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宁西部中生代原始哺乳动物一新科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李锦玲  王原  王元青  李传夔 《科学通报》2000,45(23):2545-2549
根据一保存完好的头骨和下颌化石,描述了辽宁西部下白垩统义县组一新型原始哺乳动物:强壮爬兽(新属,新种)Repenomamus robustus gen.et sp.nov,该动物具有发育的齿骨-鳞骨关节,牙齿数目减少,犬齿后齿有前臼齿和臼齿的分化,前颌骨的背突不与鼻骨相连,眼眶中壁封闭等进步特征,也保留了一些类似于爬行动物的原始特点,它是热河生物群已知的3种哺乳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种,也是目前已知个体最大的中生代原始哺乳动物,为研究似哺乳爬行动物向原始哺乳动物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本文记述了产自安徽繁昌人字洞遗址早更新世早期的江南中华乳齿象(新种) Sinomastodon jiangnanensis sp. nov.. 中华乳齿象属是迄今旧大陆发现的唯一短颌嵌齿象, 化石主要产于我国, 时代从早上新世至更新世. 以前发现于我国更新统的材料只是一些单个牙齿, 现人字洞发现了完整的头骨、下颌骨及臼齿列等材料, 这是中华乳齿象头骨化石在我国第四系地层中的首次发现. 新种以真象型的头骨、短颌、下门齿缺失及结构相对简单的丘型齿等特征区别于其他嵌齿象类, 应归入中华乳齿象属. 新种依颅顶上凸、颧弓升高及关节突高、冠状突位置靠前等特征显然进步于上新世的属型种S. intermedius和S. hanjiangensis, 而臼齿齿谷中无白垩质充填又较更新世的S. yangziensis和泰国的Sinomastodon sp. nov.显得原始, 这反映了中华乳齿象从上新世向更新世演化在形态特征上的过渡性. 依动物群分析, 江南中华乳齿象在长江以南的出现及其由北向南的扩散很可能与第四纪早期我国东部地区一次明显的降温事件有一定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3.
描述了产自辽宁西部下白垩统义县组的一种新的哺乳动物——索菲娅戈壁兽(Gobiconodon zofiae sp. nov.). 新种耳区的岩骨前骨板提供了第5脑神经Ⅱ, Ⅲ分支的汇合出口, 这可能是类似犬齿兽类的原始特征. 与爬兽一样, 新种保存了骨化的麦氏软骨, 表明它具有与下颌分离的耳区结构, 为哺乳动物中耳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直接的化石证据. 新种以I1/I1增大, 眶下孔靠后, 4个颏孔及牙齿结构区别于戈壁兽已知种. 新材料所具有的齿列咬合关系表明戈壁兽的上臼齿数目应为4个而不是5个. 在热河生物群已知的50余种脊椎动物中大多是东北亚的土著种类, 因之在进行动物群及时代洲际对比时有一定困难. 索菲娅戈壁兽的发现使热河生物群可以直接与北美及亚洲其他脊椎动物群进行对比. 戈壁兽的出现支持同位素测年数据, 表明含戈壁兽的义县组时代可能为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4.
邢松  周蜜  刘武 《科学通报》2009,54(19):2902-2911
采用形态观察和几何形态测量方法对周口店直立人, 以及南方古猿、非洲早期人属、亚洲其他地区直立人、欧洲更新世人类、现代中国人下颌前臼齿(P3, 72枚; P4, 69枚)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人类下前臼齿齿冠咬合面形态结构及轮廓形状具有明显的演化变化. 南方古猿下前臼齿齿冠轮廓不对称, 颊侧近、远中垂直沟明显; P3咬合面前凹开裂, 跟座较大; P4齿冠颊侧近、远中垂直沟明显; 出现 “H” 型齿沟. 这些特征在后期化石人类中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但呈减弱趋势. 现代人P3和P4齿冠轮廓基本对称; 齿冠颊侧近、远中垂直沟已经消失或微弱; 跟座缩小. 本研究发现周口店直立人下前臼齿保留了许多早期人类的原始特征, 包括齿冠舌侧不对称、明显的颊侧近、远中垂直沟等. 此外, 周口店直立人P3和P4齿冠形态存在明显的内部变异, 主要包括程度不同的颊侧近、远中垂直沟、轮廓对称性、齿尖区相对于外轮廓的分布位置和跟座的大小比例. 与亚洲其他地区直立人相比, 周口店直立人下前臼齿齿冠形态及轮廓形状与淅川标本以及印度尼西亚的S-1相类似, 而与S-6差别较大. 分析显示周口店直立人下前臼齿与欧洲更新世中期人类有相似的特征, 但两者之间的差别更大.  相似文献   

