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应用微扰分子轨道法对有机共轭分子的离域能进行了计算,较满意地解释了苯、萘,蒽等化合物亲电取代反应活性的差异及轮烯具有芳香性必须符合休克尔规则的原因。本文认为,应用微扰分子轨道法解决某些有机化学理论问题,比用其他化学键理论更简单,更有效。  相似文献   

2.
使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溶剂极性、温度和pH对甲苯胺蓝O(TBO)颜色和吸收光谱的影响。实验发现,溶剂极性,染料的聚集作用,不同pH条件产生的染料分子子化或OH加合物可造成染料颜色和λmax变化,实验也证明TBO在性条件下不产生脱甲基产物,所产生的不稳定OH加合物对苯萃取TBO的过程有催化作用,而在此过程中OH加合物发生离解,使用微扰分子轨道理论及Dewar规律讨论了溶剂极性和OH加合作用对染料分子π  相似文献   

3.
随着对交替烃研究的深入,发展了微扰分子轨道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运用去解决有机化学反应中的一些问题,限二篇幅,本文仅对微扰分子轨道法主要应用作了说明,并列举了具体的例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用于分析游离基反应的前线轨道的微扰分子轨道理论的普通方程。从而用微扰分子轨道理论半定量地解释了脂肪族的游离基取代和芳香族的游离基取代反应的反应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5.
使用相对论赝势从头计算方法和成键能判据研究了模型化合物MCO和MCONa+(M=Fe,Ni)分子的电子结构,讨论了M对CO分子的活化作用及Na+的助活化作用.由分子轨道成键能分析指出CO的次最高占据分子轨道1的消弱是使CO活化的关键,得出在模型化合物MCONa+(M=Fe,Ni)中Na+的引人消弱了CO的1轨道的成键强度,Na+的助催化作用是通过电荷而非通过化学键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含有次级作用项的分子轨道的微扰方程,从而运用前线轨道能量和系数分析了次级效应即不直接成键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对 Diels-Alder 反应的区域选择性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用于分析Diels-Alder反应的前线轨道的微扰分子轨道理论(PMO),从而用前线轨道的分子轨道系数和能量,解释了D-A反应的反应性规律和区域选择性规律。  相似文献   

8.
用半经验分子轨道方法AM1和闭壳层Hartree-Fock从头计算方法(3-21G和6-31G.)研究了氮杂环丁烷以协同的(2s+2a)反应途径热解的机理,从振动分析和内禀反应坐标(IRC/3-21G)的研究说明了这种反应途径的存在,对所得构型(3-21G和6-31G)运用多级微扰(MP2-MP4)进行了相关能地校正后,得到的活化势垒仍然较高(约300KJ.mol^-1),所以反应主要以分步过程进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scc—DV—x。法计算了Fe_3(CO)_9(μ_3─CO)(μ_3─S),Ru_3(CO)_9(μ_3─CO)(μ_3─S)和Os_3(CO)_9(μ_3─CO)(μ_3─S)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三个分子的分子轨道能级分布明显分成若干组,费米能级的高低为Ⅱ>Ⅲ>Ⅰ,三分子的HOMO和LUMO能级组主要为M─Cb,M─S和M─M特征键,金属参与成键和反键轨道的主要成份是d轨道,并有比例较小的P轨道。三分子所带正电荷Ⅱ<Ⅲ<Ⅰ,与分子的电负性数据相一致,反馈π键的强度Ⅱ<Ⅲ<Ⅰ.在亲核反应中,亲核试剂首先与金属原子或端羰基的碳原子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介绍了利用分子束和激光技术研究NH2(A)与分子碰撞时传动角动量,电子自旋和核自旋的变化情况,以及CO(a^3П)与NO传能中生成NO电子激发态的各种通道。文中也涉及到惰性气体亚稳态原子与分子E-E传能的微观机理,同时还介绍了激发态分子在碰撞中自身量子态的变化,这里包括分子有无微扰存在时所出现的不同机理。  相似文献   

11.
用光致亲核取代反应选择并合成了若干有代表性的底物芳香化合物,并计算参加反应的各底物的HOMO与LUMO轨道能级,阐述了光照条件下电子转移的制约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光诱导下烯醇负离子向卤代芳烃的电子转移过程是整个S_RN1(单电子转移的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机理的关键,烯醇负离子的LUMO轨道能级愈高愈有利于反应的进行,而芳环的LUMO轨道能级愈低则更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当两轨道能级差大约为07β时,反应很容易进行,且产率很高,而当两轨道能级差小于0.2β时,则反应不能发生。  相似文献   

