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了提纯的PVY和PVYN及其侵染的马铃薯叶片汁液、块茎休眠芽和幼芽。结果表明,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抗体,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固定包被抗体浓度20μg/ml,选用酶标记抗体的工作浓度为l:75—90,能测出PVY抗原的最低浓度为40ng/ml,PVYN为10ng/ml。感染PVY和PVYN的马铃薯叶片汁液的最高稀释度均为1/128;马铃薯块茎打破休眠后生出的幼芽的最高的稀释度为1/16,而马铃薯休眠芽中的两种Y病毒株系均不能测出。  相似文献   

2.
过氧化物酶活性与烟草脉坏死病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接种马铃薯Y病毒脉坏死株系后转PVY-N1b基因的抗性烟草NC89和非转基因敏感烟草NC89的叶片组织透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并对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电泳分析,结果表明:抗、敏烟草叶片的组织透性与叶片内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一致,两者在接种后均呈增高趋势,且敏感烟草的增高幅度明显高于抗性烟草;接种后,两者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均出现了一条新酶谱,抗性烟草植物的新酶带在接种后第2天开始出现,而敏感烟草的新酶带则在接种后第6天开始出现,且活性明显强于抗性烟草。  相似文献   

3.
宝坻蒜区的栽培大蒜普遍感染病毒,发病率几乎百分之百。病毒病的主要症状是花叶,并伴随有叶片黄化,扭曲畸形,植株矮化。病叶的汁液作电镜负柒,发现有大量的线状病毒颗粒,主要分为两种:15nm×600—1200nm和9—10nm×600nm;病叶细胞超微结构中,存在典型的风轮状内含体;经免疫电镜方法,发现两种颗粒与烟草花叶病毒(TMV)抗血清反应为阴性,与马铃薯Y病毒(PVY)抗血清反应为阳性;感染了蒜病毒的昆诺阿藜,在叶子上产生枯斑症状。初步研究认为,宝坻大蒜感染的是属于PVY的大蒜花叶病毒(GMV);通过超离心方法已经得到了两种线状病毒的复合提取物。  相似文献   

4.
在新疆发生的芜菁花叶病毒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新疆感染病毒的萝卜(Raphanus sativus)分离到一株线状病毒,该病毒在人工接种条件下可经汁液传播侵染属于9科的25种草本植物;该病毒可经桃蚜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染病组织粗汁液和提纯病毒制备物在SDS双向免疫扩散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中与芜菁花叶病毒抗血清发生强烈的免疫反应;该病毒的病毒粒子为长约750 nm的线形病毒粒子;以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提纯了该病毒,纯化病毒的A260/A280为1.26;用提纯病毒制备了ELISA试验所用效价为1∶106的抗血清,证明该病毒株应属于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的一个株系.  相似文献   

5.
在新疆甜菜的根部和叶片分离到两种病毒分离物。回接到甜菜上均产生环斑和沿脉线纹。最后形成坏死斑。病毒粒体为20面体,平均直径28nm。除侵染甜菜外还侵染苋色藜,昆诺阿藜、番杏、菠菜等,引起局部坏死斑,在普通烟、心叶烟、菜豆、黄瓜、番茄上无症状侵染,病毒致死温度为70℃,10分钟,体外存活期13天以上,冻干病叶三年后仍有侵染力。通过PEG沉淀。差速离心,琼脂糖柱层折及蔗糖梯度离心,可得到较高浓度的纯化病毒,病毒的紫外吸收最低值在245nm,最高值在260nm。病毒外壳蛋白的分子量为54000道尔顿,病毒基因组核酸为两个组份。在琼脂双扩散实验中,能与番茄黑环病毒(TBRV)抗血清产生较弱的沉淀线,与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坏死病毒(TMV)。烟草环斑病毒(TRSV)不发生反应,从上述结果可以初步认为这两种分离物为番茄黑环病毒侵染甜菜的一个株系。  相似文献   

6.
从马铃薯“紫花白”叶片中分离到一种短杆状病毒,病毒粒体直径为19±1.9nm,长度在180~220nm之间,OD260/280比值为1.23,病毒核酸为ssRNA,单一组分.用提纯的病毒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微量沉淀法表明此病毒与PLRV,PVX,PVY,PVS,TMV均无血清学关系.病毒分离物可摩擦接种茄科,苋科、藜科植物,并在不同指示植物上引起不同的症状,但只在普通烟上产生系统感染.电镜观察和DAS-ELLSA检测证实此病毒可摩擦回接马铃薯“紫花白”,但不引起明显症状.病毒的稀释限点为10-4~10-5,体外存活期为6d,致死温度为80~85℃.与目前已报道的侵染马铃薯的各种杆状RNA病毒比较分析证明,此病毒是侵染马铃薯的一种新病毒,命名为马铃薯短杆状病毒(Potatorod-shapedVirus,PRV).  相似文献   