5.
蓝田猿人头骨的特征及其在人类进化系统上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汝康 《科学通报》1965,10(6):488-488
蓝田猿人头骨化石计有完整的额骨、顶骨的大部分(仅缺少后缘及后下角),右侧颞骨的大部分(仅缺乳突部),特别是锥体保存完整,左鼻骨的大部分和右鼻骨的鼻根部,右上颌骨的大部分并附连有第二、三臼齿和左上颌骨的体部和额突部。1964年5月底在蓝田公王岭地点最先挖出的一个左上第二臼齿,从发现于同一地点以及其形态、尺寸、色泽和磨耗程度等完全与右上颌骨附连的第二臼齿相似,可以确定那个牙齿原是连于上述的左上颌骨的。头盖骨、鼻骨、上颌骨和牙齿可以确定都是同一个猿人的。和猿人头骨一起,还发现了大量哺乳动物化石。根据发现猿人头骨的地层层位和古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未来     
现代人是否仍在进化 一般讲的人类进化,是指原始的早期人类怎样进化到现代人的过程,而不涉及现在的人的进化。那么,现在的人是否还在进化呢?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人是从古猿进化来的,人类体质形态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发展成现代人后,形态结构已经基本上定型,变化就很小,如身高有微小的增加,牙齿的数目在减少。现代人上下颌一般各有16颗牙齿,总共32颗,但有人上颌或下颌的第三臼齿(智齿),甚至上下颌的全部第三臼齿终生不萌出,所以总共只有30颗甚至28颗牙齿。我现在已经84岁,就只有28颗牙齿。我们…  相似文献   

7.
中国俊兽(Sinobaatar gen. nov.): 热河生物群中一多瘤齿兽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耀明  王元青 《科学通报》2002,47(5):382-386
记述产自辽宁西部凌源大王杖子义县组的一件多瘤齿兽类骨架,是早白垩世保存齿列和四肢信息最多的标本.据此建立凌源中国俊兽(新属、新种)Sinobaatar lingyuanensis gen.et sp.nov.新属种头骨狭窄,形态原始,无眶上脊和眶后突.齿式为3·?·5·2/1·0·3·2,齿列形态,特别是颊齿与始俊兽属相似,应属于始俊兽科.头后骨骼基本形态与其他多瘤齿兽类一致.第V(足庶)骨只与骰骨相关节,不与跟骨接触,可能代表了多瘤齿兽类的原始形态,并与全兽类形态接近.9块腕骨,与全兽类中的张和兽形态相近,但中央骨大于小多角骨.多瘤齿兽类的齿列演化阶段性明显,中国俊兽的齿列特征介于晚侏罗世与晚白垩世的类型之间,而且已知始俊兽类仅发现于早白垩世,因此,新属种的发现表明热河生物群时代更可能为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8.
哺乳动物系统发育与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津 《科学通报》2002,47(8):561-568
亚洲新发现的许多化石以及对它们的研究进一步支持了哺乳动物由现生的单孔类和兽类以及绝灭的多菌齿兽类,三尖齿兽类,对齿兽类和磔齿兽类等大类组成。以化石为依据的形态古生物学研究与新兴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在对有胎盘类哺乳动物的啮形类,鲸偶蹄类,劳亚兽类和非洲兽类等类群的系统关系和分异时间上存在许多的不一致。亚洲的化石为研究哺乳动物特征的形成。如耳区的演化,以及哺乳动物演化与环境的变化关系,如“蒙古重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史勤勤 《科学通报》2021,66(12):1456-1468
哺乳动物牙齿微痕分析方法是一种通过分析牙齿表面微痕纹理,推测其可能食性的研究方法,广泛应用于哺乳动物食性判断和古环境重建等研究领域.牙齿微痕分析方法最初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拍照观察,到21世纪初发展出4种定量分析牙齿微痕特征的研究体系,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及参数选择,达到区分哺乳动物食性的目的.哺乳动物牙齿微痕分析方法不仅...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美国科学家在内蒙古一个有着1.65亿年历史的道虎沟湖床中,发现了恐龙时代的哺乳动物化石.经过科学家仔细考证,这是一种以前从未发现过的远古哺乳动物.令科学家们感到惊奇的是,这枚化石显示数亿年前的这类哺乳动物竟然拥有了现代牙齿.  相似文献   

11.
王军 《科学通报》2006,51(19):2265-2272
新近在内蒙古乌达早二叠世山西组发现的齿叶属Tingia Halle标本展示了羽状枝条和孢子囊穗着生于同一茎干, 揭示了这一华夏植物群珍稀植物的整体形态, 命名为联合齿叶(新种)Tingia unita sp.nov. 孢子囊穗圆筒状, 直径1.7~2.5 cm, 长大于20 cm. 基部柄7~8 mm宽, 约7 cm长. 孢子叶轮生, 每轮8~10个. 每个孢子叶的腹面着生一个孢子囊. 孢子囊穗具异形孢子, 小孢子为Punctatisporites 类型. 大叶线状至椭圆状, 侧缘完整, 顶端锯齿状. 小叶与大叶形态相似但明显窄. 植物整体应为乔木状小 树, 枝条和孢子囊穗构成树冠. 否定了原先为水生植物, 大叶浮于水面的推论. 新种特征进一步加强了齿叶属同瓢叶目的亲缘关系, 同时也支持瓢叶目与前裸子植物的亲缘性.  相似文献   

