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用分极化曲线法研究了Pt电极上HPO阳极氧化为P2O的动力学与机理.由分解得到的O2和P2O的极化曲线的Tafel斜率,低极化区两者均为2.303TR/βF;而高极化区两者分别为2.303RT/2βF和2.303RT/βF(其中β≈0.5).两者的动力学方程分别为:低极化区:高极化区:此外,还研究了F-、Cl-、SCN-和(NH2)2CS等添加剂对上述两过程分别的影响.发现F-离子在低极化区对两者均有加速作用,但对i(O2)的加速作用要大于对i(P2O)的加速作用,故使电流效率降低;在高极化区,F-离子对两者均有阻滞作用,当[F-]<2mol/L时,由于对i(O2)的阻滞作用要大于对i(P2O)的阻滞作用,故使电流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2.
温度对Cr2O7^2—阳极形成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分解极化曲线法研究了在0.1mol/LCr2(SO4)3+1mol/LNa2SO4溶液中Pt和PbO2电极上Cr2O7^2-阳极形成和O2析出过程中温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1.95V下,Pt电极上O2和Cr2O7^2-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57.4kj/mol和61.3kj/mol;PbO2电极上O2和Cr2O7^2-表观活化能分别为40.2kj/mol和46.2kj/mol。温度对于Cr2O7 相似文献
3.
4.
本用分解极化曲线法研究了某些添加剂对Ti/PbO2电极上ClO4^-离子阳极形成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ClO4^-,BrO3^-,B4O7^2-,Ba^2+等离子均使ClO4^-的阳极形成电流效率提高,而Cr2O7^2-,S2O8^2-,SO4^2-,MoO4^2-,IO46-,P2O7^4-,Fe(CN)6^4-,Ca^2+和Mg^2+等离子均使电流效率降低,根据假设的机理讨论了使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分解极化曲线法研究了某些添加剂对Ti/PbO_2电极上ClO_4~-离子阳极形成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ClO_4~-、BrO_3~-B_4O_7~(2-)、Ba~(2+)等离子均使ClO_4~-的阳极形成电流效率提高;而Cr_2O_7~(2-)、S_2O_8~(2-)、SO_4~(2-)、MoO_4~(2-)、IO_4~-、P_2O_7~(4-)、Fe(CN)_6~(4-)、Ca~(2+)和Mg~(2+)等离子均使电流效率降低,根据假设的机理讨论了使电流效率升高或降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7.
8.
H+和SO2-4离子对PbO2电极上ClO-4阳极形成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分解极化曲线法研究了H^+和SO^2-4离子对PbO2电极上O2和ClO^-4阳极形成过程的影响,分解得到的稳态极化曲线φ~lgiClO4^-和φ~lgio2上均有一电位突跃,在25℃下前一突跃生在1.9~2.0V;后一突跃发生在2.05~2.15V左右,两者在突跃区前后的Tafel斜率均接近于2.303RT/βF(其中β约为0.51~0.54),在突跃前当(H^+)减小时,使ClO^-4形成或 相似文献
9.
用分解极化曲线法研究了H+和SO2-4离子对PbO2电极上O2和ClO-4阳极形成过程的影响.分解得到的稳态极化曲线φ~lgiClO-4和φ~lgiO2上均有一电位突跃;在25℃下前一突跃发生在1.9~2.0V;后一突跃发生在2.05~2.15V左右.两者在突跃区前后的Tafel斜率均接近于2.303RT/βF(其中β约为0.51~0.54).在突跃前当[H+]减小时,使ClO-4形成或氧的析出过程均加速,同时使开始发生电位突跃的电流密度(c.d.)向高c.d.方向推移.在高氯酸溶液中当[H+]增加时,对O2析出过程几乎没有影响,但对突跃后的ClO-4阳极形成具有加速作用.SO2-4对ClO-4形成和O2的析出均有阻滞作用,但对前者的阻滞作用要大于对后者的阻滞作用,因而使ClO-4的电流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10.
11.
12.
分别测定了PAC电极(Pb-Ag-Ca新型阳极的简称)在MnSO4-H2SO4溶液中的阴极极化曲线及阳极极 线,从图中求得:icor=15.85μA/cm^2,ψωr=-0.095V,Vcor=2.95Kg/m^2ann.7.90%(电极重量每年消耗的百分数)i。(2)=54.70μA/cm^2及i。(3)=1.10μA/cm^2;讨论了PAC阳极的腐蚀机理即反应(2)受反应(3)的动力学参数所 相似文献
13.
