的城市环境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边缘密度特征提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的居民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民区相对于其他区域具有更明显更丰富的边缘特征. 根据这一特点,提出一种利用边缘密度特征差异
进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居民区自动提取的方法. 该方法首先利用Mean Shift 算法平滑原始影像,然后检测平滑影
像上的边缘并拟合成直线段,最后利用影像中的边缘密度分布构建空间投票矩阵,并结合Ostu 阈值分割方法提取
居民区. 实验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提取场景比较复杂的影像中的居民区,且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IPA分析的磁器口古镇夜间旅游体验满意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夜间旅游已成为旅游市场发展的新趋势之一,多地积极发展夜经济,提高旅游竞争力.目前,磁器口古镇日间旅游优势明显,但夜间旅游不突出,为改善这一现状,对古镇242名游客进行实地调研,从游客感知视角选取5个要素20项评价指标进行调查,采取Likert5分量表法借助IPA分析法对磁器口古镇夜间旅游体验影响因素的重要性与实际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游客对磁器口古镇夜间旅游体验的期望均值远高于实际体验满意度均值.基于IPA分析20项评价指标具体分布情况为:表现良好区4项、继续维持区3项、缓慢改善区9项、重点改进区4项.因此,提出优化夜间旅游环境从规范商铺歇业时间、延长夜间公共交通运营时间、丰富夜间文旅产品、保障夜间旅游环境的安全舒适性、完善景区夜间旅游线路等5个方面改进建议,为磁器口古镇景区后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