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金鳌 《大自然》2012,(5):60-65
奇形怪状的深海鱼类人类的祖先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对鱼类有所了解,然而海洋牛物学家确认深海中有鱼类存侄的事实还足近100多年之事。深海何类的生存环境是世界上最特殊、也是最严峻的。同样,栖息在东海大陆坡和冲绳海槽西侧(水深150~1000余米)的大陆深海鱼类,也常年处于黑暗(水深200米处已一片漆黑)、低温(温度低于4~7℃)、高压(水深每增加10米就会增加1个大气压)、贫食(除中深海区有少量浮游动物外,  相似文献   

2.
<正>谁在海底画圈圈?人类生活在陆地上,却从未停止对大海的向往与探索。载人潜水器帮我们完成了这个梦想。人们可以乘坐潜水器到达深海的各个角落。深海世界里的奇异景观不断刷新着人类的认知,颠覆既有观念。2021年11月7日,“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7111米的深海底观测到壮丽的几何图案大作—以宽阔平坦的海底平原为画纸,以松软细腻的表层沉积物为介质,绘制或螺旋如蚊香、或弯折若羊肠、或蜿蜒似飘带的线稿。这些图案规则整齐地铺满海底,仿佛智慧文明的痕迹,究竟是谁会在这漆黑僻静之地留下如此壮观的画作呢?  相似文献   

3.
<正>"海马"号,全名"‘海马’号4500米无人遥控潜水器系统",是我国迄今自主研发的下潜作业深度最大、国产化率最高的深海强作业型潜水器系统。4月,"海马"号在中国南海中央海盆接受了"深海大考",多次下潜,3次到达4500米海  相似文献   

4.
奇云 《科技潮》2011,(9):56-63
太空与深海,是人类长久以来一直梦想征服的秘境。在"嫦娥一号"开启中国人探月之门之后,黑暗寒冷的深海海底,也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会婵娟、探龙宫,世代相传的神话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来,中国深海科技的高速度发展不仅在国内空前,在国际也是科技史上的奇迹.如能保持现在的发展势头,就有希望在未来的10年中进入世界深海探索的前列,对世界科学做出历史贡献.深海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了最大的栖居场所,但是其永恒的黑暗和极端的环境,使得深海开发者面临巨大的挑战.当前中国的深海研究走到了历史十字路口,需要在计划...  相似文献   

6.
张臻 《华东科技》2013,(7):72-74
海洋既是重要的战略空间,又蕴含了丰富的未知资源,探测开发深海资源,已经成为抢占国际科技制高点的重要途径之一。"蛟龙"载人深潜器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继承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深潜器,也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作业型载人深潜器。2012年6月27日,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最大下潜深度达7062米,标志着我国深海载人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使我国具备了全球99.8%以上的海洋深处开展科学研究、资源勘探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是"蛟龙号"深潜器正式投入使用的第一年,就在上半年,它多次下潜探索南海深处,那里黑暗无光,压力巨大,是一个地狱般的世界,却依然有生物顽强地生存着,展示着生命独特的魅力。深海奇观通常我们所见的海并非真正意义的海洋,那些五颜六色的海底世界只属于陆地边缘的浅海,当由此继续向前,才会真正进入大洋深处。80%以上的海洋深度超过了4000米,最深处达11034米!那里的强大水压即使核潜艇也无法承受。  相似文献   

8.
奇云 《青年科学》2010,(12):20-21
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我们的未知世界,那么对于海洋,我们同样知之甚少。海洋中除了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外,据说在6000米以下的大洋底部仍有生命存在。伴随着人类认识海洋、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的进程,深海载人潜水器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张臻 《华东科技》2013,(6):73-75
本期科普大讲坛,特邀来自中船重工第七O二研究所,分别是"蛟龙"号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和海事任务的三位权威专家,以我国自主研发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为切入,介绍我国深海开发战略,普及载人深潜器最新科研成果,揭示深海奥秘,弘扬中国载人深潜精神。海洋既是重要的战略空间,又蕴含了丰富的未知资源,探测开发深海资源,已经成为抢占国际科技制高点的重要途径之一。"蛟龙"载人深潜器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继承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深潜器,也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作业型载人深潜器。2012年6月27日,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最大下潜深度达7062米,标志着我国深海载人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0.
位于亚、非两洲之间的红海,是世界上海水最热的海,它是一个面积45万平方千米,长2100千米,平均宽约290千米的深海,平均深度为558米,最深处达2740米。红海最特异的地方莫过于它的“热”了。地球海洋表面的年平均水温是17℃,而红海的表面水温8月份可达27℃-32℃,即使是200米以下的深水,也可达到约21℃。更为奇怪的是在红海深海盆  相似文献   