7.
1990~1992年,从石河子、昌吉、阜康、乌鲁木齐及哈密等地采集了不同症状的辣椒病毒病标样75份。通过指示植物3次单斑分离,纯化后获8个病毒分离物,编号分别为P—91—5、P—91—7、P—91—8、P—91—10、P—89—2、P—89—27、P—90—3及P—90—4。上述分离物经病毒的寄生范围、鉴别寄主反应、传毒介体及传播方式、体外稳定性、电镜粒体观察、血清学反应及理化性质的测定,鉴定出6种病毒:黄瓜花叶病毒(CMV)占28%、烟草花叶病毒(TMV)占24.7%、蚕豆萎蔫病毒(BBWV)占5.0%、马铃薯X病毒(PVX)占4.3%、马铃薯Y病毒(PVY)占2.7%、烟草花叶病毒组一新成员病毒(暂定为C_aMV)占21.3%。还有两种未知病毒分别占13.2%及3%。研究表明,在北疆地区辣椒病毒病的主要毒源是CMV、TMV及C_aMV,但对辣椒危害性最大的是TMV及BBWV,导致辣椒萎蔫、坏死及顶枯。  相似文献   

8.
罗汉果花叶病病原病毒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典型病株上分离到1种大小为12nm*(600-800)nm的线状病毒,该病毒可通过汁液摩擦和棉蚜(Aphis gossypii)传播,人工接种可侵染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西葫芦(Cucurbita pepo),南瓜(C.Moschata),黄瓜(Cucumis sativus),西瓜(Cirullus vulgaris),毛节瓜(Citrullus vulgaria)和瓠瓜(Lagenaria siceraria)等葫科植物引起花叶症状,侵染苋色藜(Chenopodium amaranticolor)引起局部褪绿斑点,接种番木瓜(Carica Papaya),普通烟草(Nicotiana tabacum),心叶烟(N,glutimosa),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洋酸浆(Physalis floridana),番杏(Tetragonia tetragonioides),豇豆(Vigna sinensis),未见有任何症状:病毒的致死温度为55度-60度,稀释终点为10^-3,10^-4,存在17度-25度下放置10d还有侵染活力;ELISA测定结果表明该病毒与西瓜花叶病毒-2(WMV-2)有密切的血清学关系,上述结果表明,引起广西罗汉果花叶病的病原病毒是WMV-2的一个株系,本研究还表明,罗汉果花叶病毒与番木瓜环斑病毒(PRSV),马铃薯Y病毒*PVY),烟草蚀纹病毒(TEV),大豆花叶病毒(SMV)及莴苣花叶病毒(LMV)均有较密切的血清学关系。  相似文献   

9.
将提纯的免疫球蛋白、特异性抗血清或抗原吸附在均一的乳胶颗粒表面,当和相应的抗原或抗体反应时,乳胶颗粒便发生凝聚,借以提高血清反应的灵敏度。Singer和Plotz(1956)最早应用这一方法。据报导,曾应用乳胶凝聚试验研究大麦黄矮病毒(BYDV)、南芥菜花叶病毒(AMV)、蕃茄黑环病毒(TBRV)、烟草脆裂病毒(TRV)、马铃薯X、Y、S、A和奥古巴花叶病毒等植物病毒。秘鲁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从1977年8月份开始,采用乳胶凝聚试验鉴定马铃薯X、Y、S病毒、安第斯马铃薯隐潜病毒和安第斯马铃薯斑驳病毒。国内在医学上曾采用乳胶凝聚的方法进行某些疾病的诊断。但应用这一方法鉴定  相似文献   

10.
病毒侵染导致品种退化是马铃薯生产中的一大难题.利用RNA沉默技术和无标记转基因技术,把马铃薯X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cp)片段和马铃薯Y病毒的复制酶基因(NIb)片段的融合基因构建成反向重复序列,农杆菌介导转入马铃薯品种紫花白,经PCR检测初筛的转基因植株定植.对定植当代和薯块繁殖的无性一代植株接种马铃薯X病毒和Y病毒,利用半定量RT—PCR和DAS—ELISA检测,鉴定出了对马铃薯X病毒与Y病毒双抗的无标记转基因株系.siRNA的Northernblot结果表明,所转基因的mRNA已经降解成小片段,转基因植株的双抗性是RNA沉默的结果.由于转基因的mRNA已降解,转基因植株不存在标记基因,同时规避了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的潜在生物风险.  相似文献   

