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Bleick和Mayer曾用推广了的Heitler-London方法计算过Ne-Ne原子间的排斥势,他们计算了原子间距为1.8(?)、2.3(?)及3.2(?)时的排斥势。理论计算结果是实验值的2.3与2.6倍。Berry在原子间距更小的情况下,由散射实验得到R在0.1—1.0(?)之间的排斥势为:V(R)=10.4×10~(-9)e~(-4.25R)erg 为了能得到一个对原子间距由较小到较大的范围内均适用的排斥势公式,我们用  相似文献   

2.
用密耦计算方法及Tang-Toennies势模型计算了E=0.05eV时,He、Ne、Ar、Kr、Xe与H2(D2、T2)碰撞体系的分波截面,从而得到了H2分子及其对称同位素替代情形下整簇惰性气体原子与H2(D2、T2)分子碰撞分波截面随量子数增加和体系约化质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原子间远程吸引势采用Pade近似处理法从动态极化率来计算范德瓦尔斯系数,并进而计算吸引势,为惰性气体原子间远程势的计算提供一个有效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使用Hariharan计算的短程自洽场排斥势数据,拟合了Tang-Toennies势模型中排斥势参数,用该模型和密耦近似(Close-Coupling)方法计算了惰性气体原子Ne与H2、D2、T2分子在碰撞能量为83.8 meV时的微分散射截面, 并与实验值和文献值进行了比较.本文计算的微分散射截面值与实验值和文献值均符合得较好.使用同样的方法,本文还计算了碰撞能量在95 meV、155 meV时Ne-H2、Ne-D2、Ne-T2三个体系的微分截面,得出了三个体系的微分散射截面随碰撞能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微观研究发现,晶体热膨胀应是原子非简谐振动的宏观表现。进一步分析原子间相互作用力,将原子间相互作用势按泰勒级数展开后与线膨胀系数定义式结合,得到一线膨胀系数的具体计算公式。原子相互作用势取Morse势,计算NaCl晶体的线膨胀系数,结果在室温和高温条件下与实验值均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推广了的Heitler-London方法计算了高温下氦-氩原子间的排斥势函数以及高温下氦-氩气体的维里状态方程。得到了比前人更好的结果。本方法也可以用来计算高温下其他闭合壳层原子间的排斥势函数及高温下的维里状态方程。  相似文献   

7.
首先求Na-Na、K-K相同原子间Born-Maye势参数,利用TT势模型和边界条件,从色散系数、势阱位置与深度出发,导出Na、K与Ne不同原子间的势参数,再从Na-Ne、K-Ne原子系统出发,利用组合规则计算出Na、K相同原子间的势参数;然后研究Li-He、Na-He、K-He原子系统,利用电荷密度重叠积分与组合规则,从相同原子间势参数计算不同原子的势参数.最后采用TT势模型构成Li、Na、K原子与He原子间的全程势能曲线.  相似文献   

8.
基于物理力学理论,利用量子力学的IOSA方法和Ar-O2等效势模型计算了Ar在O2气体中的扩散系数和粘滞系数,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较好,比经典计算值更接近实验值,谈.明我们的方法是有效的,所用的Ar-O2相互作用等效势模型反映了该系统相互作用的客观情况。  相似文献   

9.
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建立多刀具纳米切削铜模型,工件原子间相互作用力采用eam势计算,工件与刀具原子间相互作用力采用morse势计算,刀具原子间相互作用力采用tersoff势计算.通过分析切削过程中瞬间原子图像、切削力、能量、温度,发现多刀具纳米切削过程并不等同于单把刀具多次走刀,刀具之间相互干涉会影响切削力的变化.结果显示多刀具与单把刀具切削比较,切削力在一定程度内会变小,工件的温度相对较高,最终会影响切削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QCISD(T)/6-311++G(d,p)水平并考虑零点能和基组重叠误差(BSSE)修正计算了惰性气体双原子正离子R1R2+及RH+和RF+(R=He,Ne,Ar,Kr)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同核双原子离子比较稳定,HeHe+的稳定性最强,NeNe+,ArAr+,KrKr+稳定性接近;对于异核惰性双原子离子,两原子的差别越大则稳定性越小;由惰性气体原子与H或F形成的正离子都非常稳定.  相似文献   

11.
基于CPT原子钟高稳定性的要求,利用已经设计加工的300μm厚薄铷原子汽室,选用Ar和Ne为缓冲气体,在总压强为10KP的前提下,研究了CPT信号的频率漂移率和它们之间压强比的关系.实验发现CPT信号的频率漂移率随Ar和Ne的比例变化呈钟形曲线分布,当Ar和Ne的比例为1∶1.2或1.2∶1时,CPT信号的频率漂移率为零.  相似文献   