12.
<正>老挝的一颗臼齿显示了神秘的丹尼索瓦人可能曾与现代人类的祖先杂交。2022年5月12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一项关键的古人类学研究:老挝安南山脉的Tam Ngu Hao 2洞穴发现一颗更新世中期、距今约16.4万年至13.1万年的古人类臼齿,它很可能来自一名3.5~8.5岁的丹尼索瓦女孩。这颗牙齿对于我们理解东南亚地区的族群历史和古人类在亚洲的扩散可谓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文明时尚的美牙情结国人素以“笑不露齿”为富有涵养、举止有度的表现之一,抿嘴一笑,魅力顿生。在大幅百事可乐广告画面中,代言人珍妮·杰克逊却笑靥如花,晶莹剔透的牙齿使得面孔更富光采。“国产”巨星王菲、郭富城却不约而同“笑不露齿”,硬是将两排牙齿深藏“闺中”,这其中似乎与“难以启齿”大有关系,隐藏着某些人的难言苦衷。美丽的牙齿不需要“笑不露齿”。辛迪·克劳馥性感的微笑绽开以后,最摄人心魄的难道不就是粒粒白玉般的美齿?曾读过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的一篇短文,开头一句,印象深刻:牙齿的健美程度与一个人的饮食质量与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14.
广西布兵盆地么会洞新发现的早更新世人类化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么会洞出土的人类牙齿化石, 形态上与非洲南方古猿牙齿存在差别而与中国境内的直立人牙齿比较接近, 可暂定为直立人(Homo erectus). 共生的哺乳动物群中存在巨猿、爪兽、小猪、裴氏猪和小种大熊猫等华南早更新世巨猿动物群的代表性成员, 明确显示么会洞人类化石的时代为早更新世. 同时, 么会洞动物群的总体面貌与2 Ma的巫山龙骨坡动物群相似, 表明两者的年代相近. 目前, 亚洲发现的早更新世人类化石不如非洲的多, 而且在层位、年代和分类位置等方面仍有诸多争议. 此种状况显然不利于探讨至今仍未有满意答案的人类起源与进化之谜. 现在, 么会洞所提供的层位清楚、时代可靠和特征明显的人类化石无疑有助于改善上述状况.  相似文献   

15.
米利都 《科学》2007,59(2):35-35
据英国Nature,2007,445:78报道,埃文斯(A.R.Evans)等人对81种哺乳动物的441颗牙齿进行三维的数字化建模与比较,从而开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形态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时斜齿圆锥齿轮弯曲应力和接触应力的分析,并与直齿圆锥齿轮进行比较.总结出斜齿圆锥齿轮的传动特点、承栽优势和应用前景等.  相似文献   

17.
<正>史前以来,狗就一直帮助着人类。图中的狗狗们正跟随着在西藏运送盐巴的牧民一只史前狗就要见到牙医了。雅顿·休姆-比曼(Ardem Hulme-Beaman),这位27岁身材瘦高的爱尔兰博士后带上白口罩,从纸箱里取出一个小小的、有着5 000年历史的下颌骨。他戴着手套的一只手,在一颗臼齿上轻轻地来回晃动,直到取下牙齿。这颗牙齿顶端参差不齐,表面泛着黄白色,但其根部却呈褐色,看起来脏脏的。休姆-比曼为钻机通上  相似文献   

18.
近年。中国和美国科学家在内蒙古一个有着1.65亿年历史的道虎沟湖床中,发现了恐龙时代的哺乳动物的化石。经过科学家仔细考证.这是一种以前没有发现过的远古哺乳动物。更加令科学家们感到惊奇的是,这枚化石显示数亿年前的这类哺乳动物竟然拥有了现代牙齿。  相似文献   

19.
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研究,古生物学家发现,鲸类与偶蹄类源自同一祖先.最先提出这一观点的是美国古生物学家范威伦.1960年,当时还是研究生的范威伦,在美国纽约自然史博物馆研究原蹄类化石期间,意外地发现几个已知鲸类化石的牙齿有三丘齿,与原蹄目的肉食动物"中爪兽"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20.
同号文  武仙竹 《科学通报》2010,55(11):1015-1025
神农架犀牛洞旧石器时代遗址是迄今在我国发现的位置最靠南和海拔最高的梅氏犀化石地点, 也是我国单一地点中材料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 材料包括颅骨、下颌骨、单个牙齿及头后骨骼等. 根据其门齿缺失、下颌联合部收缩、枕面较高、外耳道下部封闭、具有额角和鼻角、鼻中隔适度骨化、前臼齿较高冠及颊齿釉质层表面较平整等特征, 可以将其归入Stephanorhinus kirchbergensis; 但犀牛洞的犀牛肢骨比其他地点的要短. 过去我国绝大多数更新世双角犀类一直被归入以现生种苏门答腊犀为属型种的Dicerorhinus 属; 现在看来, 它们大部分应当被归入Stephanorhinus 属才较为合适, 因为在个体大小、鼻中隔骨化程度、外耳道下部是否封闭及门齿的有无等主要特征方面, 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梅氏犀与我国南方更新世动物群一起出现尚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