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扎染作为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染色技艺之一,在大理白族地区已有上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历史.作为中国"扎染之乡",大理白族扎染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丰富的图案设计、生动的艺术表现而深受世人的关注与青睐,并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深入研究大理白族扎染的传统工艺和图案艺术,对进一步挖掘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加强其传统工艺和特色技法的传承与保护,推动大理白族扎染艺术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理地区利用有机植物染料进行传统的扎染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扎染产品深受广大白族群众喜爱。但传统扎染布料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严重掉色问题.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扎染产品走向更大的国内国际市场。为此,大理州科技局给州科技情报研究所下达了“靛蓝扎染布固色试验研究”课题。以求在既保持传统扎染纯有机、纯天然风格.又简便易行,节约成本的前提下,解决存在的严重掉色问题。  相似文献   

3.
关于白族扎染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溯西南夷的纺织简史和白族扎染的形成及其工艺史略,结合白族扎染现状的透视方式,对白族扎染进行文化思考,从而对白族扎染的文化、审美属性以及生产作出相应的结论。论点是:中国纺织史可以追溯到商代或西周。西南夷纺织史至少可以追溯到西汉。张骞在大夏见到的蜀帛,其中就一定有西南夷生产的布帛。西南夷泛指西南的少数民族,而当时河蛮人数众多,其活动中心主要在滇池和叶榆(大理),这是白族扎染的基础。白族扎染浓缩着白族千百年来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点,故白族扎染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主要属性是文化的、历史的,其次才是商品的。当今的白族扎染生产存在着危机和风险,要走出困境必须保持白族扎染的传统生产方式和工艺,也才能保住白族扎染的文化性和历史性。  相似文献   

4.
扎染工艺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就在大理白族地区流传,目前在大理周城已将此门艺术与市场结合,形成了壮观的民族文化产业。特色产品的开发和特色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大理的扎染产品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从几个方面改进:产品的技术创新;改变生产、销售模式;增强品牌意识。  相似文献   

5.
贾蕾 《科技信息》2014,(3):185+143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扎染工艺是具有独特风格的民族艺术之花,扎染工艺品朴实大方、清心悦耳,富有民族特色。然而原生态的民族民间特色扎染的传承和保护却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从小学美术校本课堂的角度入手,首先分析扎染走进农村小学美术校本课对小学生的意义,提出扎染有助于引导学生对人类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然后通过扎染应用于美术课堂的教学方法的阐述,提出了对扎染课程的展望。  相似文献   

6.
扎染是中国的优秀传统印染工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扎染设计,既传承了扎染艺术,又培养了新一代的手工印染工艺人才。  相似文献   

7.
元世祖忽必烈灭大理国史事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1253年12月13日,忽必烈攻下大理城,没有屠城,当地白族名家大姓有的投诚,有的激烈反抗。1254年春天,兀良合台攻下了善阐,俘虏了大理国主段兴智,大理国亡。蒙元王朝重用大理国段氏,段氏效忠于蒙元政权。参与并支持其灭南宋的战争,取得了胜利。蒙古军队万里出师,出奇制胜,采取大迂回、大包抄的战略,率精兵骁将远出西南叩击南宋王朝之背,史家对忽必烈平大理国的用兵有很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大理经济区位于云南西部和西北部,横断山区中南部,北接西藏自治区和四川省,西邻保山经济区,东面与东南面与昆明经济区和思茅经济区毗连,唯西南与缅甸接壤,古时,云南少数民族先后在这里建立南诏国和大理国,它们的都城就设在大理城。汉代时,大理是我国与许多地亚古国进行文化交流和通商贸易的门户。本区土地面积为10万零3千多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主,是全省面积最大的一个经济区。1988年总人口595万  相似文献   

9.
安徽是一个非遗传统技艺荟萃的省份,为保护和传承这些非遗传统技艺,安徽省做了大量工作,包括依托非遗场馆进行传播、依托网站进行数字化传播、依托居民社区进行下沉式传播、依托“非遗+旅游”进行融合式传播。短视频的盛行,为非遗传统技艺提供了一种可以被“看见”的守护与传承方式,与安徽省现有的传承和保护方式可以相得益彰。安徽非遗传统技艺短视频传播应坚持多向进路:政府方面,对非遗传统技艺短视频传播进行自上而下的指导和支持;短视频平台方面,全方位、多举措助力非遗技艺短视频传播;非遗传统技艺短视频生产者方面,多点发力、精准施力展现非遗传统技艺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扎染是我国传统的印染工艺,其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它那清新、朴实的艺术风格。现代,扎染又以它独特的手法及艺术魅力,更受人们的青睐。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周作人与成仿吾似乎有着完全不同的艺术追求。在文学的内容与形式表达上,周作人由人生关注转向艺术园地,成仿吾则由艺术之“美”走向人生之“善”之“真”;在文艺的表现自我上,周作人由社会大我而一己小我,成仿吾则由小我而转向大我:两人相背而走,殊途亦不同归。而且在追求道路上,两人好像作了一个方向上的置换,似乎是对自己前期选择的一种背弃。然而,深入表象下的本质,我们发现的是他们对艺术追求的坚持。  相似文献   