12.
从Na,K与稀有气体之间的色散系数、势阱位置及势阱深度出发,利用T-T势模型,求出Na,K与稀有气体之间的Born-Mayer系数,同时在电荷密度重叠积分及组合规则的基础上,求出了Na,K的Born-Mayer系数;在已知Li,Na,K及Ar的Born-Mayer系数的条件下,计算了Li-Ar,Na-Ar,K-Ar原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势,并采用T-T势模型构成Li,Na,K原子与Ar原子间的全程势能曲线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所得到的势阱参数值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用T.T(Tang-Toennies)势模型和密耦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了入射原子的相对碰撞能量E=0.05eV,0.15eV,0.25eV时He,Ne,Ar,Kr,Xe-D2碰撞体系的00-00弹性碰撞和00-02非弹性碰撞分波截面,得到了惰性气体原子与D2分子碰撞分波截面随量子数增加和体系相对碰撞能量增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对00-00弹性碰撞,分波截面随量子数J的增加不断振荡,并出现一些尾部效应;而随入射原子的相对碰撞能量的变化,振荡极大值位置、收敛分波数均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14.
氖原子与H2(D2、T2)分子碰撞分波截面的理论计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用Tang -Toennies势模型和公认精确度较高的密耦近似方法计算了不同能量下惰性气体原子Ne与H2 及其同位素D2 、T2 替代碰撞体系的转动激发碰撞截面 .通过分析Ne H2 、D2 、T2 各碰撞体系分波截面的差异 ,总结出在H2 分子的对称同位素替代情形下Ne H2 (D2 、T2 )碰撞体系分波截面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体系的约化质量及入射原子相对碰撞能量的变化均给体系的碰撞截面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5.
利用组合规则计算了Li-He与Li-Xe原子体系的Born-Mayer短程排斥势参数,采用Tang-Toennies势模型构成了Li原子与He及Xe原子间的全程势曲线,计算所得的势阱参数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用T.T(Tang—Toennies)势模型和密耦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了入射原予的相对碰撞能量E=0.05eV,0.15eV,0.25eV时He,Ne,Ar,Kr,Xe—D2碰撞体系的00—00弹性碰撞和00-02非弹性碰撞分波截面,得到了惰性气体原予与D2分子碰撞分波截面随量子数增加和体系相对碰撞能量增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对00—00弹性碰撞,分波截面随量子数,的增加不断振荡,并出现一些尾部效应;而随入射原予的相对碰撞能量的变化,振荡极大值位置、收敛分波数均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导了用自制的金属钾蒸气炉研究由He,Ne,Ar,Kr,Xe等外来气体引起的钾原子主线系高激发态的光谱线随压力位移与增宽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对密度小于1时Fermi理论仍然成立。  相似文献   

18.
针对经验键序势函数没有考虑到碳纳米管原子间长程非键作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势函数表达式.该表达式结合了经验键序作用势和雷纳德-琼斯势的特点,能够计算碳原子间的短程相互作用和长程相互作用,更准确地计算出碳纳米管的原子间作用势能.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单壁碳纳米管原子间的互作用势和杨氏模量.研究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单位原子势能随直径的增大而减小,管间作用势能随距离的变化曲线呈U字形,杨氏模量为0.935TPa左右.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和其他理论计算结果吻合得很好,说明改进的势函数模型可准确模拟碳纳米管的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19.
简要总结了原子间相互作用的对势和三体势的各种解析模型,进而提出能够统一描述惰性气体分子晶体的结合和卤盐离子晶体的结合的一种新模型。在此模型中,正负离子被想像为“带净电荷的惰性原子”,离子间相互作用势被假设为净电荷之间的Coulomb势,相应的惰性原子的Lennard-Jones势和Bruch-McGee三体极化─—交换势之和,根据此模型对KCl晶体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20.
借用密度泛函方法并结合局域密度近似和Bethe ansatz精确解结果,研究了玻色费米混合物及旋量玻色气体在束缚于一维简谐外势下时各分量的混合与相分离。结果表明,玻色费米混合物会随着玻色-玻色、玻色-费米原子间排斥相互作用的增强,出现费米子被排斥在势阱中心之外的玻色费米部分相分离现象,当排斥相互作用趋于无限强时,玻色费米混合物的基态能量和总密度与所有原子都费米化的情况相一致;自旋-1玻色气体在密度-密度排斥和反铁磁自旋交换相互作用下会出现配对玻色子和极化玻色子相分离的现象,在强作用下,各自的密度分布曲线分别趋近于玻色-玻色对的TG气体和标量玻色TG气体,而中心密度随相互作用强度的变化呈非单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