11.
用 PVY 免疫球蛋白致敏绵羊红血球,对 PVY 抗原及侵染的烟草叶片汁液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测定提纯的抗原所用的 PVY 免疫球蛋白致敏绵羊红血球 PBS 的最适 PH 为5.6,感病汁液 PBS 的 PH 为7.2。反向间接血凝试验测定 PVY 抗原的最低浓度为135ng/me,感染 PVY 烟草叶片汁液的最高稀释倍数为1:128。  相似文献   

12.
从新疆感病毒番茄分离到一株属于类草花叶病毒组的病毒,感病番茄显示生长阻滞,叶片皱缩花叶畸形以及坏死等系统侵染症状;该病毒可经汁液传播侵染属于10科的18种草本植物,但不能经桃蚜传播,感病组织粗汁液和提纯病毒制备物在SDS双向免疫扩散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与烟草花叶病毒UI株系抗血肖发生强烈的免疫反应,该病毒的病毒粒子为长290nm,宽20nm的直杆状病毒粒子,其体外存活期在粗汁液中2个月,在干组  相似文献   

13.
一种马铃薯病毒RT-PCR诊断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传统的植物病毒RNA苯酚提取法进行改进;同时设计并优化单管RT-PCR(O ne-tube RT-PCR)方法,使传统的RT-PCR两步反应在一个反应体系中同时进行,依据马铃薯Y病毒和马铃薯S病毒的基因组RNA保守序列设计2套特异性引物,采用上述新建立的检测方法对染病的马铃薯叶片组织进行病毒检测,结果与G eneB ank中报道的这两种马铃薯病毒核苷酸序列进行B last比较,同源性达到96%以上,用这种新型诊断方法对马铃薯病毒核酸进行了浓度检测,实验结果证明,这种新型马铃薯病毒诊断方法具有可靠、快速、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1990年,从辣椒上分离到一个病毒分离物,代号P—9003。人工接种可侵染6科14种植物,回接辣椒产生轻微花叶,不被蚜虫传播,可通过汁液摩擦传染。致死温度80—85℃,稀释限点为10~(-7),体外保活期18天左右。病毒粒体球状,密集时呈多角形,直径33—34nm。该病毒在寄主体内浓度较大,通过差速离心和蔗糖梯度离心容易获得较高浓度的纯化病毒,病毒衣壳蛋白分子量为一个组份,约为27500道尔顿。核酸分子量为三组份,分子量分别为1.24,0.55和0.37×10~6道尔顿。与黄瓜花叶病毒(CMV),蚕豆萎蔫病毒(BBWV),烟草坏死病毒(TNV),烟草环斑病毒(TRSV),香石竹环斑病毒(CRSV)的抗血清不发生反应。与番茄黑环病毒(TBRV)抗血清产生微弱的沉淀线。衣壳蛋白分子由211个氨基酸组成。根据多项测定结果认为,虽P—9003与TBRV抗血清有微弱反应,但其它各项特性与TBRV相差甚远,为非特异反应。P—9003的核酸和蛋白分子量与已知的几个球状病毒组的数据均不相符,因此认为P9003为一种木报导过的球状病毒,暂定名为辣椒轻花叶病毒(PepperMild Mosaic Virus,PMMV)。  相似文献   

15.
1982—1983年,作者等对从新疆哈密瓜上分离出的两种病毒西瓜花叶病毒2号(简称WMV—2)和黄瓜花叶病毒(简称CMV)进行了提纯,制备了抗血清。用部分提纯的CMV注射兔子,获得了1/512效价的抗血清。用制备的抗血清与CMV—3(黄瓜株系)和CMV—4(豇豆株系)进行了琼质双扩散,发现新疆哈密瓜上的CMV与CMV—3和CMV—4有一定相关。WMV—2提纯比较困难,因为在提纯过程中病毒极易聚集。用PEG沉淀法病毒重新悬浮困难,丢失较多,最后采用差速离心。在超速离心对加20%蔗糖垫。在两次差速离心后再经一次20—(?)%蔗糖梯度离心,得到了较好的提纯效果,制备了1/64效价的抗血清。用作者等制备的WMV—2抗血清与美国、丹麦和日本的WMV抗血清进行了比较试验,证实新疆的WMV—2与美国和丹麦的WMV—2有相同的抗原性。用作者等制备的WMV—2抗血清与哈密瓜病株的蔓、叶、花、果及种子进行血清反应,发现病株的蔓、叶、花、果各部均有大量病毒存在。  相似文献   

