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高校教师人格特点及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文芝 《科技信息》2006,14(1):59-59
教师人格是教师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情感意志、智能结构、道德意识和行为的内在倾向性。智慧人格、道德人格、情感人格和审美人格是其内核,而语言举止与风度仪表则是其外在表现;教师人格在历史上既表现出继承性,又表现出时代性。传统的教师人格具有价值取向的道德性、知识索取的人文性和成长环境的闭锁性等基本特征,而现代教师人格则具有形象的典范性、角色的丰富性和培养的专业性等基本特征。本文首先从教师人格的基本特征展开论述,进而论述了教师人格对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提高教师人格素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以对屈原人格精神的强烈认同感而作《屈原列传》,对屈原美好的政治理想,伟大的人格精神,坚贞的意志品格作了极高的评价,高度赞赏屈原的伟大文学成就,并继承屈原“发愤抒情”的传统而“发愤著书”。司马迁“发愤著书”有一个价值前提,即追求生命价值之不朽。鲁迅说司马迁《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正道出在文化精神上司马迁与屈原的一脉相承之处。  相似文献   

3.
特定人文环境、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形成了土家族独特的群体人格特征,重庆土家族在生产劳动、男女交往、婚丧习俗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民歌都透射出独特的群体人格。根据重庆土家族民歌的个案,运用人格心理学的“大五人格”理论,土家族群体人格特征具体表现为较高的外倾性、宜人性、尽责性、开放性及神经质等。  相似文献   

4.
屈原作品表现出了诗人强烈的人格意识。屈原生活在南北文化交流与融合最为频繁活跃的战国中后期,从其作品所表现出来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圣贤意识、历史意识等思想意识可以明显地看到南北文化的精神特质在屈原身上的体现,战国"士"文化精神以及血缘、家族、宗法观念对屈原人格意识的生成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5.
贵州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之间关系密切.人格四因子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成人组的常模.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不同来源地和文理科在神经质因子上具有显著差异.在内外向因子上,文科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理科大学生得分.在掩饰性因子上,母亲不同文化程度的大学生出现了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父亲文化程度的大学生在内外向、神经质和精神质因子分上均呈现显著差异.是否兼职的大学生在四个因子分上均没有显著差异.人格神经质和内外向因子对心理健康各因子有一定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6.
杨绛散文以人格美来吸引人 ,以人格力量来感染人。主要表现在“真诚”二字上 ,在文中坦露出一颗真诚的心 ,让读者自己去鉴别 ,去品味 ,可信度高 ;杨绛散文展示了她慈爱、善良、宽厚、谦逊、重义轻利、乐于助人等高尚品德和一颗“平常人”之心 ,同时也不乏坚强勇敢、百折不挠的阳刚之气。“人品即文品” ,杨绛散文成功的艺术经验正在这里  相似文献   

7.
“人格”指人的品质和格调,是人的精神面貌的总的特征,而审美人格则是美学意义上的人格,是指人的精神面貌具有审美特征,达到了美的境界,表现出和谐、自由、超越和创造等基本特征。中学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那么班主任如何帮助学生发展独立健康的审美人格呢?  相似文献   

8.
嵇康“越名任心”的思想消解了虚伪名教对人性的束缚,实现了本真的诗意的生存。追求个体人格的绝对自由,使人生艺术化;刑场上索琴而弹,向死而生,从悲剧走向崇高,成为魏晋士人的人格典范。  相似文献   

9.
陶汝崇 《科技信息》2007,(16):421-422
经过魏晋南北朝和唐代的发展,隐逸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已经不仅表现于追求肉体上的隐居山林,而更加的内倾化,幻化成为一种精神,深深植根于文人士大夫的思想和意识,成为一种理想的人格追求。并且表现在各种艺术形式中,形成一种至高的审美境界;而这种审美趣味其本质上是中国文人追求精神自由的悲剧性的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10.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表对北京市1 000名满12分驾驶人进行人格特征的调查,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满12分驾驶人在N神经质和P精神质上得分显著高于常模,说明满12分驾驶人在情绪稳定性上比正常人群要差,在倔强性上比正常人群要严重;内向和中间型的人较多,外向型的偏少;情绪属于紧张型的较多,占到了2/5;倔强人格的人占到一半以上。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关系方面,情绪不稳定者或精神质越明显的人,倾向于出现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性格越内向,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  相似文献   