12.
用DV-Xα法计算了系列笑话合物分子(Co3(CO)9(μ3-PR),R分别为Li,H,OH和F,计算结果表明,族合物分子轨道大体可分为四个占据轨道能级组,随着三桥合磷原子所带R接受电子能力的增大,整体分子能级谱呈规律性降低,Co-CO特征键分子轨道的能级组较Co-P键轨道能级组的能量高,且相对集中,当R拉电子的能力增另到如F原子时,两能级间隔为1.04eV作为催化剂,这种电子结构特性是较为有利的  相似文献   

13.
用分子轨道法研究了镧-菸酸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和化学键性质.配合物的HOMO(最高占据分子轨道)主要由C、O、N原子的2p轨道组成;LUMO(最低非占据分子轨道)主要由La3+离子的6s、5d、4f轨道组成.在配位过程中有配体向金属离子的电荷转移.配体共转移1.017个电子到金属离子上,与La3+离子带1.983个正电荷相符合.La—O键具有一定的共价性,由C原子、两个O原子与金属离子形成的共价键有一定的流动性.其中5d轨道对形成La—O配位键贡献最大,4f轨道贡献最小.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半径经验分子轨道法MINDO/3对利尿剂三嗪衍生物进行了研究,对药物的利尿活性指数和分子反应指标作了相关分析,并对药物分子和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分子环内1─位碳原子C1和4─位氮原子N4的二级亲核前线电子密度f1n(N)、f4n(N)越大,其利尿活性也越大,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甘雨满  刘永宏  刘锴 《广西科学》2020,27(5):493-502
以分子动力学为基础的泊松-玻尔兹曼(或广义玻恩)分子表面法(Molecular Mechanics/Poisson-Boltzmann(or Generalized Born)Surface Area,MM/PB(GB)SA)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取得巨大成功。与MM/PB(GB)SA计算相比,结合自由能微扰积分法通过构建严谨的热力学循环,可对结合自由能进行精确计算,但因为其计算量巨大,所以在实际中应用相对较少。近年来,随着高性能计算机的发展和动力学模拟技术的革新,基于结合自由能微扰积分法的结合自由能计算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简要介绍了以分子动力学为基础的结合自由能微扰积分法的计算过程及其相关联的限制势增强动力学采样技术,并通过具体的实例展现结合自由能微扰积分法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评预言区域选择性的前线分子轨道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HMO法、一级近似CNDO/2法以及自洽的CNDO/2法计算了多种双烯和烯烃的分子轨道,由此按前线轨道法预言多种Diels-Alder 反应的区域选择性,说明一级近似CNDO/2的成功率高于自洽的CNDO/2而低于HMO.由二级微扰能的计算所作的预言常与用前线轨道能量和系数的简单预言不一致且成功率更低.由此认为这种预言的理论根据并不充分而应在很大程度上是经验性的.  相似文献   

17.
用DV-Xα法计算了系列簇合物分子Co3(CO)9(μ3-PR),R分别为Li,H,OH和F.计算结果表明,簇合物分子轨道大体可分为四个占据轨道能级组.随着三桥合磷原子所带R基接受电子能力的增大,整体分子能级谱呈规律性降低.Co-Co特征键分子轨道的能级组较Co-P键轨道能级组的能量高,且相对集中.当R拉电子的能力增加到如F原子时,两能级间隔为1.04eV.作为催化剂,这种电子结构特征是较为有利的.另外,分子内三钴原子面上羰基的C-O键较面下三羰基键合要弱.  相似文献   

18.
用HMO法(Hückel分子轨道法)对6个减感系列染料的π-电子能级进行了计算。测定了染料的激发能和还原半波电位,计算值和实测值吻合较好。此方法对染料的合成及筛选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使用相对论赝势从头计算方法和成键能判据研究了模型化合物MCO和MCONa^+分子的电子结构,讨论了M对CO分子的活化作用及Na^+的助活化作用,由分子轨道成键能分析指出CO的次最高占据分子轨道1π的消弱是使CO活化的关键,得出在模型化合物MCONa^+中Na^+的引入消弱了CO的1π轨道成键强度,Na^+的助催化作用是通过电荷而非通过化学键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PAP[2-(2-Pyridrl)azop henol]试剂的取代基效应可通过PMO法的处理来讨论.应用这 个方法,可得到带有各种取代基的PAP分子轨道及其相应的能量,并进一步指明影响PAP类有机 试剂分子的吸收谱带波长,积分吸收强度和-OH的H+电离度的主要因素是:取代基的轨道能量 (as),取代基与母体相连接原子间的π键强度(βis)和被取代位置原子参与各分子轨道(母体)的 成分(C2k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