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核电是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具有突出的环境效益,已成为目前世界上仅次于火电的第二大能源.建设核电站可以大量减少燃煤、燃油的消耗,既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又可大量减少电力生产的污染物排放,对于国家能源安全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已有13座核电站建成发电,有近30多座正在建设之中,按照我国核电站建设的中长期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将有60~70座核电站建成发电.由于核电项目投资巨大,尽量延长其使用寿命,充分发挥其发电能力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接上期) (四)工业武装其他行业的技术力量更强.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武装其他行业的技术力量也会不断增强.工业发展的过程,就是工业在为自身提供生产技术手段,如工作母机、能源生产设备、各种家用电器生产设备等,同时以不断提高的技术装备武装其他行业,这不但为工业发展拓展了市场,而且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提高其他行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从而促进其他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09,(5):8-9
“如果AP1000(第三代核电技术)核电站发生事故,周边居民无需撤离,只要在家里吃点碘片就可以了。”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简称国家核电)的有关专家说。而在20年前,即1986年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依然让人们“谈核色变”。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最伟大的科技成就之一就是人类开创了和平利用核能的时代,从更长远的观点看,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只能依赖核聚变能的开发和利用。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大批核电机组接连兴建和运行并入电网,使它造福人类,在全球范围内,至今核电已占总发电量的16%,有的国家已经达到20%,40%甚至75%,核电已经成为现代能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核电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与先进的设计、可靠的制造、精心的施工和严格的管理运行密不可分,但是这一切又都基于先进材料的优良性能上,因而,核材料和核燃料就成为核电工程中关键的技术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周邦新多年来长期从事核燃料及核反应堆用关键材料的研究,是我国核材料和核燃料元件领域的科学家和学术带头人之一。  相似文献   

6.
一、世界能源消耗的分布 1978年世界能源消耗的统计可见表一。到1984年,这种分布状况并无多大变化。根据表一,占世界人口约26%的工业先进国家消耗世界总能量的77%;而占世界人口74%的发展中国家仅消耗世界总能量的23%。这样的分布,令人十分焦虑。因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产油国除外)不但人口众多、工业落后、出口能力低下、缺乏能源,而且无大量的外汇用于购买能源,这样一来形成恶性循环,使发展中国家难以发展它们的经济和工业。  相似文献   

7.
前言世界能源会议对各国能源开发历史的研究表明,由于能源设施(煤矿、油田、火电站、水电站和核电站等)的建设周期及使用年限长,包括能源的生产、输送、转换等环节在内的能源系统的大变动,一般要50年以上。因此对能源的发展要有长时间的预测,才能制订正确  相似文献   

8.
中国铅工业迅速崛起,已成为全球铅生产、消费中心,中国铅产量和消费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2011年的精铅产量和消费量分别达到了423万吨和429万吨。随着我国交通工具、移动通信、核电等产业的发展,预计到2015年我国金属铅需求量将超过600万吨。  相似文献   

9.
在《巴黎协定》签署5周年之际,中国向世界宣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的国家目标.这不仅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策,也是基于科学论证的国家战略.它更清晰了"能源革命"的阶段目标,也要求我们为低碳能源转型做出更为扎实、积极的努力. 能源转型是人类文明形态不断进步的历史必然.煤、油、气等化石能源的发现和利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使人类由农耕文明进入工业文明,这是典型的能源革命.但200多年来,工业文明也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气候和可持续性问题.现代非化石能源的进步,正在推动人类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并在推动新一轮能源革命.  相似文献   

10.
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资源潜力大,环境污染低,可永续利用。上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各类能源中增长最快的领域。一些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市场应用和产业,如光伏发电、风电等,在近10年的年增长速度都在20%以上,可再生能源发展已成为国际能源领域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椐统计,2000年原煤产量为9.98亿吨;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由1990年的1.38亿吨和153亿立方米增加到2000年的1.63亿吨和270亿立方米;发电量由1990年的6212亿千瓦时上升到2000年的13500亿千瓦时,其中水电由1990年的1267亿千瓦时上升到2000年的2400亿千瓦时.核电从无到有,2000年核电发电量164亿千瓦时.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观园》2021,(13):76-77
彭士禄说自己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1985年,彭士禄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完成的"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研究设计"项目获得"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彭士禄是革命先烈彭湃之子.留学苏联回国后,有近60年都在与核动力打交道.他身上有着很多"第一":我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我国第一个核动力装置的主要设计者,第一座核电站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他说自己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  相似文献   