16.
从波斯毛莨花卉上分离到一株病毒分离物R89—1,浸染波斯毛莨叶片表现为不规则的黄斑和坏死斑,易经汁液摩擦接种.可经桃蚜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能侵染测试的11科40种植物中的7科23种.病毒粒体为正20面体,直径约25nm.在琼脂双扩散试验中与蚕豆萎蔫病毒(B—BWV)的抗血清发生沉淀反应.根据上述特征,K89—1分离物鉴定为蚕豆萎蔫病毒.蚕豆萎蔫病毒用感染的昆诺阿藜叶片通过丁醇澄清及聚乙二醇沉淀容易提纯,每100g叶组织可获22mg病毒.提纯的病毒制剂具有典型的核蛋白紫外吸收曲线,最大吸收波长为259nm,最小吸收波长为241nm,A260/A280为1.67.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中含有上、中、下三条沉淀带.利用提纯的病毒制备的抗血清经微量沉淀试验效价达1/2048.  相似文献   

17.
烟草花叶病毒两株系的生物学和寄主病生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烟草花叶病毒普通株系(TMV-om)和来自新疆辣椒上的TMV黄白卷叶株系(TMV-wyr)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株系除引起辣椒和三生烟症状不同外,亦导致其他性状上的差异。TMV-wyr的致死温度为60~70℃,稀释限点10-4~10-5;辣椒病组织中产生大量病毒粒子的聚集体、网膜结构和分散的病毒粒子,叶绿体呈筒状;粒体大小为258×16nm,TMV-om在辣椒病组织中只形成病毒粒子聚集体,叶绿体呈球状。辣椒酶谱分析表明:TMV-om接种株POD同工酶的活性(3条深色带)显著大于TMV-wyr接种株(1条深色带)。由此我们认为这些生物学性质和病生理差异可作为区分TMV-wyr和TMV-om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植物乳杆菌Y42无细胞培养上清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采用微孔酶标板刃天青显色法确定Y42上清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微孔酶标板结晶紫染色法检测Y42上清对LM生物膜形成的影响,软琼脂法测定Y42上清对LM爬行运动性的影响。结果显示Y42上清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60mg/mL;当Y42上清作用质量浓度为MIC的1/32、1/16、 1/8、 1/4、 1/2时,LM的运动圈直径由81.15mm减小为78.31、 75.35、 69.51、 54.91、33.09mm,对LM生物膜形成的抑制率达到32.90%、 30.81%、 40.75%、 39.93% 、12.15%;普通光学显微镜在10×40倍放大倍数下,观察到Y42上清可显著减少LM在盖玻片上形成生物膜的量。Y42无细胞培养上清可通过抑制LM的运行性来抑制其生物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根据1995 ~1996 田间调查表明,CMV 是侵染白肋烟的主要病毒之一。采集到一种( 命名为CMV- TB) 引起烟株花叶、植株矮化的样品,摩擦接种能侵染7 科29 种植物。CMV- TB 引起苋色藜局部枯死斑。CMV- TB 体外稳定性状:体外保毒期2 天;稀释限点10 - 1 ;致死温度50 - 55 ℃。电镜观察CMV- TB 为球状颗粒,直径30nm 。SDS聚丙酰胺电泳测其分子量28 800D。CMV- TB 和CMV- CA( 花生株系) 抗血清起强阳性反应,与同一病毒组的花生矮化病毒(PSV) 抗血清起阴性反应。基于以上性质,CMV- TB 经鉴定属于黄瓜花叶病毒。本研究为侵染白肋烟的CMV 国内首次详细报道。通过应用生物学( 寄主反应和温度敏感性) 实验与CMV- S、CMV- D 对比,参试的分离物在32 ℃下引起昆诺藜( C.qinoa) 、豇豆(V.siesis) 产生局部枯斑并且与CMV- D 抗血清产生比CMV- S抗血清更强的特异性血清学反应。以上实验证明,CMV- TB 中国分离物与CMV- D 性质相同,属于CMV 亚组I,而与CMV 亚组II有明显差异。依据在一组寄主植物上的反应,对参试的CMV- TB 进行了株系划分  相似文献   

20.
白草花叶病毒原的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甘谷)培养的表现花叶症状的白草上分离出一种线状病毒,经鉴别寄主,蚜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电镜(ISEM)和组织病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初步认为此分离物是高粱花叶病毒SCH株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