11.
深海潜水器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技术力量,是海洋技术开发的最前沿与制高点。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等国相继研制成功的5艘深海载人潜水器,最大工作深度为6500米。  相似文献   

12.
(新闻时段:2011-07-21至2011-07-31;★为新闻关注度,☆为★/2)1蛟龙号突破5000米深海[关注指数:★★★★★]26日,中国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首次下潜至5038.5米,这一下潜深度表明蛟龙号可以到达全球70%的海底。  相似文献   

13.
可以在3000米水深的深海勘探油气,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无异于天方夜谭.然而,这样的"深海高手"却并非传说,它就是"海洋石油981"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简称:"海洋石油981"),一个可以在3000米深海域作业,最大钻井深度达1 2000米的我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并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和"国内第一",打破了我国深海勘探技术长期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14.
<正>可以在3000米水深的深海勘探油气,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无异于天方夜谭。然而,这样的"深海高手"却并非传说,它就是"海洋石油981"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简称:"海洋石油981"),一个可以在3000米深海域作业,最大钻井深度达12000米的我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并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和"国内第一",打破了我国深海勘探技术长期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这不禁让人对该平台的总体设  相似文献   

15.
汪品先 《科技潮》2005,(1):24-27
深海大洋到底有何奥秘?人类面临能源危机,为何要走向深海大洋?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教授、中科院院士汪品先在2004科协年会上做了题为《走向深海大洋》的报告,初步揭开了深海大洋的神秘面纱。汪品先院士从地球演变历史及海洋板块说切入,探究深海大洋神奇海底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开发海洋是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国六千米无缆自治水下机器人应用技术经过几年实践证明,在这一尖端科技领域中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引起世界科技界的瞩目。6000米海底对人类来说是一个神秘的空间。比航天更为困难的是,6000m海底的压力高达600个大气压,水中电磁波很难传播,母船与水下机器人之间的通讯联系难度大;海底情况十分复杂,因而要求水中机器人必须能高度"智能"和"自主"处理各种问题。中国6000m水下机器人工程项目是国家大型科研规划项目中的重中之重,1995年8月完成深海功能试验,并历经一…  相似文献   

17.
正"2021年,除了马里亚纳海沟,‘奋斗者’号还将前往其他深渊开展科学考察,它将推动人类持续深入地向深海挺进。"近日,中国船舶七〇二所副所长、"奋斗者"号总设计师叶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突破万米深海后,中国深海探测的宏图正徐徐展开。"奋斗者"号挺进"深蓝"的背后,是江苏在"十三五"期间,围绕国家重大创新布局、提升重大科技平台建设、集聚战略科技力量打出的科技创新组合拳。  相似文献   

18.
珍闻     
《科技潮》2008,(10)
风向标我国开始研制4500米级深海作业系统日前,作为国家"十一五"863计划之一的深海重大技术装备——"4500米级深海作业系统"总体实施方案正式启动。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研制一套实用化的强作业型潜水器及其作业工具系统,作业范围包括深海海底观测网布放和维护、海底探测和取样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4500米级特种作业型潜水器与深海爬行装置和作业工具系统。通过这一项目的实施,我国将可以把握深海潜水器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吕月  立超 《今日科技》2021,(3):50-51
3月4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杂志在封面刊发之江实验室与浙江大学合作的研究成果——无需耐压外壳,便能承受万米级别深海静水压力的仿生深海软体机器人,研究团队在全球率先实现了软体机器人的万米深海操控及深海自主游动实验,将为深海探索科考、环境监测与资源勘探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大自然》2016,(3)
正深度达到或超过1000米的深海海洋并不是以往人们想象的寂静单调世界,正相反,那里有特殊的深海生物和数量众多的微生物。研究发现,海洋环境拥有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对于海洋生态系统乃至整个生物圈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让我们和科学家一起聚焦深海的冷泉和热液,认识那些奇妙而且生机盎然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