13.
一、引 言  核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当代最主要的高技术之一 ,也是社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自 1896年人类发现天然放射性以来 ,核科学的发展已逾百年 ,成就斐然。与此相适应 ,核技术的发展也令人鼓舞 ,对世界的政治、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核技术开始大规模地转移到国民经济建设中 ,产生了许多重大的成果 ,如 :中子照相技术、核医学显像技术和放射性药物等 ,形成了许多新兴的产业部门 ,已广泛渗透到能源、材料、工业、农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  我国核技术应用大体上经历…  相似文献   

14.
田飞 《科学大观园》2021,(19):44-47
杜祥琬院士曾主持我国核试验诊断理论和核武器中子学的精确化研究,为我国核试验的成功和核武器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曾任国家"863计划"激光专家组首席科学家,是我国新型强激光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主持了中国工程院"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我国核能发展的再研究"等我国能源发展战略重大咨询研究项目,任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主持了中国工程院"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技术问题研究"等重大咨询研究项目,参与了国家2020年和2030年低碳发展战略目标的论证,任第二届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第三届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  相似文献   

15.
亚拉拉特山是亚美尼亚人钟爱的国家象征。在她的山脚下有一座拥有31年历史的核电站——米沙摩尔核电站,这也是一种象征,或是一种诅咒。亚美尼亚的米沙摩尔核电站是许多早期建造的,没有主安全壳的核电站之一。这全部5座苏联时代建造的第一代核电站都已经接近当年的设计使用年限。但由于显而易见的原因,亚美尼亚的这座核电站和其他4座在俄罗斯的同类核电站被隔离开了。更要命的是米沙摩尔核  相似文献   

16.
正确估计能源形势人类社会建筑在巨大的能源消耗之上。社会愈发达,现代化的程度愈高,能源消费就愈大。能源供不应求在人类历史上早就出现过,但是“能源危机”的发生却是近十几年来的事,这是人类社会高度发达而出现的不平衡事件之一。本世纪五十年代,中东大油田的发现,社会现代化对能源的需要,西方国家对廉价石油的争夺,石油逐步代替了煤炭成为能源的主要来源。1973年石油在世界能量总消费中已占了一半,世界发达国家对石油的依赖性达  相似文献   

17.
正日本清水建筑株式会社近日公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他们打算环绕整个月球赤道建设一圈太阳能电池板,并将其采集的电力传输回地球。他们将这个方案命名为"月环"。自从2011年3月份地震和海啸袭击日本之后,日本全国对于是否还需要继续使用核电发生了激烈的意见分歧,很多地方的核电站被一度关闭,这也导致  相似文献   

18.
亚拉拉特山是亚美尼亚人钟爱的国家象征。在她的山脚下有一座拥有31年历史的核电站——米沙摩尔核电站,这也是一种象征,或是一种诅咒。亚美尼亚的米沙摩尔核电站是许多早期建造的,没有主安全壳的核电站之一。这全部5座苏联时代建造的第一代核电站都已经接近当年的设计使用年限。但由于显而易见的原因,亚美尼亚的这座核电站和其他4座在俄罗斯的同类核电站被隔离开了。更要命的是米沙摩尔核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13,(22):13-13,18
承担单位: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北京胜为弘技数控装备有限公司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负责人:肖珉刘树生袁秀坤杨建中 核电叶片、大型汽轮机叶片、航空发动机叶片等复杂曲面零件广泛应用于能源、动力、运载和国防等行业,是汽轮机、航空发动机等能源、动力装置的关键部件之一。这些产品关系国民经济和国防安全,其制造关键技术代表着国家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02,(21):46-46
一、金属纤维产业化和应用前景 金属纤维及制品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工业材料,是现代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金属纤维不但具有金属材料本身固有的一切优点,还具有非金属纤维的一些特殊性能.其表面积非常大,使得在内部结构、磁性、热阻和熔点等方面有着超常的效果,具有良好的导热、导电、柔韧性、耐腐蚀性.从而使其由传统材料发展成新材料而身价倍增,其应用领域得到更大扩张.作为金属材料的深加工产品,同时也是高附加值、高科技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化纤、纺织、电子、军工、航空等工业领域.1998年国家把该技术项目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属于国家火炬计划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