12.
周公是西周初年重要的历史人物,他辅佐武王伐纣灭商;辅佐成王执掌朝政;平乱东征;分封建国;制礼作乐;提倡德治,对西周政权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是西周初年最为重要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相似文献   

13.
皖南歙县程氏家族是清代颇负盛名的簪缨仕宦、世代书香之家,其后人程善之不仅是南社成员,还是同盟会会员。上世纪初他在扬州任教;辛亥革命中追随孙中山,任大元帅府评议;二次革命失败后,回扬州继续从事教育事业。1928年起主笔《新江苏报》,直至逝世;"九·一八"后曾积极进行抗战宣传。他喜好佛学,但亦积极进行文学创作,作为南社社员,他的诗、词、小说都颇有影响。然而关于程善之的家世、生平却很少有人谈及,现就其家世、生平作一简单的考述。  相似文献   

14.
该文主要分析了大学英语写作课程中影响学生写作学习的几个因素:传统语法学习带来的制约,学生词汇量贫乏,缺乏行文逻辑思维能力,汉语对第二语言写作的影响及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并且就这些因素提出了相应可行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是多元融合而成的,道家尤其有这种色彩.曾任周史官的老子一方面精通周礼、娴熟于礼乐文化;另一方面又浸染有楚文化的内蕴.这使他在批判周礼时能毫不留情,又能直指其要害.老子以哲学本体论的"道"批判西周的宗教之天,扬弃了西周的宗法宗教传统.老子的自然本体论思想丢弃了西周的尚德精神,保持一种价值中立的观点.这使道家的楚文化背景发生影响.荆楚文化崇尚巫风和多神体系,而巫术是一种工具化的宗教思维.道家之所以能后启道教正是这种巫术思维影响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论周行己     
北宋末年温州人周行己 ,是洛学创始者程颐的学生。因他生长于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温州 ,加上又受过新学、吴学的薰陶 ,使他重视实用之学 ,具有先进的货币思想 ,成为南宋永嘉事功学派的先驱 ,对温州学术文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自然"在周作人的文学批评中占据着核心位置。它既是对以《文心雕龙》为代表的传统文论的继承,又经过了具有现代意义和个性的改造。文章旨在厘清二者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显著差异的复杂关系,阐明现代文学批评与传统文论之间割舍不断的历史连续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一个老历法史家的角度,重新审视史学界为获得西周诸王王年所使用的各种方法和对西周历法形态作出的各种假设,并重新定位西周历法:修正了以往的传统观念,推导出西周诸王王年,将历史文献、青铜器铭文记录、天再旦和五星聚合相配合,取得了较为圆满的结果.同时,还重新改定了所谓的共王标准器的王世.  相似文献   

19.
卷积神经网络是机器学习领域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在深度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卷积神经网络一般需要多个层,而且训练数据通常都很大,所以网络训练可能需要几小时甚至很多天。目前虽然有一些利用GPU加速卷积神经网络训练的研究成果,但基本上都是实现方式复杂,需要技巧很高,而且容易出错。提出了一种简洁、高效的加速卷积神经网络训练的方法,其主要过程是将卷积层展开,这样卷积层和全连接层的主要训练步骤都可以用矩阵乘法表示;再利用BLAS库高效计算矩阵乘法。这种方法不需要过多考虑并行处理的细节和处理器的内核特点,在CPU和GPU上都能加速。实验证明,GPU上使用该方法比传统的CPU上的实现快了100多倍。  相似文献   

20.
定州秧歌戏,又称"稻秧歌"、"苏秧歌"、"大锣腔"、"干板秧歌戏"等,是发祥于定州黑龙泉一带,并流传于河北省及周边县市的乡土戏曲形式。它那独特的唱腔风格、诙谐的唱词、风趣的化妆无不渗透着当地人的审美情趣及民间文化,成为当地传统文化的固定传播方式。文章从定州秧歌戏的音乐本体入手进行分析和讨论,为进一步探讨、研究这种独特的地方戏曲艺术形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