根据文献报道的极化实验数据,回归出活化能值并修正了动力学参数,定量分析了吸附态甲醇Mad、COad、OHad三种中间产物的覆盖率,讨论了其在不同温度和甲醇浓度下与超电势的理论关系,并计算出基于吸附-反应动力学的极化曲线。结果表明,COad覆盖率CθO虽小,但其变化规律对动力学行为影响最大;超电势较小时速率控制步骤为吸附态甲醇的电化学分解,超电势较高时则转为甲醇在Pt上的活化吸附,中等超电势时为无速率控制步骤的过渡阶段。理论极化曲线与所报道的极化实验数据很好相符,但在高甲醇浓度及高超电势下出现偏差,这很可能是产物CO2气泡影响变大所致。 相似文献
14.
凌莫育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2):46-54
在不同离子强度下,测定了过二硫酸钾与碘化钾反应速度常数,利用Eyring’s公式计算反应过程的活化参数,研究了离子强度对化学反应活化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活化参数与离子强度(I)存在着较好的线性关系,熵效应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用分解极化曲线法研究了在0.1 mol/L Cr2(SO4) 3+1 mol/L Na2SO4+0.2 mol/L H2SO4溶液中Pt和PbO2电极上 Cr2O2-7阳极形成和O2析出过程中温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1.95V 下,Pt电极上O2和Cr2O2-7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57.4kJ/mol和61.3kJ/mo l;PbO2电极上O2和Cr2O2-7表观活化能分别为40.2kJ/mol和46.2kJ/mo l.温度对于Cr2O2-7形成的加速作用要大于对O2析出的加速作用,当温度升高时,使Cr2O2-7的电流效率提高.固定温度和固定电位下PbO2上O2析出速度较之Pt电极上增加不大,但Cr2O2-7形成速度远比Pt电极上大,可见Pb O2电极对于Cr2O2-7的阳极形成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17.
用循环伏安法考察了PdCl^2-4接着PVP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表明其在酸性溶液中对Fe^2+的氧化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用旋转圆盘电极法,极化曲线法等研究了电极对Fe^2+氧化催化过程的控制步骤及有关的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8.
用分解极化曲线法研究了在 0 .1 mol/ L Cr2 ( SO4) 3 1 mol/ L Na2 SO4 0 .2 mol/ L H2 SO4溶液中 Pt和Pb O2 电极上 Cr2 O2 - 7阳极形成和 O2 析出过程中温度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在 1 .95V下 ,Pt电极上 O2 和Cr2 O2 - 7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 57.4 k J/ mol和 61 .3 k J/ mol;Pb O2 电极上 O2 和 Cr2 O2 - 7表观活化能分别为 4 0 .2 k J/mol和 4 6.2 k J/ mol.温度对于 Cr2 O2 - 7形成的加速作用要大于对 O2 析出的加速作用 ,当温度升高时 ,使 Cr2 O2 - 7的电流效率提高 .固定温度和固定电位下 Pb O2 上 O2 析出速度较之 Pt电极上增加不大 ,但 Cr2 O2 - 7形成速度远比 Pt电极上大 ,可见 Pb O2 电极对于 Cr2 O2 - 7的阳极形成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 相似文献
19.
王立章;伍波;李鹏;赵玉;李哲楠;杨胜翔;赵跃民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8(10):2583-2590
采用X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XRD)和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对以电镀法制备的PbO2/Ti阳极进行表征,以阳极氧化电流占比系数γ描述苯酚氧化与析氧反应之间的影响机制,并基于法拉第定律建立描述有机物氧化进程的通用阶段反应动力学模型;在不同电流密度和进水流量条件下进行苯酚阳极氧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电极表面晶相主要为β-PbO2,晶粒平均直径为50.23 nm,形成的团聚体粒径在5~10 μm之间。PbO2/Ti阳极析氧电位约为1.78 V;液相中苯酚的存在可抑制氧气析出,且析氧反应电阻由无苯酚情况下的148.3 Ω增大至195.9 Ω。回归分析和F检验结果证明理论预测值与实验数据之间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用循环伏安法考察了PdCl42-接着PVP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表明其在酸性溶液中对Fe2+的氧化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用旋转圆盘电极法、极化曲线法等研究了电极对Fe2+氧化催化过程的控制步骤及有关的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