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说起海东青,许多人并不陌生。从古至今,诗人讴歌它,画家描绘它,即使至尊无尚的皇帝也要为它写上一笔。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具有政治与历史意义的鸟,大概不为太过。但是,海东青真实的样子如何?现在是否还生活在世界上?它与现代鸟有什么关系?无人知晓。笔者试图就此做些探索。海东青的缘起海东青是古代皇帝用于狩猎的一种珍贵猎禽。据古籍记载;“海东青出女真,辽时岁征其贡”。(见  相似文献   

2.
猎隼     
马鸣 《科学世界》2007,(6):37-37
猎隼(Falco cherrug J.E.Gray,1834)又被称为“海东青”、“突鹘”、“鹞子”等,维吾尔族人称其为“匈喀尔”(Shunkar),而藏民称之为“茶”。属鸟纲、隼形目、隼科,体长约47~58厘米,体重0.7~1.2千克,翼展1.1~1.3米。通体多红褐色斑纹。现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3.
正海东青英俊勇猛、速度惊人,能以小搏大,被誉为"万鹰之神"。只是,在浩繁的文献中,关于它的记载十分有限,海东青到底是哪一种猛禽呢?谜之海东青羽猎是指人类用驯养的猛禽捕捉猎物。我国羽猎历史悠久,用于羽猎的猛禽中,名声最大的莫过于海东青,"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青"。自后梁太祖开平二年(公元908年)海东青第一次出现在进贡名单中,到清朝将其定为御用猎禽,海东青的身份可谓尊贵至极。  相似文献   

4.
<正>《易》日:"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这句话的原意是:《周易》说:"公在高墙上射中了隼鸟,获得它,没有什么不利的。"孔子说:"隼,是禽鸟。弓矢,是射鸟的器具。射隼的是人。君子把器具藏在身上,等待时机而行动,怎么会有什么不利呢?行动沉稳而不急,所以一出手即有所获,是说具备了现成的器具然后行动。"这段话源于雷水解卦上六爻的爻辞,是一副很美的狩猎图画,卜到这一卦,代表大吉大利、功成名就。  相似文献   

5.
达斡尔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关于其族名“达斡尔”的词源词义在学界历来存在不同的看法,尚无定论。主要有契丹“大贺氏”说、索伦语“耕田者”说、蒙古说、“大胡人”音转说、契丹“大辽”说等几种说法。对各种观点、见解进行了简要的考辨,认为“达斡尔”一词来源于姓氏,即源于地域的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6.
上一次给大家介绍了古称“百舌鸟”的乌鸫。这个“鸫”字原来是个废弃的古字,在古文献中都是罕见的,现在却成了现代鸟类学中的常用字。老的字典里还有许多古鸟名,现在已不使用,但在阅读古文献时却常能遇到。“鹘”这种鸟,就是古人在古典诗歌里经常提到的一种猛禽。“鹘”字一字单用时,读为胡(hú);同别的名词组成双音节词时,读为古(ɡǔ)。古人形容某物飞得极快,常用“疾如鹰隼”这个成语。隼读音为损(sǔn)。鹰隼不是一种鸟,而是两类鸟的合称,一类是鹰类,另一类就是隼类。鹰属鹰科,隼属隼科,二科合为隼形目。鹰和隼最…  相似文献   

7.
秦岭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岭古称南山,《诗经》有“节彼南山”,《禹贡》你“终南惇物”,《山海经》亦称“南山”,等等。根据历史载籍,南山之名,由来已久。秦岭之名,大概为后起,始见于《史记》,谓“秦岭天下之大阻也”。秦汉而后,特别经过韩愈贬潮州诗,“云横秦岭家何在”,秦岭之名,随韩诗而远扬。有的研究者,说“秦岭之名、乃外国学者所定,而并非吾人习用之名”,征之历史事实,此说值得考虑。南山亦称终南山,左传有“终南九州之险也”。东方朔有“南山天下之阻也”。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则说:“盖终南脉起昆仑,尾衔嵩岳”。到了清朝同治年间更有毛凤枝著有《南山谷口考》,“东起潼关西至宝鸡,凡南山谷口北向者,得一百五十”,正是陕南秦岭的山地。有的研究者,则说:“陕南一带山脉,吾国典籍中,向来似无总名”,征之历史事实,此说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刊上期所报道的,在我国云南发现的黄腰响蜜鴷,是我国鸟类大家庭的新成员。响蜜鴷是一类什么鸟,它们有哪些习性,为什么称为“响蜜”呢?  相似文献   

9.
马杰 《科学世界》2006,(2):69-73
2005年11月,探测器“隼鸟号”终于降落在距地球3亿千米的小行星“丝川”上,并完成了采样工作。这次计划的亮点是,“野心勃勃”的隼鸟号要把样品带回地球。第一次降落并不顺利,第二次虽然取得圆满成功,但是没高兴太久,人们就判断隼鸟号受到严重损坏,采样失败的可能性很大。隼鸟号虽然在世界上首次降落在月球以外的天体而且重新起飞意义重大,但是在其后几天发生的情况令人时而气馁,时而兴奋。本文将向读者详细介绍隼鸟号的奋斗历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的任务是飞往名为“丝川”的小行星上,采集岩石样本,然后返回地球。它带着这种难度极高的使命,历时7年之久终于返回了地球。漫长的旅途之中,多次出现险情,每一次又奇迹般地化险为夷,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地球与小行星之间的往返航程。我们就来追溯一下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的艰难之旅吧!  相似文献   