11.
作为战国末楚国由盛转衰时期的一个贵族知识分子,一个富于创造能力、感情激越而感伤的诗人,与同时代的士人相比,屈原人格烙上了士人格的深深印痕,但他与这个亚文化群体又有种种不同。其悲剧人格以及衍生的思想个性和艺术个性将他和春秋战国时代士人格区分开来,其人格是春秋以前君子人格遥远的嗣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心理测量等方法,调查与分析了浙江省农村籍大学生的人格状况并探讨了体育运动干预之价值.主要结论如下:16种人格因素的得分总体上较平衡,但在A、H、G上得分偏高,而在L、N、Q1上得分偏低;男女生人格存在性别差异;次元人格的特征表现为适应型人数远高于焦虑型人数,外向型多于内向型;体育运动在人格干预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屈原是"骚怨"精神的伟大开创者,而柳宗元则是优秀的继承者。就情感意向,屈原主要指向受蒙蔽的国君、妒忌中伤忠良的奸佞小人以及在政治革新中的变质弟子;而柳宗元则在幽怨自怜中指斥落井投石的小人。两人人格均具强烈的孤独感、注重自身修养和坚持中正、美政的理想,但内涵有别。屈原是政治、精神的孤独,柳除此之外,还有生活的孤单。在中正、美政理想的追求中,两人目标坚定,但柳宗元缺乏屈原百折不挠、上下求索的精神。而人格修养,屈原表里澄澈;柳宗元则有时模糊其说。因此两人情感虽哀深怨重,但就人格境界,柳宗元却缺乏屈原的悲壮、崇高而显得凄美与悲凉。  相似文献   

14.
屈原的创作心态是一个复杂问题.根据英国心理学家莱恩的理论,人的精神可以分为身体化的自我和非身体化的自我,是分裂的自我表现.屈原人格追求也明显地呈现出分裂的自我,这种自我的分裂是屈原的人格实质,也是他创作的心理动力和情感基础.他的思想情感是一般人不能理解的,我们要结合屈原的人生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现实才能正确理解他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5.
前人研究多集中在对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因素的分析,本研究基于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主要使用了文献法与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重点研究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大五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本人对闽南师范大学发放问卷共430份,收回有效问卷293份.研究结果如下:第一,人格方面,各年级间在这五个维度(开放性、宜人性、严谨性、神经质和外向性)上都有显著差异.年级越高,神经质得分越高;相反,年级越高,开放性、宜人性、严谨性和开放性这四个性维度得分越低.第二,在年级这个因素上,各年级大学生对宿舍满意度差异显著.年级越高,满意度得分就越低.第三,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与开放性、严谨性这两个人格维度呈正相关关系.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与人格的神经质维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法,以1 488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大学生人格倾向、社会支持、交往焦虑和手机移动互联网娱乐服务偏好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在手机移动互联网娱乐服务偏好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外向性、神经质、社会支持和交往焦虑对手机移动互联网娱乐服务偏好有直接预测作用;外向性通过社会支持和交往焦虑间接地预测手机移动互联网娱乐服务偏好,神经质通过交往焦虑间接预测手机移动互联网娱乐服务偏好.因此,外向性、神经质、社会支持和交往焦虑共同对手机移动互联网娱乐服务偏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了考察篮球运动与初中生人格发展的关系,采用EPQ(儿童版)和自编中学生体育运动状况调查表对篮球特色学校和一般学校3个年级28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预备年级学生的组别因子在神经质上主效应显著,在精神质上主效应非常显著;初一年级学生的组别因子在精神质上主效应显著,差异主要来源于女学生;组别和性别在精神质上的交互作用显著,在其他因变量上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初二年级组别因子在各因变量上的主效应不显著,性别因子在外向性和精神质上的主效应非常显著.表明篮球运动对初中生人格的某些维度可以产生积极影响,影响程度随年级升高而降低,预备年级最高,初二年级最低.  相似文献   

18.
稼轩人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照心理学的解释,人格即是人的个性。马克思说:个性的本质就是“人的社会特质”(《黑格尔哲学批判》)。人格,就是具体的人在他的社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我国古代有不少历史人物做为人格的典范永远留在历史的记忆之中。范蠡不能为世所容而功成身退,屈原不能为世所容而怀沙沉渊,司马迁不能为世所容而隐忍著述,陶渊明不能为世所容而弃官归去。同样,辛弃疾不能为世所容而饮恨终生。他们的人格,既有特色,也有共性。他们都怀有美好的政治理想,都从人民、民族或国家的利益出发而有所  相似文献   

19.
人格新论     
陈成志  焦春红 《科技信息》2010,(30):I0155-I0156
人格在相当的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前途、命运和幸福。而中华民族的整体健康人格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则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前途命运和人民的幸福安康。加强对人格问题的研究,对我国公民健康理想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塑造和完善公民健康理想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出发,把系统论的有关理论运用于人格问题的研究,运用新方法新视角对人格的内涵、特点、健康理想人格的塑造等问题进行了大胆探索,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三国魏晋南北朝既是分裂动荡黑暗的时代,也是精神自由解放的时代。对人性、个性及人的价值追求——“人格审美”,已成为时代潮流。于是,久违了的、由屈原创造的君子形象(兰蕙),自然地被赋予了新的“品格”:人物品藻——以“美”自赏或鑑人。此时的君子(兰蕙),大抵已非屈原时代的安邦定国,亦非汉末下层落魄人,而是具独特个性又极富才情的士人阶层精英——“俊杰”(俊士、俊才、俊良、俊彦、俊秀)。即便承《招魂》而以“兰蕙”写景,亦是“自我”的反映。若论此时“兰蕙”被赋予的新意,则是越八百年上承屈骚善与美的传统,又凸现“欣赏人格个性之美”的时代特色。相关史料及学史上名家诗.提供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