11.
康国文 《大自然》2011,(3):78-81
在短距离比赛中,隼是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如果你家居山村,便会经常看到隼:或迅若流星般滑过旷野,或如离弦之箭般射入云端,那搏击长空的身影极为矫健敏捷。全球现有隼科鸟类10属63种。其中,隼属有39种,分布于我国的主要有黄爪隼、红隼、西红脚隼、红脚隼、灰背隼、燕隼、猛隼、猎隼、阿尔泰隼、矛隼、游隼和拟游隼12种。由于隼的形象威猛,很受人们  相似文献   

12.
马杰 《科学世界》2005,(12):46-50
2003年5月发射的工程实验探测器“隼乌”号从发射开始经过2年零6个月的航行,现正在进行几项“世界上首次”的技术验证,这些都是对今后探测行星极为重要的技术。本文将介绍“隼乌”号究竟是使用什么技术到达小行星的,以及预计今后还将完成哪些科学考察任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在短距离比赛中,隼是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如果你家居山村,便会经常看到隼:或迅若流星般滑过旷野,或如离弦之箭般射入云端,那搏击长空的身影极为矫健敏捷. 全球现有隼科鸟类10属63种.其中,隼属有39种,分布于我国的主要有黄爪隼、红隼、西红脚隼、红脚隼、灰背隼、燕隼、猛隼、猎隼、阿尔泰隼、矛隼、游隼和拟游隼12种.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大多数文人都认为周敦颐自名“濂溪”,是因为他家乡有一条小溪叫“濂溪”,自名之用意是为了表示不忘家乡。这是一个误说。周敦颐家乡故居前的小溪以前不是叫“濂溪”,而是“营水”或“营江”;“濂”字是周敦颐仿元结自造专用字;他取“濂”字是为了“自箴”,而不是宋度正说的“志乡关在目中”之意。度正的《周敦颐年谱》有误。  相似文献   

15.
目前出版的各类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教科书等,均把出席我党“一大”的代表包惠僧说成是由陈独秀个人指派的代表。本对此提出了异议,并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考证,确切认定:一是出席“一大”的代表包惠僧不是由陈独秀个人“指派”的有异于其他十二名代表的“特殊代表”、而是作为广州小组两个代表之一出席“一大”的;二是出席“一大”的代表确切人数应是十三人,但历史上曾有“十二人说”.这是因为另一名代表何叔衡的中途离会,没有终告所致。旨在驱散历史迷雾,依照历史本来面目认定“一大”代表人数,使今后有关支书对“一大”代表人数和代表身份的表述更科学、更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6.
一、趣味性在历史课教学中的作用刘知几在《史通·自叙》中说:“夫其书虽以史为主,而余波所及,以穷王道,下掞人伦,总括万殊,包吞千有。”他认为历史是包罗万象的。事实确是如此。古今中外,沧海桑田,历史现象、事件、人物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展示了历史发展的个性、特殊性;而历史是有规律可循,又具有共性、普遍性。所以历史本身是丰富多采、饶有趣味的。历史知识的趣味性,就是指史实本身具有的情趣和意味,它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兴趣、有吸引力,从而能启迪思想,使人受到教益。趣味性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哪些作用呢?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之者。”历史课教学具有趣味性,就能引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自觉积极地学好历史科学知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同时兴趣和注意  相似文献   

17.
话说草决明     
决明是一种一年生的半灌木状的豆科草本植物,又称草决明。《本草纲目》中有这样的记载:“夏初生苗,高三四尺许,根带紫色,叶似苜蓿而大,七月开黄花,结角,其子如青绿豆而锐……以明目功而名。”关于草决明的功效曾有不少神奇的传说。其中的一个是这样说的:大约两千多年以前,有位妇女因儿子走失而终日悲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才会有高度的热情,积极主动去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开始,是成功的秘诀。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历史课教师,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对社会、对自己的重要意义,而且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着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无疑是一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前出版的各类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教科书等,均把出席我党“一大”的代表包惠僧说成是由陈独秀个人指派的代表。本文对此提出了异议,并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考证,确切认定:一是出席“一大”的代表包惠僧不是由陈独秀个人“指派”的有异于其他十二名代表的“特殊代表”,而是作为广州小组两个代表之一出席“一大”的;二是出席“一大”的代表确切人数应是十三人,但历史上曾有“十二人说”,这是因为另一名代表何叔衡的中途离会、没有终会所致。旨在驱散历史迷雾,依照历史本来面目认定“一大”代表人数,使今后有关史书对“一大”代表人数和代表身份的表述更科学、更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20.
纵观历史,古往今来国家强弱盛衰无不与人才的使用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历代先贤都十分重视用人。早在西周时期,周公就从历史的启示中总结出了“爽邦由哲”的名言。《吕氏春秋·求人》篇中说:“身定国安天下治,必贤人,……得贤人,国无不安,名无不荣;失贤人,国无不危,名无不辱。”关于用人的重要性古人也有论述,《韩非子.观行》中说:“虽有尧之智而无众人之助,不能自举。”唐太宗李世民认为,只要用得其人,国泰民安的局面不愁不会出现,他说:“昔汉高祖,田舍翁耳,提三尺宝剑定天下,既而规模弘远,庆流子孙者,此盖得贤臣所致也。”一言以蔽之用人之道是立国之本,安邦之略。那么古人是如何用人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